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视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研究生,知识创新,机制,教育学
知识视角论文文献综述
李润洲[1](2019)在《研究生知识创新的表现、机制与路径——一种教育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生的知识创新主要表现为新概念的阐释、新命题的论证与新理论的建构,而研究生知识创新的机制则表现为对发现的研究问题进行新颖回答,并给予充足的分析论证,是"研究问题+新颖观点+分析论证"的相互耦合与互为融通。因此,研究生进行知识创新至少应涵养批判性思维,发现研究问题;激发人的想象力,构想新颖观点;警惕思维的陷阱,学会分析论证。(本文来源于《研究生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韩职阳[2](2019)在《隐性知识理论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知识理论作为一种体现科学人文精神的知识分类及关系的学说,对教育教学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本文概述了隐性知识及转化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大量隐性知识,重新审视人类的认知规律和模式,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隐性知识理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8期)
卢海燕,张文利[3](2019)在《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开放大学辅导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知识管理为视角,在分析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知识管理的理念,提出应该从教师个人和学校组织两个方面加强开放大学课程辅导教师的知识管理,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8期)
周丽锦[4](2019)在《“副文本”理论视角下社会科学译着的编辑——以《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法国学者杰拉德·热奈特的定义,"副文本"是指围绕文本所产生的所有边缘的或者补充性质的材料。本文以《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中译本的编辑出版过程为例,论述了社会科学类译着中几类主要文本的作用。本文认为,对于副文本的重视和应用正确的编辑方法有助于提高社会科学类译着的质量。(本文来源于《翻译研究与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王化成[5](2019)在《企业知识资本管理与报告的全新视角——评《我国企业外部导向的知识资本报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拿到《我国企业外部导向的知识资本报告研究》专着时,正逢新中国70华诞。70年波澜壮阔,70年披荆斩棘,70年春华秋实,70年筑梦同圆。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完成了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构建。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传统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发展理念。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联网、区块链、量子技术等新科技的发展,创新驱动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常态,知识(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9年23期)
徐晨,孙元欣[6](2019)在《竞争压力下企业选择创新还是寻租?——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否会影响企业在竞争压力下的战略选择?如何引导企业选择长期导向的战略?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制度理论为基础,构建两阶段古诺模型,并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检验了市场竞争结构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竞争压力下的企业会同时增加创新投入和寻租支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增加企业的创新投入,但当企业依赖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时也会增加寻租支出,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入效应;创新和寻租与短期财务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释放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红利的重要先决条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皆是引导企业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在和内在要素。(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赵兰香,姚萌,吴博[7](2019)在《隐性知识视角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化技术加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由教学辅助手段向主导性资源演变,催生一系列教育模式变革。本文以国际新涌现的教育变革为出发点,总结教育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四类培养模式,并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了"显性知识学习模型"与"隐性知识学习模型"。通过案例分析、政策梳理及模型对比研究发现:1.教育新模式的出现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及政策激励; 2.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应局限在"工具"层面,而应是教育改革层面的问题; 3.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实质是对隐性知识的重视。隐性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研究旨在为未来教育变革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姜骞[8](2019)在《知识分布视角下企业家精神对双元创新路径选择的认知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正经历着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战略转型,借助创新驱动与两化融合提速高质量发展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突破价值链“高端封锁”和“低端锁定”两难境遇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古典演化经济学、经典“资源—能力”观理论与组织变革理论的传统观点,还是当今技术群落聚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19)
岑杰,杨燕,张翠艳,周靓靓[9](2019)在《技术知识系统与创新跳跃:基于双元转换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跳跃指的是企业创新行为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动性,表征了企业识别未来的技术轨迹、摆脱现有的技术发展惯例、探索未来的技术机会。本文针对现有创新跳跃文献对前因关注不够,基于双元转换视角,从技术知识系统及其属性的角度入手,探索创新跳跃的知识基础前因。基于489家新兴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知识系统的多样性对创新跳跃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且相关多样性比不相关多样性的正向作用更大;技术知识系统的独特性与创新跳跃间呈倒U型关系。本文拓展了"创新跳跃"前因的研究,也为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知识系统以探索未来的技术机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李文兵,吴忠才,刘林奇,陈望雄[10](2019)在《关系嵌入、知识获取与资源约束下传统村落旅游创新意愿——基于社区旅游参与和案例比较视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资源约束下社区参与视角的传统村落旅游创新意愿形成机制,有助于社区旅游参与能力提升以及社区参与基础上传统村落遗产保护机制的建立。以安徽宏村与湖南张谷英村为案例地,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对关系嵌入、知识获取与资源约束下传统村落旅游创新意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与案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村落社区旅游参与背景下,关系嵌入实际区分为行业嵌入、政治嵌入和社区嵌入叁维度,其中,行业嵌入对社区旅游参与者的知识获取和旅游创新意愿的影响不显着,政治嵌入通过知识获取影响社区旅游创新意愿,社区嵌入对社区旅游创新意愿有双重作用机制,是最重要的社区旅游创新意愿驱动因素。在传统村落从生活聚居地演化为成熟旅游地的过程中,存在社区嵌入与政治嵌入的下降风险;从长期看,传统村落社区旅游创新意愿形成机制的实现需要克服由此造成的干扰。(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知识视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隐性知识理论作为一种体现科学人文精神的知识分类及关系的学说,对教育教学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本文概述了隐性知识及转化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大量隐性知识,重新审视人类的认知规律和模式,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隐性知识理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视角论文参考文献
[1].李润洲.研究生知识创新的表现、机制与路径——一种教育学的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
[2].韩职阳.隐性知识理论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智库时代.2019
[3].卢海燕,张文利.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开放大学辅导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
[4].周丽锦.“副文本”理论视角下社会科学译着的编辑——以《现实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论纲》为例[J].翻译研究与教学.2019
[5].王化成.企业知识资本管理与报告的全新视角——评《我国企业外部导向的知识资本报告研究》[J].会计之友.2019
[6].徐晨,孙元欣.竞争压力下企业选择创新还是寻租?——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的解释[J].经济评论.2019
[7].赵兰香,姚萌,吴博.隐性知识视角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研管理.2019
[8].姜骞.知识分布视角下企业家精神对双元创新路径选择的认知新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9].岑杰,杨燕,张翠艳,周靓靓.技术知识系统与创新跳跃:基于双元转换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9
[10].李文兵,吴忠才,刘林奇,陈望雄.关系嵌入、知识获取与资源约束下传统村落旅游创新意愿——基于社区旅游参与和案例比较视角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