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有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子探测,纳米线阵列,介电泳,叁氧化钼
离子有序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康,黄锐,余念,张翔晖,王钊[1](2019)在《MoO_3纳米线有序阵列在微流芯片中的Cd~(2+)离子传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合成技术生长MoO_3纳米线,利用介电泳技术在微电极上组装MoO_3纳米线阵列,研究了纳米线阵列对水中Cd~(2+)离子浓度的传感特性。结果表明,水热法所得纳米线为正交相MoO_3结构,长度可达20μm。在介电泳力作用下,纳米线可在微电极的间隙取向排列,构成沿水平方向平行排列的纳米线阵列。将所得纳米线阵列与微流控芯片相集成,可获得用于液体离子浓度探测的微型传感器件。器件在室温下,对水溶液中浓度为1~50μmol/L的Cd~(2+)离子表现出快速灵敏的线性响应特性。其中,当Cd~(2+)离子溶液浓度为50μmol/L时,传感器的电阻开关比约为4.8,响应时间约为114 s。随着Cd~(2+)离子浓度逐渐降低,传感器的电流开关比线性下降,响应时间逐渐缩短。根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MoO_3纳米线阵列这种快速、灵敏的Cd~(2+)离子敏感特性主要来自水热反应后其表面携带的羟基官能团所致。(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曹婷,李东林,王艳茹,孔祥泽,李童心[2](2019)在《叁维有序大孔Ni-Co-Mn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胶晶模板,溶胶凝胶法辅助制备出叁维有序大孔Ni-Co-Mn混合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相同组份的纳米颗粒相比,叁维有序大孔材料具有大幅度提高的电化学性能。叁维有序大孔材料具有高达1530 m Ah·g~(-1)的可逆容量,在1000 m A·g~(-1)的电流密度下纳米颗粒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仅为328 m Ah·g~(-1),而多孔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876 m Ah·g~(-1),比纳米颗粒材料提高了1. 7倍;在100 m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之后多孔材料的容量保持率几乎接近100%,而纳米颗粒材料仅为42%。这些结果表明,叁维有序大孔结构Ni-Co-Mn混合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唐奕,李会芳,王晓玲,黄鑫,廖学品[3](2019)在《基于杨梅单宁制备叁维有序多孔碳内嵌纳米Cu_2O-CuO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聚苯乙烯球为模板,杨梅单宁/Cu2+混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了叁维有序多孔碳内嵌纳米Cu_2O-CuO(3D Cu_2O-CuO@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了3D Cu_2O-CuO@C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3D Cu_2O-CuO@C在电流密度为1.0 A·g-1的循环性能测试中,5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为635.8 m A·h·g~(-1),表现出了高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8.0 A·g-1的大电流条件下,其放电比容量仍维持在173.4 m A·h·g~(-1),表现出了优异的高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杨笑然,吴振宁,吴志炜,王博文,张垠[4](2018)在《离子掺杂对有序介孔生物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活性玻璃已被广泛认为是有效的骨头和牙齿的修复材料。正是因为生物玻璃具有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等,使其拥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事实上,已经证实了生物玻璃的离子溶解产物(如:Si~(4+)、Ca~(2+)、P~(5+)、B~(3+))能够有效诱导和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新血管的再生,甚至发挥抗菌抗炎的功效。因此适量的调整生物玻璃的组成并添加一些特定的离子,能有效提高生物玻璃的生物性能、并能拓宽其应用领域。本综述的目的是介绍几种离子(如:Ga~(3+)、Cu~(2+)、Zn~(2+)、Ag~+、Mg~(2+))作为掺杂剂对生物玻璃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锁显[5](2018)在《有序多孔聚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吸附分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相似物质的高效分离是化学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具有选择性功能基团和有序孔道结构多孔材料的设计与开发为节能高效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离子液体具有结构可设计、分子识别能力强等特点,在分离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通过发展新型合成策略,构建两类具有有序的孔道结构、高离子密度的多孔聚离子液体,研究其制备工艺和孔径调控规律,应用于天然活性物质和气体的吸附分离。采用微观相分离策略,合成了一系列兼具介孔结构和丰富羧酸离子液体位点的阴离子功能化介孔聚离子液体。