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谱系论文-刘康

知识谱系论文-刘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谱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学,情感,意识形态,再现

知识谱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康[1](2019)在《美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知识谱系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史或理论的谱系学分析是美学与意识形态的理论关系的一个思考角度。具体的研究路径,是比较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与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重心是马克思的经典《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以此为起点,重读列宁、毛泽东的论述,并比较中国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在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意识形态被理解具有感性、情感(审美)、文学艺术的想象、语言符号的再现的特质。意识形态不仅仅是思想体系、是政治理论和工具,更是人类表达、交流、展示价值观、主体性和认同性的重要方式。美学和意识形态问题的讨论,有益于思考与探索如何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谭桂林[2](2019)在《与时代对话中的知识谱系建构——新中国70年现代文学研究成就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70年的现代文学研究构建起了完整的现代中国文学史知识谱系。现代文学史的编撰,实现和发展了这一知识谱系的基本定型;革命性、现代性、民族性、世界性的深入阐析,形成和丰富了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论话语模式;分别与整体的相融、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互织、一元与多维的共存,这些思维方式的转型为这一知识谱系建构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从整理向鉴别的重心转移、从经验总结到史学意识的强化,显示着现代文学史料工作对自身建设的规范、完善和发展。现代文学知识谱系的建构是在与时代对话中实现与完成的,也将在对话中继续丰富与重构。(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陈若谷[3](2019)在《《沧浪之水》:知识分子新的道德谱系之寻找》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分子常陷入生存和道德的双重困境里。知识分子被规定的道德,往往来自于儒家文化和西方知识传统,但是二者在中国的语境里不可能获得均衡发展,传统的道德标杆依然是第一大谱系,这其中必然会发生认识偏差和现实纠缠。在这个意义上,小说《沧浪之水》不应该被理解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溃败史,而应该肯定其表现了知识分子寻求摆脱精神困境时在方法上的突围,即作品通过解剖知识与权力的内在关系,展示利益和仁义的矛盾纠葛,表现出积极寻找新的道德谱系之精神向度。(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曾静[4](2019)在《戏剧探索中“田野”知识谱系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起源于人类学的"田野",立足于戏剧实质性知识获取的角度,可将戏剧的"田野"界定为戏剧发生、存在或产生影响的所到之处。基于此,戏剧探索中的"田野"知识谱系包括,从时间史上经历了从文本到剧场,从剧场到环境的演变;在空间史上主要从中心位移到边缘,又从边缘位移到中心;在内涵变化上,从兼顾地点与方法论的双重性,发展为由多种关系复合建构的"方位"或"场所"。由此,戏剧探索中的"田野",可以在传统戏剧所制造的"他者"和戏剧实存之处寻找,进而开展具有戏剧学学科属性的"田野写作"。(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马翀炜[5](2019)在《知识谱系的构建与人类智慧的分享:聚焦中国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民俗文化,即民众的知识。知识总是与特定的社会主体相关,其生产、使用、传播以及接受等都具有社会性。知识是地方性的,因而也是未完成性及开放性的。非遗制度是一种国家主导的知识谱系构建。国家级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项目所占比重很大,正说明作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因其组成的多元而具有多样性的文化。通过国家主导的赋权制度,差异性存在的地方知识获得了同样的身份,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内地—边疆文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方面的差距。边境地区非遗与内地非遗具有共同发展的耦合关系,与他国边境地区的文化也可能形成良性互动的耦合关系。双重耦合关系使文化共生关系有可能建成并有益于人类智慧共享。(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9年04期)

李帅[6](2019)在《启蒙与介入:新中国70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身份认同属性的知识分子是以特殊方式看待世界的人,此特殊方式即"知性"的方式。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士大夫"阶层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换追溯,以及对新中国70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寻踪,其研究对象即是具有并运用"知性"能力的真正的知识分子。融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中西文化于一体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是对鲁迅等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他们以多样化的形式重构国民性,或反思、或批判、或改造、或赞美,其内核是运用知性能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西方文化(异质文化)的优质基因的判断力批判和融合的过程。或暴露伤痕,或文化寻根,或正本清源,或守正创新,或先锋前卫、大胆叛逆,或回忆反思、追求内心真实,从而形成启蒙与审美交织并进的双重以及多元知识分子形象,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裴萱[7](2019)在《空间美学的知识谱系与方法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美学的生成源自主体对空间的感性经验和诗性思维的融合,其话语内涵则凸显于主体从"身体"到"距离"的空间审美经验之中,成为从空间元素、空间理论、空间现象以及空间存在等方面来进行美学理论延展的知识话语。空间美学具有两个维度的知识谱系:第一,是以"向内转"的视角审视主体精神维度的空间审美经验、美感体验,以及空间的想象性与审美性特征;第二,是以"向外转"的视角将空间美学纳入空间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场域之中,以学科互涉的方式探究空间美学的文化意义。这也正是走出了一条从"美学自律"、"美学伦理"到"美学批判"、"美学意识形态"的理论谱系。空间美学作为空间"人化"的美学话语,直接依附于主体的空间意识,并且延展到相关的文学、艺术审美活动领域中,"形而下"实践色彩更加浓厚。这对传统本质论和认识论美学的研究方法产生冲击,从而建构起全新的"体验——同情——反思"方法论体系。(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07期)

