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苯胺单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酶促聚合,芳香胺,模板,囊泡
苯胺单体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1](2017)在《酶促苯胺类单体聚合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化学聚合反应相比,酶促聚合反应因在水溶液中及温和条件下进行而显得非常有吸引力。由于氧化还原酶只氧化单体,不直接影响实际的聚合反应,并最终生成不明确的产物,这使其应用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然而,通过引入聚合物,胶束或者囊泡之类的分散性软界面,来控制非酶的耦合反应,这通常有助于改善聚合反应。通过引入软模板,以氧气或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漆酶或辣根过氧化物酶可催化苯胺聚合得到极化子状态的绿色聚苯胺(PANI-ES)悬浮液。相比之下,没有软模板时,酶促苯胺聚合的产物是棕色沉淀。本课题旨在利用不同软模板体系中酶促合成的导电聚苯胺复合物,对纺织品进行电磁防护、传导、变色、疏水等多功能改性,并以双二乙基琥珀酸钠(AOT)囊泡为例,深入探究了模板在苯胺及其衍生物[对氨基二苯胺(PADPA),对苯二胺(PPD),邻苯二胺(OPD)]聚合中的作用,最后还将酶促对苯二胺(PPD)低聚的反应应用到了脂质体内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定量分析上。在第二章至第四章,我们分别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磺化木质素(LGS),全氟辛基磺酸钾(PFOS)这叁种阴离子模板中,用漆酶催化苯胺模板导向聚合制备PANI-ES,并通过原位聚合或浸轧的方式,制备了功能化的棉纺织品。第二章中,纤维感应静电测试和远场电磁屏蔽效能测试表明,导电聚苯胺复合物可以提高改性棉织物的电磁防护性能。第叁章中,循环伏安测试和K/S值测试,证实了改性棉织物可逆的变色和电化学性能。本章还将苯胺在LGS中的聚合反应与在SDBS乳液中的聚合反应进行了对比,以探究不同模板对苯胺聚合反应进程和产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GS掺杂的聚苯胺氧化程度更高,含有更多的醌环,其质子化程度也更高;循环伏安测试和热重分析表明,LGS掺杂的聚苯胺的电学性能,热稳定性等都优于SDBS掺杂的聚苯胺。第四章中,利用聚苯胺的掺杂/脱掺杂过程,我们制备了含有可逆润湿性能的改性棉织物,并以Zeta电位和K/S值测试为辅助手段,解释了改性棉润湿性开关的机理:不同pH条件下,聚苯胺的掺杂/去掺杂过程引起的PFOS的吸附状态的改变。作为酶促合成PANI-ES反应在天然纺织品改性的首次应用,这些研究为探究天然纺织品在防护服装、变色服装和气体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在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我们以阴离子囊泡(AOT)模板为例,对酶促芳香胺模板导向聚合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五章中,我们对前人通过HRP/H_2O_2催化对氨基二苯胺(PADPA)制备PANI-ES的反应进行了改进。实验发现,苯胺的引入不仅可以减少单独催化PADPA低聚时产生的吩嗪副产物的量,增加苯胺六聚物的产量,还可以提高产物的电化学性能。通过HPLC-DAD/MS和氘代苯胺实验等测试,我们最终解释了混合体系共聚的机理:苯胺叁聚物的快速生成和衍变。最终的PANI-ES产物是苯胺叁聚物、四聚物和六聚物的混合物。第六章中,我们尝试用反应活性较高的对苯二胺(PPD)和邻苯二胺(OPD)作为苯胺的替代单体,制备PANI-ES产物。结果表明,无法通过酶促PPD或OPD的模板导向聚合制备PANI-ES产物。其中,在含有AOT囊泡时,PPD自由基的生成速率会对其后续耦合反应产生影响:酶浓度较高时有不同的反应进程和产物。虽然无法通过PPD和OPD的酶促聚合得到PANI-ES产物,但我们并未放弃这些反应活性很高的单体。在第七章中,我们深入探究了将PPD作为酶活测试底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1.5 mM PPD,80μM H_2O_2,pH 7.0,25°C,10 min),根据PPD低聚反应的速率,可以定量分析水溶液中微量的HRP(10-100 pM)。之后我们将这一新的酶活测试底物应用到了POPC(棕榈酰油酰磷脂酰胆碱)囊泡内部的酶活检测上。PPD可以在不损坏囊泡的前提下探测到内部包裹着的酶,实现囊泡内酶活的简易测试,而这是传统的酶活测试底物ABTS~(2-)达不到的,即囊泡内部的HRP对PPD的选择性氧化和低聚反应。因此,结合PPD和ABTS~(2-)可以用来区别囊泡内外的酶。分析发现,所制备的POPC囊泡分散液(2.2 mM POPC,pH 7)中,平均每个囊泡含有12个HRP分子,低温(4°C)储存一个月后,酶活稳定,没有酶渗漏。相比于注重反应设计的有机化学,酶促反应属于模拟自然界的自由基聚合反应,非常复杂,且难以控制。本课题借助结构控制模板和一些化学分析方法,探究和利用了酶促芳香胺氧化聚合的反应,对相关科研工作者探究酶促反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12-01)
周俊鹏[2](2017)在《N,N-二甲基苯胺/α-溴苯基乙酸乙酯引发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可见光自由基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见光自由基聚合因其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和绿色环保等优点成为近年来高分子化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可见光光敏剂或者催化剂大部分是过渡金属化合物及杂环和多环类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催化剂/引发剂在大批量聚合物的制备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因此开发简单廉价的可见光自由基聚合新引发体系,仍然是高分子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使用N,N-二甲基苯胺(DMA)作为可见光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但DMA的引发效率较低。