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放电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最大功率点跟踪,DC,DC控制器,Matlab,蓄电池
放电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姜珊,徐耀婷,郭金升,李花,朱霄霄[1](2019)在《基于MPPT技术的光伏充放电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其输出的非线性关系选择一个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方法,从而设计了一款基于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技术的光伏充电系统,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设计主要由光伏电池模型、DC/DC控制器、MPPT控制器、蓄电池、四部分组成。结合DC/DC变换器对常用MPPT算法进行仿真。本文DC/DC控制电路选择前级升压后级降压的电路对蓄电池进行控制,然后在MATLAB-Simulink建立光伏电池仿真模型,进行实验测试证明本设计的合理性,满足设计需求。(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9年12期)
赵加利,蒋正骅,郑文斌,张彦昌[2](2019)在《新型通信蓄电池远程充放电系统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蓄电池充放电模式存在的不足,开发了一款改进的离线式蓄电池远程充放电装置。通过增设充电模块、改进系统接线和安全控制逻辑,提高了充放电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该装置已应用于温州电网的30余座220kV及以上变电站,自2009年以来,累计完成远程充放电600余次,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实用。(本文来源于《电力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期刊2019-10-23)
张臻,刘超,吴效威,张雨来,韩鑫儒[3](2019)在《基于直流母线的双向充放电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电动汽车的充电快速性同时兼顾电网侧配电容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的双向充放电系统方案。解决了大功率快速充电需求对于电网配电容量的增容问题,同时又实现了电网负荷峰谷调节目的。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同时提升电网运行经济性。(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蔡敏[4](2019)在《通信蓄电池远程在线充放电系统的应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电源能为通信系统内各设备运作提供工作电源,为了保证通信电源充放电稳定性,有必要加大对远程在线充放电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围绕远程放电原理、远程系统功能及设计、远程在线充放电系统运用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以减少系统运行安全隐患为主要目的,具体分析远程系统设计方案,通信电源监管工作的展开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杨茂光[5](2019)在《利用基站蓄电池远程智能放电系统提高维护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多,每年一次的蓄电池离线容量测试维护工作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使电池能量被放电仪吸收浪费。文章介绍一种远程智能放电系统,在监控中心就可设置多个基站蓄电池组同时放电,不仅安全、可靠,节约人力成本;同时将电池放电能量供给通信设备使用,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05期)
张闯[6](2019)在《小型辉光放电系统改进及在镀锌板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辉光光谱分析技术既能直接对均匀块状样品进行成分分析,也能对涂镀层材料进行各元素沿深度方向的纵深分布分析,可用于材料表面成分分析、产品质量检验等研究领域。本文研究的小型辉光放电系统采用便携式CCD全光谱检测器,简化了仪器结构,更适合应用于小型的实验室、材料分析部门及学校研究室等场合。本文基于小型化的辉光放电实验平台,进行了样品冷却装置的改进,研究了采用此系统分析镀锌板样品时最优的工作参数,并在最优工作参数下对不同厚度的镀锌板样品进行了沿深度方向的逐层分析。采用小型辉光放电系统分析镀锌板样品时,本文分析了阴极表面温度随着射频功率和氩气压强升高的变化规律。为降低阴极表面高温长时间对样品溅射的不利影响,设计了样品冷却装置来控制阴极温度,将溅射温度控制在50℃以内,改善了样品的溅射效果。进行了改进前后仪器分析精密度的比对实验,分析铜基和铁基样品时,Fe、Cu元素的光谱强度RSD值分别从9.50%和3.20%降低到了3.24%和1.78%;分析镀锌板时,Zn元素光谱强度的RSD值从3%降低到了2.12%。为确定本系统分析镀锌板样品的最优工作参数,本文研究了射频功率、氩气压强、积分时间及真空度这四个参数对镀锌板溅射效果的影响。采用CCD光谱检测器获得不同条件下样品中各元素的光谱图谱,通过比较不同工作参数下系统对镀锌板中Zn元素的分析精密度,确定了小型辉光放电系统分析镀锌板的最优工作参数,分别为氩气压强260 Pa、射频功率40 W、真空度0~5 Pa、积分时间100 ms。在最优工作参数下安装样品冷却装置,分析小型辉光放电系统检测镀锌板样品的精密度,并给出了实测数据。对镀层厚度为17.5μm、20.86μm、31.26μm的镀锌板进行了实时深度分析,分析了样品中所含元素种类,并给出了Zn、Fe、C、P、Al、Si元素的光谱曲线及其沿纵深方向的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刘云,王海欣,黄海宏[7](2019)在《退役锂电池充放电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退役锂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设计了一套锂电池组自动充放电系统。整个系统由AC/DC双向变流器、双向DC/DC变换器以及数据采集模块组成,模块独立并通过RS-485与上位机在线通信。