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菜籽论文-丁栋,李锦丽,李长忠,雷占静,杨丰年

双低菜籽论文-丁栋,李锦丽,李长忠,雷占静,杨丰年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低菜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宁降解菌,假黄单胞菌属,青海,“双低”菜籽粕

双低菜籽论文文献综述

丁栋,李锦丽,李长忠,雷占静,杨丰年[1](2019)在《一株单宁降解菌的鉴定及其对青海“双低”菜籽粕中单宁降解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固态发酵法是简易有效的饲料中单宁处理方法之一。筛选微生物资源是微生物固态发酵法的核心内容。自青海门源高寒草甸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单宁降解菌DT-3,对菌种DT-3进行了鉴定,并针对青海"双低"菜籽粕完成固态发酵处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菌种DT-3具有明显的单宁降解特性。通过形态学检测、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菌种DT-3属于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命名为Pseudoxanthomonassp.DT-3(MK 418539)。通过DT-3对青海"双低"菜籽粕中单宁降解效果的研究表明,在料液比、发酵温度及发酵天数等处理条件下,DT-3单宁降解效果差异显着,其中料液比100%、发酵温度25℃、发酵天数5 d时单宁降解率最大,分别达到58.8%、62.95%及61.74%。综上所述,菌种DT-3是有效的"双低"菜籽粕固态发酵处理备选菌种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苏茜,薛凯元,田雨佳,张学炜[2](2019)在《国产加拿大双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评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选取了我国5个不同炼油厂以进口的加拿大双低油菜籽为原料生产的双低菜籽粕样品15个(每厂3个批次,每个样品1 kg左右),首先测定了化学营养成分,然后采用CNCPS 6.5体系、NRC(2001)奶牛模型和NRC(1996)肉牛模型对其在奶牛消化道的消化情况、总可消化养分和能值进行了估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国产的双低菜籽粕营养成分基本稳定,营养价值与加拿大本国生产的双低菜粕基本一致,但部分成分有一定差距,估计与厂家加工工艺及某些参数不同有关。综上,国产加拿大双低菜籽粕营养丰富,可消化养分含量[(61.690±1.893)%](DM),可消化粗蛋白含量[(40.860±0.668)%](DM),建议在当前中美贸易战情况下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替代部分豆粕以降低饲养成本。(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世贵,许生琪,卢福山[3](2018)在《不同双低菜籽粕添加量对断奶仔猪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双低菜籽粕添加量对断奶仔猪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8头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试验Ⅰ组(对照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其中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 0%、7. 0%和9. 0%剂量的双低菜籽粕,饲喂后的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采取血样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与分析。结果随着饲喂天数的增长,不同剂量的双低菜籽粕均能提高断奶仔猪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而9%添加剂量的球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的(P <0. 05)。(本文来源于《畜禽业》期刊2018年09期)

