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言传”与“身教”(论文文献综述)
刘安娜[1](2021)在《智能与人工相结合的中学作文批改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许金诺[2](2021)在《YJ市第SE中学作文训练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
陈苏仙[3](2021)在《“浙江一师”国文名师的教学思想与当代启迪》文中研究说明
黄薇[4](2021)在《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都说写作是语文教育中的“老大难”问题。学生不愿写、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是写作中的三大主要问题,像三座大山,不仅压在学生身上,还压在教师身上,在教学中教师存在不想教、不会教、不知道教什么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生写作动力不足造成的不愿写,二是由于学生生活、写作经验较为缺乏造成的没得写,三是学生语文经验缺失造成的不会写。其中动力不足造成的不愿写是写作中的根本问题,意即动力的缺失是根本性的缺失,学生不喜欢写作、害怕或不愿写作,主要是“动力型”困难所致,其直接后果就是写作能力的不足。写作学习和教学中关于“写作的原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便很自然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潘新和教授对此提出了与叶圣陶先生所主张的应试与“应世”(应付学习、生活、工作之需)动力学相反的“应性”“存在性”的动力学——言语生命动力学。这是一种以人的本性、内在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的生命欲求为基础的动力学,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理论基础。本论文分引言和正文两个部分,引言包括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综述。正文部分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概述。言语生命动力学是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的核心内容,言语生命动力学这一写作教学发展新理念也是潘新和教授的首创。这是基于对我国现代语文教育本体论的思考与探索,基于对百年语文教育理论范式的反思所提出的理论猜想——以写作为本位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范式。该范式认为言语教学是语文表现的目的,在言语表现中又以写作为先,写作高于阅读,言语生命是写作本位教学观的核心概念。第二章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笔者通过对写作教学现状研究的相关文献及对回收所教班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写作教学中主要存在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言语动力不足;写作内容匮乏,言语表现模式化;写作评改功利化,言语生命意识受压抑三方面的问题。从言语生命动力学角度看,写作教学忽视学生言语主体存在性,写作教学方法模式化,应试思想根深蒂固,考试标准评改作文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章言语生命动力学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本章通过分析于漪老师和熊芳芳老师体现言语生命意识的写作教学理念和实践,总结与反思笔者实习期间的写作教学课,力图从实践层面进一步认识该理论,同时也在实践层面支持了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第四章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将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运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利于更新教师的写作教学理念,有效改善学生写作兴趣低、动力不足、模式化言说和教师写作评改功利化的写作教学现状。本章结合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分析,从写作前“唤醒和激励语词惊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教学过程中“转变写作教学观念,牧养学生言语个性”;写作后“重视写作评价,呵护言语生命”三个维度,构建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框架体系。结论部分对本文的观点和论述进行总结说明,肯定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对当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这一理论在实际教学层面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指导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是改善写作教学中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言语表现模式化、教师写作评改功利化现状的有益尝试。
方晓霞[5](2020)在《基于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 ——以湛江市A中学高中语文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尽心引导和栽培。但是,在高考指挥棒之下,素质教育没有全面落实,德育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立德树人”成为理想口号,“人才”被表面地理解为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道德滑坡日益严重,学生缺乏感恩的心、敬业的准则、诚信的坚守、友善的微笑,不少学生的“灵魂”没有赶上教育的脚步,被落下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围绕核心素养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指教育事业既要注重传授学科知识、培养技能,又要在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形成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树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语文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既肩负传承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又有净化人们心灵、塑造美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对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语文课程通过学习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得到浸染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良好思想品质,进一步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背景下,高中语文应该兼顾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目标,从语文教育中挖掘德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内潜于语言形式教育之中,即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它的思想政治因素是以讲授文本等方式进行渗透的,也就是说要把德育因素寓于全教学过程,真正做到文以载道,道以显文。