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框架验证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源流框架,理论验证,多重困境
框架验证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王刚,唐曼[1](2019)在《理论验证与适用场域:多源流框架的理论分析——基于14个案例的检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源流框架作为西方政策议程设置分析的一项工具,被应用到多个领域的政策分析中。然而学界对多源流框架的理论适用性并未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验证。论文采用量化检验和案例深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14个典型案例,应用多源流框架对其进行理论验证。量化检验发现多源流框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多重困境:独立性困境、权重划分困境和框架变异困境。案例深描发现多重困境存在的深层机理:政策共同体包容度过大导致的政策企业家多重身份"粘合剂";焦点事件显着性过高导致的政策制定者注意力分配不均;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政党统合促成政策过程走向规律性。研究发现,本土应用中政策之窗的开启具有独特性,制度情境对政策理论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嵌套影响。(本文来源于《公共行政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史永乐,严良[2](2019)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能力”:框架及验证——基基于于CPS理论与实践的二维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智能制造技术、产业领域的分割现状,极大抑制了中国智能制造整体优势的发挥,而碎片化的技术更是迫切需要形成"智能生态体系"。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能力架构主要由信息数字化能力、数据增值化能力、资源调整化能力、资源整合化能力、智能分析化能力构成。运用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能力分析框架对中德美叁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实践进行验证发现,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能力的构建集中于信息数字化能力和数据增值化能力,德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是资源整合化能力,美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是智能分析化能力。我国智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应增加教育和科研投入、积极培养创新人才,而且要强化政策支持力度、高效配置创新资源以及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9年09期)
林荣峰,施健,朱晏庆,沈怡颹,周宇[3](2019)在《基于STP方法的SCADE模型形式化验证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安全性应用开发环境(SCADE)的形式化验证组件Design Verifier能够验证航空航天领域嵌入式软件系统的安全性质,但不能充分描述拥有复杂时序性质的安全需求。为解决该问题,构建一种SCADE状态机的时序性质验证框架,将SCADE模型转换成NuSMV模型,并将线性时态逻辑和计算树逻辑引入SCADE模型的需求规范中。分析结果表明,借助NuSMV模型检查器及其验证结果可检验复杂时序相关的安全性质,减少模型设计阶段的错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何莲珍[4](2019)在《语言考试与语言标准对接的效度验证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大部分对接研究从程序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叁个角度探讨语言考试与语言标准对接的效度问题,但目前仍缺乏系统连贯的理论框架指导对接研究。本文基于Bachman & Palmer(2010)的评估使用论证框架,提出以对接使用论证框架作为语言考试对接语言标准的效度验证框架。文章指出,对接研究的效度验证应该从对接后效、对接决策制定、对接结果解释、对接记录等方面收集证据。通过对有益性、价值敏感性、公正性、相关性、充分性、有意义、概推性、公平性、一致性等具体主张的阐述,文章明确了对接研究效度验证所要回答的问题及其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19年05期)
苗春雨,陈丽娜,吴建军,周家庆,冯旭杭[5](2019)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位置验证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点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关键支撑技术之一,传统的定位算法均假设信标节点位置是可靠的,导致其无法应用于存在信标漂移、虚假信标和恶意信标的场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轻量级的节点位置验证框架(node location verification framework, NLVF),作为底层框架为传统的2类定位算法(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与非测距定位算法)提供信标位置验证服务,以过滤位置不可靠的信标扩展传统定位算法的应用范畴.节点位置验证的核心算法UNDA(unreliable node detection algorithm)是基于节点相互距离观测结果建立位置信誉模型,在定位过程中排除位置信誉较低的信标,以提高定位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NLVF可服务于基于2类测距技术的定位算法,且适用于存在3种不可靠信标的场景,具有普适性;UNDA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性能,平均检测成功率在95%以上,NLVF具有较高的可用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9年06期)