李培丽[4](2018)在《双低菜籽饼的猪有效能和氨基酸消化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通过五个试验测定了不同来源双低菜籽饼的化学组成、消化能(Digestibleenergy,DE)、代谢能(Metabolizable energy,ME)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评价了脱壳和复合酶对菜籽饼粕营养价值的改善作用,建立了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并进一步验证了能值预测方程的准确性。试验一,测定不同来源双低菜籽饼的化学成分、消化能和代谢能,并建立有效能预测方程。试验选用66头去势公猪(初始体重为36.3 ±4.1 kg),随机分配到11个日粮处理中,包括1个玉米-豆粕基础日粮和10个双低菜籽饼待测日粮。待测日粮中双低菜籽饼替代基础日粮供能组分的20%。结果表明,10个双低菜籽饼的化学成分,尤其是NDF、ADF、钙、磷、总硫苷和赖氨酸变异较大。干物质基础下,消化能和代谢能的平均值分别为14.51和13.08MJ/kg,范围分别为12.64~15.77MJ/kg和11.93~14.51MJ/kg,部分双低菜籽饼样品间DE和ME差异显着(P<0.01)。消化能和代谢能的最佳预测方程分别为DE = 1.47 × GE-0.21 × ADF + 0.53 × Ash-14.72(R2 =0.93)和 ME = 9.33-0.09 ×NDF-0.25 ×CF +0.59 ×GE(R2 = 0.93)。试验二,双低菜籽饼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Apparent ileal digestibility,AID)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Standardized ileal digestibility,SID)的评价及预测方程的建立。试验选用9头回肠末端装有简单T型瘘管的去势公猪(初始体重为29.7±3.1 kg),采用6×9尤丁方试验设计,包括6期和9个日粮。日粮包括1个无氮日粮和8个含有40%双低菜籽饼的待测日粮。结果表明,除色氨酸和酪氨酸外,双低菜籽饼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AID和SID差异显着(P<0.01)。粗蛋白质和赖氨酸的AID分别为64.98%和67.96%。粗蛋白质和赖氨酸的SID范围分别为65.22%~80.61%和55.43%~86.16%。SID Lys 和 SID Met 的最佳预测方程分别为 SID Lys = 0.33 × PS + 56.89(R2 = 0.78)和 SID Met =1.65×Lys-2.40×CF + 22.07×Met+111.04(R2 = 0.91)。试验叁,旨在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双低菜籽饼粕的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试验3-1选用36头初始体重为37.7±4.8kg的去势公猪,随机分配到6个日粮处理中,包括1个玉米豆粕基础日粮和5个双低菜籽饼粕待测日粮。待测日粮以双低菜籽饼粕替代基础日粮供能组分的20%。试验3-2选用6头在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初始体重为69.4±4.4kg去势公猪,采用6×6拉丁方试验设计,包括6期和6个日粮。日粮包括1个无氮日粮和5个含40%双低菜籽饼粕的待测日粮。结果表明,脱壳冷榨菜籽饼的NDF和ADF含量最低,粗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较高。干物质基础上,脱壳冷榨菜籽饼代谢能的平均值为16.15 MJ/kg,显着高于(P<0.05)热榨菜籽饼(13.33MJ/kg)和菜籽粕(11.68MJ/kg)。脱壳冷榨菜籽饼粗蛋白质和多数氨基酸的SID高于(P<0.05)热榨菜籽饼和菜籽粕。未脱壳菜籽饼粕中,冷榨菜籽饼的氨基酸消化率高于热榨菜籽饼和菜籽粕。试验四,评价了复合酶对生长猪双低菜籽饼粕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试验4-1选用36头初始体重为37.6± 1.2kg的去势公猪,随机分配到6个日粮处理中,每个日粮6头猪。试验日粮按照3 ×2因子设计,包括3种日粮类型(玉米豆粕基础日粮、菜籽饼日粮和菜籽粕日粮)和2个复合酶添加水平(0和800mg/kg)。菜籽饼粕日粮中菜籽饼粕替代基础日粮中供能组分的20%。试验4-2选用30头在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初始体重为54.3 ±1.8 kg去势公猪,随机分配到5个日粮中,包括2个双低菜籽饼(添加酶或不添加酶)和2个双低菜籽粕(添加酶或不添加酶)日粮以及1个无氮日粮。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酶显着提高了菜籽饼粕代谢能以及粗脂肪、NDF和ADF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pparent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ATTD),有提高消化能和总能 ATTD 的趋势(P=0.06)。添加复合酶后,双低菜籽饼和菜籽粕干物质基础代谢能分别提高了 1.38和0.77 MJ/kg。除苯丙氨酸外,复合酶提高了双低菜籽饼和菜籽粕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SID。试验五,利用重复测定法和能量效率法验证了代谢能预测方程的准确性。重复测定法中,计算冷榨菜籽饼和热榨菜籽饼的实测代谢能和预测代谢能的相对误差。能量效率法中,用生长性能和代谢能的利用效率去验证方程的准确性。试验选用144头叁元杂交健康猪(初始体重29.7±2.7kg),公母各半,随机分配到4个日粮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双低菜籽饼添加比例分别为0%、7%、14%和21%。配制日粮时,菜籽饼的代谢能采用方程的预测值。结果表明,重复测定法中两个双低菜籽饼的实测代谢能值和预测代谢能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均低于5%,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能量利用效率法中,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代谢能利用效率不受双低菜籽饼添加比例的影响。两种方法均表明代谢能预测方程比较准确。综上所述,双低菜籽饼的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变异较大,脱壳和添加复合酶能显着改善菜籽饼的营养价值,建立的双低菜籽饼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可用于其营养价值的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许文斌,杨金山,李欣新,林聪,张幸怡[5](2017)在《体外产气法评定加拿大进口与国产双低菜籽粕瘤胃发酵与降解率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豆粕为参比饲料,采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国产双低菜籽粕与加拿大双低菜籽粕的瘤胃发酵和动态降解率差异。