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低温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耐低温细菌,生物吸附,重金属抗性,铅
耐低温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丹[1](2017)在《耐低温抗铅细菌的筛选及其铅吸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工业“叁废”的大量排放,致使环境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微生物修复法具有能耗低、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在含铅废水的治理过程中,许多修复方法特别是微生物修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了低温环境的制约,影响了修复效果。因此,实现在低温条件下高效去除水体中的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漠河湿地土壤中筛选耐低温抗铅细菌,从中选取对铅离子(Pb~(2+))具有良好选择性吸附能力的菌株,在低温条件下,通过对比分析活菌体和死菌体对Pb~(2+)吸附性能的差异,探讨活菌体和死菌体对Pb~(2+)的吸附特性及相关机理。为进一步提高菌体对Pb~(2+)的吸附能力,筛选一种可以在菌体生长过程中对其细胞壁进行定向修饰的营养盐,进而提高菌株对Pb~(2+)的吸附能力,同时探究盐试剂对菌体有效修饰的机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从漠河湿地土壤中筛选到4株耐低温抗铅细菌,分别命名为I3、I4、I9和I10,并从上述菌株中筛选出对Pb~(2+)具有最佳选择性吸附能力的菌株I3作为后续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菌株I3属于假单胞菌属,将其命名为Pseudomonas sp.I3。最低抑菌浓度实验表明Pb~(2+)对Pseudomonas sp.I3的最低抑菌浓度为7.5 mM,是参比菌株Escherichia coli DH5α的5倍,表明Pseudomonas sp.I3对Pb~(2+)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Pseudomonas sp.I3和E.coli DH5α的活菌体和死菌体吸附Pb~(2+)后进行酸消解实验及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TEM-EDS),发现无论是Pseudomonas sp.I3还是E.coli DH5α,其活菌体对水体中Pb~(2+)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细菌表面对Pb的吸附及细胞内对Pb的累积,而死菌体对水体中Pb~(2+)的去除主要依赖于细胞壁的吸附作用。此外,酸消解实验表明Pseudomonas sp.I3和E.coli DH5α对Pb~(2+)的吸附能力相近,说明细菌的吸附能力与其对重金属的耐受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得出菌体表面的–CH2、C=O、C-N、N-H、-COO和-SO3官能团参与了Pseudomonas sp.I3吸附Pb~(2+)的过程,参与Pseudomonas sp.I3活菌体和死菌体对Pb~(2+)的吸附过程中的官能团种类基本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表面吸附机制。Pseudomonas sp.I3的活菌体和死菌体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为5.0;温度为15℃;菌体投加量为0.5 g/L;Pb~(2+)初始浓度为50 mg/L;活菌体和死菌体吸附的平衡时间分别为120 min和30 min。活菌体和死菌体对Pb~(2+)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Pseudomonas sp.I3对Pb~(2+)的吸附过程属于单层吸附。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出的Pseudomonas sp.I3活菌体和死菌体对Pb~(2+)的理论最大饱和吸附能力分别为49.48和42.37 mg/g。Pseudomonas sp.I3活菌体和死菌体对Pb~(2+)的吸附过程都能较好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速率受到菌体表面官能团和Pb~(2+)之间的化学反应速率控制。Pseudomonas sp.I3活菌体和死菌体在低温条件对Pb~(2+)都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有助于其在低温环境下净化含铅废水。成功筛选到一种对Pseudomonas sp.I3细胞表面官能团具有修饰效果的盐试剂-K_2SO_4。在菌体培养过程中额外添加30 g/L K_2SO_4,可提高菌株I3(KSI3-30)对Pb~(2+)的吸附能力,在15℃条件下,KSI3-30对Pb~(2+)的吸附能力为62.89 mg/g,与对照组菌体相比,吸附能力提高了42.35%。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SEM-EDS)结果表明K_2SO_4的添加提高了细胞表面含K和含S官能团的丰度。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证明菌体表面的N–H/N–C、C═N、C═O、O═C–O、C–O/–OH和–SO3官能团参与了KSI3-30对Pb~(2+)的吸附过程,菌体对Pb~(2+)的吸附可能包含离子交换和化学螯合机制。KSI3-30吸附Pb~(2+)的最佳pH值为5.0,Pb~(2+)初始浓度为50 mg/L,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通过吸附-解吸附实验证明KSI3-30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此外,KSI3-30在低温条件下对实际含铅废水也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表明该生物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期刊2017-05-01)
