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亚家族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特异性免疫治疗,Treg
亚家族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汪琼,孙群,陈其国,杨钦泰,李浩[1](2019)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叉头状转录因子p3与细胞抗原识别受体Vγ亚家族基因表达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allergic rhinitis with nasal polyps,ARwNP)患者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rkhead box p3,Foxp3)基因和γδ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 cell receptor,TCR)Vγ亚家族基因表达的特点。方法 18例接受SLIT治疗的ARwNP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满1年后进行鼻部总症状评分、鼻息肉大小评分,血常规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比例,鼻息肉(nasal polyps,NP)组织HE染色检测组织Eos比例,RT-qPCR检测外周血Foxp3与TCR VγⅠ~Ⅲ基因表达水平。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结果 ARwNP患者SLIT治疗总体有效,治疗前Foxp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U=30.5,P=0.019),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W=139,P=0.001);治疗前TCR VγⅠ~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U=35,P=0.039;U=32.5,P=0.027;U=10,P <0.001),治疗后仅Vγ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893,P=0.001);治疗前Foxp3与VγⅢ呈正相关、与外周血Eos比例呈负相关;治疗后Foxp3与VγⅡ、Ⅲ呈正相关、与鼻部总症状评分呈负相关,VγⅢ与外周血Eos比例呈负相关。结论 ARwNP患者SLIT治疗1年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和γδT细胞亚群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免疫治疗早期症状的改善可能与T细胞免疫的重塑相关。(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卜平,简佐义,岳碧松,范振鑫[2](2019)在《林麝嗅觉受体基因亚家族和特异性气味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嗅觉是哺乳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动物依赖其寻找食物、避开天敌、寻找配偶以及群体交流等。嗅觉由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的嗅觉受体蛋白(OR)介导,编码嗅觉受体蛋白的基因家族是哺乳动物中最大的多基因家族。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作为典型的晨昏活动型动物,敏锐的嗅觉有利于其捕食和规避风险。为了研究林麝嗅觉受体的基因信息,我们利用本实验室已组装完成的林麝基因组序列,对林麝嗅觉受体进行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本实验室开发的orfam程序,鉴定出林麝有1378个OR基因,其中完整基因、假基因和片段基因分别为864个、366个、148个,假基因比例约26%;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林麝OR基因可分为Class I和Class II两个类别,进一步通过序列一致性又可分为18个家族和244个亚家族,林麝OR基因家族分化大。对小鼠、人类、犬和林麝的OR蛋白序列进行相似性聚类分析,共聚成551个基因簇,4个物种共享185个基因簇,而林麝特有12个基因簇;但对林麝、牛、牦牛和猪的OR蛋白序列进行相似性聚类分析时,林麝仅有2个特有基因簇。林麝OR基因的潜在识别气味分析得出,林麝偏向于识别花香、木香、青草香和脂类等气味,而特有基因则集中在对薄荷和香菜的识别。本研究首次对林麝嗅觉受体基因家族进行描述,了解林麝嗅觉受体基因家族的分化情况,对理解林麝行为与嗅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持,更有利于林麝保护。(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期刊2019-07-18)
