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顺序论文-丁彪,郑传超,陈团结,彭子馨,邹玲

加载顺序论文-丁彪,郑传超,陈团结,彭子馨,邹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加载顺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路工程,加载顺序,加载幅值,沥青混合料

加载顺序论文文献综述

丁彪,郑传超,陈团结,彭子馨,邹玲[1](2018)在《加载顺序及加载幅值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应变控制的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加载顺序和加载幅值对沥青混合料动态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先低后高的加载顺序控制时,劲度在两阶段都会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相位角在两阶段会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先高后低的加载顺序时,低荷载阶段劲度的变化和相位角的变化会出现两种情况,当高低荷载较为接近时,低荷载阶段的劲度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相位角随着荷载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当高低荷载的幅值相差较大时,低荷载阶段的劲度先增大后减小,相位角先减小后增大。通过相位角分别计算出疲劳试验中的黏性模量和弹性模量,揭示了先高后低顺序过程中低荷载阶段劲度先增大后减小和相位角先减小后增大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中弹性恢复引起的。(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黄挺,戴国亮,吴彬[2](2015)在《考虑桩顶与土表加载顺序的桩基负摩阻力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承受负摩阻力的桩基,桩顶和土表的承载一般存在先后的次序,但针对承载顺序对桩身负摩阻力影响的研究相对匮乏。通过开展不同加载顺序下砂土中单桩负摩阻力模型试验,测得了不同加载作用下桩身轴力、桩顶位移以及土体分层沉降。研究结果表明:砂土中加载顺序对桩基负摩阻力具有明显影响。先施加土表荷载的组次较先施加桩顶荷载的组次,桩身中性点位置更靠近桩底。先施加土表荷载后,桩顶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明显小于先施加桩顶荷载的情况,而不同加载顺序下,土表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桩顶沉降增长随土面荷载趋缓。(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5年06期)

张亚军[3](2013)在《悬臂弯曲加载顺序对10CrNiMo钢临界疲劳损伤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悬臂弯曲加载方式,分别采用六件光滑板状试样,研究了由高到低和由低到高两种加载顺序对10CrNiMo钢临界疲劳损伤参数Dc的影响,并采用A类标准不确定度对Dc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当加载顺序由高到低时,获得的Dc分布在0.74~0.84之间,小于1,数据相对比较稳定;当加载顺序由低到高时,获得的Dc分布在1.06~1.27之间,大于1,数据略有波动;两种加载顺序获得的Dc的平均值近似为1。以上两种加载顺序获得的Dc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1.5%和3.1%。(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3年06期)

方淑君,肖啸,李杰[4](2013)在《多跨连续梁合龙顺序的优化以及混凝土初始加载龄期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衡阳耒河的预选合龙方案为依据,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该桥4种不同方案的施工过程,从最终合龙后在短期组合作用下跨中底板应力分布情况以及承载能力组合状态下每跨的最大累计位移2方面对合龙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到最合理的合龙顺序。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变形与混凝土加载龄期有关,混凝土徐变随加载龄期的增长而单调的衰减,考虑不同的混凝土初始龄期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在成桥,成桥3a;成桥10a后桥梁跨中最大挠度,确定合理的初始加载龄期,节省施工时间的同时对后期挠度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周磊,陆静,张楠[5](2013)在《不同加载顺序下某高心墙堆石坝静动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拟建高心墙堆石坝考虑完全填筑后蓄水和边填筑边蓄水两种加载顺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静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加载顺序对动力计算的影响很小,对静力计算的影响较大。在边填筑边蓄水的加载顺序下,坝体的竖向沉降和应力值较大,心墙较大的中主应力能够减小水力劈裂的可能性,同时这种加载顺序也可提高心墙和反滤层抗液化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3年05期)

王学广,刘增容,王凯,鞠海明[6](2012)在《加载顺序对软土地区储罐群地基沉降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软土地区修建的储罐群在使用过程中,不均匀沉降成为工程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由于群罐效应,使得分析及解决沉降问题趋于复杂。运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叁维非线性有限差分模型,利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考虑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共同作用,研究加载(向储罐中加入储存物)顺序对储罐群地基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角(1—3—2—4)的加载顺序所引起的最大沉降差和非平面倾斜均满足相应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2年05期)