3种蛋白源饲料与晨饲前采集的瘤胃液进行培养,并在培养后2、6、12、16、24、30、36、48 h记录累积产气量,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动态降解率。结果表明:叁者的累积产气量变化趋势相似;国产双低菜籽粕的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a+b)显着低于豆粕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P<0.05),叁者的快速产气部分(a)差异显着(P<0.05);p H和氨态氮(NH3-N)浓度受蛋白源种类、培养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影响极显着(P<0.01);叁者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随培养时间变化极显着(P<0.01);豆粕的中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有效降解率最高,国产双低菜籽粕最低(P<0.05),而加拿大双低菜籽粕则居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龙城,陈磊,王晶,武书庚,张海军[6](2016)在《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叁甲胺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了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叁甲胺(TMA)含量的影响。选用已知FMO3基因型褐壳产蛋鸡336只,其中杂合型(AT)、突变型(TT)基因型各144只,每个基因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野生型(AA)基因型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双低菜籽粕添加水平为0(对照)、7%、14%和21%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着影响产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但对平均蛋重、料蛋比无显着影响(P>0.05);14%和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AA基因型组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显着低于其他基因型组(P<0.05)。2)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对产蛋鸡的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双低菜籽粕水平显着影响了蛋黄颜色值(P<0.05),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蛋黄颜色值显着小于其他组(P<0.05)。3)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着影响产蛋鸡的蛋黄TMA含量(P<0.05);蛋黄TMA含量随饲粮中双低菜籽粕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蛋黄TM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TT基因型组蛋黄TM A含量显着高于AA和AT基因型组(P<0.05)。根据产蛋鸡蛋黄TM A含量(Y)和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X)的关系得出回归方程:Y=25.457 0X+2.852 0(R~2=0.976 5)(TT基因型);Y=7.685 7X+1.943 0(R~2=0.952 5)(AA基因型),若使蛋黄TM A含量低于嗅觉阈值,对TT基因型产蛋鸡而言,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应低于4.62%,对AA基因型产蛋鸡而言,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应低于26.76%。结果提示,当饲喂产蛋鸡含双低菜籽粕饲粮时,如TT基因型产蛋鸡不产鱼腥味鸡蛋,AA和AT基因型产蛋鸡即不会产鱼腥味鸡蛋;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低于4.62%时,TT基因型产蛋鸡不会产生鱼腥味鸡蛋,并且对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肖萌,王远亮[7](2015)在《双低菜籽粕混菌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短乳杆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双低菜籽粕的饲用品质。【方法】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先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再接入短乳杆菌),以发酵产物中的纳豆激酶活力常用对数值与叁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构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接种量、温度及料(g)水(mL)比对发酵效果的影响。选择接种量、温度及料水比为影响因子,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叁因素叁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筛选双低菜籽粕的最优发酵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优接种量为每100g 1.5mL,最优的发酵温度为37℃,最优的料(g)水(mL)比为1∶1。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的双低菜籽粕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每100g 1.5mL,发酵温度37℃,料(g)水(mL)比1∶1.05,在该条件下发酵96h后发酵产物的综合评分为4.57。【结论】经优化的混菌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后菜籽粕品质的综合提升具有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9期)

