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查耳酮,苯乙酮,乙酰二茂铁,对苯二甲醛
结构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吴月红[1](2019)在《查耳酮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苯二甲醛和苯乙酮、乙酰二茂铁为原料,在乙醇中合成了叁种新的查耳酮,分别为1-苯基-3-对甲酰苯基丙烯酮、1-苯基-3-对苯甲酰基乙烯基苯基丙烯酮和1-二茂铁基-3-对甲酰苯基丙烯酮.通过对原料配比、温度和体系酸碱性的考察,确定了合成的最佳条件,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得一种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晶胞参数α=7.3478(4)?,b=11.1154(7)?,c=18.9710(11)?,α=β=γ=90°,Z=4,Dc=1.471 Mg·m~(-3),R_1=0.0216,wR_2=0.0645.(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志强,曹师虎,张哲,武峻峰,赵越[2](2019)在《2,6-二(1-咪唑基)萘和二羧酸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识别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6-二(1-咪唑基)萘(L)和二羧酸配体与过渡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3个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Co(L)(AIP)]·2DMF (1),[Co(L)(AIP)]·DMF (2)和[Co(L)(IDC)(H2O)2]·0.5L·H2O (3)(H2AIP=5-氨基间苯二甲酸,H2IDC=4,4′-亚氨基二苯甲酸)。利用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单晶和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对MOFs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2和3属于叁斜晶系P1空间群。1和3均为一维的链状结构,2为二维的层状结构,叁者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此外,对MOFs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3通过荧光猝灭对丙酮分子具有识别作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韩永芳,蔡丽珍,郭国聪[3](2019)在《双功能镧系化合物:合成、结构、磁性和荧光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succinopyridine(HL)配体,成功合成了2个同构型镧系化合物[Ln(HL)2(H2O)4]Cl3(Ln=Pr (1),Eu (2))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1和2均由羧酸配体双桥联金属离子形成1D链结构,再通过氢键进一步相互连接构成了3D超分子结构。变温磁化率测试表明1中Pr(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而在2中,Eu(Ⅲ)离子之间则表现出弱铁磁相互作用。固态发光测试观察到2可以发出很强的红光,但由于Pr(Ⅲ)离子的能隙较大,未观察到1的特征峰。(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高文庚,胡琼方,董建生[4](2019)在《灵芝发酵粉中叁萜化合物提取、纯化及结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因素和Box-Benhnken设计研究回流提取灵芝发酵粉中叁萜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并采用硅胶柱色谱法纯化灵芝叁萜粗提物,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灵芝叁萜提取的最佳工艺是先以95%乙醇为提取剂,浸泡80min,再采用料液比1∶30(g/mL)、85℃回流3h,提取次数为2次,测得叁萜化合物平均得率为0.6760mg/g。对纯化后的灵芝叁萜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样品发现其中至少含有2种物质,经紫外、红外光谱扫描,确定其中一流分为含有羟基的四环叁萜化合物。研究结果为以谷物为原料的灵芝固态发酵产物中叁萜化合物的测定及基质对结构的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期刊2019年10期)
韩磊,李英杰,欧志强,哈斯朝鲁,特古斯[5](2019)在《Mn_(95)Ni_5Fe_(100)P_(77)Ge_(23)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能球磨法和粉末烧结技术制备Mn_(95)Ni_5Fe_(100)P_(77)Ge_(23)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该化合物的X射线衍射花样,测量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Fe_2P型六角结构,空间群为P-62m。变温X射线衍射花样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相转变温度在280 K左右。通过测量该化合物在0.05 T磁场下的变温磁化强度,得出其居里温度为284 K。测量Mn_(95)Ni_5Fe_(100)P_(77)Ge_(23)化合物在居里温度附近的等温磁化曲线,发现在居里温度以上出现了明显的由磁场增大引起的变磁转变现象。(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苏长鸣,崔本行,侯桂革,王春华[6](2019)在《双季铵盐化合物的结构表征与抗菌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N,N-二甲基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分别接枝到1,3-二溴丙烷的两端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N1,N3-二羟乙基-N1,N1,N3,N3-四甲基-1,3-丙二胺二溴盐(QAS-1)和N1,N1,N3,N3-四羟乙基-N1,N3-二甲基-1,3-丙二胺二溴盐(QAS-2)。