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四川盆地北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铀,铀矿化,铀富集,成矿机理
四川盆地北部论文文献综述
陈建英,王云[1](2019)在《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地区铀矿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燕山运动时期,四川盆地边缘的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剧烈隆起遭受剥蚀,古陆前缘的川北台陷梓潼—剑阁台凹和旺苍台凹接受了大量含铀陆源碎屑。铀矿化受大地构造位置、蚀源区铀源条件、沉积区岩相古地理和成矿地质环境制约。铀以吸附状态存在,呈细分散状、星点状存在于砂岩、砾岩孔隙中。(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威,凡睿[2](2019)在《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断缝体”气藏特征及勘探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利用钻井、录井、测井及地球物理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北部马路背地区上叁迭统须家河组储集体及气藏特征。研究区须家河组发育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由断层、褶皱伴生破裂缝迭合基质孔形成的不沿层状分布的规模网状缝孔储渗体(简称"断缝体"),天然气在断缝体内富集即为"断缝体"气藏,主要表现"双源供烃、立体输导、复式聚集、断缝富集"特点。结合典型高产稳产井解剖,确定"断缝体"气藏高产富集主要受3个因素控制:①海相、陆相优质烃源岩双源供烃,烃源充足;②切源断裂输导体系提供有效的运移通道;③网状缝孔储渗体提供大规模的油气赋存场所,是"断缝体"气藏富集与高产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段金宝,代林呈,李毕松,朱祥,李辉[3](2019)在《四川盆地北部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全盆地灯影组沉积模式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加以推测,且在储层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为了给川北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支持,利用岩心、常规及铸体薄片、物性、压汞等资料,研究了该区灯四段储层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了灯四段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模式,并与川中地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凝块云岩、藻迭层云岩、藻屑云岩与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藻格架孔和粒内溶孔,储层类型包括丘核相孔洞型储层、丘坪相裂缝—孔隙型储层和浅滩相孔隙型储层;(2)储层主要发育在灯四段各亚段的中上部,一亚段以浅滩相孔隙型储层为主,二亚段以丘核相孔洞型储层和丘坪相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3)灯四段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丘核、颗粒滩和丘坪微相有利于储层的发育,岩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有利于孔隙的形成,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丘滩相储层孔隙大规模增加的关键因素;(4)灯四段储层的形成与演化可划分为沉积—同生—准同生期原生孔隙形成、浅埋藏期原始孔隙减少、早成岩期次生孔隙大规模形成、中—深埋藏期次生孔隙调整等4个阶段;(5)对比川北地区与川中地区的灯四段储层,二者具有相似性但控制因素不同,前者为相控储层,而后者则受控于沉积相与岩溶作用。结论认为,阆中—元坝—广元—胡家坝一带为川北地区灯四段储层发育最有利区,南江—巴中一带为较有利区。(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07期)
徐刚,王越,刘子畅,吕行,高淑芳[4](2019)在《四川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剑门关组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早白垩世剑门关组是研究四川盆地北部沉积环境演化的良好地层,对该地层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对探讨四川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剑门关组物源区性质、构造背景、古风化作用及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剑门关组泥质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发现早白垩世剑门关组泥质岩富CaO、MgO,贫Al_2O_3、Fe_2O_3、K_2O、Na_2O、TiO_2、P_2O_5、MnO,富Cr、Cs、V,贫Sr、Nb、U、Hf,稀土元素总量为(164.96~234.35)×10~(-6),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为11.77~15.87,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具弱的正Eu异常。综合分析认为:剑门关组为同一物源的近物源再旋回沉积岩;源岩为沉积岩,可能富含斜长石、重晶石等富Eu矿物;源岩在沉积前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并发生了钾交代作用;剑门关组沉积期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物源区具有由活动大陆边缘向大陆岛弧转化的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期刊2019年02期)
