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虚血虚和西医新陈代谢的关系

中医气虚血虚和西医新陈代谢的关系

(潮安区浮洋镇中心卫生院广东潮州515645)

【摘要】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理论是有共通之处的,气虚的人可以理解为内循环量-泵-血管的动能不足使机体的周转率减慢,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通过外循环堆积于皮下造成肥胖,西医学的解释就是机体的新陈代谢较平常人慢。中医说的有火(血虚的表现之一),我的理解就是内循环量-泵-血管的能耗大周转率快剥削了外循环的营养造成消瘦,西医学的解释就是这个人新陈代谢过于旺盛消耗大于摄入。

【关键词】中医;气虚;血虚;西医;新陈代谢;量-泵-血管;内循环;外循环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346-02

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理论是有共通之处的,完全可以取长补短,这在我的论文或多或少有所阐述。这里就中医学的气虚则胖、血虚则瘦观点和西医学的新陈代谢快慢,结合我的有效循环血量三因素量-泵-血管来阐明前两者的关系。先了解一下中医血气和新陈代谢的概念。

气血,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身体内的气具有人体发动机的功能,人的生长发育、脏腑的活动、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都需要气的激发和推动。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变化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中医指出一个气虚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不充分,进餐后,该吸收的没有吸收,该排泄的没有排泄,该气化的没有气化。结果没有气化的物质转化为脂肪,脂肪就是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即气虚则胖。气虚的人可以理解为内循环量-泵-血管的缺少动能使机体的周转率减慢,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通过外循环堆积于皮下造成肥胖,或者有的人吃的很少还发胖,西医学的解释就是机体的新陈代谢较平常人慢。

中医的血虚原因有三,失血过多、饮食不节和慢性消耗,即入不敷出。入不敷出比较容易解释,营养摄入不足或者因病营养消耗大;还有一部分人每天吃很多东西却不长肉,中医所说的有火。中医说的有火(血虚的表现之一)我的理解就是内循环量-泵-血管的能耗大周转率快剥削了外循环的营养造成消瘦,西医学的解释就是这个人新陈代谢过于旺盛消耗大于摄入。

中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

所谓西医,就是指西方国家的医学。从西方医学的发展史来看,西医学分为当今正在发展的近现代西方医学和已淘汰的古代西方医学。其中,古代西方医学起源于古希腊,但由于其基础理论内容是错误的,在西方国家的近代时期就被摒弃了;至于近现代西方医学,它起源于西方国家的近代时期,是近代时期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在摒弃西方古代医学后,发展出来了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而且这门医学体系就是当今国人常说的西医。西方近现代医学在过去的中国被称为新医,与旧医(中医)相对立。西医师的诊断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医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工具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不管怎样,现在的现状就是医学进入了一个瓶颈,病人越治越多证明医学存在不足。如何来破解这个缰局需要每一人认真的思考,只有拼弃个人的狭隘思维融合中西医之长才是病人的福音。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2]陈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0.

[3]徐瑜,毕宇芳,王卫庆,赵文华,宁光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拦下控制现状——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3)184-186.

[4]曹国良等.中美欧高血压指南之比较[J].医学与哲学,2005,26(5):46-47.

[5]徐文侨.慢性高血压是机体自我调节的产物[J].医药前沿,2016,6(24):384-387.

标签:;  ;  ;  

中医气虚血虚和西医新陈代谢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