浅谈公路绿色工程设计

浅谈公路绿色工程设计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咨华科交通建设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100195

摘要:本文在收集近几年绿色工程申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施工和设计经验,从生态环保设计和工程美学设计两个方面为今后绿色工程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可为日后打造绿色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保;工程美学;绿色工程;环境融合。

1概述

依据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文件的要求,我国目前在大力推广绿色工程的建设,而在工程建设中设计是打造绿色工程的源头,需要从生态环保设计和工程美学设计两个方面全面提升设计水平。

2生态环保设计

2.1选线合理

(1)合理避让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

(2)尽量减小压占煤矿资源。

(3)压覆资源尽量压占采空区。

(4)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减少三角地块及边角地块,选线时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尽量沿山脚布线,合理布设桥梁高度,尽量降低路堤高度,避免大规模开挖,最大限度减少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2选址合理

2.2.1取土场

(1)首先修整取土场边坡,当边坡高度大于8m,坡度大于1:1,应分台阶取土,台阶宽度不小于4m。

(2)根据现场地形和冲刷路径,在取土范围之外设置排水沟或截水沟,以防止坡上和山上的汇水对取土坡面形成冲蚀。

(3)占用荒地的取土场应平整场地、植草绿化,占用耕地的取土场应首先平整场地,收集表层耕种土,取土完毕后均匀覆于地表,然后使用机械旋耕场地,达到复耕条件。

2.2.2弃渣场

(1)沟道型弃渣场。首先在弃渣场的上游、可能产生外来汇水的方向上沿等高线设置截水沟。在弃渣场的下游、可能发生弃渣流失的方向上设置拦挡措施,如拦坝、挡渣墙。当堆渣高度大于10m时应分级堆渣,堆渣每8m高设1级平台,平台宽4m,设平台排水沟。弃渣结束后渣场顶部平整绿化,边坡植草种树,交由地方政府复耕或绿化恢复植被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2)临河型弃渣场。首先严格控制弃渣范围,不得侵占河道,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在迎水侧坡脚设置拦渣堤,拦渣堤高度应高于河道河堤坝,其余侧坡脚设置挡渣墙;迎水侧坡面采用拱形骨架工程防护措施。堆渣高度控制在8m以内,渣顶和坡面设置必要的截、排水设施。弃渣结束后渣场顶部平整绿化,边坡植草,交由地方政府复耕或按经批准的复垦方案绿化恢复植被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3)坡地型弃渣场。首先在弃渣场的上游、可能产生外来汇水的方向上沿等高线设置截水沟。在弃渣场的下游、可能发生弃渣流失的方向上设置拦挡措施,如挡渣墙。当堆渣高度大于10m时应分级堆渣,堆渣每8m高设1级平台,平台宽4m,设平台排水沟。弃渣结束后渣场顶部平整绿化,边坡植草,交由地方政府复耕或绿化恢复植被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2.3生态防护设计

2.3.1路堑边坡防护

(1)石质边坡,平台宜设置宽度约50cm的种植绿化池。对于微~弱风化硬质岩,每级边坡设置2排种植孔穴,孔穴栽种植爬藤类植物防护。

(2)土质边坡,可采用窗式墙窗内绿化,全坡防护采用窗式墙,窗内设土工格室栽植草灌;框架锚杆护坡,框架梁防护的框格内设土工格室栽植草灌;挂网喷播绿化,坡面SNS主动防护网防护坡面采用客土喷播绿化;三联生态防护体系。

2.3.2路堤边坡

(1)石质边坡。硬质填石路堤边坡采用土工格室覆土(厚30cm)进行绿化。软质填石路堤边坡采用包边土(厚200cm)进行绿化。

(2)土质边坡。采用拱形骨架内绿化、框架格梁与生物结合防护。

2.3.3隧道洞口

应根据地形、地质及其所处位置的景观条件,隧道洞门采用了端墙式或削竹式。隧道洞门和接近洞口的路基处本着自然化、尽量减少人工痕迹的原则,在隧道边仰坡、进出口处选择本土植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进行绿化防护设计。