郭玲玲,张芬,张亚真,成浩,韦康[3](2019)在《茶树CsLHTs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酸是茶叶的重要品质成分和氮素贮存形式,因此开展茶树体内氨基酸转运蛋白的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从茶树转录组中筛选得到5条茶树LHTs(Lysine histidine transporters,赖氨酸/组氨酸转运蛋白)家族基因序列,并从龙井43中成功克隆获得4个茶树LHTs基因,分别命名为CsLHT1、CsLHT6、CsLHT8.1和CsLHT8.2。对该亚家族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CsLHTs亚家族含有9~11个跨膜区;且含有与氨基酸转运相关的结构域。为了明确在不同茶树品种和氮素水平间CsLHTs基因的表达差异,本研究选用3个茶树品种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水培条件下氮饥饿两周后,分别用0.2、2、10 mmol·L~(-1)的NH_4NO_3进行处理。利用qRT-PCR分析了CsLHTs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4个基因在茶树营养组织中均有表达。经氮素处理后,CsLHTs基因在3个氮素水平和3个品种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CsLHT1、CsLHT6和CsLHT8.2在品种间的表达差异程度高于不同氮素水平间的基因表达差异。CsLHT8.1对氮素处理有明显的响应,尤其经0.2 mmol·L~(-1)和10 mmol·L~(-1)的NH_4NO_3处理72 h后,在氮高效品种中茶302根中呈上调表达,表明CsLHT8.1可能参与氨基酸由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过程。(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于秀立[4](2019)在《陆地棉MFT-like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中,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s,PEBP)家族被划分为以下叁类,即为FLOWERING LOCUS T(FT)-like、TERMINAL FLOWER1(TFL1)-like和MOTHER OF FT AND TFL1(MFT)-like。FT-like调节分生组织有限的生长和TFL1-like调节分生组织无限的生长,并最终影响开花时间和植株的构型。MFT通常被认为是FT/TFL1的祖先,但其功能尚不清楚。最近研究揭示了MFT同源基因可能在调控植物开花和种子萌发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MFT基因缺失突变体(mft-2)的开花表型不受影响,但对ABA敏感,其萌发率较低;而四倍体陆地棉中MFT-like基因的功能还不是很清楚。目的:通过对GhMFT-like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的分析以及转基因拟南芥和棉花的研究,初步确定GhMFT-like基因在调控棉花胚珠发育和种子萌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进行GhMFT-like基因的克隆;构建GhMFT-like-GFP融合载体、BD-GhMFT-like和nYFP-GhMFT-like,观察GhMFT-like-GFP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与GhFD蛋白相互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qRT-PCR)分析GhMFT-like基因的表达情况;构建GhMFT-like植物表达载体,采用浸花法(floral-dip)转化拟南芥;构建GhMFT-like的过表达载体、干扰载体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进行棉花的遗传转化。结果:(1)全基因组分析揭示了陆地棉基因组中共包含2个MFT-like同源基因,即GhMFT1和GhMFT2。(2)本研究克隆了2个棉花MFT-like同源基因,GhMFT1的ORF长度为519 bp,GhMFT2的ORF长度为528 bp。(3)GhMFT1基因在叶片、胚珠和纤维中表达量比较高,GhMFT2基因在茎、花和纤维中表达量比较高;在胚珠和纤维发育时期,GhMFT1和GhMFT2的表达量都比较高;在种子萌发过程中,GhMFT1和GhMFT2的表达量均下降,而且在外源提供ABA和NaCl时,它们都显着上调。(4)GhMFT-like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并与GhFD蛋白相互作用。(5)在拟南芥中异位表达GhMFT1和GhMFT2不影响转基因拟南芥的开花;但是抑制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并且在ABA和NaCl处理时,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更低;GhMFT1和GhMFT2过表达不影响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生长;AtABI3、AtABI5、AtRGA和AtRGL2在转基因拟南芥种子中显着上调。