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芸生论文-王润泽,王雪驹

王芸生论文-王润泽,王雪驹

导读:本文包含了王芸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芸生,革命青年,新闻,职业转变

王芸生论文文献综述

王润泽,王雪驹[1](2019)在《从革命青年到新闻:对王芸生早期经历的考察(1919-1929)》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现有叙述,王芸生投身《大公报》之前的早期经历显得模糊不清,新闻史学界对此段经历的研究也较为不足。事实上,王芸生1919—1929年的早期经历颇为复杂。这段经历对他以后的政治态度和职业认同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1919—1929年间,王芸生置身于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等政治潮流中,历经了国共跨党、脱党事件,在时代的风云际会中,他最终选择了在他早期经历中呈"断裂而连续"特点的新闻职业,继而完成了从"五四"新青年到革命青年,最后至新闻的职业身份转变。(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19年03期)

孙家慧[2](2019)在《论王芸生社评的影响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芸生师承张季鸾,所写文章向来遵循国士之言,文人论政,文章报国,忧国忧民。张季鸾的文章如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以理服人,文章常出现对称的名言警句,读起来大气凛然。不同于张先生,王芸生的文章则如江河直泻般洋洋洒洒,读来总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快。(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王咏梅[3](2018)在《1947-1949年《大公报》的生存空间与艰难抉择——以周太玄至王芸生的一封信为中心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胜利后《大公报》面临种种问题:除了抗战胜利后的财务及重新定位的问题之外,还面临着在即将开打的内战中,到底要支持国民党或是共产党,或是如果可能的话保持中立的立场问题。1948年初《大公报》企图选择第叁条道理,但却在国共双方的共同反对之下,"落于一条极狭的夹缝当中"。在新记公司《大公报》历史转向的重要关头,6月26日周太玄给王芸生写了一封长信,讨论《大公报》对时局应该采取的态度,为我们解读1947年至1949年间该报的生存空间与艰难抉择提供了参照。周太玄鼓励王芸生作为"此种转变中之枢纽人物",应该担负起此种"艰伟无畏之工作"。在与周太玄的交流和合作之中,在中共的争取之下,1949年6月王芸生宣布《大公报》走向新生。(本文来源于《新闻春秋》期刊2018年03期)

孙家慧[4](2018)在《谈陪都时期的报人王芸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芸生1941年任重庆版《大公报》总编辑,主要负责社评的撰写工作。与此同时,陪都时期的《大公报》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而对于王芸生而言,这也是他的写作才能被读者认可,作品为世人广为传诵的黄金时期。用他自己的原话来说便是:"我在重庆度过了一生中最不平常的年代。"(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8年13期)

熊东男[5](2018)在《王芸生新闻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大公报》自1902年创刊之日起历经浮沉,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从“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英敛之时期)到“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社训(新记《大公报》时期)中都能体现出该报一批又一批的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理想与新闻工作的坚持,这其中就有这样一位总编辑:王芸生。自1925年起辗转进入《大公报》工作,到1952年前后渐离《大公报》,可以说王芸生平生的新闻活动以及新闻思想的形成、发展、转变等都与《大公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尤其在他作为新记《大公报》第二任总编辑(1941-1948)的八年中,充分践行着“文章报国”的理念,用笔杆书写出公平、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与文章,力图唤醒民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争取民主自由与新闻自由;在反对日本侵略的问题上,王芸生广泛收集资料,发表系列文章,后形成《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的经典书籍合集,对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见解十分独到。王芸生既是中日关系研究的专家,又是“彻头彻尾的新闻人”,为近代中国新闻史添上了重要的一笔。现今对于王芸生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其生平和新闻活动,而对其思想的研究,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较为流于表面、缺少对于不同思想的深层辨析。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炼王芸生进入《大公报》前后的新闻活动与新闻实践,为后文新闻思想的论述作出铺垫。第二部分重点分析王芸生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论述其内在精神及其对新闻自由的追求与转变过程。第叁部分主要论述王芸生的专业主义新闻思想,阐释其内涵与具体表现,并在下文将“文人论政”融入其中,探析“报人论政”思想的进步性。第四部分对王芸生的自由主义与专业主义这两种新闻思想进行辨析,结合相应的新闻实践深入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全文截取王芸生在报刊文章等场合发表的言论和见解作为副标题,避免主观臆想与“贴标签”,力图从新闻史的角度对其新闻思想作出真实、深入的探析。(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徐廷华[6](2016)在《王芸生:起伏跌宕的报海生涯》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芸生原名德鹏。"芸生"这个名字是他1928年进天津《商报》当总编辑时,介绍人信口说出来的。王芸生说:"芸生者,芸芸众生之谓也。"于是便保留了这个名字。贫苦发奋的少年王芸生,1901年出生在天津一个贫苦人家,为了"改换门楣",父母决定不再让王芸生像他两个哥哥那样碌碌无为,家里省吃俭用,供他上了4年私塾。后来,实在供不起他读书,13岁的王芸生到一家茶叶(本文来源于《钟山风雨》期刊2016年06期)