蒋亦庞,苏亮,李喜龙[6](2019)在《无筋砌体结构等效框架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效框架模型兼具了高计算效率与高计算精度的优点,是目前世界上抗震性能评估研究与工程领域使用最广泛的砌体结构建模工具。文中介绍了无筋砌体结构等效框架模型在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的实现,并以帕维亚大学1、2层、足尺无筋砌体结构原型地震试验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pushover曲线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文中的等效框架模型能够有效模拟无筋砌体结构的整体地震响应。(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郑淏,郑山锁,牛丽华,朱揽奇[7](2019)在《基于等效框架模型的砌体结构抗震模拟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等效框架模型采用宏观模型来模拟砌体墙在平面内的抗震性能。砌体墙的墙柱和墙梁采用同时考虑轴向弯曲和剪切变形的基于力法的纤维截面进行模拟,且两者的连接视为刚性区域。轴向压缩及弯曲效应在截面纤维模型中考虑,而剪切效应由V-γ剪切恢复力模型表达,弯曲和剪切在单元层面进行耦合。通过统计和分析,确定骨架曲线的计算方法,并基于Ibarra-Krawinkler模型提出剪切恢复力模型。通过算例得出:该模型在单调加载和循环加载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均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张波,张岩[8](2019)在《基于SimEvents的智能排产验证仿真模型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智能排产算法的验证仿真,提出基于MATLAB SimEvents的验证仿真模型框架,并实现和讨论其中主要的模块,为后续类似的工作奠定基础。与其他验证仿真智能算法的方法相比,基于SimEvents的模型有望大大缩短智能算法的开发周期,降低仿真验证的成本。(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郭磊贤[9](2019)在《空间过密化与反过密化——中国大城市空间演化的一个解释框架及初步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经济社会系统演化的过密化理论,论文从城市公共性的角度出发,以公共资源物质积累——即基础设施替代原理论中的经济产出要素,提出大城市空间演化中基础设施边际供给随人口递减的"空间过密化"假设。借助上海中心城区、深圳关内地区人口与基础设施关系的演化实证,论文认为,中国大城市在边际规律作用下经历了若干轮空间过密化进程,且通过"疏解"和"就地更新"两类手段实现空间反过密化。论文为解释中国大城市空间发展的过程机理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证案例。(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2期)
项雅琴[10](2019)在《基于短距离无线数据的社交关系挖掘与验证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网络进行沟通已成为一种主流的交流方式,这种通过网络社交所形成的社交网络已引起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交友爱好等对他们在网络上的社交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这表明以网络为平台所形成的社交网络中隐藏着大量社交信息,而如何挖掘出这些隐藏的社交信息也是本文重点研究内容之一。由于网络类型的不同,社交网络类型也多种多样,而本文中主要涉及在线社交网络、传统社交网络以及短距离无线网络中的社交网络。如今对在线社交网络或短距离无线网络的单个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关于这两种网络类型的综合研究仍然相对匮乏,这两种网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在科学界至今也没有达成统一结论,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并不像传统研究那样对这两种网络类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做过多讨论,而是基于短距离无线数据提出一个具体框架。首先根据所提取的数据指标个数和节点间的关系我们设计出基于单指标、多指标、直接和间接映射四种算法,又由于数据分布特征有多种类型,所以我们又设计出阈值筛选法、特征值累加法、信道对称法和基于辅助数据四类算法,为便于理解,还将特征值累加法和信道对称法以伪代码形式呈现。然后将所述前四种算法和后四种算法两两组合来挖掘隐藏在短距离无线网络中的社交关系,再将所挖掘出的关系映射到社交网络中,与其他框架模型不同的是,我们会使用客观指标随机映射比例来判断算法性能的优劣性。若对某个数据集使用某种算法进行研究时,映射比例与随机映射比例相近,并不意味着此算法有误,只能表明我们所选取的指标或算法并不适合处理该数据集。本文创新性地对两种网络类型进行综合研究,对所提出的多种算法作出详细介绍,并使用五组数据集对这多种算法进行验证,当选取合适的算法和指标时,与随机映射比例相比,映射比例明显提高,这表明我们所提出的框架是合理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2-01)
框架验证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智能制造技术、产业领域的分割现状,极大抑制了中国智能制造整体优势的发挥,而碎片化的技术更是迫切需要形成"智能生态体系"。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能力架构主要由信息数字化能力、数据增值化能力、资源调整化能力、资源整合化能力、智能分析化能力构成。运用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能力分析框架对中德美叁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实践进行验证发现,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能力的构建集中于信息数字化能力和数据增值化能力,德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是资源整合化能力,美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是智能分析化能力。我国智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应增加教育和科研投入、积极培养创新人才,而且要强化政策支持力度、高效配置创新资源以及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框架验证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刚,唐曼.理论验证与适用场域:多源流框架的理论分析——基于14个案例的检验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9
[2].史永乐,严良.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能力”:框架及验证——基基于于CPS理论与实践的二维视野[J].经济学家.2019
[3].林荣峰,施健,朱晏庆,沈怡颹,周宇.基于STP方法的SCADE模型形式化验证框架[J].计算机工程.2019
[4].何莲珍.语言考试与语言标准对接的效度验证框架[J].现代外语.2019
[5].苗春雨,陈丽娜,吴建军,周家庆,冯旭杭.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位置验证框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9
[6].蒋亦庞,苏亮,李喜龙.无筋砌体结构等效框架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9
[7].郑淏,郑山锁,牛丽华,朱揽奇.基于等效框架模型的砌体结构抗震模拟及验证[J].世界地震工程.2019
[8].张波,张岩.基于SimEvents的智能排产验证仿真模型框架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9
[9].郭磊贤.空间过密化与反过密化——中国大城市空间演化的一个解释框架及初步验证[J].城市规划.2019
[10].项雅琴.基于短距离无线数据的社交关系挖掘与验证框架[D].安徽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