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燃料丁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丁醇,同分异构体,柴油,光学诊断
燃料丁醇论文文献综述
李婕,宋建桐,朱春红,吴晗[1](2019)在《丁醇同分异构体-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比研究丁醇同分异构体与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燃烧特性,评估各同分异构体作为柴油替代燃料的潜力,在定容燃烧弹可视化光学试验研究平台上,利用高速摄像机和缸压传感器,分别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和氧浓度下,丁醇同分异构体-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与燃烧火焰的发展过程以及燃烧放热过程。丁醇同分异构体-柴油混合燃料的放热规律几乎相同,仅当温度降低至800 K时,正丁醇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与其他混合燃料相比,当氧浓度较高时,其燃烧相位明显提前,放热速率峰值升高;在氧浓度较低时,变化规律相反。燃烧火焰形状和发展过程相似,但在发展时刻上略有不同。当环境温度和氧浓度较高时,火焰举升高度接近,当温度较低时,正丁醇混合燃料的火焰举升高度明显升高,表现出较低的火焰强度,这有利于炭烟的降低。丁醇同分异构体-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放热和火焰发光特性相近,但低温环境下,正丁醇的炭烟降低潜力更大。(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19年05期)
王文超,李法社,申逸骋,刘作文[2](2019)在《地沟油生物柴油与正丁醇/乙醇混合燃料燃烧火焰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配比下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设计了一套生物质液体燃料雾化蒸发燃烧系统,该系统可产生生物柴油及其混合燃料层流预混火焰,结合OH-PLIF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定并分析燃烧火焰的高度和锋面面积以及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和OH-PLIF总信号强度等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正丁醇或乙醇添加比例的增大,两种混合燃料燃烧火焰高度、火焰锋面面积呈下降趋势;火焰传播速度呈上升趋势.在混合燃料中,正丁醇的体积分数越大,燃烧火焰OH-PLIF总信号强度越大,而乙醇的体积分数越大,混合燃料燃烧火焰OH-PLIF总信号强度越小.(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陆大旺,姜莉,唐浩哲,王闯[3](2019)在《生物燃料丁醇作为发动机燃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丁醇与乙醇相比,具有更高的热值;还具有更小的水溶性腐蚀性,且燃烧后不产生氮化物和硫化物;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优势,是继生物乙醇后的又一种新型的极富潜力的生物燃料。通过分析世界各国的研究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丁醇所具有的潜能及优点足以作为未来可替代再生清洁能源之一。通过对比分析目前世界上丁醇的主要来源及制备流程,并结合近期丁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丁醇在汽柴油发动机上的应用成果,对丁醇未来作为替代燃料在汽柴油机上的发展做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4期)
李元绪,宁智,闫峻豪,Timothy,H,LEE,Chia-fon,F,LEE[4](2019)在《丁醇同分异构体/汽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和非常规污染物特性的试验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丁醇同分异构体与汽油混合燃料在进气道喷射的火花点火发动机中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试验在发动机转速为1200 r/min、发动机负荷为3 bar BMEP和5 bar BMEP以及不同混合气空燃比条件下(φ=0.83~1.25)进行,使用了70%体积比的纯汽油和30%体积比的丁醇同分异构体混合燃料(N30,S30,I30和T30)。结果表明,相比于纯汽油,所有的丁醇同分异构体/汽油混合燃料表现出更高的缸内压力,其中N30有最高的缸内压力峰值和最早的缸内压力峰值相位;T30表现出较高的brake燃油消耗率(BSFC)和较低的制动热效率(BTE);相比于其他燃料,N30的UHC排放较低而I30的CO排放较高。在非常规排放物特性方面,相比于纯汽油,丁醇同分异构体/汽油混合燃料有较高的乙醛排放;相比于其他混合燃料,N30的1,3-丁二烯排放较高。使用丁醇同分异构体/汽油混合燃料可以有效地抑制单环芳烃类质(BTEX)的排放。(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8期)
