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氨基酸论文-张慧林,王永胜,李冲伟

微生物氨基酸论文-张慧林,王永胜,李冲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氨基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酵豆酱,群落结构,游离氨基酸,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氨基酸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林,王永胜,李冲伟[1](2019)在《传统发酵豆酱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传统发酵豆酱产品质量的差异,通过定量描述分析法对吉林省长春、黑龙江省桦南、黑龙江省宝泉岭和黑龙江省黑河4个地区发酵豆酱样品(分别为ChangC、HuaN、BaoQL、HeiH)进行感官评价,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氨基酸分析技术测定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BaoQL感官评价最好。不同豆酱样品的菌群组成差异较大,菌群中优势细菌和优势真菌的种类也各不相同,其中样品HuaN和HeiH的优势细菌为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样品ChangC的优势细菌为乳杆菌(Lactobacillus),样品BaoQL的优势细菌为魏斯氏菌(Weissella);样品HuaN和HeiH的优势真菌为青霉菌(Penicillium),样品ChangC的优势真菌为unclassified-k-Fungi,样品BaoQL的优势真菌为曲霉菌(Aspergillus)。通过对其游离氨基酸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性评价,可得东北不同地区传统发酵豆酱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样品BaoQL的游离氨基酸综合评分最高,样品ChangC次之,HeiH评分最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豆酱的微生物多样性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的相关性可知,菌群的种类和丰度对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从而影响豆酱的质量,其中对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的细菌为Weissella,真菌为毕赤酵母菌(Millerozyma)和Aspergillus。本研究揭示了豆酱中游离氨基酸与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相关性,为豆酱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柳晓磊,齐钊,闫臻,徐敏,陈剑山[2](2019)在《复合微生物菌剂与氨基酸水溶肥组合施用对香蕉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氨基酸水溶肥组合施用后香蕉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海南省东方市开展香蕉大田试验,以组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与氨基酸水溶肥为处理组,在香蕉的苗期、中期、孕蕾期各处理一次,以滴灌清水为对照组,全部处理结束30 d后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并提取土壤DNA进行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对比研究土壤性质及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1)处理组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养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极显着上升(P<0.01);碱解氮显着增加(P<0.05);根结线虫数量显着下降(P<0.05)。(2)细菌测序结果表明,在目水平上,对照组土壤中细菌相对丰度≥2%的优势菌目在处理组土壤中都呈下降趋势;在属水平上,物种丰度≥1%的菌属中,处理组土壤的Rhodanobacter(罗丹杆菌属)、Sphin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Dyella(分类未定)的物种丰度都明显升高,其中Sphingomonas呈显着性升高。(3)真菌测序结果显示,处理组土壤中Colletotrichum(炭疽菌属)的丰度明显下降,但Penicillium(青霉菌属)的丰度有所升高。综上,采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氨基酸水溶肥组合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改良和改善作用,有利于减少香蕉的病害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1期)