(6)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棉花的遗传转化,成功获得6株35S:GhMFT1过表达、9株35S:GhMFT2过表达和8株35S:GhMFT2-RNAi的T_0代转基因植株;并成功获得13株GhMFT1-sgRNA1位点被编辑的T_0代转基因植株、5株GhMFT1-sgRNA2位点被编辑的T_0代转基因植株、18株GhMFT2-sgRNA3位点被编辑的T_0代转基因植株和2株GhMFT2-sgRNA4位点被编辑的的T_0代转基因植株。结论:陆地棉基因组中包含2个MFT-like的同源基因;2个GhMFT-like基因主要在纤维和胚珠中表达,并调控棉花胚珠的发育和种子的萌发;GhMFT-like与GhFD在细胞核中相互作用;异源表达GhMFT-like不促进转基因拟南芥的开花,但抑制转基因拟南芥的种子萌发;获得了GhMFT-like过表达、干扰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植株,有关转基因棉花的表型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6-01)
刘丹丹[5](2019)在《类钙调蛋白亚家族基因(NbrgsCaMs)在本氏烟发育和应激胁迫中的表达及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钙调蛋白(Calmodulin-like protein,CML)作为一类钙离子传感器,在植物应对非生物和生物应激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Rgs Ca M是CML的一个独特分支,因在烟草中作为基因沉默调控因子(Regulator of gene silencing)而被知。CML37、CML38和CML39是拟南芥Atrgs Ca Ms家族的叁个成员,因此我们认为本氏烟中可能有几种Nbrgs Ca Ms,同Atrgs Ca Ms一样,能够响应不同的环境和生长发育刺激。为了进一步了解rgs Ca M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以下研究。1 Rgs Ca M家族基因的序列分析:通过检索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全基因组序列,我们得到7个同系物,并根据同系物序列比对的结果依次命名为rgs Ca M1-7。对这7个含基因保守结构域(EF-hand)的Rgs Ca M家族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生树,发现其中有5个是真正的Nbrgs Ca M编码序列,另外两条序列可能是伪基因或功能未知蛋白。因此我们选定rgs Ca M1、3、4(rgs Ca M4是以前报道的Nbrgs Ca M),5和7作为研究目标,来阐明N.benthamiana中rgs Ca M家族基因的特征。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Nbrgs Ca Ms编码序列具有70.4%到93.3%的相似性;氨基酸序列具有60.2%到83.2%的同源性。2 Rgs Ca M家族启动子的活性分析:基于β-葡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GUS)报告系统,我们构建了嵌合型rgs Ca M启动子(rgs Ca Mp::GUS)。依据GUS染色强弱和RT-q PCR检测GUS基因转录水平的高低,来反映转基因本氏烟不同发育阶段和特定应激处理下Nbrgs Ca M家族启动子活性的强弱情况。结果显示,每个Nbrgs Ca Mp驱动一个重迭但特定的GUS表达模式。Nbrgs Ca Mps主要在幼苗和成熟植株的叶脉和根组织中表达,Nbrgs Ca Mp4是Nbrgs Ca Mps中最活跃的一个。同时,Nbrgs Ca Mps编码序列之间相似度较高,且序列中预测到包含许多功能相同的增强子调控元件,因此,我们认为植物体内Nbrgs Ca Ms很可能具有重迭表达和功能补偿的作用模式,来共同调控植株生长发育和应对环境刺激。3 病毒侵染下NbrgsCaMp4表达活性分析:对NbrgsCaMp4::GUS接种TYLCCNV-A,TYLCCNV-A+β,PVX,PVX+β,TMV的系统叶片进行GUS染色,Nbrgs Ca Mp4::GUS对植株破坏性较大的TMV病毒的响应最强,其次对植株发病后期βC1复合侵染组(TYLCCNV-A+β,PVX+β)的响应。GUS染色和RT-q PCR分析发现,TYLCCNV的侵染早期,单接TYLCCNV A组和βC1复合侵染(TYLCCNV-A+β)组并未表现出启动子活性差异。TYLCCNV的侵染后期,TYLCCNV A+β处理组表现出了较高的启动子活性。TYLCCNV A单独侵染N.benthamiana时,不能引起可见的表型,而βC1作为病原致病因子,是造成植株,曲叶、脉凸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认为βC1可能通过毒性破坏作用诱导Nbrgs Ca M4的表达。4 NbrgsCaM4的表达水平差异分析:TYLCCNV A+β侵染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在发病前期Nbrgs Ca M4表达水平与单接TYLCCNV A组无明显差异。