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际关系论文-赵亚楠,段建宏

村际关系论文-赵亚楠,段建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村际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芳里,庙宇,乡村经济,村际关系

村际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赵亚楠,段建宏[1](2018)在《1644—1937年高平县草芳里乡村经济与村际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高平县草芳里是高平百里之一,位于丹河源头,区域内多河流、山脉,在清代有着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高平县志及草芳里保存下来的碑刻资料反映了草芳里乡村民众经济贫弱。频繁的自然灾害是导致草芳里民众贫弱的主要原因。保存下来的碑刻资料也反映了这一地区存在的大村与属村、中心村与其他村等村际关系,在草芳里经济不断衰落情况下,这些关系也逐渐变得松弛。(本文来源于《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振威[2](2016)在《村际关系与地域社会的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层社会的有序整合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前提与基础。由于有自生性的社会组织和制度,这在传统社会基本上不成问题。但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基层地区出现了较多的不和谐因素,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社会中寻求借鉴与帮助。海南杞方言黎族支系的合亩制村落中就保留着比较多村落整合的传统因素。虽然合亩制等传统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已不复存在,但是其基层社会的传统整合因素却保留了下来。这种传统性既体现在村落内部,亦表现在村际之间。该地区村际间的紧密联系与整合值得其它地区研究和借鉴。本论文主要使用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海南杞方言黎族基层社会的传统及其现代遗存,尤其注重发现村际间紧密交往的传统及其形成机制。论文主体部分由叁章构成:第二章为传统的村际间关系。传统地域社会的整合主要依靠本土性的基层社会政治组织和制度来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峒”组织和“合亩制”。同一“峒”内的村落实际上就是村落联盟,构成了十分紧密的政治和社会的联系。“合亩制”虽然从形式上来看主要是经济组织制度,但是同时也履行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功能,具体表现为村际间主要以“亩头”为首领进行集体性的交往与互动。第叁章主要阐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本地区村际间关系。这一时期,由于现代政府和制度的介入,传统的本土性组织和制度被废除。但是直到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前,由于集体主义生产方式和该地区传统的生产方式存在形式上的耦合,村落内部的关系变化不大,村际间联系也主要以村庄干部为首领进行集体形式的交往。而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村庄集体资源的分解,村际间交往的主体就从村庄领袖转移到了普通村民。第四章主要研究该地区黎族村际间紧密联系形成的逻辑。它主要源于:“共同在场感”的构建,即该地区有一套自生的让所有当事人同处一地的机制,正是因为大家不断的“共同在场”,从而有了集体的意识。聚会与宴席是构建“共同在场感”的主要手段,这也是本地黎族社会传统的社会习惯。只是在以前这种村际交往活动由村落领袖带领,而现在则通过“做头”机制将此责任传给了每次交往活动的单个“做头”者了。通过研究,作者认为,杞方言黎族地区的社会变迁是形式而非本质,即传统村际交往和整合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传统性本身还有极大的保留,尤其表现在对交往主体价值层面的关怀。村际间的紧密交往与本地区的历史传统与习惯有关。正是由于传统的“共同在场感”形成机制一如既往地保留了下来,基层地域社会的团结和整合就有了可能。基层地域社会整合所赖以形成的该种机制对其它地区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6-05-30)

张裕童[3](2014)在《清代以来滹沱河流域上游水利设施与村际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到民国年间滹沱河上游各县的部分村落,为利用滹沱河及其支流水源,以村际合作为主要方式,共同投资、投工,开挖了部分渠道,为使灌溉过程中能够体现公平公正,他们相互协商,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用水规则。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人为等原因,不免发生诸多纠纷,甚至发生械斗,诉诸官方,严重影响了村落之间的关系和地方秩序。导致用水纷争不断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与水资源公共特性密不可分。(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张士闪[4](2013)在《村庙:村落叙事凝结与村际关系建构——冀南广宗县白刘庄、夏家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刘庄与夏家庄位于河北广宗县东北部,紧密挨傍但长期互不往来。这种另类村际关系的建构,是在"村运不合"这一传统叙事框架下,村民以村落信仰为基础,以村庙为工具,以口述记忆中的村落历史为依据而形成的。它是村民为防止恶性冲突而主动采取的疏离策略,体现出特定情境下社区和谐共处的另类智慧。(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3年03期)