王悦齐,李春生,杨贤庆,李来好[3](2018)在《传统鱼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和游离氨基酸对生物胺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明微生物菌群和游离氨基酸对鱼露发酵过程中生物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组胺、酪胺、尸胺和腐胺为鱼露发酵过程中主要的生物胺,其中酪胺和组胺的含量呈正相关(R值=0.9113)。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为主要的游离氨基酸。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不同发酵阶段鱼露的微生物菌群变化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揭示主要微生物菌群与生物胺的关系,盐厌氧菌属与腐胺的含量呈正相关,而在鱼露发酵后期盐单胞菌属与生物胺的降解的有关。本研究为传统鱼露生产中生物胺的控制提供更好的策略。(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鲁佩玉,孙青华,彭伟[4](2018)在《微生物生产氨基酸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酸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食品、动物饲料、保健品以及各类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工业中常利用微生物作为宿主来生产氨基酸,传统上采用随机突变筛选高产氨基酸突变株的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因此系统代谢工程成为开发生产氨基酸突变菌株的理想方法,研究举例说明代谢工程研究氨基酸生产菌株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几种促进氨基酸生产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王瑶,孙志洪,许庆庆,刘金艳,李金龙[5](2017)在《氨基酸平衡低蛋白质日粮对育肥猪肠道黏膜抗菌肽与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氨基酸平衡低蛋白质日粮对育肥猪肠道抗菌肽与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将20头(60±2.5)kg的育肥猪(杜×长×大)随机分为4个处理:14.0%CP日粮(14.0%CP),添加Glu、Lys、Met、Thr和Trp的12.5%CP日粮(12.5%CP),添加Glu、Lys、Met、Thr和Trp的11.0%CP日粮(11.0%CP),添加Glu、Lys、Met、Thr、Trp和BCAA(Val、Ile、Leu)的11.0%CP日粮(11.0%CP+BCAA)。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分为5d预试期和30d正试期。结果表明:(1)尿液尿素氮和尿酸含量随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而显着降低(P<0.05);(2)低蛋白质水平日粮显着降低空肠黏膜、回肠黏膜β-defensin-2水平和ANG1、ANG4 mRNA表达水平(P<0.05);(3)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部分回肠、直肠食糜微生物氨基酸组成有显着影响(P<0.05);(4)与14.0%CP组相比,12.5%CP组Observed species显着提高(P<0.05),11.0%CP组Shannon、PD显着降低(P<0.05),11.0%CP+BCAA组Shannon显着降低(P<0.05)。4组之间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差异不显着(P>0.05)。与14.0%CP组相比,12.5%CP组和11.0%CP组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5),11.0%CP+BCAA组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5)。14.0%CP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着高于12.5%CP组和11.0%CP+BCAA组(P<0.05),与11.0%CP组差异不显着(P>0.05),14.0%CP组弯曲菌科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14.0%CP组粪肠球菌属、狭义梭菌属的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11.0%CP组和11.0%CP+BCAA组毛螺菌属FCS020的相对丰度显着高于12.5%CP组和14.0%CP组(P<0.05)。低蛋白质水平氨基酸平衡日粮能提高氮的利用率,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在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BCAA有助于增加氨基酸的平衡性、维持肠道免疫机能。(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袁洁[6](2017)在《氨基酸在生物活性炭砂滤池的变化规律及微生物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人们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饮用水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水源水微污染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给水行业的主要问题。微污染原水中的含氮有机物在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含氮消毒副产物,给饮用水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研究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及相关污染物在给水处理过程中的生成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主要研究饮用水工艺中生物砂滤池、生物炭砂滤池及生物炭滤池对以氨基酸为代表的DON的去除规律,包括生物滤池中不同滤料种类的滤池启动挂膜研究,对以氨基酸为代表的DON去除规律及生物滤池内部的菌群结构等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叁种生物滤池挂膜稳定后,生物砂滤池和生物炭砂滤池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3.87%、89.06%,优于生物炭滤池;叁种生物滤池对NO_2~--N的去除效果明显,出水中NO_2~--N基本接近于零,挂膜成熟后由于微生物的活性,生成SMPs并释放到水中使得DON明显增加。2.生物滤池挂膜成熟后11种氨基酸在滤池运行周期内去除效果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天冬氨酸(Asp)在滤池中去除效果明显。二是苏氨酸(Thr)、丝氨酸(Se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半胱氨酸(Cys)这几种氨基酸先升后降最后再升高。叁是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随着滤池的运行变化规律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其特有的疏水作用导致这几种氨基酸在滤池中去除效率低。3.DON在滤池中沿程变化趋势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40-50cm处达到最低点,之后上升。出水DON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物砂滤池、生物炭滤池和生物炭砂滤池。4.滤料的表面性质影响滤料附着的生物量,从而影响DON在生物滤池沿程的变化规律。对比叁种生物滤池滤料覆膜样品中的微生物菌落特性,生物滤池中不同滤料上的细菌菌群结构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S3和TS3的微生物丰度最高,本研究发现滤池中微生物丰度越高对氨基酸降解也越好。滤料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的物种多样性及微生物种群上的差异影响了滤池中DON的生成。在12个生物滤料样品中共检测到39个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最高。生物滤池中Elstera、Rhizorhabdus和Exiguobacterium这叁种菌属占主导,而其都与氨基酸的降解相关。5.对12个生物滤料附着生物膜中功能微生物对比结果表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是AOB细菌中的优势菌属;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是NOB细菌中的优势菌属;反硝化细菌主要优势菌属为Bacillu。(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7-12-01)