2.4设计理念

2.4.1节能环保

(1)强化永临结合设计。隧道施工临时用水水井与隧道消防用水水井一体设计。房建工程临时用水水井与收费站区、服务区用水水井一体设计。

(2)积极研发推广节能新产品、能源节约与替代、材料再生等技术,强化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逐步推广应用温拌沥青混凝土技术;积极推进道路沥青、混凝土等建材的再生循环;积极推广工业矿渣等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沿线房屋设施、隧道照明等供配电设计,积极利用风能、太阳能、地源热等清洁能源和节能设备[1]。照明全部采用节能型LED光源。处于互通或枢纽处且远离电力供应点的一些外场监控设备,可选用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积极采用LED无级调光系统设计,解决隧道内各个段落照明亮度与洞外亮度、交通量之间的关联值,最大限度地满足“按需照明”的需求;积极设计使用表贴式LED可变信息标志。

2.4.2节地设计

(1)管理场区设计。管理场区尽可能合并建设,同时将分层分台手法应用于场区规划建设,以达到减少占地和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设计过程中应遵从“避免开挖,充分利用”的原则,通盘考虑自然地形的坡度、方位、水平和垂直分割度、地质条件,采用分层、分台的处理手法,即将建筑分别建造在不同高度的台地上,形成一前一后,一高一低的形态。

(2)边坡坡率设计。优化边坡坡率设计,尽可能减少占地。为减少和避免生硬高大的挡防圬工结构,填方坡率以贴近自然坡率,方便植物绿化等原则设计。边坡高度小于8m的部分边坡坡率采用1:1.5;高于8m的部分,边坡坡率采用1:1.75。

2.4.3水污染防治设计

(1)对于跨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泉域保护区、常流水河流的桥梁需建设桥面径流收集系统。

(2)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隧道管理站、养护工区等站区需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站区污水经化粪池后进入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处理达标后进入配套建设的蒸发池,要求不能设外排口。

(3)对于穿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泉域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敏感区时,需要在穿越的起点和终点两侧分别设置警示标志牌。

3工程美学设计

3.1隧道景观

以隧道洞门、洞口硬质景观、分离段路基绿化、洞顶及二衬等作为景观提升点,二衬应光洁平整,接缝平顺,洞内装饰简洁美观,照明适宜,力求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1)隧道洞门。采用对称式种植,且高低错落。在入口及出口处种植乔灌木高度渐变。

(2)隧道进出口中央隔离带。中央隔离带的绿化形式可用同规格、同品种的苗木,按等距离单排或双排密植,经人工剪形修剪成绿篱墙,如方齿形、锯齿形、波浪形,一般高度为1.1米~1.4米,有利于人工或机械修剪作业。一般配置草坪、花灌木,并通过不同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增强美化效果。

3.2中央隔离带

中央隔离带土层薄、立地条件差,在进行绿化苗木树种选择时,应选择抗性强、枝叶浓密、株形矮小、色彩柔和的花灌木,如蜀桧、刺柏、小叶女贞、大叶黄杨、月季、栀子花等。如果采用点缀式进行绿化,则最好选择单株或组合造型苗木,按等距离散植。植物造型宜简忌繁,如球形、柱形、锥形等,常见的品种有卫茅球等。

3.3桥梁景观

以护栏线型、路桥衔接段、桥隧衔接段、跨线桥等作为景观提升点,通过桥梁造型、细部装饰等手法,促进人、桥、环境和谐统一。

3.4互通景观

互通设计时,乔灌花草物种采用不同色彩与高度进行搭配组图,色彩鲜亮,错落有致,使区域有深然一体与分散统一的感觉,从层次和色彩上丰富空间。

3.5交安设施景观

结合行车视点进行绿化造景,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乔灌花草结合;利用乡土树种、人文景观等元素,提高司乘人员的地域辨识性。利用沿线自然条件进行生态美化提升,通过植绿、补绿,加大绿化体量和绿化档次。

3.6路基路面景观

以边坡、边沟、挡墙、路侧微地形等作为景观提升点,达到路基边线顺直,边坡坡面平整,坡率顺适。项目交工验收时,要求路面整洁平顺,路缘石、超高路段排水沟等线型顺适美观。

参考文献:

[1]杨卫东.公路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山西: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10-1.

杨卫东(1989-),男,山西省太原市,中级工程师,从事公路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

标签:;  ;  ;  

浅谈公路绿色工程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