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以抑菌圈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评价了两者对5种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它们对所选菌株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0 mg·L~(-1)和50 mg·L~(-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示,QAS-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机理可能为,带正电荷的季铵盐吸附在细菌表面,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质外流从而杀灭细菌。细胞毒性显示QAS-1对人正常肝细胞(LO2)和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的IC_(50)值分别为110.34 mg·L~(-1)和92.68 mg·L~(-1),细胞毒性显着低于阳性药。该研究说明该类季铵盐在抗菌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妮,董超芳,满成,姚纪政,魏薪[7](2019)在《金属间化合物对铝合金表面点蚀行为与钝化膜结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强铝合金(7×××系、2×××系)因其比重小、强度高及加工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高铁、船舶等领域。然而,由于其金属间化合物与基体间存在微区电化学的差异,其易发生点蚀、晶间腐蚀及应力腐蚀等局部腐蚀。这不仅降低了高强铝合金及其构件的可靠性,也显着缩短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前期研究成果表明铝合金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多萌生于点蚀部位,其点蚀敏感性是耐蚀铝合金研发和热处理制度优化重要的内容和依据。大量研究表明铝合金的点蚀主要发生在金属间化合物周围。一方面,是由于金属间化合物与Al基体的腐蚀电位存在差异,在溶液中形成微电偶,促进点蚀的萌生与发展。另一方面,金属间化合物出现在铝合金表面,会造成钝化膜结构、成分和厚度分布不均匀,而这种不均匀性是造成钝化膜局部破裂和点蚀萌生的重要原因。本文采用扫描开尔文原子力显微镜(SKPFM)技术研究了AA7075-T6铝合金中金属间化合物Al7Cu2Fe的表面电位。Al7Cu2Fe颗粒相对于Al基体的表面电位为480 mV~500 mV。基于密度泛函方法(DFT)计算了Al7Cu2Fe的表面功函数和表面能,其结果受晶面取向和外层原子种类的影响。当O原子覆盖度为0 ML和1 ML时,Al7Cu2Fe颗粒相对于Al基体的理论表面电位分别为115 mV~138 mV和240 mV~451 mV。氧原子覆盖度为1ML时的理论表面电位值与实验值较一致,这是由于实验过程在空气中进行导致的。因此,本文通过实验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作为一种评价金属间化合物电化学活性的重要理论方法。本文采用原位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ECAFM)研究了AA2024-T3铝合金中Al2Cu Mg相和Al基体表面钝化膜在柠檬酸缓冲溶液中的初期生长过程。钝化膜的成分主要由Al2O3(34%)、Al(OH)3(8.4%)、AlOOH(27.2%)、Cu O(19.4%)和Cu2O(11%)组成。ECAFM结果表明了Al2CuMg表面的钝化膜是不完整且存在缺陷的。俄歇电子光谱(AES)的结果表明Al2CuMg相和Al基体表面钝化膜厚度分别为1.4nm和2.4nm。因此,Al2CuMg表面钝化膜的保护性能相比于Al基体表面钝化膜弱。基于密度泛函方法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2-/OH-/H2O在Al基体表面的吸附能和电荷转移量(10.77 eV/3.38 e)明显大于Al2CuMg表面(9.62eV/3.16 e),由此可知,O2和H2O分子更容易解离吸附在Al基体表面。这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Al2CuMg表面钝化膜生长速度较Al基体慢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陈霞,孟波,刘会[8](2019)在《理论教学以结构引导醇、酚、醚化合物的对比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机化合物"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理念,提出了在醇、酚、醚化合物的教学中,以结构分析为主线,将各类化合物与卤代烃进行结构、性质和反应性的系统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各类化合物化学反应的教学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20期)
陆启荣,潘源虎,陈冬梅,陶燕飞,程古月[9](2019)在《基于活性-结构的解热镇痛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畜禽的炎症、疼痛与发热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目前中国兽医药典批准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很少,且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胃肠道毒性以及部分的心血管风险。因此本研究拟从扎托布洛芬(ZPF)及其主要代谢物与COX-1和COX-2酶活性以及与COX-2相互作用的活性位点的角度,诠释ZPF和代谢物活性差异的原因,以期能够从活性位点的角度提高非甾体抗炎药的活性并减少毒副作用,进而设计新型先导化合物,为高效、低毒兽用解热镇痛药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方法]本实验以ZPF为研究对象,合成并鉴定其主要代谢物M-2,M-3和M-5。