王淑芬[8](2015)在《播期和密度对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菜薹与菜籽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适合黄山地区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和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法]选用3个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皖油28、同油杂2号、中双11,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油菜生育期、菜薹和菜籽产量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推迟播期或增加密度都能缩短油菜的生育期。适当早播或增加密度均有利于提高菜薹和菜籽产量。皖油28的9月26日播期、密度225 000株/hm2的处理组合产值最高,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优质油菜"油蔬两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3期)

海存秀,丁保安,卢福山,何长芳,苏丽萍[9](2015)在《不同比例双低菜籽粕对青海地区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不同比例双低菜籽粕对青海地区蛋鸡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菜籽粕对产蛋率和蛋重无显着影响,BUN测定说明蛋鸡对8%添加量的氮转化率最好。(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5年09期)

胡娟,万楚筠,钮琰星,胡双喜,张明[10](2014)在《水剂法提取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饼中油脂和蛋白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剂法对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饼中的油脂和蛋白质进行同步提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固定浸提时间120 min,选取浸提温度、浸提pH、料液比、物料粒径为考察因素,以油脂提取率和蛋白质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水剂法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60℃,浸提pH 9,料液比1∶7,物料粒径100~120目。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64.59%,蛋白质提取率为59.63%。(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4年08期)

双低菜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选取了我国5个不同炼油厂以进口的加拿大双低油菜籽为原料生产的双低菜籽粕样品15个(每厂3个批次,每个样品1 kg左右),首先测定了化学营养成分,然后采用CNCPS 6.5体系、NRC(2001)奶牛模型和NRC(1996)肉牛模型对其在奶牛消化道的消化情况、总可消化养分和能值进行了估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国产的双低菜籽粕营养成分基本稳定,营养价值与加拿大本国生产的双低菜粕基本一致,但部分成分有一定差距,估计与厂家加工工艺及某些参数不同有关。综上,国产加拿大双低菜籽粕营养丰富,可消化养分含量[(61.690±1.893)%](DM),可消化粗蛋白含量[(40.860±0.668)%](DM),建议在当前中美贸易战情况下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替代部分豆粕以降低饲养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低菜籽论文参考文献

[1].丁栋,李锦丽,李长忠,雷占静,杨丰年.一株单宁降解菌的鉴定及其对青海“双低”菜籽粕中单宁降解效果[J].中国粮油学报.2019

[2].苏茜,薛凯元,田雨佳,张学炜.国产加拿大双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评定与分析[J].饲料研究.2019

[3].王世贵,许生琪,卢福山.不同双低菜籽粕添加量对断奶仔猪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畜禽业.2018

[4].李培丽.双低菜籽饼的猪有效能和氨基酸消化率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5].许文斌,杨金山,李欣新,林聪,张幸怡.体外产气法评定加拿大进口与国产双低菜籽粕瘤胃发酵与降解率差异[J].中国畜牧杂志.2017

[6].龙城,陈磊,王晶,武书庚,张海军.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叁甲胺含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6

[7].肖萌,王远亮.双低菜籽粕混菌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王淑芬.播期和密度对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菜薹与菜籽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

[9].海存秀,丁保安,卢福山,何长芳,苏丽萍.不同比例双低菜籽粕对青海地区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5

[10].胡娟,万楚筠,钮琰星,胡双喜,张明.水剂法提取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饼中油脂和蛋白质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4

标签:;  ;  ;  ;  

双低菜籽论文-丁栋,李锦丽,李长忠,雷占静,杨丰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