张士闪[5](2012)在《村庙修建与村际关系的建构——冀南广宗县白刘庄、夏家庄口述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刘庄与夏家庄位于河北广宗县东北部,紧密挨傍而长期互不往来。这种另类村际关系的建构,是在"村运不合"这一传统叙事框架下,村民以村落信仰为基础,以村庙为工具,以口述记忆中的村落历史为依据而形成的。它是村民为防止恶性冲突而主动采取的疏离策略,体现出特定情境下社区和谐共处的另类智慧。本文借助田野调查所获得的口述资料和对两村庙宇的观察,对这一特殊村际关系予以深解,同时对口述史研究方法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山东省民俗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8-03)

马晓婷[6](2009)在《传说·庙会·村际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洪洞县甘亭镇羊獬村与万安镇历山叁社六村、万安村、西桥庄村之间,每年都进行着“接姑姑迎娘娘”的走亲习俗活动,整个活动由农历叁月叁“接姑姑”和农历四月二十八“迎娘娘”两部分组成。本文以洪洞“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娥皇女英传说、庙会和村际关系的研究,试图探寻走亲习俗绵延至今的生命力。全文分为绪论、主体、结语叁大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的形成及其性能的演变,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两方面分析了走亲习俗产生的独特语境,并对其性能演变进行分析。第二章,娥皇女英传说与“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在搜集整理洪洞娥皇女英传说的基础上,结合典籍文献,对娥皇女英传说进行分类,指出娥皇女英传说与“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仪式之间的互动关系。第叁章,娥皇女英庙会与“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首先梳理了娥皇女英庙的历史变迁,其次对庙会的组织“社”和组织者“社首”进行考察。“社”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民间自治组织,在当下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社首的传承表现为血缘传承和选举产生两种方式。庙宇和庙会活动共同促进了走亲习俗的发展。第四章,村际关系与“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通过考察羊獬、历山、万安和西桥庄等四个村落在“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仪式中的村际关系和日常生活中的村际关系,指出走亲习俗中的村际关系作为一种虚拟的血缘关系,增强了民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绪论包括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资料来源、研究思路和方法、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及学术史综述。在主体研究的基础上,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走亲习俗绵延至今的生命力在于它承载着民众的精神信仰,寄托着家庭和睦、人际和谐的理想,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亲情交往场景的再现。(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6-30)

钟柳群[7](2009)在《伏波祭祀圈中的村际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伏波信仰是广泛流传于岭南地域的一种民间信仰,随着对伏波信仰的主祭神——马援的研究范围的扩大及内涵的深入,近年来伏波信仰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广西钦州市乌雷村伏波庙是现存广西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其主祭神就是东汉名将马援。本文以乌雷伏波庙为例,通过文献搜集及田野调查所得资料,分析乌雷一带形成伏波祭祀圈的原因;在田野调查中,以伏波祭祀圈中的乌雷村及叁娘湾村为例,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及随机访谈等方法,详细深入了解乌雷村与叁娘湾村解放前后六十多年的交往历史及两村村民祭祀伏波将军的活动。2000—2001年间,由于伏波庙的重建,乌雷村与叁娘湾村两村的村民又重新来往并广泛交流,“伏波信仰”促成了两村的交往。通过分析乌雷村与叁娘湾村村际交往过程中伏波信仰的“辐射”与关照,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伏波信仰主要通过传播相同的价值观念、创造村落集体活动、提供神圣的交流空间等方式对村际关系发挥整合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09-05-01)

