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他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他者,自我,反思,文化人类学
文化他者论文文献综述
李陈思瑜[1](2019)在《他者之镜——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自我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人类学对他者社会的研究由来已久。通过认识、理解并描述不同族群、民族或国家中的语言、风俗、制度、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而以民族志的方式呈现于世,对于帮助人类学者更好地认识他者、反思自我,并对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31期)
周晓航[2](2019)在《空间·心灵·他者:《绿皮书》跨文化叁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由皮特·法拉利执导,影片改编于真实IP,讲述了意裔美国人托尼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的故事。黑人钢琴演奏家唐与白人司机托尼的故事将从纽约开始,一路向南举办巡回演奏,两人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由此展开。纵观历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评选过程,由冷门影片《撞车》撞翻《断背山》、《月光男孩》击败《爱乐之城》等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关于种族平权的电影颇受评奖委员会的青睐。在2019年提名的八部电影作品中,就有叁部与此有关,除了摘得最佳影片的《绿皮(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10期)
李慧芳,林夏[3](2019)在《翻译他者的文化动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场的自我建构与翻译密切相关。翻译源于文化场借鉴他者提升自我文化量的内在需要。翻译不应完全同化他者的异质性,也不能太过存异而产生超出读者和目的语文化的接受限度、难以被自我所理解的陌生感。译者应该以读者期待的接受方式呈现他者、消融异质性,方能实现取"他者"之长补"自我"之不足并最终实现化"异"为"己"的翻译目标。通过对比施莱尔马赫、鲁迅和韦努蒂的存异翻译思想,发现因各自所处文化场的文化量不同,与翻译源出场的渊源也不同,而有着迥异的翻译效果和理论境遇。(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黄勤,谢攀[4](2019)在《以亲善之态促《边城》西行——译者的他者文化态度对其翻译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着名汉学家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在研究和译介沈从文小说的职业生涯中,因自身特殊的社会轨迹形成了亲善的他者文化态度。这种文化态度对他的翻译行为以及他作为译者对他者文化形象的构建产生了影响,促使他在翻译《边城》的过程中,构建了"边城"的"异国家园"形象和《边城》的"文学经典"形象。本文借助社会心理学的态度行为理论,探究金介甫英译沈从文作品的成功经验及其深层原因,以期对当前中国文学"走出去"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9年05期)
王庆福,麦瓴[5](2019)在《“自我讲述”与“他者讲述”——以两部茶文化主题纪录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讲述中国故事,可以有"自我讲述"与"他者讲述"的不同视角。这种视角的不同,在中国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与美国纪录片《中国茶:东方神药》中得到突显。从这两部纪录片可看到,同样是茶文化题材,自我讲述的故事在拍摄手法上更倾向主观介入式创作手法,而他者讲述则主要采取客观呈现式手法;在叙事方式上,自我讲述采取文化内视角进行主题式叙事,而他者讲述采取跨文化视角进行问题式叙事。(本文来源于《国际传播》期刊2019年05期)
王福帅[6](2019)在《“自我”与“他者”:少数民族间文化融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已经通过不同的形式逐步推进,对民族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每个民族的文化有自身的特点,在交流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冲突,这些文化冲突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为此,应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协调这些文化冲突进而强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积极功能。(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朱霁,彭军林[7](2019)在《文化他者视角下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是中国成为文化强国的前提条件。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受文化他者乌托邦化与意识形态化的影响,受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也受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和利益关系的影响。加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要寻找符合世界文化普遍性的表达方式;建设共享价值观,构筑推广跨文化伦理;在各文化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建设人类交流共同体;利用新媒体改变世界旧有传播格局。(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安立冰[8](2019)在《《马丁·伊登》中男权文化对“他者”的创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杰克·伦敦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不同阶级的个体或多或少都体验过创伤,成为男权文化下的"他者"。从创伤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小说文本中弱势"他者"、女性"他者"、男性"他者"所遭受的身心创伤,阐释在男性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里不同群体的生存状况,从而折射出20世纪初男权文化对美国社会"他者"的创伤。(本文来源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沈霄[9](2019)在《“看”中国:作为“他者”的国家形象建构——基于Facebook“中国文化”系列短片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是运用"柔性"力量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日报》在Facebook主页上发布的"中国文化"系列短片,分析了"他者"在主题、创作角度、叙事风格、人物、音乐、字幕等视频视听说元素上的策略运用,同时统计分析了用户的积极情绪词与消极情绪词,结合播放量、点赞、分享、评论来衡量视频传播效果。研究发现:通过视频中中国文化符号呈现以及视频本身的视听说分析,隐藏于媒介符号之下的国家形象轮廓逐渐显现,外国青年以主我身份创作的短片建构出了文化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文化繁荣、丰满有活力;和平发展、注重相依相生;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的现代化国家等四种中国国家形象。从传播效果来看,陌生的"他者"视角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更亲切、丰满、有活力。(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程莎莎[10](2019)在《红柯小说创作的文化他者倾向——以《太阳深处的火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关中人红柯来说,新疆文化是立于陕西本土文化之外的文化他者,他在两种文化碰撞下寻求对生命和人性的观察与反省。在《太阳深处的火焰》中,红柯表现出文化他者的创作倾向,通过一系列形象与意象塑造,呈现了草原游牧文化下的生命状态。他从观察异质文化出发,借草原文化中的刚健、阳光和英雄主义,映衬关中文化中的某些消极面,并审视现代城市政治权术斗争下的人性,由此赋予本土文化新的资源价值,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与融合。(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文化他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由皮特·法拉利执导,影片改编于真实IP,讲述了意裔美国人托尼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的故事。黑人钢琴演奏家唐与白人司机托尼的故事将从纽约开始,一路向南举办巡回演奏,两人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由此展开。纵观历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评选过程,由冷门影片《撞车》撞翻《断背山》、《月光男孩》击败《爱乐之城》等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关于种族平权的电影颇受评奖委员会的青睐。在2019年提名的八部电影作品中,就有叁部与此有关,除了摘得最佳影片的《绿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他者论文参考文献
[1].李陈思瑜.他者之镜——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自我反思[J].长江丛刊.2019
[2].周晓航.空间·心灵·他者:《绿皮书》跨文化叁题[J].电影评介.2019
[3].李慧芳,林夏.翻译他者的文化动因[J].长春大学学报.2019
[4].黄勤,谢攀.以亲善之态促《边城》西行——译者的他者文化态度对其翻译行为的影响[J].中国翻译.2019
[5].王庆福,麦瓴.“自我讲述”与“他者讲述”——以两部茶文化主题纪录片为例[J].国际传播.2019
[6].王福帅.“自我”与“他者”:少数民族间文化融合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9
[7].朱霁,彭军林.文化他者视角下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安立冰.《马丁·伊登》中男权文化对“他者”的创伤[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
[9].沈霄.“看”中国:作为“他者”的国家形象建构——基于Facebook“中国文化”系列短片的文本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程莎莎.红柯小说创作的文化他者倾向——以《太阳深处的火焰》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