考察了合成工艺参数对孔结构和离子液体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结构高度相似的生育酚同系物和酚类同系物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阴离子功能化介孔聚离子液体的介孔孔径分布在3.0-4.2nm间,离子液体含量均高于0.78 mmol g-l。该类多孔聚离子液体均表现出优异的生育酚同系物和酚类同系物分离性能,兼具高吸附容量和高分离选择性,且优于商品化的树脂和常规聚离子液体。此类材料对生育酚同系物吸附容量可高达211.5mgg-1,δ生育酚、β-和γ-生育酚对α-生育酚的选择性分别高达8.65和4.20。进一步采用微观相分离-超交联策略,制备了具备微孔-介孔多级孔道结构的多孔聚离子液体。探究了超交联策略对孔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二氧化碳/氮气(C02/N2)和乙炔/乙烯(C2H2/C2H4)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超交联策略有效稳定了介孔孔道并形成新的微孔,比表面积和孔容均显着提高。并且该材料表现出增强的气体吸附容量和较好的分离选择性。采用共价和离子双交联策略,以新型两亲性离子液体为聚合单体,制备了一系列有序超微孔聚离子液体,详细探讨了离子液体支链化结构和阴离子对超微孔结构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模拟手段,构建了合理的聚离子液体和单体的微观结构模型,探究了材料的成孔机理。结果表明,通过共价和离子双交联策略有效形成超微孔隙,并且孔径较窄地分布在3.24-6.30 A间。离子液体支链化结构的增强提升了离子密度,有效提高了交联程度且丰富了窄分布的超微孔隙,而较大阴离子尺寸则会导致超微孔径分布较宽。同时该类材料也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制备性。分子动力模拟结果表明共价和离子双交联策略是形成超微孔隙的关键,验证了离子液体支链化结构的提高有利于贯通的超微孔隙的增强。以超微孔聚离子液体为吸附剂,分别研究了 C2H2/C2H4和丙炔/丙烯(C3H4/C3H6)的吸附分离性能,并详细探讨了离子液体的支链化结构和阴离子结构的影响,考察了 C2H2和C2H4混合气的固定床动态分离性能。通过量化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炔烃和烯烃与离子液体相互作用的差异,探究了窄分布的超微孔径和高离子密度对气体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孔聚离子液体表现出优异的C2H2/C2H4和C3H4/C3H6吸附容量和分离选择性。常温常压下对乙炔的吸附量可达到1.46mmolg-1 在 C2H2/C2H4(1/99)和 C2H2/C2H4(50/50)中,分离体系的选择性分别高达52.73和76.68,可以媲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离子液体支链化结构的增强显着提高烯烃的吸附容量,并且随阴离子的碱性越强,炔烃/烯烃的分离选择性越高。固定床穿透实验验证了超微孔聚离子液体具有优秀的C2H2/C2H4分离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分子模拟结果表明高离子密度和窄分布的超微孔径是实现炔烃和烯烃的高性能分离的关键。阴离子与炔烃分子间氢键作用越强,分离选择性越高,而丰富的超微孔隙可以有效增强炔烃的吸附容量。采用超微孔聚离子液体实现了二氧化硫(S02)的高容量吸附和选择性分离,研究了 SO2在该材料上的吸附平衡、固定床穿透行为和分离机理。结果表明,超微孔聚离子液体表现出对出色的S02吸附容量(8.12 mmol g-1 298 K和1 bar)和优异的低压吸附性能(SO2分压在0.002 bar下可达1.55 mmol g-1)。同时,超微孔聚离子液体表现出极高的S02/C02、S02/CH4和S02/N2的分离选择性。固定床穿透实验进一步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S02分离性能。此外,分子模拟结果证明离子液体与SO2分子间强相互作用实现对S02极高的分离选择性,而且材料超微孔隙越丰富,SO2吸附高容量越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7-01)
李浩[6](2018)在《有序交联的各向异性导电纳米复合离子凝胶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取代传统碳酸酯类增塑剂添加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中制备的一种新型凝胶电解质,较传统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安全稳定性,且不挥发不易燃易爆,机械性能良好,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但是,使离子凝胶兼具高机械性能和高离子电导率是目前离子凝胶电解质材料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添加纳米颗粒加入不仅可以提高聚合物电解质体系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纳米颗粒还可以构筑特殊离子通道,大大提高凝胶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因此,本文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加入具有各向异性的纳米颗粒(埃洛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和硅酸镁锂),在离子液体中原位聚合制备了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高各向异性离子电导率的液晶纳米复合离子凝胶电解质材料,并对其机械性能、电化学性质、热稳定性能进行了详尽的表征。所得结果如下:(1)通过紫外光原位引发聚合的方法,以双键离子液体为单体,离子液体为溶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交联剂,加入埃洛石纳米管作为填料,进行原位光照交联,制备出一种具有明显液晶性和各向异性的叁维网络结构离子凝胶电解质材料;流变实验证明离子凝胶电解质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且随着交联剂和HNTs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动态模量能达到10~5 Pa。