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拥军
(北京市延庆县南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2100)
【摘要】目的:探讨磷酸川穹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磷酸川芎嗪200㎎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只用维生素B1100mg加、B12250ug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3.3%(P<0.05)。结论:磷酸川芎嗪联合维生素B1、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磷酸川芎嗪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65-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感觉减退、变性甚至消失,以麻、凉、痛、瘫为主要症状,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2]。我们用磷酸川芎嗪联合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DPN患者3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DPN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45~68岁,糖尿病病程5~13年,神经病变病程1~15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诊断标准[3]:①四肢感觉异常,包括对称或单侧肢体麻木,自觉性疼痛,末端袜套感;②腱反射消失或迟钝;③肌电图异常: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0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5m/s,④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神经病变。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饮食、运动和药物疗法,使血糖控制达标,空腹血糖6.0±1.5mmol/L,餐后2h血糖在8.0±2.0mmol/L。治疗组:生理盐水500ml加磷酸川芎嗪(长春国奥药业有限公司)200㎎静脉点滴及维生素B1100㎎+B120.25㎎肌肉注射,均每日一次,共14天。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100㎎+B120.25㎎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共14天。余神经病变用药完全一致。
1.3疗效判定标准[4]
①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腱反射基本恢复,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或恢复正常;②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腱反射未完全恢复,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③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数加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由表中可见,磷酸川芎嗪联合维生素B1、B12治疗14天,显效率43.3%,有效率50%,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3.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n(例)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013(43.3)15(50)2(6.7)93.30%
对照组307(23.3)12(40)11(36.7)63.30%
3讨论
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现在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认为是由于糖代谢紊乱引起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出现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周围神经代谢及功能异常[5]。据报道DPN患病率约为67%,即使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糖尿病患者中经电生理检测确诊的也可以达76.48%[6]。近来研究显示,钙拮抗剂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作用为:①增加神经血流量,改善神经缺血缺氧;②增加神经内毛细血管密度,促进微血管生成;③改善神经突触前肾上腺素能反应[7]。使用钙拮抗剂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近期糖尿病治疗学上的重要进展,它不仅对神经病变的发生有预防作用,还可使已经发生的神经病变有所改善。川芎嗪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成分之一,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具有钙拮抗剂作用,尚能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8]。本观察表明,在血糖控制达标的基础上,磷酸川芎嗪治疗DPN两周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63.3%相比有显著差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宏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首都医药2012,1;12-14。
[2]丁来标,高怀林,王立业等,川乌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3,21(1);30-32。
[3]郑白蒂,胡国贤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1);37-38。
[4]林甲宜,戴伦,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5);369-271。
[5]李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24。
[6]武宝玉,袁申元等,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循环的关系,微循环学杂志1998;15;8。
[7]刘嵋,张金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1);37-38。
[8]张仲儒,用振动感觉阈预测糖尿病神经病变足溃疡的前瞻性研究。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5;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