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框架论文-周俊杰,易宪容

货币政策框架论文-周俊杰,易宪容

导读:本文包含了货币政策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银行风险承担,系统GMM

货币政策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周俊杰,易宪容[1](2019)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的有效性——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在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抑制经济顺周期波动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信贷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超调现象。在经济下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抵消现象。因此,要在健全货币政策框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促进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前瞻性与稳健性。(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王琳,李嘉丽,冯婧[2](2019)在《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及其转型问题探讨——基于“新叁元悖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探究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及其转型对于增强经济稳定性、加大政策作用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价格稳定、金融稳定、杠杆稳定叁者之间寻求平衡。"新叁元悖论"下,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空间受限、传导路径不畅、反应功能减退等困境。为此,我国货币政策转型应考虑经济周期、金融周期、风险传染环节和不确定性策略等因素,围绕简化货币政策目标、合理搭配政策工具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来展开。(本文来源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程强[3](2019)在《双支柱货币政策框架下的货币条件指数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我国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侧重数量型工具的特殊性,文章结合完善货币政策双支柱框架的目标任务,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构建货币条件指数MCI。根据应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逆周期调控手段的不同,构建了5个MCI指数。格兰杰因果分析表明:在应对经济周期上,货币政策源于产出缺口,但对产出和通胀同时产生影响;而目前在应对金融周期上货币政策还略显被动,资产价格是货币政策的格兰杰原因,货币政策稳定金融市场的职能有待完善。(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22期)

陈娜[4](2019)在《加拿大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及其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危机后,随着全球金融市场运行逐步恢复正常化,加拿大央行于2013~2015年对其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发现,尽管近二十年以来加拿大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整体有效,但部分货币政策工具亟待改革以适应市场环境新变化。为此,加拿大央行于2015年10月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目标。改革后的操作实践表明,以上改革措施有助于改善加拿大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本文来源于《银行家》期刊2019年11期)

刘金全,张龙[5](2019)在《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体系选择:单一型规则抑或混合型规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DSGE模型和时变特征的SV-TVP-FAVAR模型,理论模拟与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显示,单一型规则和混合型规则的宏观经济效应在冲击极值、效应维度和收敛性上存在差异,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显着,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相当,单一型规则的调控效果有下降趋势;单一型规则和混合型规则的冲击周期相当,混合型规则对产出的冲击极值更大,对通货膨胀的冲击极值更小,混合型规则的宏观经济效应优于单一型规则。新常态下,"价主量辅"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显着,更适合成为我国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规则。(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优秀成果汇编(2018年卷)》期刊2019-11-01)

楚尔鸣,曹策,李逸飞[6](2019)在《结构性货币政策:理论框架、传导机制与疏通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面临资金流向与转型升级错配、流动性总量盈余与结构性资金短缺的双重矛盾,其深层原因在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梗阻。为达到总量中性下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目标,实现资金导流与精准滴灌,央行创设了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但相关理论研究还欠系统。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理论框架包括政策目标、操作工具、操作规则、政策协调四个方面,通过信号与预期、信贷与定向支持、利率与成本收益、风险缓释与承担机制进行传导。在分析传导梗阻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从金融监管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到各政府部门、从地方政府到营商环境四条传导渠道疏通路径,并提出了当前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操作策略,以不断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来源于《改革》期刊2019年10期)

刘璟[7](2019)在《央行数字货币与货币政策框架研究——从通胀目标到价格水平目标》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可以改变货币政策体系的诸多方面,提升货币政策的系统性和透明度。特别是CBDC可以成为一种几乎没有成本的交换媒介、安全的价值储存和稳定的记账单位。基于账户和计息管理的CBDC,能够通过改变现行货币政策名义锚而使货币政策框架真正促进价格稳定。(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9年28期)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课题组,戴俊[8](2019)在《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的探索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开始反思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不足,探索丰富结构性货币政策。近年来,我国通过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运用,较好地缓解了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本文总结了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的国际经验,研究了我国的实践与发展,并提出在目前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政策框架,使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金融纵横》期刊2019年09期)

卞志村,赵亮,丁慧[9](2019)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财政乘数非线性变动与新时代财政工具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影响到财政乘数。本文在新凯恩斯框架下构建DSGE模型,建立权重可调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考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渐进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政府消费、投资补贴、消费税、资本收益税和劳动税等六类结构性财政工具调控效果的变动情况。研究表明,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会显着影响财政乘数,且财政乘数随转型进程非线性变动,其机理在于货币政策转型会影响财政冲击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强度。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需要构建高效协同的宏观调控框架,财政政策应密切关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进程,以保证调控力度恰当、效果合意;对财政工具的选择应更加重视结构性减税与投资补贴,以改善民生福祉、激发经济活力;财政调控应有增有减,以维持预算平衡、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克劳迪奥·博里奥,杨若霞,耿艳辉,刘圣[10](2019)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超越理论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金融危机(GFC)以来,许多发达经济体对于其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反思,经济复苏的需要和长期低通货膨胀使它们压力重重。新兴市场经济体(EMEs)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相对更好,但不得不应对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挑战。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变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主要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通胀目标制得到了广泛采用,同时汇率灵活性明(本文来源于《河北金融》期刊2019年09期)

货币政策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探究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及其转型对于增强经济稳定性、加大政策作用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价格稳定、金融稳定、杠杆稳定叁者之间寻求平衡。"新叁元悖论"下,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空间受限、传导路径不畅、反应功能减退等困境。为此,我国货币政策转型应考虑经济周期、金融周期、风险传染环节和不确定性策略等因素,围绕简化货币政策目标、合理搭配政策工具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来展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货币政策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周俊杰,易宪容.“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的有效性——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9

[2].王琳,李嘉丽,冯婧.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及其转型问题探讨——基于“新叁元悖论”视角[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

[3].程强.双支柱货币政策框架下的货币条件指数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9

[4].陈娜.加拿大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及其发展[J].银行家.2019

[5].刘金全,张龙.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体系选择:单一型规则抑或混合型规则[C].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优秀成果汇编(2018年卷).2019

[6].楚尔鸣,曹策,李逸飞.结构性货币政策:理论框架、传导机制与疏通路径[J].改革.2019

[7].刘璟.央行数字货币与货币政策框架研究——从通胀目标到价格水平目标[J].现代商业.2019

[8].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课题组,戴俊.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的探索与发展[J].金融纵横.2019

[9].卞志村,赵亮,丁慧.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财政乘数非线性变动与新时代财政工具选择[J].经济研究.2019

[10].克劳迪奥·博里奥,杨若霞,耿艳辉,刘圣.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超越理论的实践[J].河北金融.2019

标签:;  ;  ;  ;  

货币政策框架论文-周俊杰,易宪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