王颖,陈文强,邓百万,王新明,彭浩[7](2017)在《复合微生物配合饲料对鱼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复合微生物配合饲料对鱼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平均体重100 g的鲢鱼6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分别采用3种鱼饲料在相同环境下进行饲养试验。1组饲喂复合微生物配合饲料,2组、3组分别饲喂鲢鱼育成配合饲料、鲢鱼专用粮。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和气相色谱法对肉样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不同饲料对鲢鱼鱼肉中的氨基酸组成未产生显着性的影响(P>0.05),但对其必需氨基酸(EAA)及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影响显着(P<0.05);1组鱼肉的氨基酸总量(TAA)最高,与2组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与3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3种不同饲料对鱼肉中脂肪酸的组成无显着影响(P>0.05),但对其含量影响极显着(P<0.01)。说明饲喂复合微生物配合饲料的鲢鱼营养价值高,肉质更优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7年16期)

马庆旭,王峻,曹小闯,孙燕,孙涛[8](2017)在《土壤pH对玉米与微生物竞争吸收氨基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合成肥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p H发生显着变化,但其对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竞争吸收氨基酸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通过电解法调节杭州红壤和铁岭棕壤两种土壤p H,采用外源添加~(15)N标记甘氨酸短期吸收4 h的方法,研究了p H对玉米及根际微生物竞争吸收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 H对玉米根和地上部生物量有显着影响,对于红壤,p H为6.48最适宜玉米生长,且玉米地上部~(15)N丰度和~(15)N-甘氨酸吸收量也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对于棕壤,p H为7.65最适宜玉米生长,其玉米地上部和根系~(15)N丰度显着低于p H为5.78处理,但~(15)N-甘氨酸吸收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红壤p H为6.48条件下,其微生物生物量碳相对较高,而棕壤p H为7.65条件下,其微生物生物量碳相对较低.综合根系吸收、转运及微生物竞争吸收的结果,推断红壤在p H为6.48条件下虽然面临着微生物的竞争吸收,但生长于其上的玉米通过提高吸收速率和转移比率提高了氨基酸的吸收量;在p H为7.65的棕壤中,微生物活性较低,降低了与玉米竞争吸收氨基酸的能力,从而增加了玉米对氨基酸的吸收量.(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段元亮[9](2017)在《四川省两种养殖模式下大鳞副泥鳅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肠道酶活及肌肉氨基酸组分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池塘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集约化养殖模式,但是其模式密度高,对环境有较大负影响。稻田养鱼作为一种经典的生态养殖模式,养殖密度相对较低,水质好。然而其优势具体体现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本实验主要研究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下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泥鳅)肠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微生物菌群、酶活性以及肌肉氨基酸组分的差异,为揭示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机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肠道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稻田养殖泥鳅的肠长/体长、肠长/全长和胴体重/体重的比值较池塘养殖更高,其中胴体重/体重指数达到显着水平(P<0.05)。在同一种养殖模式下,肠道前肠的周长、皱襞高度和根数、肠道吸收面积以及黏液细胞数显着高于中后肠(P<0.01)。稻田养殖泥鳅前肠中的皱襞根数显着高于池塘养殖模式(P<0.01),但是肠道的吸收面积没有显着差异。2、肠道菌群分析不同养殖模式肠道中的菌群都出现了季节性差异。稻田养殖模式肠道粘膜、内容物和水样的菌群多样性在秋季比夏季高,并且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sp.)只出现在秋季。池塘养殖模式肠道粘膜和内容物的菌群多样性在秋季比夏季低,并且放线菌(Actinobacterium)只出现在夏季。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只存在于稻田养殖模式,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sp.)只存在于池塘养殖模式。两种模式下都鉴定出12种优势菌群,从门的级别归类都相同,其中75%属于变形菌门,8.33%属于厚壁菌门,8.33%属于放线菌门。在夏季,稻田养殖泥鳅肠道黏膜中的厚壁细菌、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 spp.)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spp.)显着高于池塘养殖模式(P<0.05)。在秋季,稻田养殖泥鳅肠道黏膜中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和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显着高于池塘养殖模式(P<0.05)。3、肠道酶活分析稻田养殖泥鳅肝脏、前中后肠的脂肪酶活性显着高于池塘养殖模式(P<0.05);而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仅仅是在中后肠中比池塘养殖模式高(P<0.05)。在泥鳅前中肠中,除了前肠中的碱性磷酸酶(AKP)是池塘养殖模式的更高,酸性磷酸酶(ACP)、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均为稻田养殖模式的更高。4、氨基酸组分分析两种模式泥鳅肌肉中都有6种氨基酸含量超过了 1g/100g(鲜样),分别是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稻田养殖泥鳅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百分比略高于池塘养殖模式;肌肉中的缬氨酸和酪氨酸含量高于池塘养殖模式。此外,不同模式泥鳅肌肉中的风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刘靖,慕春龙,余凯凡,朱伟云[10](2018)在《体外法探究不同氨基酸形式酪蛋白水解物对猪小肠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外法探究猪小肠不同肠段肠腔微生物和肠壁微生物对两种不同氨基酸形式的酪蛋白水解物的发酵特性。【方法】以生长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腔食糜或者肠壁微生物为接种物,分别以酸水解酪蛋白(以游离氨基酸为主)和酶水解酪蛋白(以小肽为主)为底物,37°C厌氧培养发酵,于0、3、6、12 h采样,测定微生物蛋白(MCP)以及用real time-PCR进行菌群分析。【结果】(1)肠腔微生物发酵不同酪蛋白水解物:十二指肠和回肠酶水解酪蛋白组MCP的含量显着高于酸水解酪蛋白组(P<0.05)。十二指肠酶水解酪蛋白组总菌、Firmicutes数量显着高于酸水解酪蛋白组(P<0.05)。回肠发酵6 h后,酶水解酪蛋白组Escherichia coli和Firmicutes的数量显着高于酸水解酪蛋白组(P<0.05);发酵12 h后,酶水解酪蛋白组总菌、Lactobacillus、E.coli的数量均显着高于酸水解酪蛋白组(P<0.05)。(2)肠壁微生物发酵不同酪蛋白水解物:发酵12 h后,十二指肠和回肠酶水解酪蛋白组MCP含量显着高于酸水解酪蛋白组(P<0.05)。十二指肠酶水解酪蛋白组Lactobacillus、Firmicutes数量分别极显着、显着高于酸水解酪蛋白组;回肠Firmicutes数量在酶水解酪蛋白组显着高于酸水解酪蛋白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和回肠的肠腔和肠壁微生物都能够利用小肽,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小肽的利用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微生物氨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氨基酸水溶肥组合施用后香蕉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海南省东方市开展香蕉大田试验,以组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与氨基酸水溶肥为处理组,在香蕉的苗期、中期、孕蕾期各处理一次,以滴灌清水为对照组,全部处理结束30 d后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并提取土壤DNA进行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对比研究土壤性质及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1)处理组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养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极显着上升(P<0.01);碱解氮显着增加(P<0.05);根结线虫数量显着下降(P<0.05)。(2)细菌测序结果表明,在目水平上,对照组土壤中细菌相对丰度≥2%的优势菌目在处理组土壤中都呈下降趋势;在属水平上,物种丰度≥1%的菌属中,处理组土壤的Rhodanobacter(罗丹杆菌属)、Sphin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Dyella(分类未定)的物种丰度都明显升高,其中Sphingomonas呈显着性升高。(3)真菌测序结果显示,处理组土壤中Colletotrichum(炭疽菌属)的丰度明显下降,但Penicillium(青霉菌属)的丰度有所升高。综上,采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氨基酸水溶肥组合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改良和改善作用,有利于减少香蕉的病害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氨基酸论文参考文献

