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涎腺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涎腺干细胞,放射性口干症,涎腺损伤,放射治疗
涎腺干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华,易炜,牛道立[1](2015)在《涎腺干细胞在放射性口干症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有引起放射性口干症的可能。目前放射性口干症尚无较好的防治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涎腺干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涎腺较大的排泄管上,其可对放射后损伤的涎腺结构和功能起到修复作用,若能在放疗中有效保护涎腺干细胞,则有可能减轻口干症状。另外,应用涎腺干细胞移植技术修复受损的涎腺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验证。若能将涎腺干细胞科学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则有望改善病人放疗后口干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李志华,易炜,牛道立[2](2015)在《涎腺干细胞在放射性口干症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有引起放射性口干症的可能。目前放射性口干症尚无较好的防治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涎腺干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涎腺较大的排泄管上,其可对放射后损伤的涎腺结构和功能起到修复作用,若能在放疗中有效保护涎腺干细胞,则有可能减轻口干症状。另外,应用涎腺干细胞移植技术修复受损的涎腺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验证。若能将涎腺干细胞科学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则有望改善病人放疗后口干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胡小华,黄桂林,姜群,张霓霓[3](2010)在《涎腺干/祖细胞长期传代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主导管结扎后损伤下颌下腺组织中的干/祖细胞(Salivary Gland Progenitor,SGP),进行长期培养,对10~25代的染色体进行分析。方法:结扎SD大鼠下颌下腺主导管,获得损伤模型,机械及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腺体细胞,获得类上皮细胞集落,挑取集落后梯度稀释法纯化获得类上皮单克隆细胞-涎腺干/祖细胞,对长期培养的SGP行染色体常规及G-带核型分析。结果:SGP染色体数2n=42,其中常染色体20对,性染色体1对;SGP染色体数目、形态及结构未发现特异性异常改变。结论:长期传代培养的SGP二倍体性状不改变,遗传性状相对稳定。(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0年04期)
黄桂林,姜群,王天果,潘光华,王春宇[4](2009)在《损伤下颌下腺模型中涎腺干/祖细胞分离及特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主导管结扎后损伤的下颌下腺中涎腺干/祖细胞,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结扎SD大鼠下颌下腺主导管,获得损伤模型;机械及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腺体细胞,获得类上皮细胞集落;挑取集落后梯度稀释法纯化获得类上皮单克隆细胞(涎腺干/祖细胞,salivary gland progenitor cells,SGP);利用α6β1整合素、层粘蛋白、β1整合素、角蛋白19分别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SGP细胞α6β1整合素、层粘蛋白、β1整合素、角蛋白19抗体阳性。结论:主导管结扎后损伤的下颌下腺中能分离出具有组织干细胞特征的细胞。(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胡济安,李怡宁[5](2004)在《Integrin β1在涎腺干细胞发育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及其向其它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渗透,特别是干细胞(stem cell)理论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日益受到重视,为传统肿瘤发生学说注入崭新的活力。在涎腺发育过程中,早期胚胎涎腺上皮细胞具有分化为全部涎腺上皮细胞的多能干细胞特性,随着胚胎发育进程,不断演化为腺泡、(本文来源于《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叁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4-10-01)
李怡宁[6](2004)在《P63、integrinβ1在涎腺干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及其与涎腺肿瘤发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干细胞发生学说认为,正是由于干细胞终生存留于机体内,长期经受各种致瘤因素的影响而容易出现突变。p63是p53家族成员之一,为一种核转录因子,在上皮性干细胞中高表达,与干细胞的增殖及自我更新有关。整合素β1为一类胞膜受体蛋白,与干细胞及肿瘤细胞的分化有关,β1亚基在上皮性干细胞中具有特征性表达。 本研究选择上皮性干细胞标记分子p63、整合素β1来研究其在涎腺上皮发育及涎腺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分布特征,通过对比观察分析,探讨涎腺上皮性肿瘤发生的可能机理,为建立涎腺肿瘤发生的干细胞理论奠定理论和实验依据。 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合法流产人胚24例、正常涎腺组织标本10例,涎腺上皮性肿瘤68例,组织切片观察涎腺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形态结构,经S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涎腺发育过程中p63、整合素β1表达变化。p63、整合素β1在不同类型涎腺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和胚胎发育组织对比分析。 涎腺的发生始于胚胎6~7周,组织学观察上可见涎腺发育早期外胚间充质聚集,上皮芽增生复制分支形成实性树枝状上皮索条,随之形成腔管,最终分支木端细胞增生膨大分化为导管、肌上皮和腺泡细胞。在涎腺发育过程中,p63、整合素β1的表达从胚胎早期上皮芽中广泛的阳(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4-04-25)
涎腺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有引起放射性口干症的可能。目前放射性口干症尚无较好的防治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涎腺干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涎腺较大的排泄管上,其可对放射后损伤的涎腺结构和功能起到修复作用,若能在放疗中有效保护涎腺干细胞,则有可能减轻口干症状。另外,应用涎腺干细胞移植技术修复受损的涎腺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验证。若能将涎腺干细胞科学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则有望改善病人放疗后口干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涎腺干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华,易炜,牛道立.涎腺干细胞在放射性口干症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
[2].李志华,易炜,牛道立.涎腺干细胞在放射性口干症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
[3].胡小华,黄桂林,姜群,张霓霓.涎腺干/祖细胞长期传代后染色体核型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0
[4].黄桂林,姜群,王天果,潘光华,王春宇.损伤下颌下腺模型中涎腺干/祖细胞分离及特征的初步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
[5].胡济安,李怡宁.Integrinβ1在涎腺干细胞发育中的作用[C].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叁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
[6].李怡宁.P63、integrinβ1在涎腺干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及其与涎腺肿瘤发生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