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内脱硫论文-谢国威,顾从阳,辛胜伟,王虎,邬万竹

炉内脱硫论文-谢国威,顾从阳,辛胜伟,王虎,邬万竹

导读:本文包含了炉内脱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循环流化床,脱硫提效,试验研究

炉内脱硫论文文献综述

谢国威,顾从阳,辛胜伟,王虎,邬万竹[1](2018)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提效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钙硫摩尔比运行高的情况下,实炉研究了导致锅炉炉内脱硫效率低的影响因素,开展了炉内脱硫提效运行调整试验。通过采取运行调整措施提高炉内脱硫效率,降低炉内脱硫钙硫摩尔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运行调整措施的制约性因素,并提出相关技术改造措施,旨在降低炉内脱硫运行成本,实现提质增效。(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程晓磊[2](2018)在《低氮燃烧及炉内脱硫技术在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烟气再循环、SNCR和炉内脱硫对锅炉NO_x和SO_2排放的影响。在一台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的改造实验表明,烟气再循环可明显降低NO_x初始排放,再循环烟气比例为32%时,NO_x初始排放由420 mg/m~3降低至280 mg/m~3。烟气再循环还可提高炉膛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结合SNCR技术可将NO_x最终排放降低至80 mg/m~3。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应用炉内脱硫可大幅降低锅炉SO_2初始排放,脱硫率超过60%。(本文来源于《工业锅炉》期刊2018年05期)

陈国艳,李孝梁,邓浩鑫,张安超,张保森[3](2018)在《复合矿化固硫剂CFB炉内脱硫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炉内脱硫效率,降低电厂烟气SO_2排放浓度,利用电厂排出的灰渣。研制出一种复合矿化固硫剂,在原有石灰石脱硫剂的基础上,增加了Al_2O_3、CaF_2、Fe_2O_3等催化剂,并在465 t/h CFB锅炉上进行试验研究。采用炉内不添加脱硫剂、石灰石作为脱硫剂、添加复合矿化固硫剂等3种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针对煤样JY,添加石灰石和复合矿化固硫剂均可降低烟气中的SO_2含量,当钙硫比大于2.5时,添加复合矿化固硫剂可达到超低排放要求,而添加石灰石不能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复合矿化固硫剂添加量为5%时,脱硫效率达95%以上,并降低锅炉煤耗5%左右,且灰渣改性生成了水硬性胶凝材料。因此,该复合矿化固硫剂能满足电厂脱硫要求,产生的灰渣被水泥厂利用生产合格的特种水泥,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赵江婷,程芳琴,杨凤玲,张培华,张圆圆[4](2018)在《CFB炉内脱硫石灰石的粒径分布及热分解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态化理论和脱硫机理,对破碎后的入炉石灰石、运行过程中的循环灰和飞灰进行粒径分析,得出粒径小于0.088mm的石灰石较难被旋风分离器有效捕捉,容易发生扬析,从而造成脱硫剂的浪费.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和Coats-Redfern近似法重点研究粒径为0.088 mm~2.500mm石灰石的热分解特性和动力学.结果表明:粒径增大不利于石灰石分解反应的进行,粒径为0.088mm~0.450mm的石灰石具有较好的热分解特性;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由粒径变化引起的石灰石颗粒内外温度变化对活化能无明显影响,但会对频率因子产生影响,这可能与小粒径增加了颗粒的比表面积有关.(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8年04期)