方明亮[2](2016)在《海藻酸钠添加硅藻精土固定化耐低温硝化细菌》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海藻酸钠添加硅藻精土的方法,将低温下驯化成熟的硝化污泥制成固定化小球,研究了低温条件下固定化小球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硅藻精土固定化小球对生活污水的氨氮去除率最终可达到80%左右。(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01期)
邓梅[3](2013)在《新疆冷水鱼肠道耐低温乳酸菌多样性及产细菌素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乳酸菌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微生物,开发利用乳酸菌是当今国内外研究学者们研究热点,了解认识乳酸菌生物多样性是开发其的前提,目前对于低温乳酸菌的研究在国内外并不常见,低温乳酸菌由于其在冷藏的环境下较强的比生长速率使得其在食品生物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乳酸菌素一般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有很好的效果,相较化学防腐剂,乳酸菌素的无毒、无抗药性、无残留、无副作用的优势已然成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生物防腐剂重点研究对象,从低温乳酸菌中分离纯化产乳酸菌素的菌株是解决低温乳酸菌素来源的首要且基础的问题。因此研究新疆特有的冷水鱼资源中低温乳酸菌生物多样性及筛选产细菌素的菌株意义重大。方法:本研究依据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特有的野生冷水鱼资源,通过传统的纯培养法分离纯化鱼肠道中低温乳酸菌并测序研究其系统多样性,同时采用叁种引物利用REP-PCR分子遗传学技术研究其生物多样性。从纯培养的低温乳酸菌中筛选产细菌素的菌株,对所产细菌素进行系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低温乳酸菌及乳酸菌素的应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结论:1通过稀释平板法共分离得到89株可培养低温微生物,其中65.2%为革兰氏阳性菌,34.8%为阴性菌。纯化后的菌株依据菌落形态、颜色、细胞形态、革兰氏染色与液体培养特征观察初步获得45株疑似乳酸菌。菌株系统发育树分析:从采集到的冷水鱼样品中分离得到的耐低温乳酸菌菌株43株,分属于Enterococcus、Carnobacterium、Brochothrix、Weissella、Streptococcus、Lactococcus六个属。其中Enterococcus、Lactococcus为优势菌群。Enterococcus是优势菌属占总菌数比重最大,对冷水鱼肠道中可培养低温乳酸菌多样性贡献最多。本研究表明冷水鱼肠道可培养低温乳酸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冷水鱼肠道分离到可培养乳酸菌中最高生长温度不高于37℃,最适生长温度为15-30℃,在4℃也可以生长繁殖,绝大多数属于耐冷菌。2以上一章节中分离纯化的43株耐低温乳酸菌作为目标菌,分别选取了3株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李斯特氏菌和1株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经过排除酸、过氧化氢干扰及蛋白性质的确定后显示了11株菌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筛选出具有抑菌特性的乳酸菌中有乳球菌属、肠球菌属及魏斯氏菌属。3在产细菌素的低温乳酸菌中挑选两株抑菌活性强、抑菌范围宽的在低温环境下生长速率快及比生长速率高的肠球菌MB2-1及乳球菌MD-1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发现两株菌在菌株进入稳定期时达到最高抑菌活性。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并且在酸性、中性和微碱性的环境下抑菌活性稳定,与螯合剂SDS等具有协同增效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对蛋白酶的敏感性,应用于食品中作为保鲜剂不会产生副作用。因此,本研究对实现低温乳酸菌作为食品保鲜剂或接种剂很有意义,奠定了食品工业中应用生物保鲜剂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3-06-01)
