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效果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涛[1](2019)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象选取为40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均选自2016年10月到2018年12月期间,采用盲选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2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20例采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所需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相互比较后得知,观察组患者预后所需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后,患者预后所需时间及离床活动时间得以缩短,同时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极具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8期)
林锋[2](2018)在《后腹腔镜联合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A组)与联合腹部小切口(B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电切术(A组)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与同期40例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腹部小切口(B组)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A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平均值:67.7±9.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1.3±1.4kg/m2;其中左侧肿瘤15例,右侧肿瘤17例:肾盂癌23例,输尿管癌9例:肿瘤直径(CT测量):2.3±0.5cm;首发症状:血尿19例,腰痛9例,体检发现4例:术后病理报告均提示为尿路移行细胞癌。B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平均值:66.3±8.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1.8±1.2kg/m2;其中左侧肿瘤17例,右侧肿瘤23例;肾盂癌27例,输尿管癌13例;肿瘤直径(CT测量):2.4±0.7cm;首发症状:血尿23例,腰痛12例,体检发现5例。比较两组资料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探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侧别、肿瘤直径、肿瘤临床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对RNU术后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从而评价经尿道电切联合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比较两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侧别、肿瘤部位及术后病理学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96.9±16.3min)、术后住院时间(6.8±1.3d)比 B 组术中出血量(109.5±25.9min)、术后住院时间(7.5±1.4d)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161.5±22.0min)较 B 组(170.8±24.4min)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3/32),B组为15%(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间12-48个月,A组术后转移率为28.1%(9/32),B组为25.0%(10/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短期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是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且肿瘤位置、临床肿瘤TNM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肿瘤侧别、手术方式与术后膀胱复发的关系不大(P>0.05)。研究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电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安全有效的,与联合腹部小切口相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相当。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是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肿瘤位置、临床TNM分期是RNU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01)
吴意光,刘萃龙,关维民,赵豫波,徐衍盛[3](2017)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6例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肾盂、输尿管恶性肿瘤具有多中心性、易复发等特点,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腹腔镜及激光手术系统的不断进展,使其在泌尿外科得以推广应用。本研究报告了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肾输尿管全程切除术后膀胱复发6例治疗情况。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膀胱镜检查、肿瘤活检及CT检查,给予绿激光膀胱肿瘤汽化切除术,术后行规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1年,并定期复查膀胱镜、胸部X线及腹部超声等。随访5个月~6年,除1例术后18个月复发,拒绝行膀胱全切术,给予再次经尿道膀胱镜绿激光膀胱肿瘤汽化切除术外,其余5例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未出现明显尿道狭窄及尿失禁。对于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肾输尿管全程切除术后患者,应警惕其膀胱复发可能。为降低膀胱复发率,术后应给予规律膀胱灌注,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必要时行泌尿系CT或MRI检查,以免延误病情,并争取保留患者膀胱,尽量采用膀胱镜下微创治疗。(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7年08期)
程树林,伍鼎,黄泳富,朱平宇,龚志勇[4](2016)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预防性膀胱灌注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预防性膀胱灌注的有效性。方法:61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34例患者术后预防性使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27例患者单纯随访,比较两组患者2年内膀胱肿瘤的发生率以及发生时间,并观察药物灌注毒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吡柔比星灌注组膀胱癌发生率为14.7%,观察随访组膀胱癌的发生率为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14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灌注过程中均耐受,未出现中止灌注的情况。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吡柔比星预防性膀胱灌注可有效减少膀胱肿瘤的发生,毒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6年21期)
成波,贾仁峰,单金海,张爱民[5](2016)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镜联合后腹腔镜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镜联合后腹腔镜行膀胱袖套状切除加肾输尿管全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先应用等离子电切镜行膀胱袖套切除,再采用腹腔镜行肾切除并游离出输尿管中上段,最后采取麦氏或反麦氏切口游离输尿管下段并取出标本。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手术时间140-190min,出血量60-140ml,术后8-10天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镜联合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安全可行,具有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9-09)
孟庆军,邢晶伟,高瞻,李刚,王庆伟[6](2016)在《全腹腔镜下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治疗肾盂癌或输尿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肾盂癌及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彩超、CTU、MR检查(其中13例行输尿管镜及活检检查),诊断肾盂癌14例,输尿管癌6例。20例均行经腹腔途径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袖套样切除术。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者。术中无大出血及邻近脏器损失,平均手术时间140(120-1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30-80)ml。除1例术后腹腔引流管100-600ml∕d液体,至1月后减消失,相继拔除引流管及尿管外,余10例均于术后5-7天拔除引流管,10-14天拔除尿管;术后平均12(10-15)d出院。20例均行3-24月随访,行彩超、CT、MRI及膀胱镜检查,除1例见膀胱肿瘤行电切外,余9例均未见复发。结论: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袖套样切除、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理想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9-09)