野生型植株与转基因植株TYLCCNV A+β组发病后期Nbrgs Ca M4表达水平却高于单接TYLCCNV A组。同时,βC1转基因N.benthamiana中Nbrgs Ca M4的表达水平,无论是在幼苗植株,还是成熟植株中,均高于野生型植株2-3倍,可见βC1诱导提高了Nbrgs Ca M4基因的表达。通过接种不含病毒的缓冲液,对植株施加机械损伤,Nbrgs Ca Mp4对损伤应激反应表现出表达含量几十倍上升。此外,植株的叶龄、年龄也影响Nbrgs Ca M4的表达,老叶中表达含量高于嫩叶几十倍,成熟植株中的表达含量高于幼苗中几十倍。因此,Nbrgs Ca M4作为CML亚家族的一员,除了可在植株一般发育阶段所诱导外,不同程度的植株损伤胁迫效应(盐、干旱、机械损伤、病毒侵染类型)会导致Nbrgs Ca Mps活动的多样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郭玲玲[6](2019)在《茶树CsAAPs和CsLHTs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树是重要的叶用经济作物,对氮素的需求量较大,因此了解氮素的吸收、转运及其分布规律对于提高茶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均有重要作用。氨基酸是茶叶的重要品质成分,也是茶树体内核酸、叶绿素、线粒体以及次生代谢等物质的氮素来源,参与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氨基酸转运蛋白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茶树氨基酸转运蛋白家族中的两个关键亚家族氨基酸通透酶(Amino acid permeases,AAPs)和赖氨酸组氨酸转运蛋白(Lysine-histidine transporters,LHTs)的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这两个家族基因在不同品种、组织部位、氮素水平以及氮素处理时间下的表达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发现受氮素水平调控表达的重要的茶树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茶树中氨基酸转运规律及氮高效品种选育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茶树转录组信息,克隆得到5个茶树CsAAPs亚家族基因,即CsAAP3、CsAAP4、CsAAP6、CsAAP7和CsAAP8,并将序列提交至NCBI数据库中。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5个CsAAPs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较高,均含有9-10个跨膜区域和16-18个AAP保守基序。根据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5个CsAAPs分属于叁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结果显示,5个基因在茶树扦插苗的4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CsAAP3在茎和成熟叶中表达较高;CsAAP4主要表达部位为成熟叶;CsAAP6在嫩叶和成熟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根和茎;CsAAP7主要在嫩叶和茎中表达;CsAAP8主要在根和茎中表达。2.基于茶树转录组数据,筛选得到5个茶树CsLHTs基因,分别为CsLHT1、CsLHT2、CsLHT6、CsLHT8.1和CsLHT8.2,并成功克隆得到除CsLHT2外的4个CsLHT的亚家族基因。氨基酸序列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的结果显示,CsLHT8.1和CsLHT8.2的序列性相似度为53.9%,聚在了同一分支,表明两者亲缘关系较近。保守结构域的预测结果显示该亚家族与SLC5-6-like_sbd亚家族的叁维结构相似,其中CsLHT1和CsLHT2含有Aa_trans(PF01490)的结构域。组织表达特性分析结果显示4个CsLHTs基因在茶树4个组织中均有表达。CsLHT6主要表达在根和茎中;CsLHT8.2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为其他组织部位的4倍以上;CsLHT1和CsLHT8.1在成熟叶和根中的表达量较高。3.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茶树CsAAPs和CsLHTs两个亚家族9个基因在3个氮素水平和3个品种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表明茶树氨基酸转运蛋白的亚家族基因表达同时受到氮素水平和品种基因型的影响。品种基因型对CsAAP3的基因表达具有较大的影响。3h氮素处理,在氮高效型品种中茶302茎中CsAAP3和CsAAP8的表达量随氮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sLHT8.1对氮素处理有明显的响应,且在不同品种中对氮素的响应模式有较大差异。