王建[5](2018)在《CFB炉内脱硫系统改造及自动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厂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炉内喷钙干法脱硫的方式,脱硫原理是将炉内的CaCO_4分解煅烧成CaO与烟气中的SO_2发生反应生成CaSO_4随炉渣排出从而达到脱硫目的。有效地进行脱硫系统改造以及实现自动方式控制使流化床锅炉可以实现安全运行,获得良好的经济及环保效益。(本文来源于《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龙沛沛,江荣生,吴华伟[6](2018)在《炉内脱硫对氮氧化物的协同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石灰石为脱硫剂,试验了炉内脱硫对NOx的协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炉内脱硫技术,在石灰石投放量为180 kg/h时,能将SO2控制在达标范围,协同控制NOx的效率达到59%。石灰石的投放位置选择在炉膛更低的位置有利于提高石灰石在密相区的停留时间,进而取得较好的协同控制NOx的效果。通过炉内脱硫协同控制NOx,效果优于烟气再循环。(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蔡润夏,柯希玮,葛荣存,杨海瑞,吕俊复[7](2018)在《循环流化床超细石灰石炉内脱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石灰石粒径对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炉内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且在中试规模和工业规模的CFB锅炉上,研究了超细石灰石的炉内脱硫效果。在3MW(th)中试CFB试验台上分别进行了d50=10μm的超细石灰石与d50=310μm的粗石灰石的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当细石灰石的钙硫比分别为3.05、3.19和3.30时,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1.5%,95.1%和98.2%;而粗石灰石在钙硫比为3.41时可实现98.3%的脱硫效率;当SO2排放浓度降到约为80mg/m~3时,采用粗石灰石脱硫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约为细石灰石的两倍。在220t/h CFB锅炉上,采用d50=10μm超细石灰石粉,在钙硫比为1.82条件下,SO2排放浓度可控制在22.6mg/m~3,脱硫效率为99.53%。实验结果表明,超细石灰石具有较好的脱硫性能,并且在减少催化NOx生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刘忠攀,王海苗,高志良,宋令坡,杨晓辉[8](2017)在《复合添加剂用于燃煤链条炉排炉炉内脱硫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一种燃煤链条炉排锅炉炉内高效脱硫技术,详细介绍了其在20 t/h链条炉排锅炉上的示范结果,并对该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工业锅炉》期刊2017年06期)

陈彬,吴有丽,项双龙[9](2017)在《燃煤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工业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石灰石作为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剂,当石灰石粒径为1.5~2.0 mm,流化床锅炉炉内钙硫摩尔比为2.7,床温为880℃时,尾气中的SO_2排放浓度为173 mg/m~3,无需进行锅炉尾气二次脱硫即可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同时,炉内脱硫反应对锅炉效率的影响甚微,锅炉运行综合经济及环保效益最佳。(本文来源于《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张福强,刘洋,赵岩,侯丽娟[10](2017)在《采用炉内脱硫和低氮燃烧技术的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污染物控制成本低、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节宽、灰渣易利用等特点。基于流态重构节能理论、采用炉内脱硫和低氮燃烧技术的低排放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初始排放可达到超低排放。因此,低排放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在集中供热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开发了70MW、116MW、168MW系列大容量低排放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锅炉采用П型布置,框架支吊结构。前部炉膛为膜式水冷壁,中部为分离返料系统,尾部设置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具有停电保护功能的水流程系统,安全的水循环结构。(本文来源于《热电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炉内脱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烟气再循环、SNCR和炉内脱硫对锅炉NO_x和SO_2排放的影响。在一台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的改造实验表明,烟气再循环可明显降低NO_x初始排放,再循环烟气比例为32%时,NO_x初始排放由420 mg/m~3降低至280 mg/m~3。烟气再循环还可提高炉膛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结合SNCR技术可将NO_x最终排放降低至80 mg/m~3。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应用炉内脱硫可大幅降低锅炉SO_2初始排放,脱硫率超过6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炉内脱硫论文参考文献

[1].谢国威,顾从阳,辛胜伟,王虎,邬万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提效试验研究[J].锅炉技术.2018

[2].程晓磊.低氮燃烧及炉内脱硫技术在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的应用[J].工业锅炉.2018

[3].陈国艳,李孝梁,邓浩鑫,张安超,张保森.复合矿化固硫剂CFB炉内脱硫试验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8

[4].赵江婷,程芳琴,杨凤玲,张培华,张圆圆.CFB炉内脱硫石灰石的粒径分布及热分解行为[J].煤炭转化.2018

[5].王建.CFB炉内脱硫系统改造及自动优化控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6].龙沛沛,江荣生,吴华伟.炉内脱硫对氮氧化物的协同控制技术研究[J].广东化工.2018

[7].蔡润夏,柯希玮,葛荣存,杨海瑞,吕俊复.循环流化床超细石灰石炉内脱硫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8].刘忠攀,王海苗,高志良,宋令坡,杨晓辉.复合添加剂用于燃煤链条炉排炉炉内脱硫的实验[J].工业锅炉.2017

[9].陈彬,吴有丽,项双龙.燃煤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工业化技术研究[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17

[10].张福强,刘洋,赵岩,侯丽娟.采用炉内脱硫和低氮燃烧技术的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开发[J].热电技术.2017

标签:;  ;  ;  

炉内脱硫论文-谢国威,顾从阳,辛胜伟,王虎,邬万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