[1].张慧林,王永胜,李冲伟.传统发酵豆酱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其相关性分析[J].食品科学.2019

[2].柳晓磊,齐钊,闫臻,徐敏,陈剑山.复合微生物菌剂与氨基酸水溶肥组合施用对香蕉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3].王悦齐,李春生,杨贤庆,李来好.传统鱼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和游离氨基酸对生物胺代谢的影响[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4].鲁佩玉,孙青华,彭伟.微生物生产氨基酸的研究进展[J].饲料研究.2018

[5].王瑶,孙志洪,许庆庆,刘金艳,李金龙.氨基酸平衡低蛋白质日粮对育肥猪肠道黏膜抗菌肽与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7

[6].袁洁.氨基酸在生物活性炭砂滤池的变化规律及微生物特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

[7].王颖,陈文强,邓百万,王新明,彭浩.复合微生物配合饲料对鱼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

[8].马庆旭,王峻,曹小闯,孙燕,孙涛.土壤pH对玉米与微生物竞争吸收氨基酸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7

[9].段元亮.四川省两种养殖模式下大鳞副泥鳅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肠道酶活及肌肉氨基酸组分的比较[D].四川农业大学.2017

[10].刘靖,慕春龙,余凯凡,朱伟云.体外法探究不同氨基酸形式酪蛋白水解物对猪小肠微生物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18

标签:;  ;  ;  ;  

微生物氨基酸论文-张慧林,王永胜,李冲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