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悬浮力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偏心坐标系,麦克斯韦力,径向悬浮力
悬浮力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孙宇新,钱建林,朱熀秋,张维煜[1](2016)在《基于转子偏心坐标系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径向悬浮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BPMSM)运行时转子悬浮不够稳定的问题,研究了影响BPMSM转子悬浮性能的主要因素,即转子径向悬浮力模型。依据位移补偿控制理论和角坐标系的概念,建立了新的转子偏心坐标系。在转子偏心坐标系下,基于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利用积分和叁角变换推导了转子径向悬浮力模型,并设计悬浮力绕组电流直接控制系统。建立电机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径向悬浮力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推导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严欣平,魏华,黄嵩,辛懋[2](2009)在《考虑转子磁场影响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动机悬浮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分析现有无轴承永磁同步电动机悬浮力研究基础上,针对转子受力的实际情况展开悬浮力的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研究。将转子磁场的影响计入悬浮力分析中,从而建立精确解耦的悬浮力数学模型,并利用工程电磁场有限元计算软件对一台表贴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09年03期)
朱熀秋,王成波,张伟霞[3](2009)在《基于电感矩阵的无轴承电机径向悬浮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无轴承电机工作原理,以附加二极悬浮力绕组的四极无轴承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适用于圆柱型和凸极型转子的无轴承电机的通用电感矩阵模型,进而推导出径向悬浮力通用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以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和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得出径向悬浮力公式和径向悬浮力计算值,并分别与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的径向悬浮力数值进行对比.模型计算结果与ANSYS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该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得到验证.(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张伟霞[4](2008)在《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模型与数控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轴承电机是一种能够同时实现转矩控制与悬浮力控制的新型电机。作为高速或超高速电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受到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无轴承异步电机因其结构简单、坚固可靠、气隙均匀、易于弱磁调速等特点,较其它无轴承电机更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无轴承异步电机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系统。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以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悬浮力模型和数控系统为研究重点,对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数学模型、解耦控制策略、悬浮转子位移检测技术和数字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概述了无轴承电机的研究背景及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无轴承异步电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并指出了其研究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2.介绍了无轴承异步电机工作原理,分析推导了无轴承异步电机基于电机内部磁力和基于电感矩阵的悬浮力模型,并利用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的悬浮机理和悬浮力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3.针对电机电磁转矩和径向悬浮力之间的耦合特性,研究了基于转矩绕组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控制策略,建立了无轴承异步电机结构框图和仿真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4.研究了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转子位移检测技术,从无轴承异步电机对位移传感器性能的要求出发,对比分析了几种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重点对拟采用的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进行性能研究,并对电涡流传感器的安装方案、转子位移检测系统的构建及其测量误差进行分析研究。5.设计了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A DSP为核心部件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数字控制系统,详细描述了硬件系统的设计和软件系统的开发,并以二自由度无轴承异步电机为实验样机,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通过实验来验证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8-05-01)
年珩,贺益康,周媛[5](2006)在《内插式永磁型无轴承电动机悬浮力模型及其关键参数萃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计及内插式永磁型无轴承电动机直交轴电感差异对悬浮运行的影响,实现转子凸极效应下的稳定悬浮运行控制,提出一种建立悬浮力精确模型及其关键参数萃取的新方法。该方法从内插式永磁型无轴承电动机运行原理出发,基于磁场能量方法,建立计及转子凸极影响和定、转子定位偏心的磁悬浮力解析模型。针对模型参数是悬浮力控制及电动机悬浮运行的关键,深入分析该模型中关键参数的获取机理,并通过有限元磁场分析方法实现可控悬浮力和单边磁拉力计算中的参数萃取。在此基础上采用所获取的参数建立内插式永磁型无轴承电动机的有效控制策略,悬浮运行的仿真结果验证参数萃取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悬浮力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总结分析现有无轴承永磁同步电动机悬浮力研究基础上,针对转子受力的实际情况展开悬浮力的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研究。将转子磁场的影响计入悬浮力分析中,从而建立精确解耦的悬浮力数学模型,并利用工程电磁场有限元计算软件对一台表贴式无轴承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悬浮力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孙宇新,钱建林,朱熀秋,张维煜.基于转子偏心坐标系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径向悬浮力模型[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6
[2].严欣平,魏华,黄嵩,辛懋.考虑转子磁场影响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动机悬浮力模型[J].微特电机.2009
[3].朱熀秋,王成波,张伟霞.基于电感矩阵的无轴承电机径向悬浮力模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张伟霞.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力模型与数控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08
[5].年珩,贺益康,周媛.内插式永磁型无轴承电动机悬浮力模型及其关键参数萃取[J].机械工程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