陈正,苏润建[7](2011)在《不同加载顺序对微型桩承载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于微型桩在竖向及水平荷载的耦合作用下的承载力方面研究较少。由于荷载、桩、土叁者共同作用十分复杂,难以给出微型桩在不同荷载组合下承载力的解析解。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组合荷载作用下微型桩的变形性状和破坏机理,探索了不同加载方式对于微型桩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先施加水平荷载再施加竖向荷载相比,先施加竖向荷载再施加水平荷载与水平竖向荷载同时施加时桩顶水平侧移均较小;加载顺序变化对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要大于对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先施加竖向荷载再施加水平荷载时,桩端阻力的发挥较水平、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以及先施加水平荷载再施加竖向荷载大,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正好相反,加载顺序对于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8](2011)在《加载顺序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加载顺序对结构安装和加固的影响,总结了实际工程中常见的4种加载顺序。为了研究不同支撑条件和杆件刚度下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评估程序。通过对多种工况的典型海上预制件框架结构的模拟,研究了工程实际中常被忽视的加载顺序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撑条件的改变和刚度的增大对结构的整体刚度影响不大,但对加固杆件或与支撑和加固杆件相近杆件的局部刚度和性能影响较大。考虑上述影响,提出了简化分析的一些建议及提高加固效率的承载力检验方法和可行建议,并给出进一步研究的一些意见。(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1年02期)

贺微波,金明,赵永利[9](2009)在《升温与加载顺序对NiTi纤维圆柱体应力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具有预应变N iTi纤维的圆柱体剪滞模型,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求得纤维轴向应力及界面剪应力解析表达式。针对马氏体逆相变过程,在先加外载后升高温度与先升高温度后加外载两种条件下,对纤维和界面的应力分布以及马氏体逆相变开始温度的确定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纤维轴向应力对相变温度存在影响,升温与加载的顺序不同其应力分布也不同。先加外载后升温时,N iTi纤维逆相变开始温度较高,逆相变过程较短,因此纤维轴向应力及界面剪应力较小。(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郑刚,王丽[10](2008)在《竖向及水平荷载加载水平、顺序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桩基础设计中通常分别确定单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而不考虑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桩承载力的影响,这显然不能反映桩的真实受力状况。软土地基上建造超高层建筑有时需要采用长度达80 m甚至更长的超长桩,目前考虑超长桩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很少。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天津市某工程的79 m长桩载荷试验结果,通过参数调整使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载荷试验的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下超长桩的荷载传递与变形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超长桩表现出与已有文献中的刚性短桩不同的变形特性:对于承受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的桩,竖向荷载对水平荷载作用下桩的性状的影响与竖向荷载相对于水平荷载的施加顺序、竖向荷载的大小以及土质条件等均有关。就本文算例,先施加竖向荷载再施加水平荷载时,存在一个最优的竖向荷载,在最优竖向荷载作用下,竖向荷载减小桩顶侧移的有利作用最明显,且竖向荷载减小桩顶侧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水平荷载加载后期,即水平荷载较大时。在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竖向荷载对桩顶侧移的有利影响不如土质条件较差时那样明显。先施加水平荷载再施加竖向荷载时,竖向荷载不再起到减小水平荷载作用下桩顶侧移的作用。加载顺序变化对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要大于对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加载顺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承受负摩阻力的桩基,桩顶和土表的承载一般存在先后的次序,但针对承载顺序对桩身负摩阻力影响的研究相对匮乏。通过开展不同加载顺序下砂土中单桩负摩阻力模型试验,测得了不同加载作用下桩身轴力、桩顶位移以及土体分层沉降。研究结果表明:砂土中加载顺序对桩基负摩阻力具有明显影响。先施加土表荷载的组次较先施加桩顶荷载的组次,桩身中性点位置更靠近桩底。先施加土表荷载后,桩顶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明显小于先施加桩顶荷载的情况,而不同加载顺序下,土表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桩顶沉降增长随土面荷载趋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载顺序论文参考文献

[1].丁彪,郑传超,陈团结,彭子馨,邹玲.加载顺序及加载幅值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黄挺,戴国亮,吴彬.考虑桩顶与土表加载顺序的桩基负摩阻力模型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5

[3].张亚军.悬臂弯曲加载顺序对10CrNiMo钢临界疲劳损伤参数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3

[4].方淑君,肖啸,李杰.多跨连续梁合龙顺序的优化以及混凝土初始加载龄期的探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

[5].周磊,陆静,张楠.不同加载顺序下某高心墙堆石坝静动力计算[J].人民黄河.2013

[6].王学广,刘增容,王凯,鞠海明.加载顺序对软土地区储罐群地基沉降的影响分析[J].土工基础.2012

[7].陈正,苏润建.不同加载顺序对微型桩承载特性的影响[J].建筑科学.2011

[8]..加载顺序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J].钢结构.2011

[9].贺微波,金明,赵永利.升温与加载顺序对NiTi纤维圆柱体应力分布的影响[J].航空材料学报.2009

[10].郑刚,王丽.竖向及水平荷载加载水平、顺序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08

标签:;  ;  ;  ;  

加载顺序论文-丁彪,郑传超,陈团结,彭子馨,邹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