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是语文德育渗透最大的特点,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而达到德育目的。语文教师要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素养的提升与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意志品质的砥砺、道德情操的陶冶、人生理想的树立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收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之效果。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引言、基于“立德树人”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高中语文教材德育资源分析、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践、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反思与建议。正文分析了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以及高中语文德育渗透存在问题与原因。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较其他学科有优势。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受在社会价值冲击、教育理念错位以及教师自身局限等因素影响,仍存在语文学科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德育资源开发不足、语文教学方式形式化等问题,语文学科德育工作任重道远。本文通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德育内容的明确指导表述,分析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从课程单元活动、教材文本两个方面挖掘德育渗透内容,梳理教材中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进经济等活动内容以及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文本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理想教育、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等德育渗透素材。以学校高中语文教学为例,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外活动、专题复习、德育资源开发等五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做了些实践研究,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训练,再现语言文字蕴含的内容,进而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领会思想感情,同时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健康的情感认知,完善自身人格和提升人文修养。通过反思,本文认为,高中语文教学要转变观念,完善评价体系;立足文本,适度渗透德育;教学中以文载道、以形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师要以生为本,注意言传身教,达到“文道统一”之境,随文潜入心,授道悄无痕。
刘垚黎[6](2020)在《创意写作理论指导下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意写作作为在高校的开设培养作家的学科,是通过创意写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能力的学科,其理论思想、实践方法与中学作文教学具有共通性。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日后培养优秀的作家,并且,初中阶段记叙文在阅读和写作中所占比例较高,选择将创意写作的理论方法引入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将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创意写作理论对提升中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指导意义需要一定的依据。首先,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篇目和写作练习的统计,总结出记叙文在中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调查问卷探究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现状与教师教学现状,归纳出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以上两项调查探究为基础,结合创意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创意指导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的策略。绪论部分梳理出创意写作的变化概况和研究,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综述、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创意写作和记叙文的基本概念等几部分。第一章主探讨记叙文写作前的创意思维的开发的策略进行研究。根据调查问卷与访谈,发现当下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克服创意写作思维的阻碍,运用创意思维方法开拓思路,再结合记叙文本身的特点,做好写作前的准备。第二章主要是对记叙文写作中的创意写作指导进行研究。从形象捕捉、情理发掘和内容拓展、丰富表达、布局谋篇以及提交前的修改要点等部分进行创意写作指导,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第三章主要对写作后的创意处置策略进行研究,从批改、讲评、对成品的处置三方面进行论述,力求使学生的作品得到妥善安置,完善整个创意记叙文写作过程。论文结语部分对以上研究加以概述总结,肯定创意写作理论对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并说明创意写作三阶段看似相对独立,实则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能将其割裂。
李亚辉[7](2020)在《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写作教学方面,语文新课标与以往大纲的一个显着区别,就是对学生想象力和个性的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新课标对想象力培养的重视。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缺乏想象力的作文是没有灵性的。想象的水平即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想象力培养的这根主线,着眼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就是围绕这个问题而撰写的研究论文。我在T市Q中学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运用相关研究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有针对性的一套改进实施策略。论文包括绪论共四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现阶段学术界对此相关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了解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一部分,界定了想象力及相关概念的内涵,同时对本研究所运用的相关理论做出了解说,并且分析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影响及意义,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制定问卷调查,然后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了现阶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结合相关的作文教学案例分析,提出了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写作教学研究的改进策略。四部分之外,还有一个结语,对论文进行了总结。