邓梅,王俊钢,高阳,倪永清[4](2013)在《耐低温肠球菌Enterococcus sp.MB2-1产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流域冷水鱼肠道筛选到一株产细菌素的菌株MB2-1,牛津杯法实验显示该菌株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及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生长。通过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隶属于Enterococcus属。菌株Enterococcus sp.MB2-1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4℃左右,属于耐冷菌。细菌素MB2-1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尿素敏感,过氧化氢酶、Triton X-100、SDS、吐温-80、NaCl和EDTA处理抑菌活性保持稳定,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pH值稳定性(3.0~9.0)和热稳定性(100℃、60min),但在121℃、20min处理后抑菌活性消失。在菌株生长9h后发现抑菌活性,并且在生长稳定期检测到最高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3年19期)
李海礁,杨丽华,梁运祥,段开红,万永青[5](2011)在《一株耐低温细菌的净水研究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内蒙古地区分离出12株耐低温细菌,通过采用化学需氧量(CODMn)的检测指标从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在低温下对微污染水源有较好净化效果的菌株CB。其在15℃条件下对模拟污染水样和微污染水样中有机质的降解率分别达21.56%和50.14%;经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和16S rDNA分子鉴定后,判断该菌株为嗜冷芽孢杆菌(Bacillus psychrophilus)。(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张雷,苗月,姜安玺[6](2010)在《耐低温硝化细菌固定化技术及脱氮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硝化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的硝化细菌的数量和活性。在中温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微生物主要是中温硝化细菌。但是大多数的中温硝化菌在温度降到10℃以下,进入休眠状态,当温度低于4℃时,大部分丧失新陈代谢能力,导致低温污水深度处理难以达标。本试验通过低温下(≤10℃)驯化培养活性污泥,使耐冷硝化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成为优势菌种,并从中分离出高效耐冷硝化菌群,采用包埋固定化生物强化技术构建了耐低温硝化细菌,并对其脱氮效果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0年08期)
李海礁[7](2010)在《一株耐低温净水细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主要通过微生物分离纯化、净水菌株的筛选、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子鉴定四部分对内蒙古地区自然环境中的耐低温细菌进行筛选鉴定,并着重研究了利用这些耐低温细菌对生活污水和微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从而针对低温条件对污水处理的影响提供了有效的科学解决途径。论文中共分4个试验。试验1主要是通过低温条件从采集的土样和水样中进行菌株分离纯化。试验2主要是通过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变化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筛选,从中筛选出净水效果好,净水能力强的耐低温细菌。试验3和试验4主要是通过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和16S rDNA分子鉴定试验对筛选得到的菌株作进一步的鉴定。结果表明:1.在内蒙古地区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耐低温细菌,本实验从样品中总共分离纯化了26株。2.分离筛选得到的菌株CB在低温条件下对微污染水体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其在15℃下对模拟污染水样和微污染水样中有机质的降解率分别可以达到21.56%和50.14%。3.在生理生化特性试验中得到菌株CB可以利用葡萄糖和蔗糖作为唯一碳源,利用硝酸钾作为唯一氮源,同时可以产淀粉酶水解淀粉,产过氧化氢酶,不产脂肪酶,不分解明胶,而且M.R.试验和V.P.试验分别呈阳性。4.最后通过16s rDNA分子鉴定方法以及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可以鉴定出菌株CB为嗜冷芽孢杆菌(Psychrophilic)。(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王海波[8](2009)在《细菌纤维素耐低温生产菌株的选育及其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本实验室保存的木醋杆菌M12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和氯化锂-紫外复合诱变的方式对原始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利用CMC固体培养基,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平板培养,记录菌落数,做出致死曲线,得出最佳诱变剂量。在此诱变剂量下诱变原始菌株,经过初筛和复筛以及连续传代实验得到的一株耐低温、产酸少、细菌纤维素产量高且遗传性状稳定的突变株UV3,细菌纤维素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7.2%。