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尾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尾树,群落,物种多样性,雷公山保护区
马尾树论文文献综述
李萍,李小海,谢丹,李兴春,弓丽花[1](2019)在《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格头马尾树群落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调查分析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格头天然马尾树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特征和结构特征,计测了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该马尾树群落植物共有48科67属84种植物;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马尾树重要值为0.4026,为该群落最高值,马尾树占绝对优势。(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13期)
李萍,李兴春,李小海,弓丽花,毛正光[2](2019)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尾树种子繁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马尾树种子的采种、育苗试验,掌握了在雷公山地区采集马尾树种子的时间和马尾树种子育苗技术,为保护和繁殖这一珍稀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08期)
袁茂琴,杨加文[3](2015)在《黔东南马尾树群落特征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黔东南马尾树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及结构特征,为制定其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黔东南选择代表性地段,设置马尾树群落样方,调查其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组成,乔木层树高、胸径,灌木层、草本层盖度和高度等,分析其群落特征。【结果】群落中生长维管束植物103种,分属61科85属,科属组成较复杂。103种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丰富多样,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并含有较多古老属种。群落外貌以中、小型草质单叶的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占103种植物的84.41%,中、小型单叶占103种植物的91.26%;落叶成分所占比例稍高于常绿成分,分别为55.34%和44.66%。群落垂直结构分化较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层,树冠分布较连续。【结论】黔东南马尾树群落是一个受破坏后形成的处于恢复演替中的次生植被群落,在密林下难以更新,需外界干扰造成一定林窗面积才能获得更新机会;加强对黔东南马尾树的引种驯化工作,有利于其保护和开发利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夏承来,毛芹超,李润明,姜世勃,姜志宏[4](2010)在《来源于马尾树树皮的化合物蜡果杨梅酸B抑制HIV进入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假病毒技术,研究来源于马尾树树皮的化合物蜡果杨梅酸B抑制HIV-1进入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XB2和pVSV-G两个病毒包膜蛋白质粒,与pNL4-3.Luc.R-E-共转染,构建HIV-1Env假病毒和VSV-G假病毒,检测化合物抑制假病毒感染的活性。采用针对包膜蛋白亚基gp41的ELISA方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活性化合物抗HIV-1的作用机制。结果从马尾树树皮中来源的2个叁萜类单体化合物蜡果杨梅酸B(myriceric acid B)和蜡果杨梅酸C(myriceric acid C)中,仅蜡果杨梅酸B能特异性地抑制HIV-1 Env假病毒感染,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8.3±0.2)mg·L-1。此外,蜡果杨梅酸B在C-28位羧基的酯化产物蜡果杨梅酸B甲酯(myriceric acid B methyl ester)没有抑制HIV-1进入的活性。蜡果杨梅酸B的进入抑制活性与其抑制gp41六螺旋束结构形成的机制有关。分子对接表明,蜡果杨梅酸B能靶向gp41上N-螺旋叁聚体的靶穴位置。结论蜡果杨梅酸B是作用于gp41的HIV-1进入抑制剂,其分子结构中C-28位的羧基及C-3位羟基与抑制活性密切相关。蜡果杨梅酸B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来研发新的HIV进入抑制剂类抗艾滋病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0年04期)
罗珊珊[5](2009)在《马尾树内生真菌D4115活性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内生菌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而不引起宿主植物明显症状改变的菌。植物内生菌的代谢产物极其丰富,并具有抗菌、抗肿瘤、杀虫、刺激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本文以濒危单科单属植物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的一株抗菌活性内生真菌D4115为研究对象,对其液体发酵活性代谢产物和对中药重楼(Paris polyphylla)转化的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测定,以期从中筛选获得一些结构新颖、活性较好的化合物,为新药研发和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通过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等方法,我们从马尾树内生真菌D4115液体发酵产物的菌丝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谱(NMR)、DEPT谱和质谱(MS)等波谱数据已解析出其中2个化合物的结构,即化合物甲基-p-D-吡喃葡萄糖甙(β-D-Glucopyranoside, methy) (LSS4)和化合物6,7,8,8a-tetrahydro-4aH-pyrano[3,3-b]pyrazin-7,8-diol (LSS6),其中化合物LSS4为一已知化合物,而LSS6为一新化合物。从菌株D4115对中药重楼的转化产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目前已对其中一个化合物LSS5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解析,发现该化合物结构新颖,且较为复杂,目前正在补充其二维谱、元素分析和高分辨质谱等谱图,以便进一步确定其结构。在以香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8种植物病原菌作指示的抑菌实验中发现,化合物LSS5对香石竹疫霉、腐皮镰刀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为25μg/片。化合物LSS4无抑菌活性,而化合物LSS6由于量太少因此暂时未做生理活性实验,需等全部谱图数据测定完之后才能进行。马尾树内生真菌D4115经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Schrenk],即胶孢炭疽菌的无性型。(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9-03-10)