蒋琨[8](2020)在《高中作文评语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文命题、作文指导和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三个环节,它们共同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成效。但是,目前作文评价现状不容乐观,而作文评语是作文评价中的关键所在,在高中阶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少教师仍然按照传统作文批改的方法点评学生的作文,由于评价主体的单一,影响了整个作文评改的质量,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削弱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耗时费力又低效。因此,进一步研究高中阶段作文评语优化策略非常有必要。本论文以高中作文评语作为研究的主题和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案例分析等方法,试图对高中阶段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以分析,并结合实践调查及经验提出高中作文评语的优化策略。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绪论中首先交代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其次对作文评语的相关理论研究分为三个时期并做了详细的综述,最后介绍了本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高中作文评语概述。首先,对作文评语的涵义、内容和价值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接着,从学情、课标、加德纳多元理论、布卢姆教育评价理论及西方对话理论五个角度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高中作文评语的实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笔者发现目前高中阶段评语评价中存在以下问题:评语内容单一、评语形式模式化、评语的主体失衡和评语有效性缺失等问题。此外,本人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溯源后认为:教师对评语认识及写作能力不足、学生收到的评语写作训练较少、学校及教研组重视程度不够、关于作文评语的研究成果相对有限。第四部分为高中作文评语的优化对策。首先,本文提倡评价者在进行作文评语评价的过程中应遵循针对性、激励性、启发性和情感性四项原则,这四项原则不是割裂的,而是融合、统一在同一篇评语中。针对调查现状中的问题,本文相对应地提出了优化评语的建议:1.丰富作文评语写作内容,评文与评人相结合的同时,也要注意评语写作的语气和语言规范。2.要追求多样化的写作形式,结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评语,创新使用对话性及档案袋评语的形式,不断丰富评语的形式。3.建立多元评语写作主体,教师作为评语写作主体,要组织学生间的互评及通过网络将学生与外界评价者相结合,促进评语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4.完善作文评语写作系统,教师及学校都应为学生的作文评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此外,本章还提出了三项教师在评语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制定不同的标准。
张彤[9](2019)在《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阮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国文教育家,尤其是在作文教学方面成就突出。他的作文教育观既吸收了西方现代教学理念,又融入了自己的教学体验,这使其教育观具有科学性与实操性的特点。阮真的中学作文教学思想具有完整严密的系统性。他在作文教学目的、作文教学选题、作文教学实践及作文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在作文教学目的方面,他从正确与法度这两方面提出了十条详细的标准;在作文选题方面,他从学生的生活与能力两方面提出命题的方法;在作文教学的实践方面,他从写作指导、写作方法及写作次数等方面给出建议;在写作评价方面,他从作文批改和作文发放两方面给出相应的操作建议。因此,阮真的作文教学思想具有结合当下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阮真的作文教学思想对当下作文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下作文教学存在阅读与写作联系被弱化、写作过程的指导不完整、写作练习方式单一化等问题。阮真的中学作文教学思想里有读写结合的练习方法、完整的写作指导过程、多样化的写作练习方式,能够解决当下作文教学的不足,为当下作文教学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阮真的作文教学思想与“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有相契合之处,如写作要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写作教学应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写作过程要有详细指导及写作教学要与说、读相联系等。回归历史,以历史为鉴,重现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现代性,为当下作文教学改革找出借鉴的思路和方法,是本文的立足点。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介绍研究的对象、内容与价值,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说明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一部分介绍了阮真与中学作文教学,其中包括阮真与中学作文教育的结缘、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的形成,他在求学时期受到了科学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使他把国文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第二部分系统地介绍了阮真的作文教学思想,从写作教学的目的、命题、实践及评价四个方面论述;第三部分为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的现实意义,笔者分析后得出,阮真的作文教学思想与“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相契合,这是阮真的作文教学思想能够运用到当下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找到并分析当下教学中的困境,利用阮真的观点,为当下作文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可行性建议。
