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6021984****5435
摘要: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项从混凝土搅拌制造之前到混凝土浇筑之后的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它需要技术人员做到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程进行工作。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规范施工、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
由于混凝土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并能与钢筋牢固地结合成耐久、坚固、抗震且经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而其在现代土建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混凝土在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1混凝土的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其产生分层离析的现象。运输工作应与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确保严密,其内表面平整光洁,不吸水,不漏浆,粘附的混凝土残渣应经常清除。混凝土的运输可分为地面水平运输、垂直运输和楼面水平运输三种方式。
1.1地面水平运输
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或运距较远时,最好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搅拌筒可以进行缓慢的转动拌合,有效的防止混凝土的离析。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可在搅拌桶内装入干料,并在到达浇筑现场前20min左右加入搅拌水,边行走边进行搅拌。
1.2垂直运输
该方式可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斗和井架。
1.3混凝土楼面水平运输
多采用双轮手推车,塔式起重机亦可兼顾楼面水平运输。
2混凝土的配料与搅拌
混凝土一般由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以及各种矿物掺合料组成。将各种材料组分按已经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拌制生产,首先要进行配料,一般情况下配料与拌制是混凝土生产的连续过程,但也有在某地将各种干料配好后运送到另一个地点加水拌制、浇筑的做法。在实际应用中,选取何种方法进行配料通常是根据工程实际确定。混凝土拌制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效果的好坏将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拌制混凝土的每个环节都不可大意。首先应根据配合比设计要求选好原料,并进行严格的计量。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定期送检,搅拌站(或搅拌楼)安装好后需经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计量认证。搅拌过程中对各种材料的数量要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搅拌时要注意投料次序,控制最短搅拌时间。卸料后要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与坍落度并检查其均匀性,以保证拌制出优质的混凝土。
3混凝土施工方法
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必须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堵严缝隙和孔洞,方能浇筑混凝土。
3.1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2)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注意:①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的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②浇筑过程中尽量避免离析现象的产生;③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板、柱等构件是沿垂直方向重复出现的,所以一般应按结构层次来分层施工。对于平面,如果其面积较大,还应该考虑分段进行,以便使混凝土、钢筋、模板等工序能相互配合、流水进行。
(4)在每一施工层中,应先浇筑柱或墙。在每一施工段中的柱或墙应该连续浇灌到顶,且每一排的柱子按由外向内的对称顺序进行,防止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导致柱子模板受推倾斜。柱子浇筑完毕后,应停歇1~2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浇筑梁板混凝土。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只有当梁高大于1m时,为了施工方便,才可以先行浇筑。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浇筑混凝土必须间歇进行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200min,超过时应留置施工缝。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h,再继续浇筑。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拱及高度大于1m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2混凝土的振捣
(1)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2)当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时,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捣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大于50mm。一般每点的振捣时间为20s,使用高频振动器时,最短不应小于10s,应以混凝土表面成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且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
(3)采用表面振动器时,在每一位置上应连续振动一定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为25~40s,以混凝土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应成排依次振动前进,前后位置及排与排之间相互搭接应有30~50mm的间距,以防止漏振。振动倾斜混凝土表面时,应由低处逐渐向高处移动,以保证混凝土振实。
(4)采用外部振动器时,其振动时间和有效作用依混凝土的坍落度、结构形状、模板坚固程度及振动器的功率大小等因素而定。一般每隔1.5m的距离设置一个振动器。当混凝土成一个水平面且不再出现气泡时,可停止振动。
3.3施工缝
由于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注完成,并且间歇的时间预计将超过规定的时间时,应预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4混凝土常见的质量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4.1麻面。表现为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其原因分析: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4.2露筋。露筋是指钢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产生露筋的主要原因是在浇筑混凝土是垫块被移动钢筋紧贴模板以致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够造成的。有时也会因为保护层的振捣不密实或模板不够湿润导致吸水过多而出现掉角而露筋。
4.3蜂窝。蜂窝是混凝土表面无水泥砂浆,露出石子的深度大于5mm,但小于保护层的蜂窝状缺陷。它主要是由于材料的配合比不准确(浆少、石多)或搅拌不均匀而使砂浆与石子分离;浇筑方法不当或模板严重漏浆而造成的。
4.4孔洞。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着孔隙,局部或全部无混凝土。它是由于混凝土的骨料级配比严重失调导致砼捣空、石子成堆、沙子水泥分离而造成。另外砼受冻,泥块掺杂物等等都会造成孔洞事故的。
4.5缝隙及夹层。缝隙及夹层是施工缝处有缝隙或夹有杂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砼内部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收缩缝、温度伸缩缝以及砼内有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4.6缺棱掉角。缺棱掉角是指梁、柱、板、墙以及洞口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造成其掉落的原因有两点:首先砼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湿润,造成棱角处的水分被模板吸去,而使混凝土的水化不完全,从而使其强度下降达不到设计要求。其次拆模过早或拆模后保护不好而造成的棱角损坏。
4.7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复杂,构件中任意一条裂缝的产生和开展,往往是诸多原因所致,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混凝土裂缝主要由“三大变形”造成的。即收缩变形(化学收缩、干缩、冷缩)、温差变形(热膨胀、冷收缩)、结构变形(不均匀沉降、荷载作用、强度不足产生的变形)
5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养护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凝结和硬化必需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促使水泥水化作用充分发展的过程,是获得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措施。实验表明,未养护的混凝土与经过充分养护的混凝土相比,其28天后的抗压强度将降低30%左右,一年后的抗压强度约降5%左右,由此可见养护对于混凝土工程的重要性。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以下几种:
5.1自然养护
这是最简单的养护方法。
5.2蒸汽养护
蒸汽养护是利用蒸汽加热养护混凝土。可选用棚罩法、蒸汽套法、热模法及蒸汽毛管法。
5.3太阳能养护
太阳能养护是在结构或构件周围表面护盖塑料薄膜或透光材料搭设的棚罩,用以吸收太阳光的热能对结构、构件进行加热蓄热养护,使混凝土在强度增加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温度和湿度,促进水泥水化。太阳能养护具有工艺简单、劳动强度低、投资少、养护周期短、节省能源等优点。
5.4养护剂养护
养护剂养护是在结构件表面喷涂或刷涂养护剂,待溶液中的水分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上会结成一层塑料薄膜,可以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以阻止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
6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土建工程还是主要以混凝土施工为主。在施工过程中掌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于切实控制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进而促进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宏山.土木工程发展中的几个重点问题[J].建筑与结构设计,2007(2).
[2]韦林杰.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J].现代企业文化,200816(6).
[3]祁建财.土建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方案及施工分析[J].青海科技,200916(6).
[4]罗添明.论土建施工技术的分析[J].城市建设,201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