即使在200 ~oC时依然能保持稳定结构不被破坏,由于加入的纳米管具有很高的各向异性,所以样品具有明显的导电率上的各向异性。(2)利用氧化石墨烯具有的优异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导电及热稳定性,以PEGD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压膜成型,制备出了新型的氧化石墨烯/BMIMBF_4各向异性离子凝胶电解质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其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电导率,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到1.0×10~(-3) S/cm,同时样品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在温度达到200 ~oC时,施加外力样品不会发生破坏,且仍能保持在10~6 Pa左右。(3)在离子液体中加入硅酸镁锂和交联剂,通过采用光照辐射原位交联的方式制备了一类具有优良性能的各向异性离子凝胶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能、电化学性能、液晶性等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凝胶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样品在300 ~oC以上时才发生分解,锂藻土的加入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大样品的机械强度,且随其含量的增加,力学性能逐渐增大,经过宏观剪切处理后的样品具有明显的电导率上的各向异性和显着的液晶相。(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彭莎[7](2018)在《电场驱动构建有序离子通道及其导电增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因其较高的电导率、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能被广泛研究,但是离子迁移率明显低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通过外场作用力改变聚合物的相结构并添加导电粒子共同取向运动,构建双重有序离子通道,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本论文采用交流电场作为驱动力,调控共混聚合物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相结构变化,使导电聚合物PEGDA形成聚合物导电离子通道,在此基础上,向混合聚合物基体中分别加入导电性良好的陶瓷粒子磷酸钛铝锂(LATP)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叁氟甲磺酰)亚胺盐(BMIM TFSI),使导电粒子和导电聚合物PEGDA协同作用,构建具有双重离子通道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薄膜。利用光学显微镜同步监测粒子在PDMS基体中的运动及取向排列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拉曼光谱分析对材料截面中粒子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材料进行了离子电导率的测试。在交流电场作用下,PEGDA液滴由于极化作用在PDMS基体中沿平行于电场的方向紧密排列,形成链状结构。加入LATP粒子后,当施加强度为800 V/mm、频率为100 Hz、作用时间为5 min的交流电场作为驱动条件,可制备得到具有较好叁维网络结构离子通道的LATP/PEGDA/PDMS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薄膜。通过SEM观测,EDS元素分析及拉曼光谱分析证实了该网络结构,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材料的交流阻抗进行测试,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其离子电导率,发现电场驱动构建双重离子通道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与同等条件下未加电场的均质复合材料相比,离子电导率有明显提高,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同样,在交流电场作用下,向PEGDA/PDMS混合聚合物基体中加入离子液体BMIM TFSI后,当施加强度为1000 V/mm、频率为100 Hz、作用时间为5 min的交流电场作为驱动条件,BMIM TFSI液滴在聚合物基体中取向排列结构最好,沿平行于电场方向连接成链状,并且相互之间形成叁维网状结构,在此条件下制备这种具有较好叁维网络结构离子通道的BMIM TFSI/PEGDA/PDMS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薄膜。通过SEM观测,EDS元素分析及拉曼光谱分析证实了该网络结构,同样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材料的交流阻抗进行测试,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其离子电导率,发现电场驱动构双重离子通道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与同等条件下未加电场的均质复合材料相比,离子电导率也有明显提高,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符合阿伦尼乌斯方程。(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期刊2018-05-10)
