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迪亚论文-薛璇子,雷军刚

莉迪亚论文-薛璇子,雷军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莉迪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种族婚姻,矛盾,《霍比莫克》

莉迪亚论文文献综述

薛璇子,雷军刚[1](2019)在《浅析莉迪亚·查尔德的小说《霍比莫克》》一文中研究指出查尔德在《霍博莫克》中通过描写印第安人霍比莫克和清教徒玛丽的跨种族婚姻,指出19世纪早期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尖锐的冲突,试图利用"黑白通婚"来解决种族问题的荒谬性。本文将首先分析作者从土着居民的形象塑造、与玛丽的婚姻关系以及小说的结局这叁个方面阐述问题。(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23期)

吴永熹[2](2019)在《莉迪亚·戴维斯的“平衡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春,我刚从北京搬来纽约,当时住在位于哈德逊河谷的一个市郊小镇。那年6月,受我之前供职的《新京报》之托,我做了一个对美国作家莉迪亚·戴维斯的访谈。《新京报》一直颇受欢迎的"书评周刊"非常重视这次访谈,因为莉迪亚·戴维斯当时不仅是新晋布克国际奖得主,且在国内鲜有人知,写作风格又以新颖独特着称。由我去做这次访谈不仅有地理上的便利(戴维斯教书的大学距我当时居住的地方只有一小时车程),又有身份上的便利:我当时已经开(本文来源于《小说界》期刊2019年04期)

黄丽君[3](2019)在《成为你自己——论《无声告白》主人公莉迪亚成长过程中的两次性格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成长主题的视角对伍绮诗的代表作《无声告白》进行解读,主要分析主人公莉迪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分别经历的两次重大性格变化。伍绮诗形象刻画了莉迪亚在与父母及他人的交往和冲突中如何克服恐惧,摆脱他人的期待,走出迷惘和彷徨,最终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对主人公童真的幻灭和自我意识觉醒的分析,展现其勇于追求真实自我的勇气,强调当代青少年应当"成为你自己"。(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蒋婧伊[4](2019)在《浅析《无声告白》中莉迪亚悲剧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从作者伍绮诗概况出发,对莉迪亚悲剧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高中生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韦慧妍[5](2019)在《分析《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死亡原因——基于人物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无声告白》以华裔女孩莉迪亚的死亡悲剧引出极端家庭教育、种族歧视、个人性格缺陷等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本文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即莉迪亚的父母,哥哥内斯,杰克还有莉迪亚自己的形象进行分析,挖掘这些人物对莉迪亚死亡的助推作用。(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02期)

周娇玲,万桂莲[6](2018)在《镜像理论视角下《无声告白》中华裔女性莉迪亚的离散身份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拉康镜像理论的角度探讨美籍华裔女性莉迪亚的离散身份建方式,论证大小他者是如何相互影响,构建起以异质、混杂、流动为核心特征的离散身份。(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11期)

刘鹰[7](2018)在《论莉迪亚·戴维斯短篇小说的反讽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当代着名短篇小说家莉迪亚·戴维斯的创作标新立异,既有别于传统小说塑造人物,聚焦情节的创作理念,又是对短篇小说经典叙事模式的反叛。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剖析戴维斯短篇小说叙事语言层面的言语反讽和叙事结构层面的情景反讽。戴维斯短篇小说中高超的反讽艺术,对其作品的叙事效果起到了强化作用,让叙事更具张力。(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19期)

王延雪[8](2018)在《小说《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人物塑造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无声告白》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为背景,立足于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讲述了一个由一名华裔教授和一个白人女性组成的跨种族家庭的悲惨故事。除了种族、家庭、性别歧视等话题值得关注外,小说本身的构思和侧写手法也值得探究。本文主要从人物塑造手法的角度来解读《无声告白》,从人格结构视角剖析莉迪亚的死亡之路。(本文来源于《景德镇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邵凌[9](2018)在《浅析莉迪亚·戴维斯的短篇小说创作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2013年布克国际奖获得者莉迪亚·戴维斯对短篇小说的认识入手,聚焦她对传统小说叙述模式的突破,如隐匿人物身份和关系的叙述,极具实验性的极简的叙事风格,对读者参入的高度重视等等,对戴维斯关于情感、关于相遇的独特理解以及二者对她的创作的影响做出解说。(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18期)

南迎[10](2018)在《创伤视域下《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悲剧解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无声告白》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并被评为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小说讲述了一个混血家庭的悲剧,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追求,种族,性别,家庭及个人成长的问题。本文聚焦于这个家庭的二女儿莉迪亚的悲剧,运用创伤理论来分析其悲剧,发现其悲剧本质上源于其倾斜的家庭及种族歧视所造成的难以磨灭的创伤。文章结果表明莉迪亚的悲剧只不过是一个创伤群体的缩影。(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莉迪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4年春,我刚从北京搬来纽约,当时住在位于哈德逊河谷的一个市郊小镇。那年6月,受我之前供职的《新京报》之托,我做了一个对美国作家莉迪亚·戴维斯的访谈。《新京报》一直颇受欢迎的"书评周刊"非常重视这次访谈,因为莉迪亚·戴维斯当时不仅是新晋布克国际奖得主,且在国内鲜有人知,写作风格又以新颖独特着称。由我去做这次访谈不仅有地理上的便利(戴维斯教书的大学距我当时居住的地方只有一小时车程),又有身份上的便利:我当时已经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莉迪亚论文参考文献

[1].薛璇子,雷军刚.浅析莉迪亚·查尔德的小说《霍比莫克》[J].才智.2019

[2].吴永熹.莉迪亚·戴维斯的“平衡之道”[J].小说界.2019

[3].黄丽君.成为你自己——论《无声告白》主人公莉迪亚成长过程中的两次性格变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4].蒋婧伊.浅析《无声告白》中莉迪亚悲剧原因[J].北方文学.2019

[5].韦慧妍.分析《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死亡原因——基于人物形象分析[J].校园英语.2019

[6].周娇玲,万桂莲.镜像理论视角下《无声告白》中华裔女性莉迪亚的离散身份构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7].刘鹰.论莉迪亚·戴维斯短篇小说的反讽艺术[J].海外英语.2018

[8].王延雪.小说《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人物塑造策略[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

[9].邵凌.浅析莉迪亚·戴维斯的短篇小说创作观[J].名作欣赏.2018

[10].南迎.创伤视域下《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悲剧解读(英文)[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

标签:;  ;  ;  

莉迪亚论文-薛璇子,雷军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