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轰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庆大轰炸,侵华日军,幸存者,日本侵略者,战略轰炸,慰安妇,陪都,二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暴行
大轰炸论文文献综述
徐继宏[1](2019)在《重庆大轰炸幸存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一文中研究指出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日本侵略者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以及四川进行了长达6年10个月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日军对重庆实施了218次战略轰炸,出动飞机9513架次、空袭重庆及周边200余次。大轰炸所造成的损失空前惨重,死伤超过10(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12-17)
洪富忠[2](2019)在《重庆大轰炸在蒋介石日记中的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大轰炸是日本侵华暴行的重要罪证之一,无论普罗大众还是战时领袖均深受其害。蒋介石作为重庆大轰炸的见证者、受害者、抗击者,在其日记中对此有着丰富而翔实的记载。在蒋介石笔下,重庆大轰炸是其直观感受最强烈的战争行为,蒋不断突破对战争的既有认知,又不时被民众的不屈精神所感动。蒋介石眼中的大轰炸不仅仅是一种战争行为,还夹杂着日军横暴、弱国无奈、空军不堪、人心动摇、大国压迫等多重意蕴。品读蒋介石日记有关重庆大轰炸的记载,我们可感受到战争的惨烈,也折服于中国民众悲壮的抗战精神;可感知因战时国家贫弱而不能有效保卫民众生命的无奈,更要倍加珍惜当下和平环境。(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下半月刊)》期刊2019年09期)
杨雨[3](2019)在《大轰炸下陪都防空机构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世界近代史,防空作为人类应对战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已成为两次世界大战和其后几乎所有局部战争的重要内容。重庆最早的防空机构始于1935年,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空军对中国抗战大后方,特别是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无差别轰炸,为应对空袭不断的严峻形势,国民政府加强了对防空建设和反空袭斗争的组织领导,在重庆设立了庞杂的防空、救护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的反空袭斗争。(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14期)
周沙莎[4](2019)在《毛线“大轰炸”》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期主角:玛格达·塞耶神奇咒语: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也可能蕴藏着带来美好改变的力量。玛格达·塞耶是一位纺织艺术家,她发起的"毛线轰炸"行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很多人参与到"毛线轰炸"行动中来,为自己的城市贡献一份温情和美好。什么是"毛线轰炸"行动呢?简单说来,就是为城市里的公共设施"穿"上漂亮的"毛衣"。长长的毛线被编织出斑斓的花纹,这些"花"盛开在大街上,大街立马有了鲜亮的颜色。人们看(本文来源于《小学生导刊(高年级)》期刊2019年06期)
刘茂伟[5](2019)在《叁十年来国内重庆大轰炸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大轰炸是日本侵华暴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叁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重庆大轰炸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受史料、研究视野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者们在重庆大轰炸的概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问题方面仍存有较大分歧,尚未达成共识。因此,应注重加强国际学术合作,拓宽研究视野,进一步挖掘史料,进而推动重庆大轰炸研究的拓展与深入。(本文来源于《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徐锋华[6](2019)在《1950年上海大轰炸前后的国共纷争与大国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1950年前后,败退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对中国大陆实施一系列轰炸,其中以上海"二六轰炸"规模最大、破坏最烈。台湾方面于2月6日发动这次有针对性的轰炸,有其不可告人的叵测居心和内在深层的政治动机。苏联和美国对此事件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二六轰炸"的发生促使中苏在军事、经济和外交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使本已陷入僵局的中美关系更趋恶化。它实际上是国共、美苏叁国四方之间的一场博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外关系上一个重要的政治节点。中国对美国的"挤走"方针和对苏联的一边倒政策、美国对中苏的"楔子"战略、苏联的联华抗美计划以及欧洲国家的坐壁观望,都在这一短时期内集中呈现,显示出中国政权更替对世界格局的特殊效应。(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9年03期)