刘知源[10](2019)在《民国初中作文教学的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作文教学自古以来就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三国时期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尝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科举时期更有着“一篇文章定终身”的说法。随着民国时期《中学堂章程》的颁布,从制度上为现代“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对写作的要求就是现代作文写作教学的起源,民国时期的作文教学受到西方思潮影响,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作文教学的经验,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现在的语文教育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写作教学也在不断的探索、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未摆脱写作教学中的种种矛盾。笔者认为当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民国时期的课标、民国时期教育家的作文教学理念、民国时期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寻得借鉴。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描述。第二部分:对民国时期初中作文教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回顾分析,对民国时期的课程标准(纲要)、教科书、作文试题进行归纳分析,希望对民国时期初中作文教学主要关注方向得到一定的了解;以胡怀琛、沐绍良、阮真、朱德熙等人对写作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为基点,通过对他们写作教学着作的研究分析,梳理他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和思想,总结归纳民国时期作文教学的特点;第三部分:归纳梳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写作教学板块,得出当前作文教学对民国时期作文教学的继承与发展;第四部分:分析当下初中写作教学与民国时期中学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这一时期的写作教学的特点,并针对民国时期写作教学的优秀理念的特点对当下初中写作教学的有益启示。
二、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言传”与“身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言传”与“身教”(论文提纲范文)
(4)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现实原因 |
2.实习经历 |
3.文献整理发现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四)研究综述 |
1.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研究 |
2.关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研究 |
一、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概述 |
(一)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提出背景 |
1.语文学科性质的论辩 |
2.颠覆与超越: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本位的提出 |
(二)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 |
1.言语生命 |
2.言语生命意识 |
3.言语生命动力学 |
4.写作动机 |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生言语生命动力缺失的现状 |
1.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言语动力不足 |
2.写作内容匮乏,言语表现模式化 |
3.写作评改功利化,言语生命意识受压抑 |
(二)我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
1.忽视学生言语主体存在性 |
2.写作教学方法模式化 |
3.应试思想根深蒂固,考试标准评改作文 |
三、言语生命动力学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 |
(一)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视角看于漪作文教学 |
1.唤起言语表现欲,激发写作内驱力 |
2.发展言语想象力,为写作插上双翅 |
(二)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视角看熊芳芳作文教学 |
1.言语想象力:言语生命的翅膀 |
2.语文教师:言语生命意识的实践者和传递者 |
(三)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 |
1.开展话题探讨,激发写作兴趣 |
2.下水作文展示,写法鉴赏运用 |
3.学生写作练习,呵护言语表现 |
四、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
(一)唤醒和激励语词惊异,激发写作兴趣 |
(二)转变写作教学观念,牧养言语个性 |
1.言传身教:做身体例行的写作者 |
2.养护言语想象力 |
(三)重视写作评改,呵护言语生命 |
1.尊重言语生命差异性,顺应言语生命天性 |
2.挣脱应试标准束缚,维护言语生命表现欲 |
3.作文评改对话心灵,呵护言语生命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基于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 ——以湛江市A中学高中语文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和实际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概况 |
(三)研究的主要特色与思路 |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
1.内容分析法 |
2.访谈调查法 |
3.定性观察法 |
4.叙事研究法 |
(五)“立德树人”概念的界定 |
1.“立德树人”的内涵 |
2.“立德树人”的当代含义 |
3.本研究中的“立德树人” |
一、基于“立德树人”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
(一)德育与德育渗透 |
(二)立德树人育人观 |
(三)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道德学习观与教学观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教育政策要求 |
(四)语文德育的特殊性 |
1.语文学科的文道统一 |
2.语文德育内容的分散性 |
3.语文德育方法的渗透性 |
(五)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意义 |
1.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要方式 |
2.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 |
3.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
4.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需要 |
二、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存在问题 |
1.语文教学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 |
