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关系论文-韩铁飞

农村家庭关系论文-韩铁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家庭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亲子关系,家庭问题,小吕,父子俩,辅导员老师,亲子互动,家长参与,教育工作者,教育方式,上夜班

农村家庭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韩铁飞[1](2019)在《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家庭亲子关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这个越来越注重孩子成长的时代,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沟通十分重要。但对于那些外来务工家庭来说,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教育往往却是缺失的。如何解决外来务工家庭的教育问题?这是每个在务工人员聚集地办教育的人,都应(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报》期刊2019-11-08)

岳美荣[2](2019)在《农村教育愿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伙伴关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阐述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目的是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伙伴关系。研究数据来自实地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及相关研究的辅助数据,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和纵向分析。最后提出了构建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伙伴关系的策略:一是挖掘农村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二是增加职前教师伙伴构建相关课程和在职教师赋权。(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娟[3](2019)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弹性与希望感的关系:链式中介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弹性通常指的是处于逆境中的家庭所具有的、能够使家庭系统维持正常运转并帮助其成员获得良好发展的一种能力。家庭弹性不仅有助于保护儿童免受家庭不利环境的影响,还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如何在父母长期外出所引发的诸多困境中增进儿童的家庭弹性水平,以便提升留守儿童对生活的希望感是积极取向的留守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弹性的构成要素、发展现状及其对希望感的保护机制还缺乏系统研究。鉴于此,本研究首先基于Froma Walsh的家庭弹性理论,通过对14个留守儿童及其隔代监护人的深度访谈,揭示了留守儿童家庭所面临的逆境及其弹性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实证调查方法修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弹性量表,探究家庭弹性与希望感之间的链接中介作用。(1)质性资料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面临的不利处境包括:家庭贫困、长期亲子分离、隔代监护力不从心、家庭突发意外事件、自然灾害、家庭成员身体与精神疾病等。除了Walsh的理论所提及的九大保护因素(如积极的观点统,家庭组织模式,沟通与问题解决等)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还通过代际合居的家庭生活方式、祖辈知足常乐的积极心态、良好的家训家风传承等保护因素,抵抗父母外出引发的逆境和压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2)修订后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弹性量表》(Family Resilience Scale for Rural Children,FRS-RC)分为“沟通与问题解决”、“积极的观点”、“家庭信念”、“技术支持”、“知足常乐”、“社会资源利用”、“家庭联结与支持”、“灵活性”等8个维度,共38个条目。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7,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6-0.79之间,基本满足心理测量学要求。(3)实证研究表明,心理需要与心理弹性在家庭弹性与留守儿童希望感之间起完全的链式中介作用。另外,家庭弹性也通过心理需要或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希望感。(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明杰[4](2019)在《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和个体的人格特质对农村高年级小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并探讨人格特质在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关注到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处于青春期早期阶段这一特殊性,本研究选取了唐山市丰润区叁所小学的293名五年级、158名六年级的农村高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法对农村高年级小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社交焦虑水平进行调查,运用的问卷包括《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以及《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然后使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了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社交焦虑水平的基本特征以及在性别、年级、子女是否为独生上的差异;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最后验证了人格特质在家庭教养方式和社交焦虑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父亲过分干涉能够显着正向预测子女的内外向(E)水平;母亲过分干涉、保护能够显着负向预测子女的内外向(E)水平;母亲过分干涉、保护能够显着正向预测子女的情绪稳定性(N)水平。2、父亲过分干涉能够显着正向预测子女的社交焦虑水平。3、农村高年级小学生的内外向(E)水平和情绪稳定性(N)水平能够显着正向预测社交焦虑总量水平。4、农村高年级小学生的内外向(E)水平在父亲过分干涉对社交焦虑水平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吕子晔,赵冰[5](2019)在《关于农村全流动家庭夫妻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来,我国农村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人口流动呈现家庭化的势头,他们为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农村流动家庭也在受到影响,流动家庭内部夫妻之间所面临的角色、责任以及相处模式都在接受冲击与重构。本文对农村流动家庭内部的夫妻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夫妻之间的情感以及权力与地位的再分配等方面进行考量,农村全流动家庭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这些改变既解决了很多农村家庭面临的问题,同时又衍生出很多新的挑战,夫妻关系关乎家庭的发展,所以要坦然接受改变,本着平等和尊重的理念进行沟通,正确面对夫妻相处模式的重构。(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9期)

