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型村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基层治理,村庄治理
大型村庄论文文献综述
马华,王红卓[1](2019)在《宗族底色下的大型村庄治理研究——以粤西黄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族村庄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村庄聚落样态,具有鲜明的血缘纽带特征。虽然近代以来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外部输入不断增多,但粤西黄村以宗族组织为代表的传统因素在当下的村庄治理中仍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内生性因素强于外嵌因素,不仅能团结村民宗族成员,号召募捐获取村庄发展资金,而且通过成立村庄治安队为村庄提供了治理秩序,并以宗族组织与县、镇博弈以获取村庄发展资源。以村两委、乡镇、县为代表的现代治理组织在黄村的治理中无法取代黄村村务理事会的治理效用。挖掘乡村社会本身所含有的特殊资源,也许是宗族底色下大型村庄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地方治理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长亮[2](2016)在《2016大型人文纪录片《黄河流过的村庄》开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王长亮)4月25日由CCTV-7《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发起,禾中集团独家支持的大型人文纪录片——《黄河流过的村庄》,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开拍仪式正式启动。《黄河流过的村庄》力图在黄河的大背景下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解读黄河流过的村庄文化现象,展现村庄里人们和谐、幸福的生活以及村庄里人们的乡村梦想。这是一部通过记录黄河流域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以"村庄里美丽中国"的独特性展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本文来源于《农村工作通讯》期刊2016年09期)
王伟,熊伟,平措顿珠,王勇[3](2014)在《林芝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型村庄环境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基本由政府部门直接操作,缺少公众参与,因而治理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以察隅县扎拉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为研究对象,指出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型村庄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针对各组点特殊情况进行区别处理的对策,以期为大型村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提出合理整治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杨仕智,仝伟平[4](2013)在《走进“都市村庄”大型特别报道:沁阳市自治街篇》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 2005年以来,位于沁阳市老城区中心的怀庆办事处自治街,在“当家人”——党委书记白奎、居委会主任庞曙光的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维护社区居民最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扬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团结带领自治街广大(本文来源于《焦作日报》期刊2013-03-04)
杨明洪[5](2010)在《西藏村庄整体搬迁绩效评估:基于德吉新村连续四年的观察——兼论大型社会工程命运的斯科特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斯科特命题"认为"试图改善人类命运"的大型社会工程,其结果经常都是彻底的失败。文章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德吉新村整体搬迁的绩效成败进行了研究,其结论是:德吉新村村民搬迁前的生存资源使他们处于贫困生活状态,构成政府实施整体搬迁的条件,政府行为的目的与当地农民的期望相互重合。这改变了斯科特假说的致命前提,政府的种种努力贯穿于入住农户的条件,住房的修建、耕地的提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产发展项目的设计以及社会援助等全过程。由此德吉新村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跳跃,农业生产方式走向现代化,非农业活动大量出现,农民出现收入增长与贫困缓解的趋势。同时,德吉新村农民社会方式也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变化,包括村民生活世俗化的出现、村民生育观念的改变、现代消费品进入生活,使得德吉新村的农村社会变迁加速。斯科特所强调的要从农民的视角思考问题在德吉新村也得到进一步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国藏学》期刊2010年03期)
冯岸[6](2009)在《铺向边缘空间的铁轨》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70年代末期推行的改革开放,在短短叁十年间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但也因此加剧了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是东西互动产生阻碍的主要原因。为了打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国家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正式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随后,大批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安排到西部各省。经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项目用地量和征地量激增,农民和土地的紧张关系也日益突出。本文试图在“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之下,从批判理论中的空间视角出发,来研究一个普通的贵州农村与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互动过程和结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当今中国八九亿农民中,除了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城里的人口,还有七亿多靠地吃饭,以农业为唯一或主要的职业以及收入来源。柴米油盐,盖房修屋,看病吃药,供读养老,一个纯农户的花销样样出在土地上,土地就是他们的生存底线。一旦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全部保障。国家在征地过程中,对农民的补偿也仅仅是从安置其生活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土地的多重功能。一次性的货币补偿方式把农民推向陌生的就业市场,同时又缺乏医疗和养老保障,被征地农民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生存压力。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入农村,同时也是项目嵌入当地社会空间的过程。作为生活居住的社会空间、作为经济生产的社会空间以及作为公共活动的社会空间在解构之后,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再次建构起来。源于地方性知识的策略和农民的反抗实践此时逐渐浮出水面,参与到和国家项目的周旋过程之中。这些能动的乡土实践,一部分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另一部分努力则被“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村干消解了,而这两部分努力的结果,共同塑造了村子目前的地理景象。(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9-05-01)