2.语文德育资源开发不足 |
3.语文德育方法形式化 |
(二)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现状的原因分析 |
1.社会价值观的冲击 |
2.教育观念的错位 |
3.教师自身的局限 |
三、高中语文教材德育资源分析 |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德育标准的指导表述 |
(二)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内容 |
1.单元活动的德育资源 |
2.教材文本的德育资源 |
四、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践 |
(一)阅读教学德育渗透 |
1.专题阅读教学,激发心灵感触 |
2.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
3.品味语言文字,领略人文魅力 |
(二)写作教学德育渗透 |
1.时评写作,关注社会生活 |
2.善用评语,引导心灵对话 |
(三)课外活动德育渗透 |
1.小组合作,实践出真知 |
2.字以载道,写出美与德 |
3.辩论交流,辩出是与非 |
(四)专题复习德育渗透 |
1.专题复习,关注学生发展 |
2.研究命题,感受德育熏陶 |
(五)雷州文化德育资源渗透 |
1.雷歌融入诗歌教学 |
2.雷剧融入戏剧教学 |
3.雷州文化融入语文选修课程 |
五、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反思与建议 |
(一)转变观念,多元评价 |
(二)立足文本,适度渗透 |
(三)情理交融,循循善诱 |
(四)以生为本,因势利导 |
(五)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6)创意写作理论指导下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价值 |
四、研究方法 |
五、相关概念 |
第一章 作文前的创意思维开发 |
第一节 克服创意写作思维阻碍 |
一、记叙文教学现状 |
二、创意写作的核心理念和基础理论 |
三、创意写作的呈现方式 |
四、克服创意思维写作阻碍 |
第二节 创意思维的培养 |
一、培养发散思维 |
二、培养形象思维 |
三、培养逻辑思维 |
四、培养辩证思维 |
第三节 记叙文的基本特点 |
一、记叙文特点 |
二、记叙文写作注意要点 |
第二章 作文中的创意写作指导 |
第一节 创意布局 |
一、结构 |
二、开头 |
三、结尾 |
四、伏笔 |
第二节 创意记叙文写作路径 |
一、人物形象捕捉 |
二、情理发掘 |
三、内容拓展 |
四、丰富表达 |
第三节 创意修改 |
一、指导修改的内容 |
二、指导修改的方法 |
三、指导修改的意义 |
第三章 作文后的创意处置 |
第一节 创意批改 |
一、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结合 |
二、多就少改多批 |
第二节 创意讲评 |
一、耐心诚恳的态度 |
二、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
三、有重点有中心 |
第三节 创意处置 |
一、作品集 |
二、朗诵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 |
致谢 |
(7)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价值 |
1.4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4.1 国内研究概况 |
1.4.2 国外研究概况 |
1.4.3 相关研究述评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调查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案例分析法 |
2.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写作 |
2.1.1 早期对写作的定义 |
2.1.2 写作的基本含义 |
2.1.3 写作活动的特征和意义 |
2.1.4 相关写作概念综述 |
2.2 写作教学 |
2.3 想象力的内涵 |
2.3.1 .西方哲学家对想象力的界定 |
2.3.2 生理学及心理学对想象内涵的界定 |
2.3.3 文学创作中想象内涵的界定 |
2.4 写作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
2.5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5.1 康德的创造想象理论 |
2.5.2 萨特的文学想象理论 |
2.5.3 保罗.利科的虚构叙事想象理论 |
2.5.4 伊瑟尔的召唤结构想象理论 |
2.5.5 刘勰的神思想象理论 |
3.基于想像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1.3 调查方法 |
3.1.4 调查问卷的确立 |
3.2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3.2.1 教师问卷分析 |
3.2.2 学生问卷分析 |
3.3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现状反映出来的问题 |
3.3.1 教师教学模式形式化,写作教学内容僵化 |
3.3.2 教师课堂写作无序化和随意化 |
3.3.3 教师写作教学评价方法不当 |
3.3.4 学生写作任务化、应付化 |
3.3.5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 |
3.3.6 学生想象力的极度缺失 |
3.3.7 学生写作资源和写作素材严重缺乏 |
3.4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想象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3.4.1 教师观念陈旧,应试目标突出 |
3.4.2 学生面对写作时的恐惧心理 |
3.4.3 写作理念的偏移和错位 |
3.4.4 轻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 |
3.4.5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脱离 |
3.4.6 忽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
3.4.7 教师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 |
4.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改进策略 |
4.1 提高教师写作素养,更新写作教学理念 |
4.1.1 教师转变写作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4.1.2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的亮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4.1.3 教师写“下水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 |
4.1.4 教师实施多元主体参与写作评价,改变作文评价的方式 |
4.2 寻找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
4.2.1 进行课内阅读指导写作,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
4.2.2 进行课外阅读自主写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4.2.3 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融合,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 |
4.2.4 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感知情境 |
4.2.5 借助课文朗读,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 |
4.3 思维多元开放训练,重视人文精神,为想象插上翅膀 |