尤其经0.2 mmol·L~(-1)和10mmol·L~(-1)的NH_4NO_3处理72h后,在氮高效品种中茶302的根中呈显着上调表达,推测CsLHT8.1可能参与茶树由根到地上部的氨基酸转运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刘玉成,张超,董彬,赵宏波[7](2019)在《高等植物CCD亚家族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类胡萝卜素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色素群,经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xoygenases, CCDs)或非酶作用合成的阿朴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在植物中可以作为着色剂、植物激素、芳香物质和信号物质。CCD基因家族包括CCD和NCED两个亚家族。到目前为止,植物中克隆得到的CCD亚基因家族成员有5个,包括CCD1、CCD2、CCD4、CCD7和CCD8;其中CCD1和CCD4参与了多种植物花、果实的着色及其香气物质(如α-紫罗酮、β-紫罗酮)的形成;CCD2仅在藏红花属(Crocus)植物中发现,参与藏红花属植物的花香和花色物质(如藏花酸)的形成;CCD7和CCD8参与激素独脚金内酯的合成。本文概述了高等植物中各类CCD亚家族基因成员的结构、表达特性和功能等,并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以期为该基因家族功能研究和今后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旭娟,李纯佳,林秀琴,刘洪博,徐超华[8](2019)在《甘蔗HD-Zip Ⅰ亚家族转录因子基因ScGT1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Grassy Tiller1(GT1)属于植物HD-Zip Ⅰ亚家族转录因子,通过抑制侧芽萌动和侧枝伸长调控植物分蘖性状。本研究使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甘蔗品种ROC22中克隆出甘蔗GT1同源基因ScGT1 (MK318528)。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cDNA序列包含一个长度为723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一个含240个氨基酸的蛋白。该蛋白具有一个Homeodomain保守结构域,分子量为26.44kD,理化等电点pI为6.04,属于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不存在信号肽,可能定位于细胞核,参与氨基酸生物合成的可能性较高。蛋白结构及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蛋白空间结构与高粱和玉米较为相似,Homeodomain结构域高度保守,变异较少。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HD-Zip I亚家族中的gt1 Clade类群,与高粱和玉米GT1亲缘关系较近,初步推测ScGT1可能通过腋芽分生组织发育的调控来影响分蘖表现。该研究可为后续该基因更深入的功能鉴定和分子辅助育种奠定重要的前期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9年01期)
叶婷,刘亚男,王兴香,曹宇,许抗抗[9](2019)在《氯化汞对大鲵心脏和胰腺CYP2亚家族成员CYP2K1、CYP2F3、CYP2F5和CYP2C19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氯化汞(HgCl_2)对大鲵心脏和胰腺细胞色素P450 2(CYP2)亚家族成员细胞色素P450 2K1(CYP2K1)、P4502F3(CYP2F3)、P4502F5(CYP2F5)和P4502C19(CYP2C19)基因表达的影响,可为评价HgCl_2对大鲵的生态毒理影响提供基础数据.幼龄大鲵暴露于HgCl_2(1、10、100 ng/L)24、48、72 h后,采用qRT-PCR试验分析HgCl_2处理不同时间后CYP2亚家族成员CYP2K1、CYP2F3、CYP2F5和CYP2C19在心脏和胰腺中的表达变化模式.结果显示:HgCl_2对大鲵暴露24 h后,大鲵心脏CYP2K1、CYP2F3、CYP2F5和CYP2C19基因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均呈现上升变化趋势,即1 ng/L HgCl_2显着诱导了大鲵心脏CYP2K1和CYP2C19基因表达水平(P <0.05),10 ng/L HgCl_2显着诱导了大鲵心脏CYP2F3和CYP2F5基因表达水平(P <0.05),100 ng/L HgCl_2均显着诱导了大鲵心脏CYP2K1、CYP2F3、CYP2F5和CYP2C19基因表达(P <0.05);大鲵胰腺CYP2K1、CYP2F3、CYP2F5和CYP2C19基因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均呈现下降变化趋势,10、100 ng/L HgCl_2均显着抑制了大鲵胰腺CYP2K1、CYP2F3、CYP2F5和CYP2C19基因表达(P <0.05). HgCl_2对大鲵暴露48 h后,大鲵心脏CYP2F5基因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均呈现显着下降变化趋势(P <0.05),并具有浓度梯度效应;大鲵胰腺CYP2F3基因表达水平受到显着诱导(P <0.05). HgCl_2对大鲵暴露72 h后,与对照相比大鲵心脏和胰腺CYP2K1、CYP2F3、CYP2F5和CYP2C19基因表达均无显着性变化.