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铅的移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铅,土壤污染,湿地植物,移动因子
铅的移动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俊兴,郑国砥,胡健,杨军,郭俊娒[1](2018)在《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为人工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通过根箱法研究了五种挺水湿地植物(大叶皇冠草、黑籽荸荠、圆币草、草龙、小婆婆纳)根际pH、氧化还原电位(Eh)、Fe~(2+)和Fe~(3+)浓度、铅(Pb)的化学形态及移动性的变化。【结果】与非根际相比,五种植物根际pH下降,Fe~(2+)和Fe~(3+)浓度显着下降,Eh显着升高,Pb的移动性显着降低(P<0.05)。与非根际相比,根际p H下降幅度为0.1~0.4个单位,根际Fe~(2+)和Fe~(3+)浓度下降幅度为0.6~2.7 mmol/kg。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36.39%~47.54%),其次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30.16%~41.64%)、有机质结合态(8.85%~15.08%)和碳酸盐结合态(6.89%~12.46%)。五种湿地植物根际Pb的移动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根际碳酸盐结合态Pb含量显着下降,其中大叶皇冠草受根际pH、Eh、Fe~(3+)和Fe~(2+)的影响导致其根际Pb移动性降低效应最为显着。【结论】五种供试植物Pb主要分布在根部;根表富集的铁膜数量显着高于锰膜数量;供试植物根际Fe~(3+)含量与Pb的移动性因子呈极显着正相关,湿地植物根系铁氧化能力对降低其根际重金属的移动性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人工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沙西(Muhammad,Shahid,Rizwan)[2](2016)在《生物炭、过磷酸盐和碳纳米管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钝化效果研究:可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在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点位超标率已达16.1%。农田土壤铅(Pb)和铜(Cu)污染可能通过食物链转移而对环境和健康形成严重的危险。研究利用有机和无机材料治理土壤污染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在本研究中,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和盆栽实验,研究了稻草及其制得生物炭、过磷酸钙、多壁碳纳米管、热解的和非热解的蓖麻残体对重金属铅/铜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重点考察了钝化剂对植物生长、植物对金属的吸收、土壤溶液的金属浓度、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形态比例、金属浸提特性、金属生物有效性以及金属流动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重金属铅/铜污染土壤钝化固定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首先,研究了稻草(RS)及其衍生生物炭(BC)、多层碳纳米管(MWCNT)和过磷酸钙(SSP)钝化固定铅和铜复合污染土壤的效果,通过BCR顺序提取、毒性特征沥滤方法(TCLP)、单一试剂提取(Ca Cl2)和简单生物有效性提取(SBET)等技术来评价几种材料的有效性。BCR顺序提取结果表明:随着BC和SSP用量的增加,弱酸溶解态重金属(铅和铜)含量降低而可氧化态和残渣态重金属(铅和铜)比例显着增加。与SSP相比,BC的添加降低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铅和铜主要是转化为可还原态而被固定下来。与RS和MWCNT处理相比,BC处理中的TCLP和Ca Cl2提取的Pb/Cu均显着下降;而添加RS之后生物可利用态Pb显着减少。在Pb/Cu复合污染土壤中,SSP对于Pb的钝化效果要更好,而对Cu则不然。总的来说,添加生物炭(BC)可以有效减少Pb/Cu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度,从而固定有效地固定Pb和Cu。在吸附实验中,稻草制备生物炭和添加生物炭培养的土壤同时作为去除水溶液中铅和铜的吸附剂。本研究通过批量吸附平衡法,评估生物炭(BC)和添加生物炭培养土壤(3%,6%BC)对铅和铜的吸附能力。等温线的吸附数据使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BC对Pb和Cu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1和32.4 mg g-1。添加3%BC培养土壤对Pb和Cu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9和4.03 mg g-1,添加6%BC培养土壤对Pb和Cu最大吸附量分别是4.3 and 4.1 mg g-1。生物炭的掺入显着增加了土壤对铅和铜的吸附,而且其吸附量随着生物炭的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其吸附量也随着溶液的初始p H值增加而增加。生物炭去除金属的原因可能是是由于金属与离子化的O-络合作用,而且有可能伴随着金属与生物炭中的CO32-/PO43-产生沉淀。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草制备生物炭可以作为有效的吸附剂,但是它处理不同废液的能力需要基于不同重金属的种类而评价。同时进行的植物生长试验,是为了研究生物炭(BC)、稻草(RS)、多层碳纳米管(MWCNT)和过磷酸钙(S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钝化效果,通过BCR顺序提取和TCLP提取探讨其化学形态变化,通过种植油菜(Brassica napus L.)来评价其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而且,通过再次种植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来评价修复剂的残留效应。