4.3.1 注重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
4.3.2 积极创设写作情景,营造写作的竞争环境 |
4.3.3 注重人文关怀,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 |
4.4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
4.4.1 利用“文本留白”,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 |
4.4.2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提高学生对表象的加工组织能力 |
4.5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
4.5.1 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4.5.2 强化微型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硕博论文类 |
四、其他类 |
附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8)高中作文评语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作文评语概述 |
第一节 作文评语的内涵 |
第二节 作文评语的内容和类型 |
一、作文评语的内容 |
二、作文评语的类型 |
第三节 作文评语的价值 |
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增强对写作的兴趣 |
二、帮助教师审视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
三、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引领学生积极发展 |
第四节 作文评语的理论依据 |
一、高中生的学情 |
二、语文课程标准 |
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
四、布卢姆教育评价理论 |
五、对话理论 |
第二章 高中作文评语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现状分析 |
一、问卷调查对象 |
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第二节 问题呈现 |
一、评语内容单一 |
二、评语形式僵硬 |
三、评语主体失衡 |
四、评语效用不足 |
第三节 问题溯源 |
一、教师的认识水平及写作能力不足 |
二、学生所接受的评语写作训练较少 |
三、学校及教研组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
四、作文评语的实践研究成果仍有限 |
第三章 优化高中作文评语的实施建议 |
第一节 作文评语写作应遵循的原则 |
一、针对性原则 |
二、激励性原则 |
三、指导性原则 |
四、情感性原则 |
第二节 优化高中作文评语写作路径 |
一、丰富作文评语写作内容 |
二、追求多样化的写作形式 |
三、建立多元评语写作主体 |
四、完善作文评语写作系统 |
第三节 高中作文评语写作需注意的问题 |
一、教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 |
二、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三、针对不同文体要有评价标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价值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一、阮真与中学作文教育 |
(一)阮真与中学作文教学 |
(二)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的形成 |
二、阮真的中学作文教学思想 |
(一)阮真对作文教学目的的主张 |
(二)阮真对作文教学选题的主张 |
(三)阮真对作文教学实践的主张 |
(四)阮真对作文教学评价的主张 |
三、阮真作文教学思想对当下作文教学的意义 |
(一)当下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民国初中作文教学的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现状 |
1.2.1 民国时期育发展历程研究 |
1.2.2 民国时期作文教学的个体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逻辑分析方法 |
2 民国初中作文教学的历史回顾 |
2.1 民国时期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规定 |
2.1.1 掌握运用语体文,抒发学生自己的思想 |
2.1.2 作文练习方法与写作知识的探索 |
2.1.3 注重写作能力与实践的教学策略 |
2.2 民国时期国文教科书中呈现的作文教学理念 |
2.2.1 构建循序渐进的写作知识教学 |
2.2.2 以读促写——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 |
2.2.3 重视实践——促进写作知识向写作能力的转化 |
2.3 民国时期教育名家的作文教学理念分析 |
2.3.1 作文教学目的探索 |
2.3.2 作文教学方法的探索 |
2.3.3 完善作文修改体系的尝试 |
2.4 民国时期中学国文试卷中的作文试题 |
2.4.1 命题由浅及深,抒发学生己见 |
2.4.2 写作方法、知识检测 |
2.4.3 结合现实,重视实践 |
3 当代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民国时期写作教学理念的继承 |
3.1 写作知识构成系统,抒发学生真情实感 |
3.2 写作修改细致入微,素材积累源于生活 |
3.3 写作方法循序渐进,扎实提升中注重实践 |
4 民国时期初中作文教学理念对当下启示 |
4.1 写作要审美性和实用性兼顾 |
4.1.1 审美性源于生活美 |
4.1.2 实用性用于实践中 |
4.2 读写结合、日常训练为写作打基础 |
4.2.1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
4.2.2 合理写作练习法,保证日常训练量 |
4.3 学会条理清晰内外结合的修改 |
4.3.1 学生之间进行修改 |
4.3.2 学会进行用字反复推敲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言传”与“身教”(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与人工相结合的中学作文批改模式构建研究[D]. 刘安娜. 湖北师范大学, 2021
- [2]YJ市第SE中学作文训练调查与分析[D]. 许金诺. 延边大学, 2021
- [3]“浙江一师”国文名师的教学思想与当代启迪[D]. 陈苏仙.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D]. 黄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 ——以湛江市A中学高中语文教学为例[D]. 方晓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创意写作理论指导下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研究[D]. 刘垚黎.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
- [7]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D]. 李亚辉.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8]高中作文评语优化策略研究[D]. 蒋琨.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阮真作文教学思想研究[D]. 张彤.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10]民国初中作文教学的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D]. 刘知源.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