本研究表明随着HgCl_2暴露时间延长,CYP2亚家族基因表达无显着变化,大鲵心脏和胰腺CYP2亚家族基因CYP2K1、CYP2F3、CYP2F5和CYP2C19表达对HgCl_2刺激转变为慢性累积毒性效应;结果可为评价HgCl_2对大鲵的生态毒理影响提供基础数据.(图2表1参33)(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呈宇[10](2018)在《ERF转录因子亚家族基因在甜瓜果实发育中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Cucumis melo L.)是全世界广泛栽培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类瓜果作物,贮藏性是甜瓜经济价值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乙烯在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ERF又是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重要的转录因子,然而ERF在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仍然未知。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甜瓜ERF转录因子亚家族64个成员蛋白序列特性及其基因的启动子元件。以甜瓜品种河套蜜瓜为试材,使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构建了该亚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的表达谱,获得了 8个在果实发育中高表达的候选基因。利用瞬时表达的方法分析了候选基因的功能,进一步用候选基因的过表达、RNAi和基因编辑载体进行稳定遗传转化甜瓜,分析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甜瓜64个ERF蛋白的分子量介于14.00 kDa~46.62 kDa;40个蛋白的理论等电点小于7;预测所有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除CmERFIV-5,其他蛋白都是不稳定蛋白;58个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1个蛋白位于细胞质、5个蛋白定位于叶绿体;28个蛋白含有信号肽;64个基因获得83种启动子元件,其中包含赤霉素、茉莉酸、生长素、水杨酸、脱落酸和乙烯的不同应答元件,还包括厌氧、低温、热、干旱、创伤和真菌胁迫的不同应答元件;进化分析发现ERF在不同物种间相对保守;64个基因在12条染色上呈不均匀分布。2.实时定量PCR检测64个CmERFs在根、茎、叶,9 d、18 d、27 d、36 d、呼吸跃变期和跃变后期果实中的表达量,发现8个基因在呼吸跃变期高表达,且在跃变期和跃变后期的表达量存在显着差异,其中(CmERFⅠ-15、CmERⅡ-9、CmERFⅣ-2、CmERFⅣ-3在呼吸跃变后期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根、茎、叶中的表达量。3.利用瞬时表达分析8个基因在果实发育中的功能,发现过表达CmERFⅠ-15、CmERFⅡ-9、CmERFⅢ-1、CmERFⅣ-2、CmERFⅣ-3、CmERFⅤ-4促进成熟,RNAi抑制其表达则延迟成熟;过表达CmERFI-18和CmERFⅢ-13延迟成熟,RNAi抑制其表达则促进成熟。4.选择瞬时表达效果最明显的五个基因:CmERFⅠ-CmERFⅡ-9、CmERFⅢ-1和CmERFⅣ-2CmERFⅣ-3构建基因编辑载体。将8个基因的过表达、RNAi载体和5个基因的基因编辑载体分别稳定遗传转化至甜瓜。分析T3转化果实成熟期,发现Cm2ERFⅠ-15的叁个过表达株系分别比野生型早熟7.58天、7.47天和6.98天,RNAi叁个株系分别比野生型晚熟9.20天、10.60天和11.08天,基因编辑叁个株系分别比野生型晚熟13.23天、14.63天和14.53天;(CmERFⅡ-9的叁个过表达株系分别比野生型早熟6.05天、6.35天和5.05天,RNAi叁个株系分别比野生型晚熟8.15天、8.30天和9.10天,基因编辑叁个株系分别比野生型晚熟11.80天、12.40天和12.75天。5.分别采摘CmERFⅠ-15授粉后28天的过表达果实、授粉后45天的RNAi果实和授粉后50天的基因编辑果实,采摘CmERFⅡ-9授粉后29天的过表达果、授粉后44天的RNAi果实和授粉后48天的基因编辑果实,测定上述果实采后的呼吸速率,发现CmERFⅠ-15和CmERFⅡ-9过表达果实分别在采后18.24小时和20.74小时出现呼吸峰值,分别比野生型提早7.16小时和4.66小时出现;两个基因的RNAi果实分别在采后31.81小时和31.65小时出现呼吸峰值,分别比野生型延迟6.54小时和6.25小时出现;两个基因的基因编辑果实分别在采后33.44小时和32.24小时出现呼吸峰值,分别比野生型延迟8.04小时和6.84小时出现。