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元翻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元模型,翻译能力,课程模块
元翻译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波[1](2019)在《基于多元翻译能力的应用型高校翻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翻译职业的发展和翻译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译人才的多元素翻译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在解析多元素翻译能力模型的基础上,对地方院校翻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基于多元素翻译能力培养的翻译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构思路,并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紫薇[2](2018)在《学术论文英译汉过程中八种元翻译策略使用实证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此次报告所使用的翻译材料属于教育学学术论文,选自《国际教育学百科》(第叁版)。众所周知,英语学术论文文体严谨,句子冗长、复合句和抽象名词或专业术语较多,其文体具有学术性。而学术论文中同样存在短句、无术语和抽象名词的句式,其文体具有可读性。就此次翻译而言,如何再现原文的“学术性”以及译文的“可读性”是译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翻译认知心理学认为,但凡行为必有意图。译者的翻译行为是其翻译意图和策略使用的外在体现。关于翻译意图与翻译策略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定性研究,但鲜有对此进行定量研究。本报告尝试对此进行定量研究,其中,笔者以如何实现“学术性”和“可读性”作为翻译意图。笔者分别为“学术性”和“可读性”建立了两个语料库,并对两个语料库中的八种翻译策略使用频率统计分析。本报告的分析借助统计学工具SPSS软件,对本次翻译项目内容的翻译策略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从数据层面探讨翻译策略与翻译意图之间的关系。此次研究还对笔译实践和教学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次报告主要有六个部分内容:翻译项目简介、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基于SPSS结果分析、结论部分。(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7)
陈熙涵[3](2017)在《打破轻“首译”重“复译”怪圈 建立起良性的翻译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某民营图书公司以千字500元的翻译稿费广发“英雄帖”,招募有实力的译者,一时引起广泛关注。在一些知名翻译家的“待遇”也只有千字200元左右稿费的文学翻译领域,千字500元的翻译稿费可算是好事一桩,但译界和大多数译者却并未趋之若鹜,原因只有一个:该公(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7-12-10)
肖志兵[4](2017)在《回到译学理论之元——《翻译之“应该”的元理论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学在借鉴各学科的理论之后,形成多元化的研究态势,呈现出纷繁芜杂、众声喧哗的景象,学科发展显得有些混乱,不同理论之间互不相容,甚至矛盾对立。~([1])与此同时,在不同时期、场合,各种各样关于翻译的争论不绝于耳。这些争论有些是学理争辩,有些是错位对话,有些是意气之争。如何有效地辨析和梳理这些已有的争论,理性地参与、推进、深化学术论辩,可借鉴张冬梅教授新着《翻译之"应该"的元理论研究》中提供的思辨视角(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王昕,闫丽俐[5](2016)在《多元翻译观下的电影片名汉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交际艺术形式,促进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好的电影片名不仅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也可以帮电影赢得永恒的名声,因此,其译名至关重要。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来解释汉译英语电影片名的一名多译现象,选取1949年至今外文电影为例,从其汉译名涉及的政治层面、道德伦理层面、宗教信仰层面、经济层面以及翻译策略五大层面分析,从而阐述翻译电影片名时译者采取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07期)
翟清永,马文玥[6](2016)在《基于PACTE多元翻译能力模型的MTI课程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专业学位的翻译硕士专业(MTI),要求毕业生具有职业翻译能力,而高校承担了培养学生基础翻译实践能力的任务,必须设置有别于学术型的翻译教学课程体系。鉴于翻译教学课程设置应建立在翻译能力的研究基础之上,文章基于PACTE翻译能力模式,分析了MTI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设置建议。(本文来源于《齐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付建舟[7](2016)在《主体意识与失语症——评王晓元《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阅王晓元教授的大作《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引文凡出自该着者均只标注页码),颇有感想。