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饲料加工质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硬颗粒饲料,水分,淀粉糊化度,热敏蛋白
饲料加工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杨强[1](2019)在《不同加工技术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研究饲料在粉碎、调质、制粒和冷却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探讨不同加工技术对硬颗粒饲料水分、硬度、粉化率、淀粉糊化度、热敏蛋白和粗蛋白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和饲料生产企业提供参考。(1)粉碎对饲料原料水分、淀粉糊化度和热敏蛋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选用4种饲料原料(玉米、豆粕、棉粕和DDGS),5种筛片孔径(0.4、0.6、0.8、1.0和1.5 mm),设定5种不同粉碎时间(60、90、120、150和180 s),对4种饲料原料进行粉碎,探讨不同饲料原料在粉碎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粉碎时间的增长,玉米、豆粕、棉粕的水分损失增加,在5种粉碎粒度下,粉碎时间对玉米的水分损失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随着粉碎粒度的增大,玉米、豆粕、棉粕以及DDGS的水分含量逐渐增加,均表现出极显着的差异性(P<0.01),粉碎粒度与原料水分呈显着的线性关系。随着粉碎粒度的减小,玉米和配合饲料的淀粉糊化度显着增加(P<0.01);玉米和配合饲料的水分与淀粉糊化度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豆粕的水分与热敏蛋白含量之间有极显着的相关性(P<0.01)。(2)调质、制粒和冷却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叁因素叁水平正交设计,以玉米-豆粕型肉鸡配合饲料为试验料,设定叁种不同初始水分(10%、12%和14%)、叁种不同调质时间(30、45和60 s)和叁种不同制粒环模(环模长径比及孔径分别为22/17,2.0 mm;35/26,3.0 mm和35/12,3.0 mm)。测定制粒完成后不同冷却时间(自然风干0、2、15、27、42和60 h)颗粒饲料水分及加工质量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调质、制粒以及冷却对饲料水分的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冷却时间对饲料的硬度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调质和制粒对饲料的热敏蛋白和淀粉糊化度的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调质前水分是影响制粒后饲料水分和饲料热敏蛋白和粗蛋白体外消化率的主要因素,调质前粉料水分越高,制粒后颗粒饲料的水分和粗蛋白体外消化率越高。制粒环模是影响颗粒饲料硬度、粉化率和淀粉糊化度的主要因素,环模长径比越大,环模孔径越小,制粒后饲料颗粒的硬度越大,粉化率越小。(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马啸,魏元振,薛明[2](2019)在《山东省饲料加工机械产品质量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所描述的饲料加工机械,是指传统的饲料粉碎机和铡草机,不包括近年来市场上兴起的青饲料收获机。山东省饲料加工机械生产企业均为小型企业,主要集中在诸城市、肥城市等地。一、行业现状目前,山东省饲料加工机械生产企业数量和产品产量呈现明显萎缩状态,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行业特点明显,表现为企业规模以小型为主,中型企业屈(本文来源于《农机质量与监督》期刊2019年05期)
[3](2019)在《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将于2019-05-31—06-02在郑州光华大酒店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加强我国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领域的新技术交流,促进饲料行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实现饲料行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经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会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于2019-05-31—06-02在郑州光华大酒店召开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同期召开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第七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主题为创新、安全、优质、绿色、共享。会议由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主办,河南工业(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张嘉琦[4](2019)在《缓沉性水产膨化饲料加工参数研究及高粱作为淀粉源对水产膨化饲料产品质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产膨化饲料是一种低污染、高效率、高转化率的优质环保型饲料。目前,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以膨化饲料为主流的加工与养殖新模式。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加,对水产膨化饲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缓沉性水产膨化饲料是针对习惯在中下层摄食的肉食性水产动物(如石斑鱼、加州鲈、大菱鲆、江团和海水仔稚鱼等),要求产品缓慢下沉,加工难度很高。同时,淀粉在水产膨化饲料加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增强物料的粘性,在膨化饲料中起到膨胀和粘合的双重作用,而在水产膨化饲料中使用高粱,可以拓宽水产饲料淀粉源选择,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和中心组合实验对缓沉性水产膨化饲料的加工参数进行优化,并研究高粱和预糊化高粱作为淀粉源对水产膨化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吨料开孔面积(300~500 mm~2/(t/h))、调质物料水分(23~31%)和模头温度(100~140℃)对缓沉性水产膨化饲料沉浮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吨料开孔面积的提高,容重逐渐升高,膨化率逐渐降低,单位密度先降低后升高。当吨料开孔面积为400mm~2/(t/h)时,随着调质物料水分的增加(23~31%),容重和单位密度逐渐降低,膨化率逐渐升高,逐渐出现漂浮的现象。当吨料开孔面积为450 mm~2/(t/h)时,随着调质物料水分的增加(22-27%),容重和单位密度先升高后降低,膨化率先降低升高。随着模头温度的升高,容重、单位密度和下沉速度逐渐降低,膨化率逐渐升高。建议缓沉性水产膨化饲料的工艺参数为吨料开孔面积450mm~2/(t/h)左右,调质物料水分25%左右,模头温度130℃左右,螺杆转速240pm,此时产品的下沉速度为5.88±0.13cm/s。(2)采用中心组合实验方法,研究了调质物料水分(23~27%)、模头温度(100~140℃)和螺杆转速(180~300rpm)对缓沉性水产膨化饲料质量的影响,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缓沉性膨化饲料制作了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调质物料水分的升高,容重和单位密度逐渐降低,膨化率逐渐升高,同一条件下的不同模头温度间下沉速度的差别逐渐扩大。