通过加入α-溴苯基乙酸乙酯(EBP)可以加快聚合反应速率和提高DMA的引发效率,但EBP本身不能引发聚合。聚合反应速率随着DMA或EBP用量增大而加快,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保持不变(30000 g/mol)。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所使用的溶剂有一定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相对分子质量也较大。以DMA为溶剂时聚合反应速率随着EBP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EBP]/[MMA]为0.5%时聚合反应速率最快。聚合反应可以通过光源的开与关实现快速高效的“开”与“关”。2.向聚合体系中加入链转移剂4-氰基-4(苯基硫代甲硫基)戊酸(CTP),当[DMA]/[EBP]/[CTP]为 5:1:2 时实现了 MMA “活性”自由基聚合。相对分子质量随着转化率线性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1.1)。在DMSO,苯甲醚和DMF这叁种溶剂中,聚合反应在DMSO溶剂中最快,其次是苯甲醚溶剂中,最慢的是在DMF溶剂中,但在DMSO溶剂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相对较宽。甲基丙烯酸苄酯(BnMA)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在该体系下也实现了“活性”聚合。(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7)
毕宸洋,郭强,刘隽,余舟,刘海彬[3](2016)在《500℃下酸酐和苯胺单体的原位聚合和热分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条件下常用的预置固体润滑涂层易于消耗,难以补充,润滑作用不能稳定持续,维护成本较高~([1-2])。本文设计通入一种聚酰胺的两种气相单体,在500℃高温下发生原位聚合反应生成固体润滑膜,同时发生热分解,通过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固体残留物分析。500℃下将邻苯二甲酸酐(PA)和对苯二胺(PPD)两种气相单体,通入球/盘摩擦体系,载荷为50N,相对滑动速度为0.785 m/s。图1为钢盘上固体残留物的红外光谱。在3350cm~(-1)与3500(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1)
孟祥丽,黄玉东,雷作涛,牛海军[4](2007)在《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聚合物单体4,4′-二氨基叁苯胺的合成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胺和对硝基氯苯为原料,K2CO3作催化剂,合成出了中间产物4,4′-二硝基叁苯胺(DNTPA)。将中间产物用10%的Pd/C催化剂加氢催化还原,得到纯度为96.6%的目标产物4,4′-二氨基叁苯胺(DATPA)。合成总产率为38%。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原料便宜易得,纯度较高,产物可作为聚合反应的单体原料。本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该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优化的反应条件。(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7年05期)
达世俊,谭德灏,李瀛[5](2005)在《叁个取代的聚苯胺单体的合成与波谱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易得的2,4-硝基苯酚、2,4-二硝基氟苯、间苯二酚为原料,经过Williamson反应、催化氢化 等步骤,合成了3个烷氧基取代的聚芳胺单体,其结构均经过1H NMR,MS,IR确证.(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李星玮,李晓宣,居明,赵宝昌[6](2001)在《聚苯胺膜电极在苯胺单体聚合反应中的电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Polyaniline film electrode was prepared by constant potential electrolysis. Effects of sweep rate,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its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monomer were studied. Compared with the blank platinum electrode, the potential of the oxidation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monomer on the polyaniline film electrode shifted negatively. It is showed that the polyaniline film has obvious catalytic action in the polymerization. In addition, the redox peak current on polyaniline film electrode linearly depends on the square root of the potential sweep rate.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electrode reaction on polyaniline film i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process.(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夏平,崔结[7](1990)在《N,N—二甲基苯胺引发MMA单体均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N,N—二甲基苯胺在催化量情况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并讨论了该聚合反应的动力学等有关问题.(本文来源于《湖州师专学报》期刊1990年06期)
