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作业论文-李志斌,冯尚武,叶锦萍,严杏芬

虚拟作业论文-李志斌,冯尚武,叶锦萍,严杏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作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虚拟现实训练,作业疗法,脑卒中,上肢功能

虚拟作业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斌,冯尚武,叶锦萍,严杏芬[1](2019)在《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WMF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10期)

田利华[2](2019)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系统和作业疗法对偏瘫上肢从痉挛阶段到相对恢复阶段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一例脑卒中患者75次的康复训练。根据Bobath功能评定法,采用录像照相对训练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应用情景互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35次10分钟∕次检测与评价,随时调整作业治疗处方与情景互动训练运动模式。结果:通过作业治疗与情景互动训练,患者上肢运动已从痉挛阶段到分离阶段。结论:作业治疗与情景互动运动控制训练对偏瘫上肢痉挛阶段到分离阶段的康复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7期)

杜彪,李春林,刘瑞军[3](2019)在《以虚拟现实技术提升列检作业培训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列检作业培训中的应用,该技术一次性组合了传统培训的学习和实习两个步骤,调动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等所有感知器官,使虚拟的场景和现实的人相交相融,缩短了培训周期,提升了培训质量,避免了培训时所涉及的安全问题。(本文来源于《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梁际洲,孙滢,王杨凯,王伟忠,冯逸飞[4](2019)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准极地作业人员预脱敏训练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地是地球上环境最特殊的地域之一,自然资源丰富、科研环境得天独厚,是世界各国科学考察与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关注的领域。极地作业人员作为长期参与极地科考、建设、保障的特殊职业群体,其心理卫勤保障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关注。在南极大陆上,恶劣的外部环境与国内生活存在巨大差距,往往会对初临极地的考察队员们的心理状态造成较大压力。《柳叶刀》杂志曾在2008年刊登过一篇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联合发表的心理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参与北极或南极探索活动时,极地(本文来源于《海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邱方驰,袁帅,汪明科,田松林[5](2019)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配电网作业仿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网是电力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电力网的稳定,提高工作人员对配电网安全监测与故障检修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了一种配电网作业仿真及考核系统。该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与实际情况几乎一致的模拟环境;通过VRML/JAVA Script搭建了虚拟配电网与仿真培训及考核系统;通过更为直观和形象的学习、训练与考核方式,培训配电网的操作人员。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配电网作业仿真培训及考核系统,不仅能够降低配电网培训学习的成本,还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成效,为电力网安全、经济的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07期)

王骁[6](2019)在《采煤机开采作业机电液一体化虚拟仿真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采煤机开采作业虚拟仿真大多根据预设轨迹进行叁维仿真、较少考虑煤层负载影响、不能展现采煤机运行动态过程的问题,利用LabVIEW与Simulink的交互式程序开发技术,将采煤机开采作业的叁维仿真、电气与液压系统仿真、具体工况叁者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了采煤机开采作业机电液一体化虚拟仿真平台。在煤层负载突变工况下,通过对电气调速系统、液压调高系统的控制,实现滚筒转速和牵引速度自动调整,从而降低滚筒负载。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能精确、形象地展现采煤机运行的动态过程与煤层负载突变工况下的控制过程。在采煤机操作培训中,该平台能帮助采煤机操作人员掌握煤层负载突变工况下的采煤机控制策略,避免实操风险。(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9年07期)

赵一瑾,余彬,何龙龙,路鹏程,廖政文[7](2019)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作业治疗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VR)结合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O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常规药物及运动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传统OT训练,每次50min,每周5次,疗程4周;试验组予VR联合传统OT治疗,其中传统OT训练每次20min,VR治疗包括BioMaster数字OT训练及Flextable数字OT训练每次各15min,共50min,每周5次,疗程4周。采用简化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和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Barthel指数(BI)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各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以判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FMA-UE评分、FTHUE-HK分级、BI评分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FTHUE-HK分级、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作业治疗比单侧传统作业治疗更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焦庆龙,徐达[8](2019)在《关于虚拟人体维修作业姿态库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装备维修性虚拟仿真分析时所设计的虚拟人体维修作业姿态库缺乏任务针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emetic算法与K-means算法的虚拟人体维修作业姿态库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虚拟人体维修作业姿态库设计原理,给出了需要提取的虚拟人体维修作业姿态特征数据,而后在K-means算法的基础上引入Memetic算法,并设计了Memetic算法中个体编码方式与各子步骤操作方式,进而对虚拟人体维修作业姿态进行聚类,最终设计了虚拟人体维修作业姿态库。以某型装甲车辆动力舱吊舱为例,将所提的虚拟人体维修作业姿态库设计方法同基于遗传算法与K-means算法的虚拟人体维修作业姿态库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比基于遗传算法与K-means算法的虚拟人体维修作业姿态库设计方法准确性更高、聚类效果更好,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4期)