结果表明,BC是所有修复剂中最有效的,它显着得改变了Pb/Cu的形态:将有弱酸溶解态转变为低生物利用态的残渣态,从而增强了其地球化学稳定性。添加6%BC减少了油菜和番茄对Pb/Cu吸收和积累。与对照相比,6%BC的添加分别降低了油菜地上部和根部中46%、36%的Pb和77%、58%的Cu;6%BC的添加也分别降低了油菜地上部和根部中36%、66%的Pb和29%、61%的Cu。第二次种植植物番茄是,6%BC的添加使得番茄中的金属浓度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定的安全值。SSP降低TCLP-Pb的浓度到0.2 mg L-1,这远低于临界极限值(5 mg L-1)。MWCNT对固定土壤中铅和铜效果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土壤p H值较低且用量太少。生物炭可以对增加铅和铜的固定,同时有降低两种种植模式中重金属的生物利用度和环境风险的潜力。SSP对Pb的固定更为有效,但是铜生物可利用度随着增加的SSP而增加。应该谨慎地评价S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中的铜的修复作用。补充试验是评价组合稻草(RS)、稻草准备的生物炭(BC)、多层碳纳米管(MWCNT)和过磷酸钙(S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钝化效果,通过BCR顺序提取、TCLP提取和种植油菜(Brassica napus L.)等来探讨重金属化学形态。结果表明,BC+MWCNT是所有的修复剂组合中最好的,它显着地改变了Pb/Cu的形态:将有弱酸溶解态转变为低生物毒性的残渣态,从而增强了其在酸性土壤中的地球化学稳定性。BC+MWCNT的添加分别降低了油菜地上部和根部中86.3%、44.9%的Pb和61.2%、57.6%的Cu,同时显着地增加了油菜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这些植物可食用部分的金属浓度是在正常范围内。然而,BC+SSP组合对Pb固定效果要比对Cu好。应该谨慎地评价S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中的铜的修复作用。因此,BC和MWCNT混合施用可以通过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而降低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危害。此试验是评价热解的和非热解的稻草、蓖麻秸秆对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固定效果以及对其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解的得到的生物炭钝化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效果要比非热解的植物秸秆要好。与对照相比,蓖麻叶生物炭(CLB)、蓖麻茎生物炭(CSB)和稻草生物炭(RSB)的添加分别显着降低了49.8%,31.1%和31.9%的弱酸溶解态Pb,同时分别显着降低了15.8%,11.5%和12%弱酸溶解态Cu。与对照相比和非热解的植物秸秆处理相比,热解得到的生物炭显着地改变了Pb/Cu的形态:将有弱酸溶解态转变为低生物有效性的残渣态,从而增强了其在酸性土壤中的地球化学稳定性。此外,添加生物炭显着增加了土壤p H值。与对照相比,添加蓖麻叶生物炭(CLB)处理降低了TCLP提取的Pb和Cu,分别降低29.22%-41.41%和5.7%-22.88%。重金属铅和铜固定性、可提取性与土壤p H值密切相关。生物炭对Pb/Cu复合污染土壤中Pb固定化的效果要比铜好。所有热解生物炭中,蓖麻叶生物炭(CLB)对复合污染土壤中Cu和Pb的固定效果最好,因此极大地降低他们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熊治廷[3](2001)在《土壤施用氯盐对铅可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晌》一文中研究指出铅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环境污染物。因不能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超量铅长期对动植物产生毒害,并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铅在土壤中的环境归宿和生态毒理效应不但与其排放量和途径有关,也受到土壤环境的影响。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因素而影响铅的行为与效应。(本文来源于《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期刊2001-11-01)
铅的移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在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点位超标率已达16.1%。农田土壤铅(Pb)和铜(Cu)污染可能通过食物链转移而对环境和健康形成严重的危险。研究利用有机和无机材料治理土壤污染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在本研究中,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和盆栽实验,研究了稻草及其制得生物炭、过磷酸钙、多壁碳纳米管、热解的和非热解的蓖麻残体对重金属铅/铜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重点考察了钝化剂对植物生长、植物对金属的吸收、土壤溶液的金属浓度、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形态比例、金属浸提特性、金属生物有效性以及金属流动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重金属铅/铜污染土壤钝化固定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首先,研究了稻草(RS)及其衍生生物炭(BC)、多层碳纳米管(MWCNT)和过磷酸钙(SSP)钝化固定铅和铜复合污染土壤的效果,通过BCR顺序提取、毒性特征沥滤方法(TCLP)、单一试剂提取(Ca Cl2)和简单生物有效性提取(SBET)等技术来评价几种材料的有效性。BCR顺序提取结果表明:随着BC和SSP用量的增加,弱酸溶解态重金属(铅和铜)含量降低而可氧化态和残渣态重金属(铅和铜)比例显着增加。与SSP相比,BC的添加降低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铅和铜主要是转化为可还原态而被固定下来。与RS和MWCNT处理相比,BC处理中的TCLP和Ca Cl2提取的Pb/Cu均显着下降;而添加RS之后生物可利用态Pb显着减少。