韩登俊,梁勇,黄凤鸣,曽翔,付光庆[7](2016)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技术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15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均施行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0~210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20~70 ml,平均30 ml;平均住院时间5.5 d;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15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9个月,术后3~6个月进行彩超及膀胱镜检查,均无肿瘤复发表现。结论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6年05期)
张东正,高靖达,王鑫朋,张瑞珊,王锐[8](2016)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出现膀胱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3例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病例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出现膀胱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53例患者术后膀胱复发72例(20.4%),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复发时间21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1.724;95%CI:1.009~2.948;P=0.046)、肿瘤多发(HR=1.852;95%CI:1.043~3.288;P=0.035)和尿脱落细胞阳性(HR=2.075;95%CI:1.225-3.515;P=0.007)是术后膀胱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肿瘤多发和尿脱落细胞学阳性是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膀胱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应密切随访、积极治疗。(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罗国雄,赵超飞,刘侃,马明辉,武翀[9](2016)在《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1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诊疗措施。方法:收集了1994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11例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10例。均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无痛性肉眼血尿,并经影像学和输尿管镜等检查确诊。4例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行开放的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2例行开放的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和肾造瘘术,4例患者拒绝手术仅行保守治疗。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移行细胞癌。随访11~113个月,平均37个月。随访期间6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膀胱肿瘤。结论: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根据肾功能情况可选择行保肾手术或肾输尿管切除术。保肾手术后应加强监测,以利早期发现复发和治疗。(本文来源于《微创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伍文兵,李文威[10](2015)在《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抽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术(后腹腔镜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40例及同期行开放手术(开放组)患者30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效果、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后腹腔镜组的平均术中出血、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18.9±29.4)ml、(38.5±15.0)mg、(1.5±0.4)d、(8.6±1.4)d,较开放组的(180.1±28.7)ml、(51.0±19.6)mg、(2.5±0.6)d、(10.1±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术后临床分期、随访期间(随访3~18个月)病死率及膀胱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相对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随访病死率及膀胱复发率与开放手术类似。(本文来源于《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5年06期)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A组)与联合腹部小切口(B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电切术(A组)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与同期40例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腹部小切口(B组)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A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平均值:67.7±9.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1.3±1.4kg/m2;其中左侧肿瘤15例,右侧肿瘤17例:肾盂癌23例,输尿管癌9例:肿瘤直径(CT测量):2.3±0.5cm;首发症状:血尿19例,腰痛9例,体检发现4例:术后病理报告均提示为尿路移行细胞癌。B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平均值:66.3±8.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1.8±1.2kg/m2;其中左侧肿瘤17例,右侧肿瘤23例;肾盂癌27例,输尿管癌13例;肿瘤直径(CT测量):2.4±0.7cm;首发症状:血尿23例,腰痛12例,体检发现5例。比较两组资料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探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侧别、肿瘤直径、肿瘤临床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对RNU术后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从而评价经尿道电切联合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比较两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侧别、肿瘤部位及术后病理学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96.9±16.3min)、术后住院时间(6.8±1.3d)比 B 组术中出血量(109.5±25.9min)、术后住院时间(7.5±1.4d)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161.5±22.0min)较 B 组(170.8±24.4min)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3/32),B组为15%(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间12-48个月,A组术后转移率为28.1%(9/32),B组为25.0%(10/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短期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是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且肿瘤位置、临床肿瘤TNM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肿瘤侧别、手术方式与术后膀胱复发的关系不大(P>0.05)。研究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电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安全有效的,与联合腹部小切口相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相当。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是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肿瘤位置、临床TNM分期是RNU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涛.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19
[2].林锋.后腹腔镜联合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分析[D].南昌大学.2018
[3].吴意光,刘萃龙,关维民,赵豫波,徐衍盛.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6例诊治分析[J].人民军医.2017
[4].程树林,伍鼎,黄泳富,朱平宇,龚志勇.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预防性膀胱灌注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6
[5].成波,贾仁峰,单金海,张爱民.经尿道等离子电切镜联合后腹腔镜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6].孟庆军,邢晶伟,高瞻,李刚,王庆伟.全腹腔镜下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价值[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7].韩登俊,梁勇,黄凤鸣,曽翔,付光庆.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6
[8].张东正,高靖达,王鑫朋,张瑞珊,王锐.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6
[9].罗国雄,赵超飞,刘侃,马明辉,武翀.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11例报告[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6
[10].伍文兵,李文威.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析[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