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加热控制模型论文-袁国政

焦炉加热控制模型论文-袁国政

导读:本文包含了焦炉加热控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火道温度,减法聚类,C-均值聚类,模糊T-S模型

焦炉加热控制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袁国政[1](2017)在《基于T-S模型的模糊PID控制在焦炉加热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焦炉炼焦的过程具有大时滞、大惯性、非线性、强耦合等特点,其中火道温度是焦炉加热过程中控制的主要参数。火道温度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焦炭的成熟度以及炉体的使用寿命,是焦炉炼焦生产的关键与核心。如何建立其精确的关系模型,进而对焦炉加热过程的进行优化控制,对于降低焦炉能耗、提高焦炭成熟度、延长炉体使用寿命、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焦炉炼焦的生产过程,并通过分析炼焦过程的大量现场数据,运用基于减法聚类与模糊C-均值聚类相结合的模糊T-S模型辨识算法,完成了火道温度关系模型的辨识。该算法简化了前提结构辨识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对模型参数进行学习,获得了焦炉炼焦的全局化模型。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为火道温度控制的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利用串级控制的方案将得到的全局化模型通过模糊PID控制器来实现对火道温度的控制,并对比分析模糊PID和常规PID控制算法的仿真效果。最后介绍了分布式控制系统,并将控制算法运用在浙大中控JX-300XP系统。文章列举了对应的控制流程图及组态图,得到控制方案运行前后的机/焦侧温度变化趋势图。根据对变化趋势图的分析,表明控制方法在系统控制中响应速度快,能有效地控制温差,满足生产现场的要求,并且能很好地降低能耗。(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7-06-10)

雷琪,吴敏,李景玉[2](2012)在《基于动态模型的焦炉加热燃烧过程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焦炉加热燃烧过程工况变化范围大,难以建立准确的全局模型以及控制器参数难以及时优化的问题,利用即时学习模型能够快速反应过程变化的特性,提出基于动态模型的优化控制方法。基于局部建模的思想,通过分析焦炉加热燃烧过程的机理特性,综合考虑样本间的距离与样本变化趋势夹角的信息,从历史数据中选择数据建立动态样本库,采用即时学习算法建立焦炉加热燃烧过程动态模型。基于即时学习动态模型,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模糊控制器论域参数进行优化,以保证控制器的性能能够满足焦炉加热燃烧过程的动态变化。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D卷》期刊2012-07-25)

安佰翔[3](2012)在《焦炉加热系统模型的建立及焦炉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焦炉具有大惯性、大时滞、强非线性、多因素耦合、变参数的特点,焦化过程是一个传热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加上焦炉炉体结构复杂,操作条件恶劣,检测手段少,因此实现立火道温度控制有一定难度。焦炉立火道温度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焦炭质量与焦炉生产成本,是焦炉加热燃烧过程控制的关键与核心。焦炉稳定均匀加热,对提高焦炉生产率和焦炭质量、降低能耗及延长焦炉寿命、减少炼焦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有重大意义。针对焦炉煤气输送管道系统的结构特点及采集到的管道尺寸、煤气流量等数据,首先对管道系统各个主要部分分别建模,之后再通过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建立整体的数学模型。在建立起数学模型之后,验证了整个方程组的封闭性,即可求解性,证明了此模型是可以求解的。提出了对所建模型的求解算法,并根据此算法将模型计算数据与实际数据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应用性。接着提出了焦炉的控制策略,将此模型应用于实际当中。根据提出的数学模型,可以求出整个焦炉各个立火道的流量的分布情况。根据采集到的焦炉立火道横墙温度及煤气流量等数据,拟合出立火道内横墙温度与煤气流量之间的关联公式,把控制温度的问题转化为控制流量的问题,再根据要求的温度分布与实际的温度分布之间的误差,反馈到所建的数学模型中,通过调节孔板尺寸等手段达到调节流量分布进而调节温度分布的目的。将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实际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在应用过程当中,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修正理论模型,使理论更加准确的指导实践的进行。通过多次实践,达到了预期的温度控制的效果,使焦炉火道温度分布更加合理化。(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2-02-01)

陈凯,马建忠,邢爱东[4](2008)在《基于数学模型的炼焦炉自动加热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学模型控制的炼焦炉自动加热控制系统,根据蓄热室连续测温,优化了数学模型,建立了炼焦炉专家知识库,应用ABB公司的FREELANCE2000 DCS成功实现了炼焦炉的自动加热控制,同时完成了工艺参数的实时记录、生产报表的自动生成和设备状态的报警等功能。(本文来源于《ABB杯第叁届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论文集》期刊2008-12-16)

王晓婷,严文福,李天喜[5](2008)在《焦炉加热前馈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及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焦炉加热优化串级调控系统(简称OCC)的前馈控制数学模型有用于加热系统和燃烧系统的两大类。而焦炉加热前馈控制数学模型又有叁种形式,多种计算公式。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系列验证,指出了其推广应用的前景。(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08年06期)

