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镁合金,AZ80,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
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忠堂,江吉浩,刘旭南,于晓林[1](2019)在《AZ80镁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模拟实验方法测试了AZ80镁合金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变形温度范围为533~683 K,应变速率范围为0.001~10 s~(-1),变形程度为50%。动态再结晶的晶粒尺寸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增大。确定了AZ80镁合金的热激活能以及AZ80镁合金热变形时的本构方程。根据Sellars方程,确定了AZ80镁合金的动力学模型,其定义为发生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函数关系。确定了AZ80镁合金的运动学模型,其定义为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与函数Z之间的数学关系。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相对误差小于11.8%。确定了临界应变和稳态应变与函数Z之间的数学关系。(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陈卓[2](2015)在《自动导引小车(AGV)运动学模型研究和动力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AGV系统车体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给出了车体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Matlab对模型中的非线性耦合特性进行叁维建模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出较满意的结果 ,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AGV车体设计和路径规划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余恭敏[3](2014)在《车辆运动学/动力学模型辅助的车载自主导航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自主导航定位技术是ITS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的研究重点与热点。本文通过对现有车载自主导航定位技术的分析,针对车载GPS/INS组合导航在GPS信号有效时精度高但是在GPS丢星时误差迅速累积无法为车载导航系统提供持续的高精度、可靠的定位的特点,对基于车辆运动学和车辆动力学模型辅助的车载导航系统展开了研究。首先,对车辆运动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四轮车辆运动学模型,在适当简化车辆参数、降低自由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两自由度的车辆自行车模型。仿真验证表明,所建立的车辆运动学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车辆定位需要。在分析车辆侧偏、风力风向、路面状况的情况下,考虑车辆侧偏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并且根据车辆在路面上行驶的特点,给出了非完整约束条件。其次,在对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模型及导航算法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运动学模型辅助的车载导航方法,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可在GPS失效时抑制惯导误差,保证导航信息的可靠性。根据GPS信息是否有效设计了相应的GPS/INS/VKM组合导航策略。GPS信号有效时,采用GPS/INS组合导航方法;GPS失效时采用VKM/INS组合导航方法。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能提高车载导航系统的可靠性,保证定位精度和导航信息的持续性。最后,论文针对运动学模型过于理想,车辆在实际行驶中存在的侧偏、侧移现象,导致车辆运动学误差较大,导致定位精度不高,实际应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同时采用车辆运动学模型和车辆动力学模型辅助惯导系统的方法。研究了适合方案应用的滤波方程,采用分散滤波方法抑制纯惯导的误差随时间累积问题,提高导航定位精度和可靠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环境中的自主车辆导航要求。通过仿真实验和对比分析,验证了此方法有效提高了导航定位的精度,改善了系统的性能,增强了导航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4-06-30)
李代金,罗凯,党建军,王育才,张宇文[4](2013)在《超空泡水下航行器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超空泡"时间延迟"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强机动情况下的超空泡水下航行器空间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为考察该模型在弱机动条件下的适配性,以航行器俯仰通道为例,对忽略超空泡时间延迟效应和考虑延迟效应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对比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弱机动条件下,两种情况均能较好地反映航行器的运动特性;施加相同的俯仰角时,后者的一阶响应比例增益较小,且表现出较强的振荡特性,在控制系统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微分环节的引入.研究结论对超空泡水下航行器控制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09期)
王爱华[5](2013)在《暂态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决定着运动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1问题的提出如图1所示,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颗子弹以v0的初速度水平打入木块.由于子弹速度非常快,作用时间极短,子弹和木块间的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整个过程中动量近似守恒.在子弹没有穿透木块时,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就可以求解子弹和木块的共同末速度.如果还想了(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师》期刊2013年02期)
S.Akehurst,D.A.Perrer,S.Schaaf,谷雨[6](2010)在《Milner无级变速器的动力学模型——基础运动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Milner变速器中,两个半可动座圈之间可轴向分离,行星滚子的径向位置可随内座圈和外座圈一道变化,从而传动比改变,在SIMULINK中,描述一刚性分析模型,可计算部件位置、速度、力和转矩。用个别部件自由刚体方法,研究两个别部件和连接部件运动。阐述了稳态结果实例和实验论证。讨论了该动力学模型研究的使用和变速器今后的改进。(本文来源于《传动技术》期刊2010年01期)
