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竹刻论文-康胜,张宗登

宝庆竹刻论文-康胜,张宗登

导读:本文包含了宝庆竹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宝庆竹刻,产品创新,发展生态,国际化视野

宝庆竹刻论文文献综述

康胜,张宗登[1](2019)在《产品创新视角下的宝庆竹刻保护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庆竹刻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正是如此,很多学者开始投入巨大精力致力于宝庆竹刻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与此同时,宝庆竹刻的物质资料以及文史资料都被挖掘出来,很多宝庆竹刻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成果也陆续问世。时至今日,大量的学者和专家仍在继续探讨宝庆竹刻的保护与传承方案,思路广,路径多,研究手段新颖,这将为宝庆竹刻的研究带来诸多裨益。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旨在以产品创新为切入点,探索宝庆竹刻保护与传承的策略。(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艳萍,唐文林,聂世忠[2](2019)在《宝庆竹刻 刻刀为笔 雕竹成画》一文中研究指出竹,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独特地位。歌谣《弹歌》中就唱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描绘了华夏先民伐取竹子制作工具,并用其狩猎的场景。后世中国文人逐渐将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人格化,竹成为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的象征。大文豪苏轼更是写下"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句,爱竹之心溢于言表。(本文来源于《新湘评论》期刊2019年11期)

康胜[3](2019)在《宝庆竹刻图像艺术形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庆竹刻的发展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各地的竹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且在楚湘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宝庆竹刻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区域内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因素的影响,发展出来的题材内容和种类形式比较多,能够充分的表达中国传统的视觉语言符号。宝庆竹刻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图像艺术表达形式,存在的价值比较高,需要对时代的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其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本文就宝庆竹刻图像艺术形式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南国博览》期刊2019年05期)

陈赐莲,申民兵[4](2019)在《以“宝庆竹刻”非遗教育,做鲜活的文化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庆竹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凸显职业教育本土化,湖南省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秉承职业教育和"非遗"传承保护为一体的理念,即以"非遗课程"建设为主要载体,结合学校实际及现代教育的特点,融合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和实施适合学校师生成长的文化、精神元素,以期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学校发展方式由"外显"转变为"内涵"的目标,最终实现开发和实施学校"非遗"传承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及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策略体系,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提升育人功能。(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9年05期)

朱腾芳[5](2018)在《竹刻情 湖湘韵——宝庆竹刻的审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庆竹刻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民艺,充分体现湘西南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百姓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文章从儒学特征、民俗文化和艺术神韵等方面剖析宝庆竹刻的质朴之美,旨在研究宝庆竹刻的美学韵律和价值,展现湖湘文化魅力,以及探讨一般传统民艺的美学共性和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8年09期)

聂世忠[6](2018)在《宝庆竹刻的工艺创新——唐文林宝庆烙画、烙刻作品的情浓语境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记述了唐文林解衣磅礴执迷于民间艺术经历,描绘了唐文林承传宝庆竹刻中的烙画、烙刻技法推动宝庆竹刻的创新手法,分析了唐文林竹烙刻作品中的布势烟煴、情浓语境特色。(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01期)

谢青海[7](2018)在《擦亮宝庆竹刻名片 助推湘中湘西南文化中心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邵阳古称宝庆,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作出建设湘中湘西南文化中心的战略决策,必将迎来邵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又一个春天。建设文化中心,既要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也要有叫得响、立得起的文化名片。邵阳悠久厚重的历史孕育(本文来源于《邵阳日报》期刊2018-01-01)

高荣博[8](2018)在《国家非遗项目宝庆竹刻的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雄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第叁产业中令人瞩目的新生儿,得到如火如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热潮在中央到地方都很火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层出不穷。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宝庆竹刻为代表的邵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必须充分发挥宝庆竹刻的生态、文化、历史、艺术的价值,突破现有的瓶颈,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发展的现有思路,担当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为邵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机遇。首先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研究现状,概述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宝庆竹刻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入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对宝庆竹刻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首先,阐释了源远流长的竹文化,通过与其他竹刻艺术的对比,揭示宝庆竹刻所具备的艺术内涵和工艺鉴赏价值;其次,详细描述了宝庆竹刻产业发展探索历程,剖析了其在文化创意产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困局表现在宝庆竹刻制作流程繁琐、制作原料匮乏、市场认同率长期低迷以及技艺传承面临失传;再次,结合现实,深刻思考,确立了宝庆竹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将宝庆竹刻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促进邵阳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提升邵阳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产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民生产业;宝庆竹刻创意产业发展要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战略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紧密融合的战略定位;最后,主张宝庆竹刻要进消费观念,要进日常生活,要进园区,要进学校;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旅游+、科技+的思维等去摸索适合宝庆竹刻的创意产业发展思路。(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8-01-01)

聂世忠[9](2017)在《论宝庆竹刻的承传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庆竹刻在我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源流,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宝庆竹刻在技法上不断创新,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向多元化发展,成为集观赏与实用于一体的艺术品;在题材与形式上融入现代元素,走进现代生活,并形成多种门派风格。然而,宝庆竹刻的持续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体现在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为此,文章提出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竹刻作坊间学术交流、建立宝庆竹刻创意产业链等建议。(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7年06期)

高荣博[10](2017)在《宝庆竹刻的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庆竹刻是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曾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时代的变革,曾经人们争相抢购的宝庆竹刻因种种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本文尝试分析其式微的原因,提出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对其加强开发保护。(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7年22期)

宝庆竹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竹,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独特地位。歌谣《弹歌》中就唱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描绘了华夏先民伐取竹子制作工具,并用其狩猎的场景。后世中国文人逐渐将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人格化,竹成为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的象征。大文豪苏轼更是写下"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句,爱竹之心溢于言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宝庆竹刻论文参考文献

[1].康胜,张宗登.产品创新视角下的宝庆竹刻保护策略研究[J].艺术研究.2019

[2].王艳萍,唐文林,聂世忠.宝庆竹刻刻刀为笔雕竹成画[J].新湘评论.2019

[3].康胜.宝庆竹刻图像艺术形式分析[J].南国博览.2019

[4].陈赐莲,申民兵.以“宝庆竹刻”非遗教育,做鲜活的文化传承[J].教师.2019

[5].朱腾芳.竹刻情湖湘韵——宝庆竹刻的审美特征[J].艺海.2018

[6].聂世忠.宝庆竹刻的工艺创新——唐文林宝庆烙画、烙刻作品的情浓语境赏析[J].艺术评鉴.2018

[7].谢青海.擦亮宝庆竹刻名片助推湘中湘西南文化中心建设[N].邵阳日报.2018

[8].高荣博.国家非遗项目宝庆竹刻的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吉首大学.2018

[9].聂世忠.论宝庆竹刻的承传与创新[J].世界竹藤通讯.2017

[10].高荣博.宝庆竹刻的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

标签:;  ;  ;  ;  

宝庆竹刻论文-康胜,张宗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