龙应霞,郭治友[6](2008)在《都匀市野生马尾树分布现状与保护对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作者5年来对都匀市野生马尾树调查,结果发现其分布生境要求特殊、范围狭窄,居群更新受生境和人为影响限制,现状不容乐观。结论为对其生境的保护和人为干扰的遏制是保护的关键。也对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今后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郭治友[7](2008)在《马尾树愈伤组织的诱导与褐化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马尾树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IBA和6-BA以及不同浓度配比的抗褐化剂AC、VC和Na2S2O3诱导马尾树愈伤组织。[结果]在诱导过程中马尾树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很突出,接种几小时后外植体周围即出现褐化物质。以冬芽和春芽为外植体时,这些抗褐化剂均不起作用。以嫩叶为外植体时,抗褐化剂AC起显着作用。3种抗褐化剂组合使用时,仅AC的作用显着,而VC和Na2S2O3的作用不显着。仅在以嫩叶为外植体的培养中诱导出了愈伤组织。MS+IBA 1.5mg/L+6-BA2.5 mg/L+AC3.0 g/L最适于马尾树嫩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结论]马尾树的嫩叶可用于诱导愈伤组织,这为马尾树的细胞培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11期)
万彦博[8](2007)在《台江县南宫自然保护区的马尾树群落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台江县南宫自然保护区中马尾树分布地的生境条件,并对马尾树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的生活型等进行统计、调查。(本文来源于《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杨礼旦[9](2003)在《南宫林区马尾树的群落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尾树(RhoipteleachilianthaDielsetHand. Mazz.)是20世纪30年代在贵州发现的第叁纪古老单型科植物,在贵州台江县南宫林区局部形成以马尾树为次优种的群落。在600m2样方中有41科53属69种维管束植物,其中单种的属占75.4%。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区的类型为主,占总属数的62.9%,温带分布占13.7%。按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高位芽植物占94.2%,地面芽植物占5.8%。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层;在乔木层中,可分出一个亚层。在群落中大果蜡瓣花(CorylopsismuilifloraHance)的重要值最大,为51.83%,其次为马尾树34.61%。保护马尾树这一物种在该地区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龚苏晓[10](2002)在《马尾树中的生物碱和二芳基庚烷类及萘羧酸酯》一文中研究指出曾报道马尾树科植物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树皮中的叁萜及叁萜酯、果实和叶中的二芳基庚烷类、并没食子鞣质、大戟烷型叁萜二链苷和叁链苷、达玛烷型叁萜苷等成分的结构。本次又从其果实中分离出2种吡咯烷类生物碱(1、2);从树枝中得到1种二苯基醚型二芳基庚烷类(3)和1种萘羧酸酯(4);并在光谱学和(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期刊2002年05期)
马尾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马尾树种子的采种、育苗试验,掌握了在雷公山地区采集马尾树种子的时间和马尾树种子育苗技术,为保护和繁殖这一珍稀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尾树论文参考文献
[1].李萍,李小海,谢丹,李兴春,弓丽花.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格头马尾树群落结构研究[J].吉林农业.2019
[2].李萍,李兴春,李小海,弓丽花,毛正光.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尾树种子繁殖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2019
[3].袁茂琴,杨加文.黔东南马尾树群落特征调查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5
[4].夏承来,毛芹超,李润明,姜世勃,姜志宏.来源于马尾树树皮的化合物蜡果杨梅酸B抑制HIV进入的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
[5].罗珊珊.马尾树内生真菌D4115活性代谢产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6].龙应霞,郭治友.都匀市野生马尾树分布现状与保护对策的初步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
[7].郭治友.马尾树愈伤组织的诱导与褐化控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
[8].万彦博.台江县南宫自然保护区的马尾树群落调查[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9].杨礼旦.南宫林区马尾树的群落学特征[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
[10].龚苏晓.马尾树中的生物碱和二芳基庚烷类及萘羧酸酯[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