李勇,王兴志,冯明友,曾德铭,谢圣阳[5](2019)在《四川盆地北部及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四段储集层特征及成因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的宏观与微观研究,结合相关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北部及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四段储集层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与对比。研究认为:区内灯影组二段储集层分布于地层中部,主要受丘滩复合体和表生期岩溶作用的共同控制,近顺层分布的拉长状孤立藻格架溶洞和残余"葡萄花边"洞构成其储集空间主体,其中部分空间被多期亮晶白云石半充填,未见有沥青分布,连通性较差,多属于低孔、低渗型储集层;灯影组四段储集层在地层中上部—顶部发育,受丘滩集合体和埋藏溶蚀作用控制明显,近顺层分布的藻格架溶孔、溶洞、晶间孔和晶间溶孔构成其主要储集空间,其中部分空间被较多沥青和少量石英半充填,几乎未见亮晶白云石分布,连通性相对较好,多属于中—低孔、低渗型储集层,局部为中高孔、中渗型。受丘滩复合体发育程度与溶蚀作用差异的共同影响,沿宁强—广元—剑阁—阆中一线分布的台地边缘是最有利于优质储集层发育的区带,深埋地表之下的广元—阆中一带则是今后该领域油气勘探的主要地区。(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9年01期)
郭旭升,胡东风,段金宝,吴浩,李毕松[6](2018)在《四川盆地北部宁强胡家坝灯影组四段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中地区围绕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但川北地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钻井资料匮乏,针对性开展野外地质剖面岩石学特征和沉积环境解剖分析,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北宁强胡家坝灯影组剖面实测与系统取样分析,运用沉积学、岩石学等方法,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岩石分类和沉积环境分析。研究表明:(1)根据岩石类型、藻类含量、泥质含量等将胡家坝灯四段划分为上下2个亚段,其中上亚段为丘滩体及储层发育的主要部位;(2)剖面灯影组四段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可划分为晶粒云岩、藻云岩和颗粒云岩3个亚类和8个微类;(3)剖面灯四段总体属于台地边缘相沉积,可划分出藻丘、颗粒滩、台坪和滩间海4个亚相;(4)灯四段沉积时期海平面表现为海进、海退2个旋回过程,沉积岩石的类型受沉积旋回海平面升降控制,整体表现为台坪、滩间海、台缘丘滩、滩间海、台缘丘滩的一个沉积演化过程。(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8年06期)
孟立丰,陈伟,周小军,余养里,吕放[7](2018)在《四川盆地北部元坝地区早燕山期正断层体系的形成机制探讨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北部属于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的一部分,其盆山构造体系的形成受龙门山、米仓山等次级构造带的制约。相关研究表明,中晚叁迭世以来,研究区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以及喜山期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受限于当时的地球物理资料,前人开展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构造演化时期的挤压构造样式、及其形成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对于期间发育的小型正断层鲜有关注,而其又是完整认识四川盆地北部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补充。随着川北地区地球物理勘探的进展,较多的高品质叁维地震资料不仅为深入开展深部构造研究提供了便利,而且是识别研究小型正断层构造基础。(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七)——专题14: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构造过程与高原生长、专题15: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期刊2018-10-21)
李辉,朱祥,李毕松,梅庆华[8](2018)在《四川盆地北部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自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展现出巨大勘探潜力。当前川北灯影组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探讨川北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潜力,通过钻井、岩心、野外剖面及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从烃源岩条件、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和圈闭特征等方面讨论川北震旦系成藏地质条件。研究表明:川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古裂陷边缘灯影组丘滩复合体迭加古岩溶形成的优质储层广泛发育;盆内构造变形弱,盖层厚度大,保存条件较好;构造和岩性圈闭均发育,且资源量大。综合区域成藏条件研究,预测了川北灯影组有利勘探方向及区带,为该地区震旦系天然气勘探突破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8年01期)
段金宝,张升磊,李平平,张俊武[9](2016)在《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裂缝发育特征与控制因素——以广元和旺苍地区地表露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和旺苍地区典型露头区须家河组(T3x)裂缝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测量,该地区普遍发育构造剪切缝,包括高角度剪切缝、斜交缝和低角度剪切缝共3种类型。裂缝多与层面呈高角度相交,工农镇地区裂缝优势走向为近EW向、NW向和近SN向,离妻岩地区裂缝优势走向为近EW向。控制广元和旺苍地区T3x露头区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因素有岩性、层厚及岩性组合。细砂岩和粉砂岩中裂缝密度最高,粗砂岩和砾岩中裂缝密度较低;裂缝密度与力学层厚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随着岩层层厚增加,裂缝密度逐渐降低,厚层中裂缝发育程度较差;不同岩性组合中,砂泥岩互层、泥岩层中的薄-中层砾岩段裂缝较发育。(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6年23期)