应用COX-1和COX-2抑制筛选试剂盒对ZPF及其主要代谢物进行活性抑制实验;SYBYL软件研究ZPF及其主要代谢物对COX-2关键性活性位点的分析,依据SIFT和Polyphen网站对活性位点的突变位点进行分析并构建其COX-2的野生型,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利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建立COX-2野生型和突变型抑制剂筛选模型,以花生四烯酸为底物,PGE2放免试剂盒测定COX-2野生型和突变型产生的PGE2的活性,进一步确定其主要的活性位点,并应用SYBYL软件设计并模拟新型的解热镇痛先导化合物。[结果]结果显示,以ZPF为原料,成功合成出其主要代谢物M-2,M-3和M-5。ZPF及其主要代谢物对COX-2抑制活性大小为ZPF>M-2>M-5>M-3,COX-1抑制活性大小为ZPF>M-5>M-3>M-2。SYBYL联合SIFT和Polyphen分析出ZPF及主要代谢物对COX-2的关键性活性位点为ARG120,TYR355和SER530。CHO模型进一步证明TYR355和SER530为COX-2的关键性位点。综合分析显示母核的硫氧化与SER530形成的氢键有助于进一步抑制COX-2的酶活性,而羰基还原形成的羟基与SER530形成的氢键,丧失了抑制COX-2的酶活性功能。推测在硫氧化的对位更换成比其极性弱的基团有助于提高活性,并应用SYBYL进行了先导化合物设计。[结论]综上所述,TYR355和SER530为ZPF和M-2抑制COX-2的关键性位点,M-2母核的硫氧化以及其对位更换成极性弱的基团有助于提高COX-2抑制活性,因此新型解热镇痛先导化合物的研发可基于SYBYL软件并依据关键活性位点进行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夏玉娟,王晓卉,邹建华[10](2019)在《含金刚烷结构片段的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活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提高亲脂性和抗耐药结核杆菌活性,设计并合成含金刚烷结构单元的新型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化合物,研究含金刚烷结构片段的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活性。方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高哌嗪为起始原料,经4步化学反应,设计并合成了2个全新的含金刚烷结构单元的化合物(5a和5b),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法(1H NMR)和质谱法(M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含金刚烷结构单元的化合物(5a和5b)的抑菌实验结果表明,5a和5b均对抗耐药结核杆菌(H37Ra)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MIC=4.0μg/mL)。结论:成功引入金刚烷结构单元的化合物(5a和5b)均显着提高了其亲脂性和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09期)
结构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2,6-二(1-咪唑基)萘(L)和二羧酸配体与过渡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3个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Co(L)(AIP)]·2DMF (1),[Co(L)(AIP)]·DMF (2)和[Co(L)(IDC)(H2O)2]·0.5L·H2O (3)(H2AIP=5-氨基间苯二甲酸,H2IDC=4,4′-亚氨基二苯甲酸)。利用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单晶和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对MOFs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2和3属于叁斜晶系P1空间群。1和3均为一维的链状结构,2为二维的层状结构,叁者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此外,对MOFs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3通过荧光猝灭对丙酮分子具有识别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吴月红.查耳酮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刘志强,曹师虎,张哲,武峻峰,赵越.2,6-二(1-咪唑基)萘和二羧酸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识别性能(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3].韩永芳,蔡丽珍,郭国聪.双功能镧系化合物:合成、结构、磁性和荧光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4].高文庚,胡琼方,董建生.灵芝发酵粉中叁萜化合物提取、纯化及结构初步分析[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
[5].韩磊,李英杰,欧志强,哈斯朝鲁,特古斯.Mn_(95)Ni_5Fe_(100)P_(77)Ge_(23)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J].功能材料.2019
[6].苏长鸣,崔本行,侯桂革,王春华.双季铵盐化合物的结构表征与抗菌性能测试[J].分析测试学报.2019
[7].李妮,董超芳,满成,姚纪政,魏薪.金属间化合物对铝合金表面点蚀行为与钝化膜结构的影响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8].陈霞,孟波,刘会.理论教学以结构引导醇、酚、醚化合物的对比教学[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9].陆启荣,潘源虎,陈冬梅,陶燕飞,程古月.基于活性-结构的解热镇痛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10].夏玉娟,王晓卉,邹建华.含金刚烷结构片段的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活性的初步研究[J].抗感染药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