龙航[9](2019)在《虚拟现实技术在UPS巡检作业培训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真实再现UPS设备的操作环境,该环境具有高度的沉浸感,不管是从感官和操作,行为处理的反馈以及虚拟环境中完成对UPS相关流程的体验等,学员体验的UPS设备场景都高度真实。本课题将充分调研带电设备的操作环境,重建具有高度沉浸感的虚拟叁维空间。建设可容纳多用户的虚拟空间交互方案。搭建完整的虚拟现实UPS巡检作业管理平台。(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缪黎华[10](2019)在《基于虚拟维修作业仿真的泵站机组维修性分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环境下的设备可维修性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型设备前期设计过程中,对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花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能够克服传统设计流程的开发、验证周期长、费用高和修改升级的困难。本文以泵站机组为研究对象,对其可维修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支持其产品设计过程。建立了基于虚拟维修作业仿真的泵站机组维修性技术总体框架。在分析泵站机组维修对虚拟维修环境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维修作业的虚拟仿真分析框架体系。确定了泵站机组虚拟维修系统搭建的关键技术及相应的平台与工具。深入研究了维修作业拆卸分析方法。首先分别对部件信息、联接件信息和限制信息进行解析和研究,给出装配模型的信息表达方法;其次通过干涉矩阵初步确定部件的可拆卸方向,构建紧固件、部件、运动限制矩阵模型,并提出了产品完整拆卸序列优化方法;然后对轴流泵拆卸路径进行规划,采取运动矩阵及矩阵变换的方法实现路径规划;最后以泵站机组立式轴流泵为研究对象,进行拆卸序列和拆卸路径的分析和验证。深入研究了维修作业仿真过程模型。明确模型中的各种关系类型,并对泵站机组维修过程的基本要素进行阐述;基于CAN tools工具构建包含时间因素的泵站机组Petri网模型;以轴流泵拆卸叶轮为研究对象,按拆卸步骤确定作业任务,进行轴流泵实际拆卸过程分析;采取层次化建模方法,建立了基于Petri网的轴流泵拆卸过程模型。基于DELMIA平台和维修性评价理论构建了维修作业虚拟分析系统和评价模型。构建了虚拟人体仿真模型姿态库和虚拟维修工具库;针对维修过程中可达性、可视性及舒适性等重要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针对虚拟拆卸叶轮过程,给出了维修工效综合评价案例。(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4-01)

虚拟作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一例脑卒中患者75次的康复训练。根据Bobath功能评定法,采用录像照相对训练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应用情景互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35次10分钟∕次检测与评价,随时调整作业治疗处方与情景互动训练运动模式。结果:通过作业治疗与情景互动训练,患者上肢运动已从痉挛阶段到分离阶段。结论:作业治疗与情景互动运动控制训练对偏瘫上肢痉挛阶段到分离阶段的康复效果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作业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斌,冯尚武,叶锦萍,严杏芬.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9

[2].田利华.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系统和作业疗法对偏瘫上肢从痉挛阶段到相对恢复阶段的疗效观察[J].科技风.2019

[3].杜彪,李春林,刘瑞军.以虚拟现实技术提升列检作业培训质量[J].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2019

[4].梁际洲,孙滢,王杨凯,王伟忠,冯逸飞.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准极地作业人员预脱敏训练方案[J].海军医学杂志.2019

[5].邱方驰,袁帅,汪明科,田松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配电网作业仿真系统[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

[6].王骁.采煤机开采作业机电液一体化虚拟仿真平台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9

[7].赵一瑾,余彬,何龙龙,路鹏程,廖政文.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作业治疗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8].焦庆龙,徐达.关于虚拟人体维修作业姿态库设计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9].龙航.虚拟现实技术在UPS巡检作业培训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10].缪黎华.基于虚拟维修作业仿真的泵站机组维修性分析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9

标签:;  ;  ;  ;  

虚拟作业论文-李志斌,冯尚武,叶锦萍,严杏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