李冬[8](2018)在《有序介孔材料修饰的锡膜沉积的碳糊电极对镉、锌、铜离子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用叁种锡膜沉积的有序介孔材料修饰的碳糊电极通过方波溶出伏安法检测重金属离子,如:镉离子、锌离子和铜离子。方法具有以下优点:有序介孔材料可以迅速传导电子、其内部均一的孔径使其有很好的吸附性;锡是环保的且可以与重金属形成混合物从而放大峰电流的信号;碳糊电极的无污染,方便制备以及表面可以快速更新。同时,这些新方法也可用于实际样品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分析。1.锡膜沉积、CMK-3修饰的碳糊电极的制备及其对痕量镉离子的检测锡膜沉积的CMK-3修饰的碳糊电极作为一个崭新的电极,结合了有序介孔碳和锡膜检测痕量镉。作为一种有序介孔碳,CMK-3有很好的传导电子的能力,因为他们内部的孔是规则有序的且可以控制的,孔径大约在3.8-4 nm,这种均一的孔径保证了其很好的吸附性。与CMK-3修饰的碳糊电极、碳糊电极和锡膜沉积的碳糊电极相比,锡膜沉积的CMK-3修饰的碳糊电极通过方波溶出伏安法提高了检测镉离子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在最优条件(即CMK-3的质量是4 mg,pH是4.70,二价锡离子浓度是6.5 mg L~(-1),沉积电位是-1.2 V,沉积时间是300 s)下,锡膜沉积的CMK-3修饰的碳糊电极的线性范围是6.0–100.0μg L~(-1)(r=0.9980),镉离子的检测限是0.8μg L~(-1)。这个传感器用于检测河水样品中的镉离子时有很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该传感器能够成功的应用于实际样品中镉离子的检测。2.锡膜沉积、SBA-15修饰的碳糊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用于锌离子的检测用一种新型的锡膜沉积的SBA-15修饰的碳糊电极去检测锌离子。作为有序介孔硅的一种,SBA-15有很好的传导电子的能力,这是因为其内部的孔是规则有序且可控的,孔径在7-9nm,孔体积是0.65-0.7 cm~3 g~(-1),比表面积是500-600 m~2 g~(-1),且其对金属离子和有机物有很好的吸附性。与SBA-15修饰的碳糊电极、锡膜沉积的碳糊电极和碳糊电极相比,锡膜沉积的SBA-15修饰的碳糊电极通过方波溶出伏安法提高了检测锌离子过程的灵敏度。下列条件为最佳:锡膜浓度是5.5 mg L~(-1),SBA-15的质量是4 mg,盐酸溶液的pH是4.50,沉积电位是-1.55V,沉积时间是300 s。锡膜沉积的SBA-15修饰的碳糊电极对锌离子的线性范围是4.0–100.0μg L~(-1)(r=0.9985),检测限是0.15μg L~(-1)。传感器对湖水样品中的锌离子的检测有很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证实了该传感器能够成功的应用于实际样品中锌离子的检测。3.锡膜沉积、结合氮掺杂的CMK-3的碳糊电极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的检测使用结合氮掺杂的CMK-3的锡膜沉积的碳糊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检测铜离子。作为一种有序介孔碳,氮掺杂的CMK-3有很好的传导电子的能力和吸附性,这是因为其内部的孔是规则有序且可控的,孔径在7-9 nm,孔体积是0.65-0.7 cm~3 g~(-1),比表面积是500-600 m~2 g~(-1)。与氮掺杂的CMK-3修饰的碳糊电极、锡膜沉积的碳糊电极和碳糊电极相比,锡膜沉积的氮掺杂的CMK-3修饰的碳糊电极通过方波溶出伏安法提高了检测铜离子的灵敏度。下列条件为最佳:锡膜浓度是7.5 mg L~(-1),SBA-15的质量是4 mg,盐酸溶液的pH是4.75,沉积电位是-1.3 V,沉积时间是350 s。锡膜沉积的氮掺杂的CMK-3修饰的碳糊电极对铜离子的线性范围是6.0–100.0μg L~(-1)(r=0.9998),检测限是0.073μmol L~(-1)。传感器对河水样品中的铜离子的检测有很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该传感器能够成功的应用于实际样品中铜离子的检测。(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8)
毕超奇,沈康,吕子夜,侯广亚,唐谊平[9](2018)在《叁维有序大孔C/α-Fe_2O_3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胶晶模板结合浸渍烧结法制备了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叁维有序大孔(3DOM)C/α-Fe_2O_3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物相表征和形貌分析,采用电池测试系统和电化学工作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叁维互通的网络结构,α-Fe_2O_3纳米颗粒均匀负载在3DOM C骨架上。以其制备的负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0.5C时,经历300个充放电循环后的可逆比容量仍达到489.35 m A·h/g。这主要得益于集流体独特的3DOM结构,不仅提供充足的空间来容纳在循环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和释放应力,而且大大缩短了电子和锂离子的传输路径。(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8年05期)
