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动结构论文-计道宏

汉语中动结构论文-计道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中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动结构,句法语义分析,施事论元,受事论元

汉语中动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计道宏[1](2018)在《英汉语典型中动结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动结构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跨语言特征的语言现象,在世界各国语言中皆有反映。从句法-语义角度分析英汉语典型中动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发现英汉语中的中动结构既有共同特征,也有其各自的特征。特别是汉语中动结构,它有自己独有的特征,研究它时不能简单地照搬英语,但也不可因为强调汉语的独特性而否认汉语中动结构的存在。(本文来源于《开封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彭甜甜,林立[2](2015)在《词汇化视角下的汉语中动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最简方案的框架下,根据VP壳理论,从词汇化的视角对非典型的中动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对两类中动结构的生成过程进行统一。中动词在上层轻动词的作用下,移位并合并,原来介词的宾语也必须发生移位,变成句子的语法主语。典型中动结构和非典型的中动结构的生成都经历了词汇化的过程,中动词表示动作的语法意义被弱化,同时表示状态特征的语法意义被增强,这才能满足中动结构使用的需要。(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5年08期)

姚媛[3](2015)在《汉语中动结构及其与相似结构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动结构是一种独立于主动句和被动句之外的特殊句法形式。本文根据语义语法的理论,结合传统语法、认知功能语法和生成语法理论,在梳理国内外关于中动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历史的基础上,重新甄别中动结构,特别是汉语典型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前者如:句子形式主动性、谓语二价及物性、修饰状语受限性、多种时间与单一体态;后者如:主语受事凭借义、谓语动词强动作性、关涉对象隐含性、修饰成分显能性,并据此提出汉语典型中动结构的界定:通过隐含关涉对象并使用受事或凭借义主语的形式主动句来凸显事物性能的句法形式。根据语义的调查,汉语典型中动结构主要分成五种语义类型:难易型、满意型、有效型、准允型、经耐型;并通过汉语典型中动结构与“V起来”句、作格结构的异同比较,进一步说明汉语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阐明中动结构因其对事物性能的凸显评价而成为广告宣传用语的典型句法结构。(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6-30)

何玲[4](2014)在《汉语“起来”中动结构判定标准——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尝试基于语料库、用英汉对比的方法,提出一个操作性较强的中动结构判定标准,即"附加语语义指向"标准,从大量"起来"句的语料中遴选出合格的中动句,从而为建立小型汉语中动结构语料库和英汉中动结构对比研究做进一步的分析做好准备。该标准不仅操作性更强,而且从叁类修饰语的修饰区间关系来看,原型中动结构和次原型中动结构还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同时将学界目前争议较大的"听/看/想/说起来"界定为次原型中动结构,并提供了理据。(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贾丹丹[5](2014)在《论汉语中动结构主语NP论元角色的转喻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动结构是汉语中普遍存在且又比较特殊的一种句法结构,在形式上表主动但在意义上却表状态,其主语NP经常由受事、工具、处所等论元角色来充当。本文即以转喻的认知论为理论基础,聚焦汉语中动结构中主语NP的论元角色,关注其语义转移的运作过程,从语义层面解释其论元角色的认知理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姜英男[6](2014)在《现代汉语中动结构“NP+V-起来+X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动结构(middle construction)是近年来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二十世纪西方语言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显着的成果。在国外中动句研究的推动下,国内学者也纷纷对中动结构这一特殊句式展开研究和探讨。宋国明(1994)最早把中动结构这一概念引入国内,自此以后,语言学家关于这一构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可以说,中动结构已成为检验各种语法理论的试金石。本文在借鉴前人对中动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情况,对汉语中动结构“NP+V-起来+XP”的句法、语义功能及认知理据性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概括了有关中动结构和“NP+V-起来+XP”的研究现状,且对本文研究的中动结构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对语料来源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对中动结构“NP+V-起来+XP”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主要统计分析了中动结构叁个部分的组成成分以及“NP+V-起来+XP”的句法结构层次和语法关系。第叁章从中动结构“NP+V-起来+XP”语义层面对句中叁个部分的语义功能和语义成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说明。第四章对“NP+V-起来+XP”的表意功能进行了讨论并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对该结构的认知理据进行解释和说明。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4-05-28)

