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视差论文-顾丽娜

语言视差论文-顾丽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视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言视差,符号学,指称意义,言内意义

语言视差论文文献综述

顾丽娜[1](2012)在《从符号学角度探究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语言视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在符号学的理论支持下分析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译本中的语言视差。语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语言视差作为语言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翻译中也有探讨的价值。随着符号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日益成熟,从该角度来探讨翻译中的语言视差可以有坚固的理论基础。赵元任先生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一直颇受读者欢迎,其对源语言的巧妙的转化颇有研究的价值。奈达指出,语言不仅能够表现事实也会歪曲事实,语言对事实的歪曲现象即为语言视差;同时,是由于符号本身与符号代表的客体不对应而产生的歪曲事实的效应。索绪尔认为符号由所指(signified)与能指(signifier)两种要素组成;他还指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能指与所指的联系也是任意的。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便产生了符号的意义。而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否能在两种语言系统中产生相同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着语言视差是否产生。皮尔斯对符号学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并提出了“符号叁分法”的理论,他认为:符号或表现体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查尔斯莫里斯发展了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并将符号的完整意义用于语义研究,将语言符号的研究分成叁个方面,句法关系,.语义关系和语用关系,分别研究符号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本文将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叁方面来讨论赵元任汉译本中的语言视差现象,主要研究赵元任先生在词汇,句子和语篇的层面上达到最接近的自然对等时而产生的语言视差,包括在修辞手段上(双关,押韵,头韵),文化内涵词(专有名词和文化特定物)和文体转换等。本文通过大量例子的分析发现赵元任在达到一定翻译效果的同时,例如双关语的巧妙地转译,是造成了一定的语言视差的,例如,对原文中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及短语,赵元任先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写,将从未接触过也无法理解的词汇翻译成了大家熟知的对应物,从而填补了目的语中的文化空白。(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2-11-01)

杨司桂,李华琴[2](2012)在《语言视差的多维理据及其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视差由美国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指的是语言对客观现实的扭曲。尽管语言视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并造成了一定的交际障碍,但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作者分析了语言视差形成的原因,并探讨了与之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陈利红[3](2008)在《语言相对论视野下的语言视差现象分析及相关翻译方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现实的反映,有时也会扭曲现实,这种语言对现实的扭曲现象即是语言视差。语言视差是语言的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它的形成有着很复杂的动因,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国内外对语言视差的研究还是一大盲点。本文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且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补充与完善。语言视差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着名人类学家及语言学家Paul Friedrich和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提出。Nida指明了语言视差研究的方向,但并未做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国内有关语言视差的研究,还是凤毛麟角,只有笔者导师指导研究下的几篇零星散论。目前,可供直接参考的资料、文献相对缺乏,与本文主题相关的研究仅见Paul Friedrich于1986年出版的英文原作:“The Language Parallax: Linguistic Relativism and Poetic Indeterminacy”一书。然而,书中虽然涉及到语言视差与语言相对论,但并未从全局出发,仅仅针对占语言视差现象很小一部分的诗歌语言;分析原因时,也只是从诗歌语言的不确定性这个方面进行阐述。其所论述的语言的不确定性也仅局限于解释诗歌语言的视差现象,并未对语言视差的普遍性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语言视差不仅与语言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其成因还与其它多种元素相关联。笔者以此为着眼点,从全局的观点出发,试图总结与拓展前人的研究成果,推动语言视差研究向纵深发展。本篇论文从语言相对论的视角来关注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并通过对人类的思维模式及文化差异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来揭示其成因,其中涉及到人脑对现实的认知方式,心理因素的影响,语言符号所固有的特征和语言的使用习惯等多个层面。从微观层面来看,语言的视差现象还应属于语义学研究的边缘领域。此外,本文作者还对语言视差现象所涉及到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究,以解决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语言视差的研究有助于减少人际交流的障碍,促进我们的教学、文化及翻译等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篇论文同时也是贵州省教育厅核准,由笔者导师负责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视差的多维理据及应用研究”(黔教社发[2006]373号第0605057)下的子课题。(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08-04-18)

关德英[4](2006)在《从符号学角度看翻译中的语言视差》一文中研究指出符号学是研究符号指意系统的科学,是研究符号的最全面的系统,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跨学科的新兴科学。将符号学运用于语言学和翻译学研究已成为当今语言学和翻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将着重运用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叁方面来解释翻译中的语言视差现象。(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王红卫[5](2005)在《语言视差的认知语言学诠释及其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视差是指语言对客观现实扭曲的现象。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从视角及隐喻认知机制两个方面对一些语言视差现象做出解释,并探讨在此框架下的语言视差的翻译问题。(本文来源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王红卫,杨司桂,徐静[6](2005)在《语言视差的多维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视差是指语言对客观现实扭曲的现象。从认知角度看,形成意象的方式的不同及隐喻思维方式都可以引起语言视差;从语用方面看,人们为了避讳、礼貌或掩饰真实的目的也导致了语言视差的产生;从功能语言学上看,人们在感知世界时无疑会受到环境成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语言视差,语言的人际功能又使得语言视差的传播和为人们所接受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语言视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言视差由美国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指的是语言对客观现实的扭曲。尽管语言视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并造成了一定的交际障碍,但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作者分析了语言视差形成的原因,并探讨了与之相应的翻译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视差论文参考文献

[1].顾丽娜.从符号学角度探究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语言视差[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杨司桂,李华琴.语言视差的多维理据及其翻译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

[3].陈利红.语言相对论视野下的语言视差现象分析及相关翻译方略[D].贵州师范大学.2008

[4].关德英.从符号学角度看翻译中的语言视差[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

[5].王红卫.语言视差的认知语言学诠释及其翻译策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

[6].王红卫,杨司桂,徐静.语言视差的多维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标签:;  ;  ;  ;  

语言视差论文-顾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