吉鹏,耿莉敏,王燕娟,陈阳,徐博健[5](2019)在《基于AVL-FIRE的生物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特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生物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方法】基于AVL-FIRE燃烧仿真软件对BD100、BD90N10、BD70N30 3种不同掺混比的生物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进行缸内燃烧仿真与分析,对比3种不同燃料的缸内压力,温度分布,NO_x和soot排放.【结果】在发动机1 400 r/min,小负荷工况下运行且循环喷油量一定时,随着混合燃料中正丁醇掺混比的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减小,但峰值都出现在7°CA附近;缸内温度略有降低.由于正丁醇汽化潜热大,导致缸内混合气温度降低,因此随着正丁醇掺混比的增大,混合燃料的氮氧化物排放降低;正丁醇的高含氧量能够使混合燃料的碳烟排放降低.【结论】随着正丁醇掺混比的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减小;缸内温度略有降低.(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凯尔(KAINAR,Pazylzhan)[6](2019)在《F-T柴油/丁醇混合燃料燃烧排放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汽车产量逐年增长,日趋严峻的能源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柴油机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新型的清洁替代燃料为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因此,寻找可替代的燃料来缓解上述问题迫在眉睫。更为突出的是,受生态环境及能源问题等的影响,内燃机要想实现理想的燃烧及排放性能,同样急需探索可替代燃料,而随着煤制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开发煤炭清洁化利用,并将其作为未来内燃机发展的替代燃料,不仅对于有效缓解能源问题,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等,具有着积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而且大力开发煤制油技术同样也是今后及未来发展中的重要研究及应用方向。F-T柴油即煤的间接液化产物,通过Fischer-Tropsch合成技术进行制取。由于性能与柴油接近,且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不含硫和较低烷烃含量并可直接应用在柴油机上的优点,被认为是一种优良的柴油机替代燃料。但是F-T柴油热值高,导致燃烧过程中缸内温度较高,NOx排放有增高的趋势,醇类燃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含氧燃料,具有蒸发温度低、汽化潜热大的特点,可以降低缸内温度,用于减少NOx排放。因此本文在F-T柴油中掺烧10%体积含量的丁醇燃料以实现NOx和碳烟排放的同步降低.本文在配置完成混合燃料后,通过理论计算和测试获得了0#柴油、F-T柴油和丁醇燃料的理化特性参数:十六烷值、H/C质量比、燃料的热值、汽化潜热值、动力粘度、氧含量以及硫含量等,由参数特性可知:F-T柴油和丁醇的形成的混合燃料的十六烷值稍高于0#柴油,热值基本与0#柴油相当,密度和粘度均低于0#柴油,氧含量高于0#柴油。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了0#柴油、F-T柴油、0#柴油与丁醇以及F-T柴油与丁醇混合燃料的动力性、经济性、燃烧和排放性能。通过对比分析可知:F-T和丁醇混合燃料燃烧时的缸压峰值最低,缸温峰值也较低。4种燃料的瞬时放热值基本相当。F-T和丁醇的混合燃料能够明显改善碳烟和NOx排放,CO排放稍高于F-T柴油,HC排放略有升高。动力性方面0#柴油最高,依次是F-T柴油、0#柴油与丁醇混合燃料、F-T柴油与丁醇混合燃料。油耗率由高到低依次是0#柴油与丁醇混合燃料、0#柴油、F-T柴油与丁醇混合燃料、F-T柴油。综合试验结果可得,F-T柴油与丁醇混合燃料能够同时降低柴油发动机的NOx和碳烟排放,动力性和经济性稍差,可以适当降低添加比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鑫,董超,韩伟强,刘兴文,李博仑[7](2019)在《丁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丁醇同分异构体在双燃料发动机上燃烧和排放的差异,基于1台重型6缸涡轮增压柴油机,在转速1 500 r/min、缸内循环总能量1 280 J/cycle工况下,针对正丁醇-柴油和异丁醇-柴油双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柴油喷射定时的提前,正丁醇-柴油和异丁醇-柴油双燃料燃烧的最大缸内压力相位、放热率峰值相位和θ_(CA10)提前,最大缸内压力、缸内最高平均温度和燃烧持续期增加,放热率峰值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先增大后减小,HC,CO和颗粒物排放降低,而NO_x排放先增加后减少。在相同的柴油喷射定时和丁醇替代比条件下,相比于正丁醇-柴油双燃料燃烧,异丁醇-柴油双燃料燃烧的θ_(CA10),θ_(CA50)和θ_(CA90)均提前,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变短,最大缸内压力、放热率峰值和最大压力升高率降低,HC和NO_x排放较高,而CO和颗粒物排放较低。(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19年02期)