陈丽丽[7](2014)在《现代汉语中动结构及完句的允准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动结构在语法研究中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一直以来也都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同时,既有研究在中动结构的界定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中动结构作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并指出“V起来”受事主语句并不是汉语的中动结构,只是一般的话题句,具有作为话题结构的相关特征,这也证实汉语是属于话题优先的语言。基于对语言事实的观察,通过分析论证,本文认为“NP(受事)+好/难/容易+V”形式构成的难易结构才是汉语的中动结构,它与“V起来”句有本质的区别,符合中动句的相关界定标准。“NP(受事)+好/难/容易+V”构成的中动句需要出现“好、难、容易”等修饰性成分,如果不出现的话,句子一般不合法。修饰语提供了新的话语信息成分,属于信息焦点,携带焦点特征的修饰性成分具有定位功能,最终得以完句因而句子符合语法。每句话都需要一个焦点成分,传达新的信息,中动结构中的修饰性成分就是用来满足这一语用要求的,这也是众多的满足此信息焦点的方式之一。研究表明焦点在汉语中动结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句法层面上,该信息焦点受到焦点特征的影响,占据FocP的指示语位置,通过焦点定位,生成合法的句子。(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姚媛[8](2014)在《“V起来”与汉语中动结构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V起来"是一类有明显特点的结构。本文基于汉语中动结构的界定及其句法特征,采用语料分析法、句型互换法分析"V起来"结果与汉语中动结构的异同。首先,重新梳理前人关于"V起来"是否属于汉语中动结构的观点,按观点不同分出叁种:肯定说、辩证说、否定说;第二,基于前人观点,提出个人观点,对"V起来"结构的中动性质加以界定,并得出结论:并非所有"V起来"都属于汉语中动结构。(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4年04期)

陈月[9](2013)在《汉语中动结构对于动词的选择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动结构是介于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之间的一种特殊结构。中动结构对于进入其中的动词有明显的选择限制。汉语中的状态词项和到达词项一般不能进入中动结构中,活动词项和目标词项如果含有[+及物][+自主]的语义特征则可以进入中动结构中,如果不含有这些特征,则不能进入中动结构中。(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3年07期)

曹玲[10](2013)在《汉语中动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最简方案框架下研究了汉语中动结构的派生过程及其所受到的制约条件,并探讨了汉语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汉语中动结构区分典型与非典型。典型汉语中动结构的派生经历两次移位:带有强语素特征的轻动词v吸引下层的中动词“V+qilai”并入,中动词的补足语NP从内论元位置移到Spec-T的位置核查主格,成为形式上的主语。非典型汉语中动结构中的附加语中动结构与典型汉语中动结构的派生过程基本一致,带显性情态动词的非典型汉语中动结构的派生则涉及两个轻动词,经历了叁次移位:中动词上移并入轻动词v1;情态动词上移并入轻动词v2;动词的内主目语移至标志语的位置获取格。汉语中动结构的派生主要受影响效应限制、中动词的时体限制及附加语选择限制,具体表现为:该结构的主语必须受到中动词语义上的直接影响;表状态或结果的动词不能出现在此结构中;就其附加语而言,只有语义上指向受事的形容词和非自主的指向施事的形容词才能进入该结构。从句法层面看,汉语中动结构具有主语提升和附加语修饰等特征,其主语并不是施事,而是受事、工具或处所名词提升上来的,同时该结构的成立需要附加语或者显性情态动词的修饰。从语义层面看,汉语中动结构具有情态概念和泛指性等特征,其施事是隐含的,具有任意性,因而该结构不描述具体的事件,而是表述受事主语的某种内在特征或能力倾向。依此,本文分析了汉英中动结构的共性与个性,并尝试在最简理论框架内对汉英中动结构给出统一的解释。典型和附加语汉英中动结构的派生过程大致相同,在派生中都经历了两次移位,首先是中动词上移并入轻动词,然后是动词内主目语移到标志语的位置以获取格。同时,汉英中动结构也有着相似的句法语义特征,但由于汉语本身的特殊性,汉语中动结构比英语中动结构更多产,二者的附加语存在显着差异,且汉语中动结构不允许动补复合短语进入。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汉语中动结构的派生及句法语义特征具有普遍意义。虽然汉英中动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我们希望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动结构这种跨语言现象。(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3-06-02)

汉语中动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最简方案的框架下,根据VP壳理论,从词汇化的视角对非典型的中动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对两类中动结构的生成过程进行统一。中动词在上层轻动词的作用下,移位并合并,原来介词的宾语也必须发生移位,变成句子的语法主语。典型中动结构和非典型的中动结构的生成都经历了词汇化的过程,中动词表示动作的语法意义被弱化,同时表示状态特征的语法意义被增强,这才能满足中动结构使用的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中动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计道宏.英汉语典型中动结构对比研究[J].开封大学学报.2018

[2].彭甜甜,林立.词汇化视角下的汉语中动结构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

[3].姚媛.汉语中动结构及其与相似结构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5

[4].何玲.汉语“起来”中动结构判定标准——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对比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贾丹丹.论汉语中动结构主语NP论元角色的转喻认知[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6].姜英男.现代汉语中动结构“NP+V-起来+XP”研究[D].延边大学.2014

[7].陈丽丽.现代汉语中动结构及完句的允准条件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8].姚媛.“V起来”与汉语中动结构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

[9].陈月.汉语中动结构对于动词的选择限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

[10].曹玲.汉语中动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3

标签:;  ;  ;  ;  

汉语中动结构论文-计道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