黄超,刘恩波,张广建,王玉梅[8](1990)在《对3,3-二氯联苯胺诱发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3-二氯联苯胺(Dichlorobenzi-dine,简称DCB)是动物致癌物质,可诱发大鼠、小鼠、地鼠和狗等多种实验动物肿瘤发生。DCB作业工人的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未得到致癌的肯定结论。在生物学短期试验中,DCB有致突变作用。DCB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TA_(98)和TA_(100)回变数增高;体内诱发Balb/c小鼠骨髓细胞SCE频率增高;在苯巴比妥活化系统存在下,DCB诱发Hela细胞非程序DNA合成。到目前为止,DCB对人体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室对DCB体外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和DCB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进行了观察。(本文来源于《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期刊1990年02期)
苯胺单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可见光自由基聚合因其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和绿色环保等优点成为近年来高分子化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可见光光敏剂或者催化剂大部分是过渡金属化合物及杂环和多环类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催化剂/引发剂在大批量聚合物的制备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因此开发简单廉价的可见光自由基聚合新引发体系,仍然是高分子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使用N,N-二甲基苯胺(DMA)作为可见光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但DMA的引发效率较低。通过加入α-溴苯基乙酸乙酯(EBP)可以加快聚合反应速率和提高DMA的引发效率,但EBP本身不能引发聚合。聚合反应速率随着DMA或EBP用量增大而加快,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保持不变(30000 g/mol)。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所使用的溶剂有一定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相对分子质量也较大。以DMA为溶剂时聚合反应速率随着EBP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EBP]/[MMA]为0.5%时聚合反应速率最快。聚合反应可以通过光源的开与关实现快速高效的“开”与“关”。2.向聚合体系中加入链转移剂4-氰基-4(苯基硫代甲硫基)戊酸(CTP),当[DMA]/[EBP]/[CTP]为 5:1:2 时实现了 MMA “活性”自由基聚合。相对分子质量随着转化率线性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1.1)。在DMSO,苯甲醚和DMF这叁种溶剂中,聚合反应在DMSO溶剂中最快,其次是苯甲醚溶剂中,最慢的是在DMF溶剂中,但在DMSO溶剂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相对较宽。甲基丙烯酸苄酯(BnMA)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在该体系下也实现了“活性”聚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胺单体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亚.酶促苯胺类单体聚合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7
[2].周俊鹏.N,N-二甲基苯胺/α-溴苯基乙酸乙酯引发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可见光自由基聚合[D].北京化工大学.2017
[3].毕宸洋,郭强,刘隽,余舟,刘海彬.500℃下酸酐和苯胺单体的原位聚合和热分解研究[C].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4].孟祥丽,黄玉东,雷作涛,牛海军.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聚合物单体4,4′-二氨基叁苯胺的合成工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
[5].达世俊,谭德灏,李瀛.叁个取代的聚苯胺单体的合成与波谱表征[J].兰州大学学报.2005
[6].李星玮,李晓宣,居明,赵宝昌.聚苯胺膜电极在苯胺单体聚合反应中的电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1
[7].夏平,崔结.N,N—二甲基苯胺引发MMA单体均聚的研究[J].湖州师专学报.1990
[8].黄超,刘恩波,张广建,王玉梅.对3,3-二氯联苯胺诱发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的观察[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