CmERFI-15和CmERFII-9的过表达果实采后硬度下降速度较野生型快,而RNAi和基因编辑果实的硬度下降速度较野生型慢。6.检测ACS和ACO在转基因果实中的表达量,发现CmACOI在CmERFI-15转基因果实呼吸跃变前期的表达量与野生型存在极显着差异,表现为CmERFI-15与CwACO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CmACO3在CmERFI-15和CmERFII-9转基因果实呼吸跃变前期和跃变期的表达量与野生型存在极显着差异,表现为CmERFI-15和CmERFII-9与CmACO3的表达量呈正相关;CmACS5在CmERFII-9转基因果实呼吸跃变期的表达量与野生型存在极显着差异,表现为CmERFII-9与CmACS5的表达量呈正相关。综上研究结果表明,甜瓜ERF转录因子基因CmERFI-15和CmERFII-9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12-05)
亚家族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嗅觉是哺乳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动物依赖其寻找食物、避开天敌、寻找配偶以及群体交流等。嗅觉由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的嗅觉受体蛋白(OR)介导,编码嗅觉受体蛋白的基因家族是哺乳动物中最大的多基因家族。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作为典型的晨昏活动型动物,敏锐的嗅觉有利于其捕食和规避风险。为了研究林麝嗅觉受体的基因信息,我们利用本实验室已组装完成的林麝基因组序列,对林麝嗅觉受体进行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本实验室开发的orfam程序,鉴定出林麝有1378个OR基因,其中完整基因、假基因和片段基因分别为864个、366个、148个,假基因比例约26%;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林麝OR基因可分为Class I和Class II两个类别,进一步通过序列一致性又可分为18个家族和244个亚家族,林麝OR基因家族分化大。对小鼠、人类、犬和林麝的OR蛋白序列进行相似性聚类分析,共聚成551个基因簇,4个物种共享185个基因簇,而林麝特有12个基因簇;但对林麝、牛、牦牛和猪的OR蛋白序列进行相似性聚类分析时,林麝仅有2个特有基因簇。林麝OR基因的潜在识别气味分析得出,林麝偏向于识别花香、木香、青草香和脂类等气味,而特有基因则集中在对薄荷和香菜的识别。本研究首次对林麝嗅觉受体基因家族进行描述,了解林麝嗅觉受体基因家族的分化情况,对理解林麝行为与嗅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持,更有利于林麝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家族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汪琼,孙群,陈其国,杨钦泰,李浩.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叉头状转录因子p3与细胞抗原识别受体Vγ亚家族基因表达的特点[J].实用医学杂志.2019
[2].卜平,简佐义,岳碧松,范振鑫.林麝嗅觉受体基因亚家族和特异性气味识别[C].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2019
[3].郭玲玲,张芬,张亚真,成浩,韦康.茶树CsLHTs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茶叶科学.2019
[4].于秀立.陆地棉MFT-like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5].刘丹丹.类钙调蛋白亚家族基因(NbrgsCaMs)在本氏烟发育和应激胁迫中的表达及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6].郭玲玲.茶树CsAAPs和CsLHTs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7].刘玉成,张超,董彬,赵宏波.高等植物CCD亚家族基因研究进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8].李旭娟,李纯佳,林秀琴,刘洪博,徐超华.甘蔗HD-ZipⅠ亚家族转录因子基因ScGT1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糖料.2019
[9].叶婷,刘亚男,王兴香,曹宇,许抗抗.氯化汞对大鲵心脏和胰腺CYP2亚家族成员CYP2K1、CYP2F3、CYP2F5和CYP2C19基因表达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10].郭呈宇.ERF转录因子亚家族基因在甜瓜果实发育中的功能[D].内蒙古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