王静[10](2018)在《纳米有序介孔Si/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已从传统的商用石墨材料逐渐转入Si负极方面。硅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3580mAh·g~(-1),Li_(14)Si_5)和适中的嵌/脱锂电位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却受限于较差的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而未能实现商业化应用。在实际充放电过程中,硅负极脱/嵌锂所产生的体膨胀会造成电极粉化、脱落致使容量衰减,而且硅材料固有的导电率极低,电池倍率性能较差。此外,Si材料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易被破坏,会直接导致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不稳定。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用水热法合成有序介孔SBA-15分子筛,并以该有序介孔氧化硅为前驱体经低温镁热还原处理制备出了有序介孔Si;随后利用碳包覆工艺制备出循环性能良好的Si@SiC@C复合纳米材料,其中Si材料中丰富的孔隙能有效缓解硅循环过程中的体积效应,使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得以显着提高。此外,本文对镁热还原SiO_2机理及Si@SiC@C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做出了探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以P_(123)为模板剂,TEOS为硅源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尺寸可控的SBA-15粒子,有序介孔SBA-15分子筛的形貌组织受到溶液酸浓度、搅拌状态、添加剂等条件的影响。(2)镁热还原的产物受动力学因素的控制,包括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率。根据本文构建T-t-v相变化示意图,叁维空间被中间相产生曲面(Ⅰ)、相转变开始曲面(Ⅱ)及相转变结束曲面(Ⅲ)分割成叁个相区:未反应区(SiO_2+Mg)、中间相转变区(Mg_2Si+Si+SiO_2),以及(Si+Mg_2SiO_4)相区。叁大热力学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反应进程,反应过程中出现的Mg_2Si相为中间相,含Si相按Mg→Mg_2Si→Mg_2Si+Si→Si+(Mg_2SiO_4)的顺序变化。(3)SBA-15镁热还原过程为:过程一镁蒸气扩散至SBA-15界面生成中间相;过程二Mg_2Si中间相转变为Si相,两个过程均受到动力学扩散的影响。过程叁微区范围Mg源供应不充分,Mg_2Si消耗完毕后仍有部分SiO_2残余,加热温度足够高或者反应时间足够长时,局部热堆积效应促使MgO与残余SiO_2在界面处反应生成Mg_2SiO4。固镁热还原物相存在Mg_2Si、Si、MgO、Mg_2SiO4及少量SiO_2。(4)通过对SBA-15先包碳后还原的方式,Si@SiC@C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特性。电化学性能的显着提高主要是因为介孔硅表面包覆的碳层能够为电极提供导电网络,且SiC有利于硅表面形成稳定SEI膜,从而提高其可逆容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倍率性能。综上,本论文以简单水热法合成SBA-15有序介孔氧化硅为模板,通过低温镁热还原法和碳包覆的方式制备出具有良好循环稳定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大幅度提高了硅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这种简单易行的制备方法提高了硅基负极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离子有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胶晶模板,溶胶凝胶法辅助制备出叁维有序大孔Ni-Co-Mn混合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相同组份的纳米颗粒相比,叁维有序大孔材料具有大幅度提高的电化学性能。叁维有序大孔材料具有高达1530 m Ah·g~(-1)的可逆容量,在1000 m A·g~(-1)的电流密度下纳米颗粒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仅为328 m Ah·g~(-1),而多孔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876 m Ah·g~(-1),比纳米颗粒材料提高了1. 7倍;在100 m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之后多孔材料的容量保持率几乎接近100%,而纳米颗粒材料仅为42%。这些结果表明,叁维有序大孔结构Ni-Co-Mn混合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有序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康,黄锐,余念,张翔晖,王钊.MoO_3纳米线有序阵列在微流芯片中的Cd~(2+)离子传感特性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9
[2].曹婷,李东林,王艳茹,孔祥泽,李童心.叁维有序大孔Ni-Co-Mn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硅酸盐通报.2019
[3].唐奕,李会芳,王晓玲,黄鑫,廖学品.基于杨梅单宁制备叁维有序多孔碳内嵌纳米Cu_2O-CuO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9
[4].杨笑然,吴振宁,吴志炜,王博文,张垠.离子掺杂对有序介孔生物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综述[J].中国陶瓷工业.2018
[5].锁显.有序多孔聚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吸附分离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8
[6].李浩.有序交联的各向异性导电纳米复合离子凝胶的制备及性能[D].河北大学.2018
[7].彭莎.电场驱动构建有序离子通道及其导电增强效应研究[D].江汉大学.2018
[8].李冬.有序介孔材料修饰的锡膜沉积的碳糊电极对镉、锌、铜离子的检测[D].西南大学.2018
[9].毕超奇,沈康,吕子夜,侯广亚,唐谊平.叁维有序大孔C/α-Fe_2O_3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电镀与涂饰.2018
[10].王静.纳米有序介孔Si/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