杜双宇[10](2016)在《四川盆地北部龙王庙组沉积相及与储层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龙王庙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在川中地区取得了巨大的勘探突破,安岳气田借助龙王庙组气层储量成为国内最大单体海相整装气藏。四川盆地北部龙王庙组地层广泛发育,也成为油气勘探重要的潜力区。本文以四川盆地北部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为研究对象,以碳酸盐岩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等相关学科为指导,结合区域地质概况和前人研究成果,综合运用钻井、测井、野外剖面以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对龙王庙组地层、沉积相、储层以及沉积相与储层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地层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北部龙王庙组地层顶底界限清晰,与下伏沧浪铺组及上覆陡坡寺组均为整合接触关系。沧浪铺组岩性主要为紫红、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陡坡寺组岩性以砂质、泥质白云岩,局部夹紫红色泥页岩。龙王庙组地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以碳酸盐岩为主的颗粒云岩、晶粒云岩、灰质云岩、泥晶灰岩和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岩性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砂质白云岩及少量的含砂颗粒云岩等。四川盆地北部龙王庙组地层在平面上分布稳定,厚度多在70~150m,整体具有从西北往东南逐渐增厚的趋势。四川盆地北部龙王庙组沉积期主要处于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环境之中,平面上从西向东沉积相依次为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斜坡-盆地沉积相,又进一步划分为混积潮坪、泻湖、台内滩等亚相及若干微相,每种沉积相对应了各自的沉积特征。四川盆地北部在龙王庙期总体具有西部浅、东北和东南部深的沉积格局。四川盆地北部龙王庙组最有利的储集岩为颗粒白云岩,其次为晶粒白云岩,储层厚度普遍较薄,一般为几米。储集空间包括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及铸模孔等。作为渗流空间的裂缝不发育。根据物性资料统计,龙王庙组平均孔隙度为3.19%,平均渗透率为0.05mD,储层类型为孔隙性储层。根据建立的储层分类标准,龙王庙组储层多为Ⅲ类储层,局部如在镇巴巴山龙王庙组顶部,平均孔隙度可达4.58%,为Ⅱ类储层。整体而言,龙王庙组储集性能较差。龙王庙组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相带为局限台地的台内滩亚相,较有利储层发育沉积相带为泻湖亚相中的云质泻湖微相,区内开阔台地相较不利于储层发育,而混积潮坪亚相为最不利于储层发育的沉积相带。(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6-06-01)
四川盆地北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合利用钻井、录井、测井及地球物理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北部马路背地区上叁迭统须家河组储集体及气藏特征。研究区须家河组发育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由断层、褶皱伴生破裂缝迭合基质孔形成的不沿层状分布的规模网状缝孔储渗体(简称"断缝体"),天然气在断缝体内富集即为"断缝体"气藏,主要表现"双源供烃、立体输导、复式聚集、断缝富集"特点。结合典型高产稳产井解剖,确定"断缝体"气藏高产富集主要受3个因素控制:①海相、陆相优质烃源岩双源供烃,烃源充足;②切源断裂输导体系提供有效的运移通道;③网状缝孔储渗体提供大规模的油气赋存场所,是"断缝体"气藏富集与高产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川盆地北部论文参考文献
[1].陈建英,王云.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地区铀矿成因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19
[2].王威,凡睿.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断缝体”气藏特征及勘探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段金宝,代林呈,李毕松,朱祥,李辉.四川盆地北部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9
[4].徐刚,王越,刘子畅,吕行,高淑芳.四川盆地北部早白垩世剑门关组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调查.2019
[5].李勇,王兴志,冯明友,曾德铭,谢圣阳.四川盆地北部及周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四段储集层特征及成因差异[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
[6].郭旭升,胡东风,段金宝,吴浩,李毕松.四川盆地北部宁强胡家坝灯影组四段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8
[7].孟立丰,陈伟,周小军,余养里,吕放.四川盆地北部元坝地区早燕山期正断层体系的形成机制探讨及其地质意义[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七)——专题14: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构造过程与高原生长、专题15: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2018
[8].李辉,朱祥,李毕松,梅庆华.四川盆地北部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8
[9].段金宝,张升磊,李平平,张俊武.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裂缝发育特征与控制因素——以广元和旺苍地区地表露头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
[10].杜双宇.四川盆地北部龙王庙组沉积相及与储层的关系[D].西南石油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