刘宪阁[7](2016)在《报人王芸生的“温暖”告白》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报端那些公开发表的报道和言论,还是读者和外界所能看到的"前台"展示,那么以同人刊物为中心的内部谈论,则成为大公报同人自我疏解、凝聚共识的"后台"告白。董桥写过一篇文章,谈老大公报人的铮铮风骨。开篇引述唐振常追记王芸生,特别是1944年到成都他所就读大学的演讲,内容是说做新闻要为人民代言,敢于说真话,不怕杀头。王芸生当时用生动的语言说:"抓到刑场,揪住小辫儿,钢刀一举,咔嚓一声(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6年04期)

王诚翊,张春[8](2015)在《民国时期报人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践——以王芸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新闻史上着名报人王芸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王芸生在《大公报》时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从新闻客观公正性、担负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分析其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旨在为当下新闻从业者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5年12期)

陈晨[9](2015)在《王芸生对日外交传播思想及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芸生对日外交传播思想(一)1945~1955年1.同情日本民众,宽容日本普通军人。1945年8月14日,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王芸生在《大公报》重庆版发表了一篇《日本投降了》的社评,既表达了对中国抗日胜利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敌方失败的同情:同情日本民众,宽容日本普通军人,体现了(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5年29期)

高明勇[10](2015)在《王芸生:独立立场,为国求饶》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芸生等大公报人秉持文人论政的传统,言论报国,为言论自由保留了可贵的火苗。四年前,电影《一九四二》上映,历历场景,催人泪下。相比之下,文字上的一九四二,更令人难忘。1942年到1943年,河南接连遭到旱灾和蝗灾,致使豫中、豫南一带,庄稼绝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大公报》张高峰实地调查采访后,写成长篇报道《豫灾实录》,发表在1943年2月1日的《大公报》,文中痛斥:"灾旱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5年25期)

王芸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芸生师承张季鸾,所写文章向来遵循国士之言,文人论政,文章报国,忧国忧民。张季鸾的文章如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以理服人,文章常出现对称的名言警句,读起来大气凛然。不同于张先生,王芸生的文章则如江河直泻般洋洋洒洒,读来总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王芸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润泽,王雪驹.从革命青年到新闻:对王芸生早期经历的考察(1919-1929)[J].新闻大学.2019

[2].孙家慧.论王芸生社评的影响力[J].传媒论坛.2019

[3].王咏梅.1947-1949年《大公报》的生存空间与艰难抉择——以周太玄至王芸生的一封信为中心的解读[J].新闻春秋.2018

[4].孙家慧.谈陪都时期的报人王芸生[J].电视指南.2018

[5].熊东男.王芸生新闻思想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8

[6].徐廷华.王芸生:起伏跌宕的报海生涯[J].钟山风雨.2016

[7].刘宪阁.报人王芸生的“温暖”告白[J].青年.2016

[8].王诚翊,张春.民国时期报人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践——以王芸生为例[J].新闻世界.2015

[9].陈晨.王芸生对日外交传播思想及当代启示[J].青年.2015

[10].高明勇.王芸生:独立立场,为国求饶[J].青年.2015

标签:;  ;  ;  ;  

王芸生论文-王润泽,王雪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