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符号经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博科夫,洛丽塔,符号经济,消费社会
符号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赵利娟,支冉[1](2019)在《符号经济:洛丽塔的消费欲望之火》一文中研究指出《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最着名且最具争议的作品,以亨伯特的口吻描述了其对继女洛丽塔的疯狂追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各个角度的研究。文本中所塑造的消费社会与当时真实的美国社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看似不经意间,作者描绘了广告、杂志、电视、电影及绘画等多种手段建构的符号经济以及物质至上的后现代消费社会。本文以后现代符号经济及消费文化理论为依托,分析洛丽塔如何在消费文化侵蚀下的家庭、功能异化的学校教育及媒体麻醉下的社会的合谋下逐步丧失自由的人性。(本文来源于《俄罗斯文艺》期刊2019年02期)
曹耀元[2](2018)在《符号经济与江西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与文化产业不断融合,"符号经济"被愈发频繁地提及,文化的符号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符号经济的时代特征为切入点,思考并分析符号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论述符号经济对江西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探究江西文化品牌的符号特点及符号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12期)
杨朝清[3](2018)在《有机农产品:符号经济不能任其自弹自唱》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调查发现,市场上存在一些普通农产品傍名牌、买证书、蹭“有机”等乱象,有的“有机”农产品竟然农药残留超标。一位长期从事有机农业的企业经理告诉:“质量主要靠生产企业和农户自律。有的有机蔬菜看起来卖得挺贵,到他们的生产基地一看,田间都是农药瓶子。(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8-08-01)
赵雯[4](2018)在《符号经济在影视作品中的消费与影响——从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偶像作为一种产品活跃在相关的文娱活动中,偶像在影视作品的符号形象构成了相应符号价值的体现,引导或者潜移默化影响着观众的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本文以电影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图》为例,试图寻找电影中呈现的偶像符号在消费社会中的呈现方式和对青年族群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8年05期)
刘爱华,俞玲[5](2018)在《符号经济视域下七仙女文化保护与创意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符号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趋势,其发展程度如何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七夕文化在西方情人节的刺激下,其习俗不断变迁,已经成为足以与西方情人节相抗衡的中国情人节或爱情节。七仙女文化与牛郎织女文化有联系,这既是其优势,也是其劣势,在后者的遮蔽下,其符号特色不鲜明,因此加强七仙女(包括"毛衣女"故事)研究和文化符号保护,积极建构标志性文化,借助七夕文化的优势符号,加强文创产品研发,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注重学术交流等,有助于推动地方符号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玉蓉,张晓宇[6](2017)在《“人工智能”影视剧中的符号经济与“仿真”现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从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入手分析了"人工智能"符号,提出了"人工智能"作为符号的风口通过无孔不入的宣传吸引了大众的注意从而具有了符号的交换价值。其次,从鲍德里亚的"仿真理论"分析了人工智能科幻影片中对现实的塑造,以及"人工智能"如何从幻象一步步地变成现实。最后,文章批判了鲍德里亚对受众如何面对拟像世界所给出的"沉默的大多数"的建议,并提出教育开启民智、建立社会组织发出批判的声音,让受众能够理性看待技术而不是被技术"异化"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7年12期)
潘天波[7](2017)在《媒介符号:文化与符号经济的契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符号是通达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一条进路。在空间层面,媒介符号通过假定在时间栅格内的历史、隐喻与装饰文化图像助推符号经济的虚拟发展;在时间层面,媒介符号凭借在时间节点事件的捕捉与记录实现符号经济的文化植入;在意识形态层面,媒介符号通过感觉的意象组合谋求符号文化的资本意图。在文化与经济双边交易中,尽管符号经济给社会带来迅猛发展契机,但也给主体与文化发展带来多重性符号危机。"媒介配额"与"文化例外论"或是反新媒介符号暴力的一种抉择。(本文来源于《新媒体与社会》期刊2017年03期)
李思屈[8](2017)在《符号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内在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符号学为视角,分析了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之间的内在矛盾,从"精神无价,符号有价"的原理探讨了文化产业的特征、规律,以及激活符号精神价值是文化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的来源,探讨了作为文化产业学理基础的"广义符号经济"和"精神符号学"在文化产业理论中的适用性,进而预测了精神符号可能对文化产业理论领域四个方面的开拓。(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创意设计峰会论文集》期刊2017-09-21)
张培奇[9](2016)在《符号经济:消费社会背景下文化经济新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时空属性是文化经济的基本属性,决定着文化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形态演变。不同历史时间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经济发展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符号经济是消费社会中一种新型的文化经济形态,是以提供具有符号价值或者既具有符号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商品的符号化和符号的商品化是符号经济运行的两大基本逻辑。我们应该遵循符号经济的运行规律,注重塑造产品的品牌,推动我国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产业评论》期刊2016年01期)
张婷[10](2016)在《符号经济视阈下四川白酒品牌建设与文化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符号经济的新语境下四川白酒如何创新发展,发掘和再造品牌符号,从而扩大品牌的文化附加值。笔者调研四川六大名酒,提出重构原型、讲述品牌故事、构建消费者仪式等策略。(本文来源于《市场研究》期刊2016年09期)
符号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与文化产业不断融合,"符号经济"被愈发频繁地提及,文化的符号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符号经济的时代特征为切入点,思考并分析符号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论述符号经济对江西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探究江西文化品牌的符号特点及符号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符号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1].赵利娟,支冉.符号经济:洛丽塔的消费欲望之火[J].俄罗斯文艺.2019
[2].曹耀元.符号经济与江西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战略[J].文化学刊.2018
[3].杨朝清.有机农产品:符号经济不能任其自弹自唱[N].检察日报.2018
[4].赵雯.符号经济在影视作品中的消费与影响——从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谈起[J].电视指南.2018
[5].刘爱华,俞玲.符号经济视域下七仙女文化保护与创意开发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
[6].王玉蓉,张晓宇.“人工智能”影视剧中的符号经济与“仿真”现实[J].新闻知识.2017
[7].潘天波.媒介符号:文化与符号经济的契约[J].新媒体与社会.2017
[8].李思屈.符号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内在逻辑[C].2017年中国创意设计峰会论文集.2017
[9].张培奇.符号经济:消费社会背景下文化经济新形态[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6
[10].张婷.符号经济视阈下四川白酒品牌建设与文化定位[J].市场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