蔡晓楠 赵升华[7](2008)在《柏果湾村企业打堆》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一个巨变中的村庄。位于城区近郊高坪区清溪街道办柏果湾村,近年来,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全村村民抓住机遇,利用特殊的地理优势,开拓思路,积极发展村办企业。村民生活和全村基础建设得到极大改善,还赢得了“村办企业第一村”的美誉。 昔日贫穷村 今朝生机(本文来源于《南充日报》期刊2008-10-21)
李波[8](2007)在《规模治理:大型村庄的组织结构与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村庄治理总是在特定的治理环境下运作的,不同的治理环境势必导致村庄治理的差异化。村庄治理的制度一致性被治理的现实多样性所取代。村庄治理环境由众多因素有机构成,村庄规模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村庄规模的大小会对村庄治理形成深刻影响。本文以“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浙江省曹村为个案,着重考察村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独特性,描述曹村实际运作的村庄组织结构与国家制度安排的村庄组织体系之间存在的偏离,分析村庄规模在村庄组织建构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曹村的村庄治理模式归纳为“规模治理”,并对村庄“规模治理”的实际效应做出初步分析。根据曹村的经验,进一步地探讨了村庄规模的合理限度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结合现阶段乡村治理的现实,阐述本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初步疏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交待本项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文章的大致框架,并对几个核心概念做出必要的解释。最后,说明本项研究的理论工具、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一个独特的大型村庄。依据村庄规模,即人口数量和地域面积,将村庄划分为叁类:大型村庄、中型村庄和小型村庄。对曹村概况做初步描述,依据其发展历史和村庄现实,将曹村界定为“大型村庄”,并强调指出曹村村庄规模的历史延续性。第叁部分,国家制度安排下的村庄组织体系。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对曹村根据国家法律和制度安排而建立的村庄组织体系做了初步的分析。指出曹村的村庄组织体系主要由: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群团组织等构成,对各类村庄组织情况进行大致的介绍。第四部分,实际运作中的村庄组织结构与功能。阐述在曹村村庄治理实际运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村庄组织结构,并按组织执掌和行使权力的不同,把它们划分为叁类公共权力组织:决策组织、管理组织和监督组织。根据曹村组织的结构特征,将曹村的治理界定为“规模治理”,在此基础上,简要地分析了曹村“规模治理”的特点。第五部分,村庄组织结构形变及其与村庄规模的关联。首先考察实际运作中的村庄组织结构与制度安排的偏离表现,如党村不分、两委一体化运作、传统群团组织功能弱化等;其次,分析村庄组织制度偏离与村庄规模之间的关联,指出村庄规模是影响村庄治理实际运作的重要变量。第六部分,规模治理的效应。村庄组织结构的运作与功能发挥主要体现在村庄治理的实际效应上。本部分结合村庄规模及其影响下的村庄组织结构,探讨村庄治理的效应。着重从经济效应、成本效应、稳定效应和民主效应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规模治理”的效应。第七部分,总结与探讨。曹村的案例表明,村庄规模对村庄治理具有独特的影响。指出以往的研究没有对村庄规模给予必要的关注,本文尝试引入“村庄规模”新变量研究村庄治理结构与功能,试图以此丰富村庄治理研究的理论成果。并以曹村经验为主要依据,探讨了村庄规模扩大的合理限度。指出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庄规模的选择应根据村庄治理的具体环境,由村民自主选择。(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07-12-22)
台水[9](2006)在《中央大型企业定向支持村庄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在刚刚举行的由建设部主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房建设送图下乡暨试点村签约仪式”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北京平谷区金海湖镇将军关村、江西省赣县吉埠镇樟溪村签署了《大型企业定向支持村庄建设合作意向书》并捐赠了第一笔资金。同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报》期刊2006-03-23)
大型村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刊讯(王长亮)4月25日由CCTV-7《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发起,禾中集团独家支持的大型人文纪录片——《黄河流过的村庄》,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开拍仪式正式启动。《黄河流过的村庄》力图在黄河的大背景下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解读黄河流过的村庄文化现象,展现村庄里人们和谐、幸福的生活以及村庄里人们的乡村梦想。这是一部通过记录黄河流域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以"村庄里美丽中国"的独特性展现美丽中国、美丽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型村庄论文参考文献
[1].马华,王红卓.宗族底色下的大型村庄治理研究——以粤西黄村为例[J].地方治理研究.2019
[2].王长亮.2016大型人文纪录片《黄河流过的村庄》开拍[J].农村工作通讯.2016
[3].王伟,熊伟,平措顿珠,王勇.林芝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型村庄环境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
[4].杨仕智,仝伟平.走进“都市村庄”大型特别报道:沁阳市自治街篇[N].焦作日报.2013
[5].杨明洪.西藏村庄整体搬迁绩效评估:基于德吉新村连续四年的观察——兼论大型社会工程命运的斯科特逻辑[J].中国藏学.2010
[6].冯岸.铺向边缘空间的铁轨[D].中央民族大学.2009
[7].蔡晓楠 赵升华.柏果湾村企业打堆[N].南充日报.2008
[8].李波.规模治理:大型村庄的组织结构与功能[D].浙江师范大学.2007
[9].台水.中央大型企业定向支持村庄建设[N].中国建设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