王乔,孙万臣,郭亮,程鹏,范鲁艳[8](2019)在《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烧及微粒排放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四缸柴油机上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不同掺混比例的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燃烧及微粒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丁醇掺混比的增加,滞燃期延长,预混合燃烧量增加,燃烧相位滞后,且小负荷工况下的影响更为明显。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可在不增加NOx排放的前提下,显着降低排气烟度及微粒排放,但指示热效率较纯柴油略有降低。发动机燃用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微粒排放绝大多数为超细微粒,比例超过99%;随着丁醇比例的增大,发动机各粒径段微粒数量浓度均有所下降,大负荷工况更为明显。废气再循环(EGR)的引入使得积聚态微粒和总微粒数量浓度明显增加,丁醇的加入使得混合燃料对EGR的耐受性增强。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结合EGR策略可同时降低发动机的NOx和微粒排放。(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贝[9](2019)在《柴油及丁醇混合燃料部分预混合燃烧模式试验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排放的碳烟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巨大,因此新的排放法规对颗粒物排放数量以及质量都已经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部分预混合燃烧模式(PPC)相对于传统燃烧模式会有更低的颗粒物及NOx排放,并且该燃烧模式相比于HCCI燃烧模式具有更好的燃烧可控性。丁醇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具有低十六烷值、高挥发性和高含氧量的特性,是实现柴油机部分预混燃烧方式的良好替代燃料。然而目前对PPC模式下的燃烧放热特性和碳烟颗粒物数量尺寸分布、形貌特征、氧化活性及微纳结构等排放特性,掺混高比例丁醇下PPC模式的燃烧及颗粒物排放特性,以及含氧燃料和后喷策略对发动机碳烟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协同效应等方面的认识仍不清晰。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基于电控高压共轨涡轮增压柴油机开展了部分预混合低温燃烧模式的燃烧及碳烟颗粒物排放特性、微观形貌结构特性及其影响规律方面的研究。(1)研究了不同喷射策略对部分预混合燃烧模式缸内燃烧过程及颗粒物排放特性、形态特性及微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次喷射策略在常规喷射模式下,颗粒物总数量和质量浓度都很高,此时颗粒物以聚集模态为主。早喷PPC模式时颗粒物质量浓度大幅下降,以核模态为主。喷油压力可以降低聚集模态颗粒物数量浓度,增加核膜态颗粒物数量浓度。两阶段喷射策略下,颗粒物以聚集模态为主。合理调节预喷正时及预喷燃油比例可以使颗粒物总数量和质量浓度同时降低。早喷PPC模式下生成颗粒物纳米结构比较复杂,颗粒物不定形碳内核与层状外壳的界限并不清晰,基本颗粒粒径均值、分形维数及微晶长度均有明显下降。在预喷PPC策略中出现更多较长较细的链条状的颗粒物,很小的团聚体数量相比于单次喷射策略有所下降。较早的预喷正时下,基本颗粒粒径均值和微晶长度均下降。(2)研究了掺混高比例丁醇部分预混合燃烧模式下,发动机尾气碳烟颗粒物排放特性与形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次喷射策略下,随着丁醇掺混比例的提高,聚集模态颗粒物峰值降低,核膜态颗粒物峰值剧烈升高,表明掺混丁醇使得排放颗粒物趋于小径化。而在两阶段喷射策略下,随着丁醇掺混比例的提高,颗粒物的总数量浓度及总质量浓度有比较明显的下降。随着正丁醇比例的升高,颗粒物微晶条纹更加扭曲,结构缺陷更加明显,基本颗粒粒径均值、分形维数及微晶长度均有所下降。表明添加丁醇改变了颗粒物碳化的过程,使其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3)研究了PPC模式下后喷策略与高含氧特性对发动机颗粒物特性及颗粒物形貌的协同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使用纯柴油时,颗粒物总数量浓度随着后喷正时的不断推迟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当后喷正时晚于15°CA ATDC时,总数量浓度低于基线水平;使用B50混合燃料时,相比于基线,使用后喷策略可以小幅度地降低颗粒物数量浓度。使用叁类不同燃料时,随着后喷油量的增加,平均基本颗粒粒径、分形维数都有所下降,颗粒物微晶长度无明显变化。相比于后喷策略,燃料理化特性对颗粒物的微纳结构影响更大。(4)将CHEMKIN耦合于KIVA-3V源程序,使用详细的化学反应机理,对基于部分预混合燃烧模式的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通过发动机试验数据对其标定,研究了早喷及晚喷PPC策略下缸内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部分预混合燃烧模式下核心组分的变化过程和常规喷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部分预混合燃烧模式下KHP在第一阶段着火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喷束下游生成OH的位置会生成大量NOx;在燃烧室壁面附近的富燃料区域则会形成大量碳烟颗粒物。(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1-01)
