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礼义之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生人成,性,伪,礼义之统
礼义之统论文文献综述
路德斌[1](2017)在《荀子哲学的两大原理——“天生人成”与“礼义之统”及疏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哲学史上,荀子哲学是一个少有的、具有系统性建构的思想体系。具体说,其哲学有两大基本原理:一曰"天生人成",一曰"礼义之统"。在荀学体系中,两大原理纵横经纬,统领全体,于其思想之梳理,精神之把握,借用荀子自己的一句话说,即"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王凯歌,袁刚[2](2017)在《荀子的礼义之统与统类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港台新儒家尤其是牟宗叁先生肯定了荀子的礼义之统对客观精神的表现,称其为"新外王的极致",然而批评他基于人性恶而视礼义之统出于人为,因此丧失了仁心大本,容易被极端功利化使用而走向法家。然而,从整全的视角重新审视荀子的心性论说,可以看到荀子论述的重点是能知通统类的统类心而非性恶。性恶论说是为了推演圣王尽伦尽制的政治哲学,即体现为具有时间和历史维度的礼义之统,而统类心才是礼义之统能够建立的内心根基。在情与礼的关系上,虽然荀子承认礼义出自圣人的人为,然而它是基于"称情而立文"的原则将人情导于礼之中道的人道,而并非纯粹外在化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吴树勤,杨学坤[3](2012)在《理论与实践张力关系中的荀子的“礼义之统”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统类"思想在荀子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礼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则,把握礼义之统,是个人道德成就和社会历史文化形成的根本。牟宗叁等先生重视荀子的"统类"思想,同时指出,按荀子思想逻辑,其"礼义之统"是无根的,存在"本原不足"的问题。其实荀子自觉意识到这一理论难题,因而在人性论上做了结构性说明,并论证人之价值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张力关系中展开与实现。荀子思想赋予了现实中的人们更多的责任与使命。(本文来源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胡士颍[4](2010)在《牟宗叁先生论荀子“礼义之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思想史意义、哲学影响在牟先生那里才得以披尽黄沙,见其真金。无论是"客观精神",还是"知性主体",都是理性主义的表现,它们最终都统一于荀子之"礼义之统"。荀子以其逻辑的心、认识的心、纯智的心,建构出作为治辨之极、强国之本、威行之道、功名之总的"礼义之统"。(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礼义之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港台新儒家尤其是牟宗叁先生肯定了荀子的礼义之统对客观精神的表现,称其为"新外王的极致",然而批评他基于人性恶而视礼义之统出于人为,因此丧失了仁心大本,容易被极端功利化使用而走向法家。然而,从整全的视角重新审视荀子的心性论说,可以看到荀子论述的重点是能知通统类的统类心而非性恶。性恶论说是为了推演圣王尽伦尽制的政治哲学,即体现为具有时间和历史维度的礼义之统,而统类心才是礼义之统能够建立的内心根基。在情与礼的关系上,虽然荀子承认礼义出自圣人的人为,然而它是基于"称情而立文"的原则将人情导于礼之中道的人道,而并非纯粹外在化的工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礼义之统论文参考文献
[1].路德斌.荀子哲学的两大原理——“天生人成”与“礼义之统”及疏解[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2].王凯歌,袁刚.荀子的礼义之统与统类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3].吴树勤,杨学坤.理论与实践张力关系中的荀子的“礼义之统”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4].胡士颍.牟宗叁先生论荀子“礼义之统”[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