随着模头温度的升高,容重和单位密度逐渐降低,膨化率逐渐升高,下沉速度逐渐降低,10min内下沉率先升高后降低,SME逐渐升高;缓沉性水产膨化饲料工艺参数优化结果为调质物料水分27%,模头温度125℃,螺杆转速220rpm,此时下沉速度为5.04cm/s,0min下沉率为77%,10min下沉率为95%;建议缓沉性膨化饲料评价指标:下沉速度≤8cm/s,0min时至少70%下沉,在10min内下沉率大于等于95%。在此定义下,缓沉性膨化饲料的主要评价指标范围:下沉速度5.22~7.81cm/s,容重504~550g/L,膨化率1.27~1.37,单位密度900.93~1007.78g/L.(3)采用双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高粱作为淀粉源替代面粉在不同调质物料水分条件下(25%、28%和31%)对水产膨化饲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作为淀粉源,水产饲料膨化效果随着调质水分的升高而降低,面粉作为淀粉源,膨化效果随着调质水分的增加而增加;高粱替代面粉,会降低水产膨化饲料的膨化效果,分别在最佳调质水分下,容重由400.83±1.15 g/L升高到484.33±0.76g/L,膨化率由1.66±0.01降低到1.39±0.01,最大吸油率由50.93±0.36%降低到31.65±0.91%,漏油率由4.99±0.61%升高到10.44±0.42%,溶失率由8.27±0.26%升高到49.84±3.70%。(4)采用双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预糊化高粱在不同调质物料水分条件下(25%-33%)对水产膨化饲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经预糊化处理以后,水产饲料膨化效果随着调质水分的升高而升高,高粱作为淀粉源,膨化效果随着调质水分的增加而降低;高粱经预糊化处理以后会改善水产膨化饲料的膨化效果,分别在最佳调质水分下,容重从484.33±0.76 g/L降低到433.33±0.29g/L,膨化率从1.39±0.01升高到1.55±0.02,最大吸油率从31.65±0.91%升高到43.59±0.58%,漏油率从10.28±0.16%降低到6.84±0.16%,溶失率由49.84±3.7%降低到10.26±0.10%。(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5](2019)在《关于召开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的通知(第一轮)》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会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于2019-05-31-2019-06-02在郑州召开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2019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同期召开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第七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武东平[6](2019)在《饲料加工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饲料加工机械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了解了现阶段饲料加工机械产品的质量状况,并对产品质量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抽查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行业实际,对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提出了合理性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葛春雨,李军国,杨洁,韩晴,张嘉琦[7](2018)在《二次制粒工艺下膨化玉米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二次制粒工艺下膨化玉米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以及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饲粮设5种膨化玉米添加比例(膨化玉米添加量占玉米添加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0、25%、50%、75%、100%,采用二次制粒工艺进行颗粒饲料的加工。选用28日龄初始体重为(8.57±0.87) kg的断奶仔猪8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进行50 d的饲养试验,分为前期(第1~28天)、后期(第29~50天) 2个阶段。结果表明:1)在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方面,颗粒饲料硬度、颗粒饲料耐久性指数(PDI)、淀粉糊化度随着膨化玉米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在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方面,前期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料重比则表现为未添加组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后期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全期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 0. 05)。3)在断奶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方面,干物质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以100%组最高,未添加组最低,且未添加组均显着低于各添加膨化玉米组(P<0.05)。4)在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方面,75%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着高于未添加组、50%组和100%组(P<0.05);未添加组血清甘油叁酯含量显着高于50%组、75%组和100%组(P<0.05); 100%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未添加组(P<0.05); 50%组血清钙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考虑膨化玉米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硬度、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加工成本的影响,建议在二次制粒工艺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膨化玉米添加量为玉米添加总量的25%。(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段海涛,李军国,秦玉昌,李俊,杨洁[8](2018)在《调质温度及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宗原料经熟化预处理后制粒条件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该试验将配方中大宗原料(玉米、豆粕、棉粕及麸皮)配料混合后预熟化,熟化大宗原料淀粉糊化度为69.13%,熟化混合粉料参照日粮配方添加预混料、乳酸菌混合后再低温制粒成型,采用不同的模孔长径比(6∶1,8∶1和10∶1)和调质温度(50,55,60和65℃),研究二者及其交互作用对颗粒质量及乳酸菌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制粒时,调质温度及模孔长径比显着影响大宗原料预熟化颗粒饲料的加工质量,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大于调质温度,低温制粒加工参数推荐调质温度为55~60℃,模孔长径比推荐为6∶1。随减抗、无抗时代的来临,热敏性抗生素替代品或价格高昂热敏性添加剂的应用,该研究为其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且对节约饲料生产加工成本和原料成本,实现生产配方精准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徐熔泽[9](2018)在《浅谈饲料加工生产过程当中原料储存的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饲料生产企业生产饲料成品时,原料储存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饲料成品质量的优劣,还影响饲料生产成本的控制,对此,笔者就怎样更好的控制饲料原料储存的质量,进行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文摘》期刊2018年04期)