余麟,刘昊,彭光正[7](2008)在《五指仿人灵巧手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气动人工肌肉驱动的五指仿人灵巧手进行了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在Matlab上进行了仿真计算,建立了灵巧手的运动学模型并求得其解析解;同时用Newton-Euler方法对灵巧手进行了逆动力学分析,得出了灵巧手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基于灵巧手动力学模型和气动人工肌肉静态模型的主从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数据手套采集关节的角度变化信息控制灵巧手完成抓取物体的动作.(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刘启方[8](2005)在《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震源模型的近断层地震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断层地震动是近十多年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上世纪末全球发生的许多破坏性地震在近断层区域表现了一定的特征,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破坏,促使研究人员研究近断层地震动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近断层地震动的模拟和预测方法,从而预测未来发震断层附近的强地震动分布区域和地面运动时程,为城市规划和结构抗震以及震害预防服务。由于距离发震断层很近,近断层地震动是地面运动中最为复杂的一个区域,它强烈地依赖于断层的破裂过程、断层面上位错的发展过程、破裂速度、滑动方向、以及观测点与断层的相对位置等。断层的破裂细节对它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研究断层的破裂过程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影响。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和运动学震源模型对近断层方向性速度脉冲、近断层地震动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对断层的破裂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以下的结论和认识:1. 在均匀弹性全空间内对方向性速度脉冲和震源参数间的定性关系作了系统研究,指出了近断层区域方向性速度脉冲主要与位于观测点与初始破裂点间一部分破裂面的位错大小、方向、上升时间等因素有关。破裂速度对于方向性速度脉冲的峰值和周期有重要影响,它是和上升时间同样重要的物理量。当前的统计关系中都忽略了破裂速度的影响,这是不完整的。方向性速度脉冲的周期随震源时间函数中上升时间的增大而增加。2. 在基岩半空间内详细分析了方向性速度脉冲的峰值、周期和分布区域与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分析认为:(1) 对于浅源地震,特别是破裂至地表的断层,破裂速度是影响方向性脉冲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破裂速度的增加,脉冲的周期下降,峰值显着提高,脉冲的影响区域增大。(2) 断层的埋深对于方向性速度脉冲的峰值有重要影响,对于同样的断层,随着断层埋深的增加,方向性速度脉冲的峰值明显下降,分布区域下降。断层的埋深对方向性速度脉冲的周期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破裂至地表或埋深很浅的断层,在一定的范围内脉冲的周期随断层距增加而增大。(3) 震级大小是方向性速度脉冲的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随着震级的增大,位错和上升时间都增大,表现为脉冲的峰值和周期呈增大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05-05-18)
蔡则苏,洪炳熔[9](2005)在《月球车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分析及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推导出基于物理的六轮月球车运动学方程;其次,给出了在崎岖地形中运动的月球车的受力分析;最后,在充分分析了轮-地相互作用和具有悬挂机制的月球车多关节动力学问题条件下,建立了月球车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月球车在崎岖地形中的稳定运动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1-01)
应义斌,赵匀[10](1997)在《万向铰链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解析方法,建立了两种常用的万向铰链机构传递动力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两轴角度和位置变化对从动轴角速度、角加速度和主动轴扭矩、弯矩以及轴承受力的影响,为万向铰链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AGV系统车体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给出了车体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Matlab对模型中的非线性耦合特性进行叁维建模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出较满意的结果 ,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AGV车体设计和路径规划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忠堂,江吉浩,刘旭南,于晓林.AZ80镁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2].陈卓.自动导引小车(AGV)运动学模型研究和动力学仿真[J].河南科技.2015
[3].余恭敏.车辆运动学/动力学模型辅助的车载自主导航系统[D].南昌大学.2014
[4].李代金,罗凯,党建军,王育才,张宇文.超空泡水下航行器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
[5].王爱华.暂态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决定着运动学特征[J].物理教师.2013
[6].S.Akehurst,D.A.Perrer,S.Schaaf,谷雨.Milner无级变速器的动力学模型——基础运动学[J].传动技术.2010
[7].余麟,刘昊,彭光正.五指仿人灵巧手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
[8].刘启方.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震源模型的近断层地震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
[9].蔡则苏,洪炳熔.月球车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分析及其仿真研究[C].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10].应义斌,赵匀.万向铰链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