于光长,李称心,汤豆豆[6](2019)在《陇东地区农村彩礼现象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研究——以庆阳市C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关注农村问题时,有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即对彩礼的研究。近年来对彩礼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此前的研究与调查大多集中在彩礼的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本研究深入彩礼问题突出的陇东地区,对农村地区的彩礼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彩礼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本次调查立足老百姓生活的切身问题,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入手,同时从与彩礼有关的新婚家庭,新郎父母与新娘父母叁个家庭方向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总的来说随着彩礼的升高,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就会随之下降。表现在具体的家庭关系上,受到影响的是亲翁关系,彩礼越高亲翁关系的和谐程度也会随之下降。(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07期)

聂飞[7](2019)在《演化与变革:制度变迁视域下的家国关系研究——兼论农村留守家庭离散的制度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集体化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不同的制度设计构建出不同的家庭政策,进而形成形态各异的家国关系,二者关系的变迁对农村社会发展、家庭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在集体化时期,"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与传统家户制进行了最彻底的"决裂","去家庭化"改造让农村呈现有"集体"无"家庭"的社会状态。改革开放后家户制回归,伴随着小农社会化,"四化"不同步,传统家户出现"异化"——家庭离散化。家国关系是制度变迁的产物,无论是集体化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时期,家与国始终处于非常态,在与国家的"博弈"中,家庭处于弱势地位,家庭并未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保护,农村留守家庭面临生存与发展困境。在国家治理时代,要解决留守家庭离散问题,必须将家庭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来,重构家庭政策,通过家国的责任分担创造出良好的制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终止留守、解决离散,让农民及其家庭平等共享尊严、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罗超杰[8](2019)在《农村家庭关系对老人负性情绪的影响——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探讨家庭关系对客家农村地区老年人的负性情绪的影响机制。农村地区的家庭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在老年人的日常照料与生病陪护等方面子女的缺失,子女的作用仅在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上;受家庭关系变化影响,长期拥有负性情绪的老年人人数较多。而家庭关系变化对老年人情绪的影响,是透过家庭功能的改变影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供给这一方式表现出的。在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背景下,应该重视农村宗族的作用,通过适当引导,使其在农村养老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柏峰[9](2019)在《发达地区农村的家庭代际关系及其解释——基于无锡调查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锡农村,多代同堂的家庭模式较为普遍,它有着双系并重的发展趋势;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出不平衡、交换单向高强度、紧张程度低等特征。在区域差异视野中加入时间和空间维度,有助于描述和解释这种家庭代际关系。无锡是发达地区农村的典型,很早就实现了在地工业化,形成了独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布局。农民已经广泛接受现代工业时间,老年人可以在工商企业找到工作机会,将一切可能的时间转换为经济收益,从而实现对子女的经济支持;家庭也会做好代际分工,让时间有最大效益。同时,村庄空间的封闭性一定程度上得以延续,父代与子代可以共同居住,情感支持有空间基础,村庄集体可以为改善老年人状况提供经济和社会支持,村庄公共空间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代际关系。(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9年02期)

赵周华[10](2019)在《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养老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建家庭养老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关系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农户家庭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养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养老对农户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有负向影响,且对中部地区的农户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影响要大于东部及西部地区;家庭养老对衣着、居住、生活用品、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支出有负向影响,对食品、医疗保健支出有正向影响,且对中部地区的消费支出类别影响大,而对东部、西部地区的影响小。(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农村家庭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阐述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目的是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伙伴关系。研究数据来自实地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及相关研究的辅助数据,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和纵向分析。最后提出了构建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伙伴关系的策略:一是挖掘农村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二是增加职前教师伙伴构建相关课程和在职教师赋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家庭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韩铁飞.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家庭亲子关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N].语言文字报.2019

[2].岳美荣.农村教育愿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伙伴关系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3].刘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弹性与希望感的关系:链式中介作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4].王明杰.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9

[5].吕子晔,赵冰.关于农村全流动家庭夫妻关系的研究[J].农家参谋.2019

[6].于光长,李称心,汤豆豆.陇东地区农村彩礼现象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研究——以庆阳市C村为例[J].现代交际.2019

[7].聂飞.演化与变革:制度变迁视域下的家国关系研究——兼论农村留守家庭离散的制度因素[J].宁夏社会科学.2019

[8].罗超杰.农村家庭关系对老人负性情绪的影响——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9

[9].陈柏峰.发达地区农村的家庭代际关系及其解释——基于无锡调查的讨论[J].求索.2019

[10].赵周华.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养老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检验[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  ;  ;  ;  ;  ;  

农村家庭关系论文-韩铁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