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638500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入院的膀胱结石患者共90例,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根据治疗体位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半卧位,对照1组采用仰卧位,对照2组采用俯卧位,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组的86.67%和对照2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采取半卧位效果好一些,但临床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何时的体位,以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膀胱结石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男性,表现为排尿中断、排尿困难、膀胱刺激征、疼痛等症状,多是由尿路感染、梗阻、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1],临床上一般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该病进行治疗,但是选择何种体位更具优势,目前还存在着较大争议。为此,本文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入院的膀胱结石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半卧位、俯卧位、仰卧位的实践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入院的膀胱结石患者共90例,根据治疗体位的不同分为3个小组。观察组患者30例,女性9例,男性21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6.5±3.1)岁;对照1组患者30例,女性10例,男性20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8±2.9)岁;对照2组患者30例,女性7例,男性23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6.1±3.0)岁。三组患者于基础资料上未见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凝血时间检查,确定无异常后再行手术。选择威达公司生产的型号为WD-4的水囊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以B型超声波进行定位。术前需饮水500ml,观察组患者膀胱内保留少量尿液,对照组保留大量尿液,注意术前禁止使用止痛或镇痛药物,手术结束后口服抗生素及排石中药[2]。手术操作步骤:①对照1组采用仰卧位,适当垫高肩背一侧和大腿处,使身体与床面之间保持15°,水囊和侧腹部贴紧,完成对焦后进行冲击治疗,设备电压为10—12kV,冲击次数为1600—2700次。②对照组2组采取俯卧位,稍微垫高大腿部分,保持头低脚高位,使结实位于膀胱上部,和耻骨相隔离,水囊和侧腹部贴紧,完成对焦后进行冲击治疗,设备电压为10—14kV,冲击次数为2000—3000次。③观察组采用半卧位,身体和床面之间呈60—75°[3],水囊和会阴部贴紧,完成对焦后进行冲击治疗,设备电压为9—12kV,冲击次数为1000—2500次。
1.3评价标准显效: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恢复正常,经B超、X线片及静脉尿路造影复查发现结石完全消失;有效: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仍有腰腹酸痛症状,尿检发现有少量红细胞,经B超、X线片及静脉尿路造影复查发现结石变小或位置下移;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未改善,尿检及结石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统一应用SPSS19.0处理,计数资料以χ?检验,通过n(%)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通过x±s表示,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中治疗显效21例,治疗有效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1组治疗显效18例,治疗有效8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2组治疗显效17例,治疗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27/30)。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1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组、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中1例血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对照1组中1例小便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2组中有1例血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俯卧位适用于下肢无功能障碍,可长时间俯卧的患者,但是该方法容易受到肠内容物及肠气的影响,冲击波无法避开耻骨产生的干扰,效果不够理想。仰卧位适用于无法长时间俯卧以及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特点在于膀胱内科保留大量的尿液,可提高结石粉碎的成功率,且所得图像较为清晰,操作简单,精准度高,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半卧位不适用于年老体弱、下肢残疾、踝关节残疾的患者及月经期间女性患者,其优点在于患者膀胱内可保留大量尿液,能够提高冲击波粉碎的成功率,且结石不易移动,图像较为清晰,观察定位比较方便,有利于临床操作。此外,该治疗方法的电压较低,冲击次数较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安全性较高。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组的86.67%和对照2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采取半卧位效果好一些,但临床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何时的体位,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郭文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0):104-105.
[2]秦海峰.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探析[J].河北医药,2017,39(05):793-795.
[3]张晓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3):162-163.
[4]祝小英.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