彭成根[8](2009)在《和谐农村视阈中的节庆体育与村际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村际交往合作越来越频繁,村际关系也发展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在和谐农村建设中,节庆体育作为一个我国传统的村际交流平台和村际交流纽带,如何让节庆体育在和谐村际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村节庆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节庆体育一般性介绍、如何更好地开展节庆体育、节庆体育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研究以及对节庆体育的实证研究等方面。而对村际关系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关于农村资源与村际关系、传统文化与村际关系、宗族与村际关系以及农村村际公共场域研究等。本文通过对湖南两个农村小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参与式观察,以及结合两个小镇村际关系现状、节庆体育的历史与现状、基本特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农村节庆体育对村际关系存在双重影响(正负功能)。节庆体育对村际和谐的正功能体现在:加强村民个体社会化,优化村民整体素质;促进村民深入交往,密切村民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推进村际文化认同,实现跨文化交际;拓宽村民视野等五个方面。负功能体现在:农村节庆体育韵村落性、封闭性对村际关系的制约;体育本身固有的残酷性、竞争性对村际关系的威胁;节庆体育中群体性事件对村际关系的破坏等。为更大程度的发挥节庆体育对村际和谐的正功能,笔者提出五点建议,包括加大节庆体育宣传力度,营造村际和谐社会氛围;健全农村节庆体育组织,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引入现代体育元素,丰富节庆体育项目;打造节庆体育品牌,全面开发节庆体育;完善体育竞赛规则,促进农村体育有序发展等。(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村际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层社会的有序整合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前提与基础。由于有自生性的社会组织和制度,这在传统社会基本上不成问题。但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基层地区出现了较多的不和谐因素,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社会中寻求借鉴与帮助。海南杞方言黎族支系的合亩制村落中就保留着比较多村落整合的传统因素。虽然合亩制等传统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已不复存在,但是其基层社会的传统整合因素却保留了下来。这种传统性既体现在村落内部,亦表现在村际之间。该地区村际间的紧密联系与整合值得其它地区研究和借鉴。本论文主要使用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海南杞方言黎族基层社会的传统及其现代遗存,尤其注重发现村际间紧密交往的传统及其形成机制。论文主体部分由叁章构成:第二章为传统的村际间关系。传统地域社会的整合主要依靠本土性的基层社会政治组织和制度来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峒”组织和“合亩制”。同一“峒”内的村落实际上就是村落联盟,构成了十分紧密的政治和社会的联系。“合亩制”虽然从形式上来看主要是经济组织制度,但是同时也履行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功能,具体表现为村际间主要以“亩头”为首领进行集体性的交往与互动。第叁章主要阐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本地区村际间关系。这一时期,由于现代政府和制度的介入,传统的本土性组织和制度被废除。但是直到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前,由于集体主义生产方式和该地区传统的生产方式存在形式上的耦合,村落内部的关系变化不大,村际间联系也主要以村庄干部为首领进行集体形式的交往。而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村庄集体资源的分解,村际间交往的主体就从村庄领袖转移到了普通村民。第四章主要研究该地区黎族村际间紧密联系形成的逻辑。它主要源于:“共同在场感”的构建,即该地区有一套自生的让所有当事人同处一地的机制,正是因为大家不断的“共同在场”,从而有了集体的意识。聚会与宴席是构建“共同在场感”的主要手段,这也是本地黎族社会传统的社会习惯。只是在以前这种村际交往活动由村落领袖带领,而现在则通过“做头”机制将此责任传给了每次交往活动的单个“做头”者了。通过研究,作者认为,杞方言黎族地区的社会变迁是形式而非本质,即传统村际交往和整合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传统性本身还有极大的保留,尤其表现在对交往主体价值层面的关怀。村际间的紧密交往与本地区的历史传统与习惯有关。正是由于传统的“共同在场感”形成机制一如既往地保留了下来,基层地域社会的团结和整合就有了可能。基层地域社会整合所赖以形成的该种机制对其它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村际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赵亚楠,段建宏.1644—1937年高平县草芳里乡村经济与村际关系[J].长治学院学报.2018

[2].王振威.村际关系与地域社会的整合[D].中南民族大学.2016

[3].张裕童.清代以来滹沱河流域上游水利设施与村际关系[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张士闪.村庙:村落叙事凝结与村际关系建构——冀南广宗县白刘庄、夏家庄考察[J].思想战线.2013

[5].张士闪.村庙修建与村际关系的建构——冀南广宗县白刘庄、夏家庄口述史研究[C].山东省民俗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6].马晓婷.传说·庙会·村际关系[D].山西师范大学.2009

[7].钟柳群.伏波祭祀圈中的村际关系[D].广西民族大学.2009

[8].彭成根.和谐农村视阈中的节庆体育与村际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村际关系论文-赵亚楠,段建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