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仑兹几何论文-唐科威,刘日升,杜慧,苏志勋

洛仑兹几何论文-唐科威,刘日升,杜慧,苏志勋

导读:本文包含了洛仑兹几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量,数据降维,洛仑兹几何,人脸识别

洛仑兹几何论文文献综述

唐科威,刘日升,杜慧,苏志勋[1](2011)在《一种基于张量和洛仑兹几何的降维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基于向量的降维算法,将大小为m×n的灰度图像,作为Rm×n中的向量进行处理.但这种表示方法往往造成图像像素空间局部信息的丢失,因此不能很好地描述图像的结构信息.本质上,灰度图像可以看成是一个二阶张量,而图像的各种特征(如Gabor和LBP特征等)往往需要用更高阶的张量来描述.本文从图像特征的张量表示出发,将新近提出的洛仑兹投影判别法(Lorentzian discriminant projection,LDP)推广到张量空间中,提出张量LDP.对于灰度图像,该方法直接利用图像的灰度矩阵(二阶张量)进行运算,从而很好地保持了图像像素的局部结构信息.另外,该方法还可以自然地推广到高维张量空间来处理更复杂的图像特征,如Gabor和LBP特征等.经人脸和纹理识别实验的验证,该算法效率高且能达到较高的识别率.(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王正雄[2](2002)在《几何画板破洛仑兹力教学难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利用计算机的几何画板,作动态圆,分析其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物理情景,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例1,图1中,在边界为AB,CD的狭长区域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场区域宽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2002年12期)

彭丰富,殷志云,刘会立[3](2000)在《洛仑兹几何中的贝特朗曲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定度量所引导的洛仑兹空间 E31中 ,对此空间下的曲线进行分类 ,并对其是否为贝特朗曲线进行了具体的讨论 ,同时给出了其为贝特朗曲线的充分必要条件 .(本文来源于《武汉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徐天华[4](1994)在《二次曲面几何性质的洛仑兹变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二次曲面的径平面、中心、主方向及主平面等几何性质在洛仑兹变换下的情况,结果表明,有的在变换前后保持不变,有的则有变化.(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4年01期)

郑醒华,杨熙鹏[5](1986)在《由几何观点看洛仑兹变换》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在十九世纪末,出现了许多矛盾.例如,在高速运动着的物体(例如火箭)上,一把尺子要比地球上的短,一个时钟的一小时要比地球上的长.1881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A.A.Michelson)用他自己设计的干涉仪作过一次有较大影响的实验.在实验中他测量了光在地球绕太阳运动的方向上的速度和光在其垂直的方向上的速度.实验表明了:自然界中运动着的一切物体,(即使在真空中也一样)将沿着运动的方向缩短.当时,这个问题一提出来,遭到不少科学家的反对.有的认为这个实验(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6年04期)

洛仑兹几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利用计算机的几何画板,作动态圆,分析其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物理情景,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例1,图1中,在边界为AB,CD的狭长区域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场区域宽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洛仑兹几何论文参考文献

[1].唐科威,刘日升,杜慧,苏志勋.一种基于张量和洛仑兹几何的降维方法[J].自动化学报.2011

[2].王正雄.几何画板破洛仑兹力教学难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2

[3].彭丰富,殷志云,刘会立.洛仑兹几何中的贝特朗曲线[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0

[4].徐天华.二次曲面几何性质的洛仑兹变换[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

[5].郑醒华,杨熙鹏.由几何观点看洛仑兹变换[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

标签:;  ;  ;  ;  

洛仑兹几何论文-唐科威,刘日升,杜慧,苏志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