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粹社会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认同
民粹社会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朱艳菊[1](2019)在《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及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的网络嬗变,它的传播冲击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削弱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导致部分大学生荣辱观缺失紊乱,歪曲和消解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此,要铲除网络民粹主义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主渠道作用,畅通大学生诉求渠道,强化校园网络信息监控干预机制。(本文来源于《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曾碧瑶,肖文政[2](2018)在《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民粹主义有其进步的一面,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具有极端性和煽动性,若不加以引导,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网络民粹主义的积极方面进行利用,抵制网络民粹主义的消极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付忠鹏[3](2018)在《东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民粹主义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上民粹主义,即平民主义。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意识形态,民粹主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或消极的双重作用。本文所讲的民粹主义,特指产生于19世纪的俄国民粹主义,其基本特点是主张东方落后的农业国不经过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仅仅依靠革命领袖、革命政党与群众运动的结合直接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文研究东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民粹主义问题,目的是要认清俄国民粹空想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区别,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东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民粹主义问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文章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章讲述民粹主义的历史根源,梳理和分析民粹主义的表现以及影响;第叁章应用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俄国民粹主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着重介绍了恩格斯对俄国民粹主义所进行的批判;第四章分析讨论列宁与民粹主义的关系问题;第五章分析讨论毛泽东与民粹主义的关系问题;第六章分析讨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的民粹主义问题。文章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将中国和俄国这两个落后的东方大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从一个理论上的“该不该”问题转化为一个具体历史场景中的“不得不”问题,从而揭示了俄国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列宁、毛泽东与民粹主义的关系问题的准确把握。第二,运用马克思的“实践反思法”,站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高度,对苏俄和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民粹主义问题进行历史反思和现实把握,一方面对当今我国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市场经济的极“左”派民粹主义思潮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批判,另一方面对当今我国借批判民粹主义空想搞历史虚无主义的极右派思潮进行了充分的揭露。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俄国民粹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原则区别,在新时代,我们对来自“左”和右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的干扰,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科学认识东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民粹主义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5-21)
杨谦,杨文亮[4](2018)在《论列宁对民粹派“社会主义实现论”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论证过程中,民粹派坚持"主观社会学"方法,认为村社可以作为建构社会主义的基石,农民可以在民粹主义者的引导下唤起自身潜在的"社会主义本性",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相反,列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俄国取得统治地位,村社及其农民蕴含的社会主义"胚胎"所赖以生存的前提不复存在;进而指出,村社无法成为"基石",无产阶级将成为领导阶级,并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研究列宁对民粹派"社会主义实现论"的批判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期刊2018年02期)
唐海潇[5](2017)在《透过当前欧美民粹主义再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民粹主义在欧美各国政治舞台强势兴起,对欧美政治格局产生了普遍而剧烈的影响,欧美民粹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身。透过欧美民粹主义,我们可以进一步看清资本主义的衰败趋势和必然灭亡结局。于此,我们应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本文来源于《理论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彭玉峰,汪行福[6](2017)在《从《霸权与社会主义战略》到《民粹主义理性》——论拉克劳思想的民粹主义转向及其理论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克劳在《霸权与社会主义战略》中提出霸权理论之后,对其思想做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变化是提出了以提喻法为标志的民粹主义理论。《民粹主义理性》标志着拉克劳政治理论的完善和成熟,也是其霸权理论的最终逻辑归宿。同时,民粹主义转向使得拉克劳、墨菲的思想差异显性化。拉克劳的民粹主义政治与墨菲的竞争性民主政治的差异不仅反映了两人思想形成背景的差异,也反映了当代激进政治之间的潜在分歧。(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7年02期)
徐芹[7](2015)在《列宁对民粹派社会主义远景论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俄国民粹主义者米海洛夫斯基宣称,科学社会主义能在工人中广泛传传播不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现实,而是因为它向工人展示了"未来的远景"。列宁认为这种解释是极端荒谬和虚伪的。他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从未描绘过未来的远景,只是提出了一些最一般的暗示;科学社会主义是在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时候取得成就的,并非依靠所谓的"远景"。当然,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还需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教育工作。列宁提出,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必须帮助俄国工人阶级领会科学主义,并通过俄国工人阶级向农民宣传科学社会主义,还要通过分析俄国社会发展的现状证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正确性。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特别是凝聚共识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5年12期)
丁小文[8](2015)在《网络民粹主义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媒体及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在众多的网络舆论事件中,逐渐出现社会群体中的网络民粹主义倾向,形成了相应的社会思潮。网络民粹主义虽然有其一定的进步性,但也有危害性,尤其是它以"主流社会反对派"的角色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动荡,而青年在网络民粹主义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叁个层面诠释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其中也包含了网络民粹主义中的一些正确诉求。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宣传,消除网络民粹主义负面影响,引导青年合理通过网络渠道,正确表达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青年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吴若增[9](2015)在《社会主义与民粹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建设社会主义的努力中,最大的干扰和破坏,不是来自资本主义,而是来自民粹主义。这个世界,自发生贫富不均、两极分化之后,贫困人群便一直在表示不满,源远流长,迄今未止。不平则鸣,不均则怒,本是人类的正常心理反应。不要说是人,即便是两只猴子,一只占了两个苹果,另一只占了一个苹果,那只占了一个苹果的猴子都要不满。所以,对于社会财富,人天然地具有一种均贫富的愿望。这种天然具有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时候,常常表现为一种情绪。(本文来源于《炎黄春秋》期刊2015年05期)
廖敏宝[10](2014)在《论普列汉诺夫对民粹派的批判——以《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普列汉诺夫在《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中,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俄国民粹派关于政治斗争问题的错误认识和主张进行了批判。具体来说,他批判了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对国家的盲目拒斥,否定了特卡乔夫派密谋夺取政权的主张,指出了民意党对政治的过分依赖。但是,批判本身并不是普列汉诺夫的目的,批判是为了更好地推进革命运动。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并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普列汉诺夫指出了如何在俄国开展政治斗争的原则和内容。(本文来源于《延边党校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民粹社会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民粹主义有其进步的一面,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具有极端性和煽动性,若不加以引导,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网络民粹主义的积极方面进行利用,抵制网络民粹主义的消极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粹社会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朱艳菊.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及应对[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
[2].曾碧瑶,肖文政.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
[3].付忠鹏.东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民粹主义问题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4].杨谦,杨文亮.论列宁对民粹派“社会主义实现论”的批判[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
[5].唐海潇.透过当前欧美民粹主义再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J].理论研究.2017
[6].彭玉峰,汪行福.从《霸权与社会主义战略》到《民粹主义理性》——论拉克劳思想的民粹主义转向及其理论逻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
[7].徐芹.列宁对民粹派社会主义远景论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J].江汉论坛.2015
[8].丁小文.网络民粹主义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J].北京青年研究.2015
[9].吴若增.社会主义与民粹主义[J].炎黄春秋.2015
[10].廖敏宝.论普列汉诺夫对民粹派的批判——以《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14
标签:网络民粹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观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