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培养基的碳源种类和浓度、氮源种类和浓度、有机酸、无机盐等添加物质对产量的影响;确定培养时间、接种量、pH值等发酵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本实验室保藏的耐低温木醋杆菌的培养基成分以及各因素的最佳组合:葡萄糖25g/L、酵母浸粉5g/L、蛋白胨3g/L、柠檬酸1.2g/L、磷酸氢二钠2.2g/L、磷酸氢二钾1g/L、乙醇6mL/L、pH 5.0、接种量8%,发酵周期6d。经验证实验验证,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合成细菌纤维素产量达到7.6g/L,与基本培养基相比,提高了35.7%。在培养基中添加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谷氨酸等水溶性高分子物质来研究其对细菌纤维素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同时测定细菌纤维素产量、含水量、复水率等指标和厚度、硬度、剪切力等物理性质,从实验结果得出,添加水溶性物质的改性细菌纤维素在产量、复水率、厚度等方面都远胜于原液发酵产物,而且在电镜观察时发现其结构改变很明显,纤维束变粗,红外光谱测试的结果显示所加物质的特征峰都有明显的加强,其中聚谷氨酸改性的细菌纤维素在理化性质方面变化最大,说明聚谷氨酸可以较大程度的融入纤维结构中。进而可以得出结论添加水溶性物质可以明显地提高细菌纤维素的产量,改善细菌纤维素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期刊2009-06-08)
房世杰,常玮,王炜,茆军,顾美英[9](2009)在《新疆喀纳斯湖区、一号冰川耐低温细菌多样性研究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自新疆喀纳斯湖区和一号冰川土样中的耐低温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在10℃以下可以正常生长的菌株为筛选对象,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并结合16‘S rDNA测序结果,初步鉴定其归属。结果表明,从喀纳斯湖区分离出耐低温细菌共66株,8属;一号冰川分离出耐低温细菌共38株,6属。从多样性指数来看,喀纳斯湖区耐低温细菌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一号冰川,但分布不均匀。结合两地细菌组成及系统发育树来看,Bacillus属在两地都属于优势类群,而一号冰川Pseudomonas属的种类较丰富,初步表明至少存在7个不同种。(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1期)
王海波,马霞,王腾飞,任尚美,关凤梅[10](2008)在《细菌纤维素耐低温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验室保存的木醋杆菌(Acetobacterxylinum)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的方法,以获取在低温条件下能高产细菌纤维素的突变株。通过初筛和复筛以及连续传代实验,确定了1株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的突变株,产量可达8.6g/L(干重),比原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20%。(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08年17期)
耐低温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海藻酸钠添加硅藻精土的方法,将低温下驯化成熟的硝化污泥制成固定化小球,研究了低温条件下固定化小球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硅藻精土固定化小球对生活污水的氨氮去除率最终可达到80%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低温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丹丹.耐低温抗铅细菌的筛选及其铅吸附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
[2].方明亮.海藻酸钠添加硅藻精土固定化耐低温硝化细菌[J].山西建筑.2016
[3].邓梅.新疆冷水鱼肠道耐低温乳酸菌多样性及产细菌素菌株的筛选[D].石河子大学.2013
[4].邓梅,王俊钢,高阳,倪永清.耐低温肠球菌Enterococcussp.MB2-1产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J].食品科学.2013
[5].李海礁,杨丽华,梁运祥,段开红,万永青.一株耐低温细菌的净水研究及鉴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1
[6].张雷,苗月,姜安玺.耐低温硝化细菌固定化技术及脱氮效果[J].化工进展.2010
[7].李海礁.一株耐低温净水细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8].王海波.细菌纤维素耐低温生产菌株的选育及其改性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
[9].房世杰,常玮,王炜,茆军,顾美英.新疆喀纳斯湖区、一号冰川耐低温细菌多样性研究初报[J].新疆农业科学.2009
[10].王海波,马霞,王腾飞,任尚美,关凤梅.细菌纤维素耐低温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J].中国酿造.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