王东,杨扬[8](2019)在《客家研究的知识谱系——从“地方性知识”到“客家学”》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在土客矛盾与冲突频发、周边人群对客家人的总体印象日趋负面的背景下,以清代嘉应籍客家士子为核心的一大批知识精英纷纷着书立说,由此而开始了客家历史文化的"元典"建构和"知识考古"工作。进入20世纪,一方面由于冒犯性的"辱客"事件不时发生,另一方面则是客家人自我意识的持续高涨,这一书写传统绵延传承,在新的历史情境下和一系列急迫的时代课题越来越紧密地相关联。正是在与时代性课题的交织与缠绕过程中,围绕客家历史文化的书写,终于从一种传统的"地方性知识",上升为现代人文学术语境下的"客家学"。梳理其间的曲折与变化,勾勒百多年间围绕客家历史文化建构的知识谱系,不仅能够加深对客家研究学术史的认识,而且对于理解现代学术语境下人文知识的建构、生产与社会变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9年03期)

张永超[9](2019)在《“易学两栖”何以可能?——以“易学类”文献为例再论四库分类中的知识谱系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易学两栖"现象是指《四库全书总目》明确将同属于"易学"的文献分归在"经部"(注重公理)和"子部"(术数类)中,由此现象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此种分类依据是对孔子以来由"卜筮"而"德义"易学观的自觉继承;第二,"两栖"现象普遍存在于四库分类中,其依托的知识谱系是带有"意识形态宣教"色彩的"经史知识结构";第叁,就知识自身性质而言,"两栖"现象存在种种知识上的误读,而且"经史知识结构"也面临知识分类上的边界与困境。由"易学两栖"现象可以折射出《四库全书总目》所依据的知识谱系,同时也可以彰显其作为晚清民初思想遗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库学》期刊2019年01期)

董龙昌[10](2019)在《新时期以来中国美术批评的知识谱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学科建设的视点观照新时期以来中国美术批评的发展,批评原理建构、批评方法建构、批评史建构和批评教材建构是中国美术批评取得成绩的集中体现。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国美术批评的知识谱系,并分别呈现出从草创到拓展、从自发到自觉、从拓荒到深入、从基础到前沿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应认识到,中国美术批评在学科建设方面依然有较多问题,而如何从总体上立足于中国文化本位,将中国美术批评的优良传统有效融入当代美术批评的学科建设,从而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术批评体系,尚需要学者们的共同努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知识谱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中国70年的现代文学研究构建起了完整的现代中国文学史知识谱系。现代文学史的编撰,实现和发展了这一知识谱系的基本定型;革命性、现代性、民族性、世界性的深入阐析,形成和丰富了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论话语模式;分别与整体的相融、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互织、一元与多维的共存,这些思维方式的转型为这一知识谱系建构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从整理向鉴别的重心转移、从经验总结到史学意识的强化,显示着现代文学史料工作对自身建设的规范、完善和发展。现代文学知识谱系的建构是在与时代对话中实现与完成的,也将在对话中继续丰富与重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谱系论文参考文献

[1].刘康.美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知识谱系学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9

[2].谭桂林.与时代对话中的知识谱系建构——新中国70年现代文学研究成就概述[J].文学评论.2019

[3].陈若谷.《沧浪之水》:知识分子新的道德谱系之寻找[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曾静.戏剧探索中“田野”知识谱系的建构[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马翀炜.知识谱系的构建与人类智慧的分享:聚焦中国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J].思想战线.2019

[6].李帅.启蒙与介入:新中国70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裴萱.空间美学的知识谱系与方法论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8].王东,杨扬.客家研究的知识谱系——从“地方性知识”到“客家学”[J].史林.2019

[9].张永超.“易学两栖”何以可能?——以“易学类”文献为例再论四库分类中的知识谱系问题[J].四库学.2019

[10].董龙昌.新时期以来中国美术批评的知识谱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知识谱系论文-刘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