常静,张克松,王刚,乔意[10](2018)在《丁醇燃料对柴油车污染物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铃牌柴油皮卡车为测试对象,在底盘测功机上按新欧洲测试循环(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NEDC)进行整车排放测试,研究丁醇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0%、40%的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燃料编号分别为B0、B10、B20、B40)对柴油车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燃料市区的气态污染物排放量大于相同配比下的郊区排放;使用B10、B20、B40燃料NO_x的排放量比B0燃料有所增加,但整体波动不大,随着丁醇添加比例的增加,NO_x排放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使用B10燃料时HC的排放量最少,相比纯柴油时排放量减少约20%;燃料中丁醇的体积分数对CO及CO_2的排放影响甚微。(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燃料丁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不同配比下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设计了一套生物质液体燃料雾化蒸发燃烧系统,该系统可产生生物柴油及其混合燃料层流预混火焰,结合OH-PLIF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定并分析燃烧火焰的高度和锋面面积以及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和OH-PLIF总信号强度等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正丁醇或乙醇添加比例的增大,两种混合燃料燃烧火焰高度、火焰锋面面积呈下降趋势;火焰传播速度呈上升趋势.在混合燃料中,正丁醇的体积分数越大,燃烧火焰OH-PLIF总信号强度越大,而乙醇的体积分数越大,混合燃料燃烧火焰OH-PLIF总信号强度越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料丁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婕,宋建桐,朱春红,吴晗.丁醇同分异构体-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9
[2].王文超,李法社,申逸骋,刘作文.地沟油生物柴油与正丁醇/乙醇混合燃料燃烧火焰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3].陆大旺,姜莉,唐浩哲,王闯.生物燃料丁醇作为发动机燃料的研究进展[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
[4].李元绪,宁智,闫峻豪,Timothy,H,LEE,Chia-fon,F,LEE.丁醇同分异构体/汽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和非常规污染物特性的试验研究(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5].吉鹏,耿莉敏,王燕娟,陈阳,徐博健.基于AVL-FIRE的生物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特性仿真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6].凯尔(KAINAR,Pazylzhan).F-T柴油/丁醇混合燃料燃烧排放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7].李鑫,董超,韩伟强,刘兴文,李博仑.丁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9
[8].王乔,孙万臣,郭亮,程鹏,范鲁艳.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烧及微粒排放特征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9].刘贝.柴油及丁醇混合燃料部分预混合燃烧模式试验与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9
[10].常静,张克松,王刚,乔意.丁醇燃料对柴油车污染物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