该论着既凸显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西学话语策略、翻译实践中的文本类型与翻译主体,又凸显了文学(翻译)话语从边缘到中心的位移,其策略是采用《悲惨世界》的翻译、林纾的翻译、《域外小说集》等代表性的个案展开深入研究。在笔者看来,该着可谓瑕瑜互见,既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又有严重的失语症。前者主要体现在论题的选择、研究策略与理论自觉、以小见大的个案研究(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徐立群[8](2015)在《视域融合视角下的中医多元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英译中存在的多元翻译现象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从视域融合视角对中医英译过程的分析表明,中医文本的特殊视域及不同背景译者的视域经过第一次视域融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新视域。由于对译文读者视域的不同理解,译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翻译新视域,由此产生不同的译文。此外,文化因素、译者语言水平等都会造成译文差异。(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5年03期)
曹明伦[9](2015)在《译文应既像原作又像译作——兼谈“最接近、最自然”二元翻译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学者萨沃里在其《翻译艺术》一书中总结了6对互相对立的翻译原则,其中第2对(3-4条)是:"3、译文读起来应该像原作;4、译文读起来应该像译作。"虽然萨沃里认为译者从每一对原则通常只能二选一(alternative),但他同时也指出"其中有些原则可互相修正。"(Savory,1957:49)翻译理论家格特在论及这6对原则时也说:"如果不把每条原则看得那么绝对,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对立的矛盾则(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5年01期)
杨茜茜[10](2014)在《今晚报中译英的多元翻译策略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介绍天津风土民情以及管窥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今晚报在海外的热度逐年提高。要论今晚报中那些人文气息浓厚的新闻报道的及时、准确的传达,翻译功不可没。本文以今晚报海外版翻译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辅以多元互补的翻译思想,将具体的实践上升到理性的理论高度。(本文来源于《青年作家》期刊2014年16期)
元翻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此次报告所使用的翻译材料属于教育学学术论文,选自《国际教育学百科》(第叁版)。众所周知,英语学术论文文体严谨,句子冗长、复合句和抽象名词或专业术语较多,其文体具有学术性。而学术论文中同样存在短句、无术语和抽象名词的句式,其文体具有可读性。就此次翻译而言,如何再现原文的“学术性”以及译文的“可读性”是译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翻译认知心理学认为,但凡行为必有意图。译者的翻译行为是其翻译意图和策略使用的外在体现。关于翻译意图与翻译策略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定性研究,但鲜有对此进行定量研究。本报告尝试对此进行定量研究,其中,笔者以如何实现“学术性”和“可读性”作为翻译意图。笔者分别为“学术性”和“可读性”建立了两个语料库,并对两个语料库中的八种翻译策略使用频率统计分析。本报告的分析借助统计学工具SPSS软件,对本次翻译项目内容的翻译策略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从数据层面探讨翻译策略与翻译意图之间的关系。此次研究还对笔译实践和教学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次报告主要有六个部分内容:翻译项目简介、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基于SPSS结果分析、结论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翻译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胡波.基于多元翻译能力的应用型高校翻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2].王紫薇.学术论文英译汉过程中八种元翻译策略使用实证调查报告[D].四川师范大学.2018
[3].陈熙涵.打破轻“首译”重“复译”怪圈建立起良性的翻译生态[N].文汇报.2017
[4].肖志兵.回到译学理论之元——《翻译之“应该”的元理论研究》述评[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王昕,闫丽俐.多元翻译观下的电影片名汉译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
[6].翟清永,马文玥.基于PACTE多元翻译能力模型的MTI课程体系构建[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
[7].付建舟.主体意识与失语症——评王晓元《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J].文艺研究.2016
[8].徐立群.视域融合视角下的中医多元翻译[J].海外英语.2015
[9].曹明伦.译文应既像原作又像译作——兼谈“最接近、最自然”二元翻译标准[J].中国翻译.2015
[10].杨茜茜.今晚报中译英的多元翻译策略初探[J].青年作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