许胜利[6](2008)在《焦炉加热控制模型的优化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焦炉加热控制模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焦炉加热控制的有效方式,在保持焦炉加热的稳定性、降低焦炉能耗、延长焦炉使用寿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焦炉加热是一个复杂的热工过程,而焦炉加热控制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自动化控制、热能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因此,开发出好的焦炉加热控制模型并保持正常运行难度较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焦炉的基本结构和焦炉生产工艺,对焦炉加热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指标的测定和调节方法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焦炉加热控制模型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宝钢一期焦炉的加热控制模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宝钢一期焦炉加热控制模型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确定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性地提出了加热控制模型的优化方案,并逐一开展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对决定优化方案能否实施的温度、吸力的相关性进行了验证,确定了炉温修正的参数。方案经过实施后,产生了显着的运行效果。(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李公法,孔建益,蒋国璋,熊禾根,杨金堂[7](2007)在《焦炉加热过程模糊复合智能控制系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间歇加热控制”与加热煤气流量调节相结合的控制原理,利用模糊复合控制建立焦炉加热智能控制策略和模型。该控制策略采用前馈、反馈和模糊智能控制相结合,并应用结焦指数CI控制焦炉的炼焦过程。根据智能控制策略,设计了焦炉加热模糊智能控制的结构和模型。根据实际需要和人工经验,设计了焦炉加热的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稳定焦炉的炉温,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期刊2007年03期)

郑明东,严文福,宁方青[8](2006)在《焦炉加热吸力控制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焦炉正常生产条件下的系统压力分布,利用焦炉内气流流动方程,建立了燃烧系统参数与各压力控制点的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与实际结果比较,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焦炉内气体流动规律,对吸力控制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燃料与化工》期刊2006年02期)

吴晓峰,叶斌,费敏锐[9](2005)在《莱钢3#焦炉加热智能控制及工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根据莱钢3#焦炉JN-60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焦炉自动加热模糊控制系统,并加以实施,研究了炼焦动力学和气流动力学规律,建立了控制数学模型和工艺模型。生产运行结果表明:节能3%左右;焦炭质量稳定而且有所提高,炉温平均波动小于4℃,安定系数均在0.95以上。(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梁明昭[10](2005)在《焦炉加热火道温度模型的建立及焦炉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焦炭是高炉冶炼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之一,高炉炼铁不能没有焦炭,焦炭在高炉内起着发热剂、还原剂和料柱骨架作用,焦炭质量对高炉炼铁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和企业效益影响至关重要,指出改善焦炭质量,除与炼焦的煤质条件有关外,炼焦工艺对焦炭质量和炼焦能耗的影响不容忽视。炼焦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关键是焦炉控制,而焦炉控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控制焦炉火道的温度,火道温度与焦炭与焦炭质量及结焦时间等有密切关系,由于焦炉结构复杂及炼焦热源——燃料燃烧本身的复杂性,在炼焦生产实际中,对火道温度控制多靠人工经验或以全炉平均值,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论文研究建立炼焦炉火道燃烧温度数学模型,以便科学的控制火道温度和结焦时间,保证焦炭质量和节省炼焦过程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系统分析及机理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对焦炉加热火道进行了模型化的研究,并在前人对焦化热介模型所做的工作基础上,建立了整个焦化过程从燃料到燃烧,再从燃烧到炭化室内焦化沿高向上温度分布及横向上温度分布的全过程数学模型,并根据工业试验,做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其精度满足工业要求。适用于计算机工业控制,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最优加热策略进行了过程研究,开发出一条优化加热策略曲线,此外,用辨识的方法,建立了全炉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全炉控制策略和方案。(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5-05-08)

焦炉加热控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焦炉加热燃烧过程工况变化范围大,难以建立准确的全局模型以及控制器参数难以及时优化的问题,利用即时学习模型能够快速反应过程变化的特性,提出基于动态模型的优化控制方法。基于局部建模的思想,通过分析焦炉加热燃烧过程的机理特性,综合考虑样本间的距离与样本变化趋势夹角的信息,从历史数据中选择数据建立动态样本库,采用即时学习算法建立焦炉加热燃烧过程动态模型。基于即时学习动态模型,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模糊控制器论域参数进行优化,以保证控制器的性能能够满足焦炉加热燃烧过程的动态变化。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焦炉加热控制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袁国政.基于T-S模型的模糊PID控制在焦炉加热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安徽工业大学.2017

[2].雷琪,吴敏,李景玉.基于动态模型的焦炉加热燃烧过程优化控制[C].第叁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D卷.2012

[3].安佰翔.焦炉加热系统模型的建立及焦炉控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4].陈凯,马建忠,邢爱东.基于数学模型的炼焦炉自动加热控制系统[C].ABB杯第叁届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论文集.2008

[5].王晓婷,严文福,李天喜.焦炉加热前馈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及运用[J].钢铁.2008

[6].许胜利.焦炉加热控制模型的优化方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7].李公法,孔建益,蒋国璋,熊禾根,杨金堂.焦炉加热过程模糊复合智能控制系统模型研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7

[8].郑明东,严文福,宁方青.焦炉加热吸力控制模型及应用[J].燃料与化工.2006

[9].吴晓峰,叶斌,费敏锐.莱钢3#焦炉加热智能控制及工艺模型[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0].梁明昭.焦炉加热火道温度模型的建立及焦炉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

标签:;  ;  ;  ;  

焦炉加热控制模型论文-袁国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