在Pb/Cu复合污染土壤中,SSP对于Pb的钝化效果要更好,而对Cu则不然。总的来说,添加生物炭(BC)可以有效减少Pb/Cu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度,从而固定有效地固定Pb和Cu。在吸附实验中,稻草制备生物炭和添加生物炭培养的土壤同时作为去除水溶液中铅和铜的吸附剂。本研究通过批量吸附平衡法,评估生物炭(BC)和添加生物炭培养土壤(3%,6%BC)对铅和铜的吸附能力。等温线的吸附数据使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BC对Pb和Cu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1和32.4 mg g-1。添加3%BC培养土壤对Pb和Cu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9和4.03 mg g-1,添加6%BC培养土壤对Pb和Cu最大吸附量分别是4.3 and 4.1 mg g-1。生物炭的掺入显着增加了土壤对铅和铜的吸附,而且其吸附量随着生物炭的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其吸附量也随着溶液的初始p H值增加而增加。生物炭去除金属的原因可能是是由于金属与离子化的O-络合作用,而且有可能伴随着金属与生物炭中的CO32-/PO43-产生沉淀。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草制备生物炭可以作为有效的吸附剂,但是它处理不同废液的能力需要基于不同重金属的种类而评价。同时进行的植物生长试验,是为了研究生物炭(BC)、稻草(RS)、多层碳纳米管(MWCNT)和过磷酸钙(S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钝化效果,通过BCR顺序提取和TCLP提取探讨其化学形态变化,通过种植油菜(Brassica napus L.)来评价其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而且,通过再次种植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来评价修复剂的残留效应。结果表明,BC是所有修复剂中最有效的,它显着得改变了Pb/Cu的形态:将有弱酸溶解态转变为低生物利用态的残渣态,从而增强了其地球化学稳定性。添加6%BC减少了油菜和番茄对Pb/Cu吸收和积累。与对照相比,6%BC的添加分别降低了油菜地上部和根部中46%、36%的Pb和77%、58%的Cu;6%BC的添加也分别降低了油菜地上部和根部中36%、66%的Pb和29%、61%的Cu。第二次种植植物番茄是,6%BC的添加使得番茄中的金属浓度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定的安全值。SSP降低TCLP-Pb的浓度到0.2 mg L-1,这远低于临界极限值(5 mg L-1)。MWCNT对固定土壤中铅和铜效果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土壤p H值较低且用量太少。生物炭可以对增加铅和铜的固定,同时有降低两种种植模式中重金属的生物利用度和环境风险的潜力。SSP对Pb的固定更为有效,但是铜生物可利用度随着增加的SSP而增加。应该谨慎地评价S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中的铜的修复作用。补充试验是评价组合稻草(RS)、稻草准备的生物炭(BC)、多层碳纳米管(MWCNT)和过磷酸钙(S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钝化效果,通过BCR顺序提取、TCLP提取和种植油菜(Brassica napus L.)等来探讨重金属化学形态。结果表明,BC+MWCNT是所有的修复剂组合中最好的,它显着地改变了Pb/Cu的形态:将有弱酸溶解态转变为低生物毒性的残渣态,从而增强了其在酸性土壤中的地球化学稳定性。BC+MWCNT的添加分别降低了油菜地上部和根部中86.3%、44.9%的Pb和61.2%、57.6%的Cu,同时显着地增加了油菜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这些植物可食用部分的金属浓度是在正常范围内。然而,BC+SSP组合对Pb固定效果要比对Cu好。应该谨慎地评价SSP对复合污染土壤中的铜的修复作用。因此,BC和MWCNT混合施用可以通过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而降低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危害。此试验是评价热解的和非热解的稻草、蓖麻秸秆对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固定效果以及对其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解的得到的生物炭钝化复合污染土壤中Pb/Cu的效果要比非热解的植物秸秆要好。与对照相比,蓖麻叶生物炭(CLB)、蓖麻茎生物炭(CSB)和稻草生物炭(RSB)的添加分别显着降低了49.8%,31.1%和31.9%的弱酸溶解态Pb,同时分别显着降低了15.8%,11.5%和12%弱酸溶解态Cu。与对照相比和非热解的植物秸秆处理相比,热解得到的生物炭显着地改变了Pb/Cu的形态:将有弱酸溶解态转变为低生物有效性的残渣态,从而增强了其在酸性土壤中的地球化学稳定性。此外,添加生物炭显着增加了土壤p H值。与对照相比,添加蓖麻叶生物炭(CLB)处理降低了TCLP提取的Pb和Cu,分别降低29.22%-41.41%和5.7%-22.88%。重金属铅和铜固定性、可提取性与土壤p H值密切相关。生物炭对Pb/Cu复合污染土壤中Pb固定化的效果要比铜好。所有热解生物炭中,蓖麻叶生物炭(CLB)对复合污染土壤中Cu和Pb的固定效果最好,因此极大地降低他们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铅的移动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杨俊兴,郑国砥,胡健,杨军,郭俊娒.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
[2].沙西(Muhammad,Shahid,Rizwan).生物炭、过磷酸盐和碳纳米管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钝化效果研究:可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D].华中农业大学.2016
[3].熊治廷.土壤施用氯盐对铅可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晌[C].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