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逻辑学论文-张存建

文化逻辑学论文-张存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逻辑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案件事实,文化学,逻辑,建构主义

文化逻辑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存建[1](2015)在《从依赖推理到建构事实——对案件事实认定模式的逻辑学、文化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案件事实理论研究一般将案件事实视为推理的结果,并集中于解释作为个体的法官或者陪审员如何认定案件事实。然而,自媒体信息传播凸显了个体推理的可接受性问题,要求我们反思案件事实认定模式之所以依赖推理的原因,关注逻辑学的规范性文化功能。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案件事实认定模式,需要接受一个文化变迁的视角,既应当破除对程序完美的依恋,也应当重视求同思维习惯的识别与超越问题,将案件事实解释为事实建构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孙慧[2](2013)在《符号的意指与交流——论安贝托·艾柯符号诗学的文化逻辑学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大利当代学者安贝托·艾柯的符号诗学吸收了索绪尔和皮尔斯为代表的欧美两大符号学派思想,将符号学理论与文化理论相结合,以文化符号学视角审视符号的通讯和意指模式,为文化差异的存在与个性的创造寻求在场的逻辑系统规则,以此揭示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艾柯符号诗学的文化逻辑学构想将符号学研究从语言符号学理论外推至非语言的其他文化系统,为透视当今文化现象开辟了新视角,同时也为文化符号诗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蔡达丽[3](2012)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与出路刍议——基于“逻辑学范式”与“现象学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后申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同时面临着诸如"无人的非遗"、"物化"、"同质化"、"政绩化"、"GDP化"一类的困境。在当前时代视域下,从"逻辑学范式"和"现象学范式"的视角切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过程中的困境与出路是另一新思路,此对濒危非遗保护工作的实践具有积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东浩[4](2012)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比较逻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交叉学科的融合愈来愈密切。逻辑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在今天随着社会和文化融合力度的增强也表现出了新的特性。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逻辑的共同性和特殊性更加明显,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可比性增强,这些特性的深入促使比较逻辑学的构建渐趋合理。(本文来源于《晋中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马佩[5](2008)在《驳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论——再次与程中棠教授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程中棠教授文章所谓"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其论点不当之处,论述如下:1.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哲学,希腊逻辑产生于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表现———"百家争鸣"。2.一个国家把政治、道德放在第一位,并不排斥逻辑学的产生。3.不同的阶级、派别有不同的政治要求和善恶观念,并不妨碍他们有共同的逻辑学。4.《小取》是逻辑学,并非意识形态着作;墨子的"兼爱"与"杀盗"并非互相冲突的政治主张;《小取》"杀盗非杀人"的论证并非诡辩。5."程文"关于"逻辑思想"的解释是混淆概念。6."程文"为了论证中国古代无逻辑学不惜贬斥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和文化是不正确的。(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08年06期)

程仲棠[6](2008)在《文化的终极关怀与逻辑学的命运——兼论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我们断言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的时候,并不否认中国古代有逻辑思维。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不能发展为逻辑学?通过文化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命运有决定性影响。何以希腊文化能完成从逻辑思维到逻辑学的发展,希伯来文化却不能?根本原因在于希腊文化以知识作为终极关怀,使认知主义成为主流,而希伯来文化以宗教信仰作为终极关怀,使反智主义成为主流。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终极关怀:一、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由道德与政治结成的价值体系的霸权与逻辑学的价值中立的本性不相容;二、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逻辑思维没有充分发展的余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08年01期)

张四化,葛宇宁[7](2007)在《比较逻辑学的学科框架初构——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角度看》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逻辑研究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不仅包括古代、近代、现代的逻辑之间的纵横比对、内在汇通,而且包括世界叁大逻辑传统的透视性比较。比较逻辑学应当是建基于各种逻辑学科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叁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自己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本文试图论证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比较逻辑”不是或不仅仅是“逻辑比较”;比较逻辑有其特殊的“比较视域”,从而进一步论证“比较逻辑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柳州师专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张学立,张四化[8](2006)在《比较逻辑学理论初构——从逻辑与文化关系维度看》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逻辑学是基于各类逻辑学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叁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自己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比较逻辑”不是或不仅仅是“逻辑比较”,比较逻辑有其特殊的“比较视域”,“比较逻辑学”理应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比较逻辑学可分为叙述的比较逻辑学、评价的比较逻辑学与汇通的比较逻辑学叁个层次。(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06年06期)

[9](2006)在《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 北京市逻辑学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主题:逻辑学研究与应用的新视野选题意义:本次论坛以“叁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逻辑前沿问题的讨论,主要内容包括模态逻辑、认知逻辑、语言逻辑等。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逻辑学所讨论的问题涉及人类的思维和人类的认识。逻辑在提高人的思维(本文来源于《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6-12-01)

陈锐[10](2003)在《从逻辑学的视角看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逻辑的角度探讨了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首先 ,分析了逻辑在法律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 ,探讨了西方法律文化中逻辑分析的传统 ;再次 ,指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非逻辑特征 ;最后 ,探讨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非逻辑特征对我国立法、司法以及法制现代化的影响 ,呼吁在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应重视逻辑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法学》期刊2003年06期)

文化逻辑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意大利当代学者安贝托·艾柯的符号诗学吸收了索绪尔和皮尔斯为代表的欧美两大符号学派思想,将符号学理论与文化理论相结合,以文化符号学视角审视符号的通讯和意指模式,为文化差异的存在与个性的创造寻求在场的逻辑系统规则,以此揭示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艾柯符号诗学的文化逻辑学构想将符号学研究从语言符号学理论外推至非语言的其他文化系统,为透视当今文化现象开辟了新视角,同时也为文化符号诗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逻辑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存建.从依赖推理到建构事实——对案件事实认定模式的逻辑学、文化学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孙慧.符号的意指与交流——论安贝托·艾柯符号诗学的文化逻辑学构想[J].山东社会科学.2013

[3].蔡达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与出路刍议——基于“逻辑学范式”与“现象学范式”[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

[4].王东浩.不同文化背景下比较逻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J].晋中学院学报.2012

[5].马佩.驳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论——再次与程中棠教授商榷[J].中州学刊.2008

[6].程仲棠.文化的终极关怀与逻辑学的命运——兼论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J].中国哲学史.2008

[7].张四化,葛宇宁.比较逻辑学的学科框架初构——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角度看[J].柳州师专学报.2007

[8].张学立,张四化.比较逻辑学理论初构——从逻辑与文化关系维度看[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

[9]..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北京市逻辑学会[C].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2006

[10].陈锐.从逻辑学的视角看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J].现代法学.2003

标签:;  ;  ;  ;  

文化逻辑学论文-张存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