闵芳[7](2019)在《血的历史惨痛教训——对“七二七”大轰炸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1941年7月27日晨,日军海军航空兵第五联队与左伯航空联队出动轰炸机112架,分别由武汉汉口和山西运城起飞,其中108架轰炸机往川东北分4批向成都袭来,制造了"七二七"大轰炸惨案。敌机采用大批量、连续不断的"波浪式"轰炸,轰炸规模极大,并采取投弹轰炸与机枪扫射结合的残酷手段大肆屠杀平民。经统计,日军共投弹440枚,其中炸弹420余枚,燃烧弹20余枚,炸死698人,炸伤1 368人,炸毁民房3 205间。(本文来源于《生命与灾害》期刊2019年02期)
胡懿[8](2019)在《大轰炸后重庆市政府收到的国内最大笔私人捐款》一文中研究指出1939年5月3日、4日,是重庆历史上空前黑暗的两天。5月3日,日机36架对下半城商业、金融、居民区投下大量炸弹,其中包括首次使用的燃烧弹,当时繁盛的陕西街、新丰街、商业场、西大街几乎被炸光,燃烧弹将朝天门、陕西街到中央公园一路变成火海,炸死市民673人,炸伤350人1。市民还没有从极度恐怖的炸烧中回过神来,第二天日机又对上半城故伎重施,商业中心督邮街、天官府、柴家巷、会仙桥、机房街等(本文来源于《世纪》期刊2019年01期)
陈世英[9](2018)在《浅析“松潘大轰炸”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1941年6月23日,日军对中国四川省松潘县城实施了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造成众多平民及小学生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毁坏文物和古迹及宗教场所多处,犯下了无差别轰炸的严重罪行。日军对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边远小城进行大轰炸,其原因决不是"误炸",而是因松潘的历史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再加上通过轰炸中国后方战略要地可以挫伤民众的抗日意志。(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33期)
杨耀健[10](2018)在《苦难出诗 战乱励志——日军大轰炸下的山城重庆》一文中研究指出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东南国土沦丧,国民政府11月迁都重庆,使之成为战时中国首都。在沿长江东起唐家沱,西至大渡口;沿嘉陵江北至磁器口、童家桥;沿川黔公路南至綦江的叁角地带内,集中了上百万人口、上千家内迁厂矿,其中包括十多家兵工厂,乃是中国坚持长期抗战和民族复兴的命脉所系。正因为如此,日军将重庆列为重点轰炸目标,对其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企图摧毁和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和决心。面对日军轰炸,重庆军民向死而生,顽强抵抗,共御外辱,保家卫国。(本文来源于《炎黄春秋》期刊2018年11期)
大轰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庆大轰炸是日本侵华暴行的重要罪证之一,无论普罗大众还是战时领袖均深受其害。蒋介石作为重庆大轰炸的见证者、受害者、抗击者,在其日记中对此有着丰富而翔实的记载。在蒋介石笔下,重庆大轰炸是其直观感受最强烈的战争行为,蒋不断突破对战争的既有认知,又不时被民众的不屈精神所感动。蒋介石眼中的大轰炸不仅仅是一种战争行为,还夹杂着日军横暴、弱国无奈、空军不堪、人心动摇、大国压迫等多重意蕴。品读蒋介石日记有关重庆大轰炸的记载,我们可感受到战争的惨烈,也折服于中国民众悲壮的抗战精神;可感知因战时国家贫弱而不能有效保卫民众生命的无奈,更要倍加珍惜当下和平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轰炸论文参考文献
[1].徐继宏.重庆大轰炸幸存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N].中国文化报.2019
[2].洪富忠.重庆大轰炸在蒋介石日记中的书写[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9
[3].杨雨.大轰炸下陪都防空机构的构建[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4].周沙莎.毛线“大轰炸”[J].小学生导刊(高年级).2019
[5].刘茂伟.叁十年来国内重庆大轰炸研究述评[J].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9
[6].徐锋华.1950年上海大轰炸前后的国共纷争与大国外交[J].史林.2019
[7].闵芳.血的历史惨痛教训——对“七二七”大轰炸的反思[J].生命与灾害.2019
[8].胡懿.大轰炸后重庆市政府收到的国内最大笔私人捐款[J].世纪.2019
[9].陈世英.浅析“松潘大轰炸”的原因[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10].杨耀健.苦难出诗战乱励志——日军大轰炸下的山城重庆[J].炎黄春秋.2018
标签:重庆大轰炸; 侵华日军; 幸存者; 日本侵略者; 战略轰炸; 慰安妇; 陪都; 二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 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