胡凯飞[10](2018)在《硬颗粒饲料生产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加工质量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究不同饲料加工条件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并采用仿生消化法对不同饲料加工条件下硬颗粒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冷制粒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以玉米-豆粕型肉鸡配合饲料为试验料,研究冷制粒条件下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为叁因素叁水平的正交试验:饲料水分含量(10%、12%和14%),不同环模型号(环模编号为1、2和3)和冷却时间(0、30和60 min)。对颗粒饲料的硬度、水分、淀粉糊化度、可溶性蛋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冷制粒条件下,增加饲料的水分含量,可提高淀粉糊化度,对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并无影响,但颗粒饲料的硬度降低;增加环模长径比,可提高颗粒饲料的硬度;在60 min内,冷却时间对颗粒饲料的硬度并无显着影响。(2)调质时间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以玉米-豆粕型肉鸡配合饲料为试验料,研究调质时间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在蒸气压为0.2 MPa条件下,调质时间分别为60 s、90 s和120 s,选用2种不同的环模(环模编号为1、2)进行制粒,并在自然条件下冷却0 h、12h和24 h。结果表明:增加调质时间,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淀粉糊化度,显着提高饲料的水分含量,降低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未经冷却或冷却时间较短的颗粒饲料硬度;冷却时间增加可有效降低颗粒饲料的水分含量,提高颗粒饲料硬度。颗粒饲料硬度与PDI具有高度相关性。与冷制粒相比,调质制粒可提高颗粒饲料的硬度。(3)粗脂肪水平和调质温度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以玉米-豆粕型仔猪后期配合饲料为试验料,研究粗脂肪水平和调质温度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在脂肪含量为3.37%、4.00%和4.65%条件下,调质温度为60℃、70℃和80℃进行制粒,测定未经冷却以及冷却1 d、2 d的颗粒饲料硬度、水分、淀粉糊化度、可溶性蛋白等指标。结果表明:提高调质温度,可以提高饲料的淀粉糊化度,降低饲料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饲料颗粒硬度。降低饲料中粗脂肪或水分含量也可以提高颗粒饲料的硬度。(4)不同加工条件对硬颗粒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以玉米-豆粕型肉鸡配合饲料为试验料,采用仿生消化法探究不同加工条件对硬颗粒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粉料和冷制粒料以及不同调质时间(60 s、90 s和120 s)的5种颗粒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生消化法对饲料的干物质、总能、粗蛋白体外消化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粉碎和未经粉碎的颗粒饲料,二者的体外消化率并没有显着性差异;与粉料相比,冷制粒和调质工艺均可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体外消化率,并且经过调质的颗粒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要高于冷制粒的颗粒饲料;增加环模长径比,也可以提高颗粒饲料的体外消化率;当调质时间为90 s时,颗粒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的体外消化率均较高,更有利于禽畜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饲料加工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中所描述的饲料加工机械,是指传统的饲料粉碎机和铡草机,不包括近年来市场上兴起的青饲料收获机。山东省饲料加工机械生产企业均为小型企业,主要集中在诸城市、肥城市等地。一、行业现状目前,山东省饲料加工机械生产企业数量和产品产量呈现明显萎缩状态,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行业特点明显,表现为企业规模以小型为主,中型企业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饲料加工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杨强.不同加工技术对硬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
[2].马啸,魏元振,薛明.山东省饲料加工机械产品质量状况分析[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9
[3]..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将于2019-05-31—06-02在郑州光华大酒店举办[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9
[4].张嘉琦.缓沉性水产膨化饲料加工参数研究及高粱作为淀粉源对水产膨化饲料产品质量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5]..关于召开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的通知(第一轮)[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9
[6].武东平.饲料加工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及分析[J].农业工程.2019
[7].葛春雨,李军国,杨洁,韩晴,张嘉琦.二次制粒工艺下膨化玉米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8].段海涛,李军国,秦玉昌,李俊,杨洁.调质温度及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
[9].徐熔泽.浅谈饲料加工生产过程当中原料储存的质量控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
[10].胡凯飞.硬颗粒饲料生产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加工质量的评价[D].河南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