系统可实现对电池组的叁阶段自动充电以及恒流放电,在线对电池的状态进行数据采集自动生成EXCEL表格,用于锂电池组的残余容量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孙浩洋,董丽芳,韩蓉,刘彬彬,杜天[8](2019)在《介质阻挡放电系统复合气隙中叁种放电丝的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质阻挡放电系统(DBD)作为一个典型的非平衡气体放电系统,不仅在工业生产如低温等离子体生产和发光等方面被广泛应用,而且该系统表现出的非线性现象、自组织现象也吸引人们的关注。DBD系统中放电丝的等离子体参量受诸多因素影响,为了探究DBD系统的放电条件对等离子体参量的影响,该实验重新设计放电单元以保证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放电气隙间距和气体组分与等离子体参数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本实验的放电单元为一个平板型玻璃框架气隙,该气隙由叁个厚度均为1.2mm,放电区域边长分别为40,30和20mm的正方形玻璃框架复合而成,因此该放电气隙有叁个放电区域,将此复合气隙放置于可调节气体成分和压强的真空室内,可以同时产生叁种放电气隙间距分别为1.2,2.4和3.6mm的等离子体放电丝。高速录像机拍摄的瞬时照片表明叁种放电丝均为随机放电丝,即其放电类型均为流光放电。在垂直于放电气隙平面的方向设置光路,使用聚焦透镜获得清晰的成像,移动光纤探头实现空间分辨并采集数据。实验用光谱仪采集叁种等离子体的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u)谱线,根据谱线强度计算得到各类放电丝的分子振动温度;利用谱线中包含的氮分子离子N+2第一负带系谱线(391.4nm)和氮分子第二正带系394.1nm谱线强度的比值反应放电丝中电子平均能量;改变气室内氩气的含量,得到了叁种等离子体的分子振动温度和电子平均能量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在氩气含量0%~60%区间内,随着氩气含量的增加,叁种等离子体的分子振动温度均先升高后降低,整体趋势表现为相同氩气含量下放电气隙间距越小分子振动温度越高,即1.2mm气隙厚度中的放电丝的分子振动温度最高,2.4mm气隙厚度次之,3.6mm气隙厚度的最低;随氩气含量的增加放电丝的平均电子能量先升高后降低,氩气含量相同时气隙厚度越小的放电丝的电子平均能量越高,即1.2mm气隙厚度中放电丝的电子平均能量最高,2.4mm气隙厚度的次之,3.6mm气隙厚度中的最低。实验结果对于研究DBD系统中等离子体参量、工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2期)
张智河,郭彦双,陈顺云[9](2018)在《容性高压脉冲放电系统及其在触发地震实验研究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稳定的触发放电系统设计方案是实验室研究触发地震的基础技术之一。文中以金属丝电爆炸法为基础,利用开关电源和自愈式高压脉冲电容器,设计了1套高压脉冲充放电系统。经过实验测试,可实现以下功能:1)高压充电电源系统的电压和电流自主调节,并可在充电完成后进行关断安全保护; 2)采用遥控和手动2种控制方式,控制高压电容的充电、释电和触发脉冲放电,其中无线遥控方式大幅提高了断层失稳实验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 3)多路触发TTL信号同步输出,实现多系统协同工作,为各观测系统提供对时信号; 4)多组气体放电管控制触发放电,可控放电电压范围在500~5000V内可调; 5)实时输出放电电压与电流,有利于监测放电过程。总之,新设计的充、放电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目前触发地震实验研究的要求,还可用于静态、动态载荷下触发应力扰动实验,进而通过主动触发实验检验断层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8年06期)
邢诒政,黄孙新,李炳介,谢培功,吴清川[10](2018)在《基于电池仪和放电仪智能化充放电系统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池仪的蓄电池电压采集功能和放电仪的充电/放电功能,开发一种带有人机操作界面、数据通讯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蓄电池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蓄电池充电/放电测试的控制。(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33期)
放电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蓄电池充放电模式存在的不足,开发了一款改进的离线式蓄电池远程充放电装置。通过增设充电模块、改进系统接线和安全控制逻辑,提高了充放电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该装置已应用于温州电网的30余座220kV及以上变电站,自2009年以来,累计完成远程充放电600余次,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实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电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姜珊,徐耀婷,郭金升,李花,朱霄霄.基于MPPT技术的光伏充放电系统设计[J].河北农机.2019
[2].赵加利,蒋正骅,郑文斌,张彦昌.新型通信蓄电池远程充放电系统及应用[C].电力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2019
[3].张臻,刘超,吴效威,张雨来,韩鑫儒.基于直流母线的双向充放电系统的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4].蔡敏.通信蓄电池远程在线充放电系统的应用探析[J].通讯世界.2019
[5].杨茂光.利用基站蓄电池远程智能放电系统提高维护效率[J].信息通信.2019
[6].张闯.小型辉光放电系统改进及在镀锌板分析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9
[7].刘云,王海欣,黄海宏.退役锂电池充放电系统[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8].孙浩洋,董丽芳,韩蓉,刘彬彬,杜天.介质阻挡放电系统复合气隙中叁种放电丝的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9].张智河,郭彦双,陈顺云.容性高压脉冲放电系统及其在触发地震实验研究中的意义[J].地震地质.2018
[10].邢诒政,黄孙新,李炳介,谢培功,吴清川.基于电池仪和放电仪智能化充放电系统的研发[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