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糖苷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刺齿报春苣苔,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基因序列分析,信号肽
糖苷合成酶论文文献综述
覃信梅,卢永彬,江祈贵,黄章平,黄夕洋[1](2019)在《刺齿报春苣苔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的鉴定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与植物光合产物运输、种子耐脱水性、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和自我保护等生理生化过程密切相关。基于刺齿报春苣苔(Primulina spinulosa)转录组测序数据,获得(鉴定)1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347 bp(GenBank登录号为MG521418),开放阅读框(ORF)为1 008 bp,共编码335个氨基酸。进一步基于氨基酸序列的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8.05 ku,理论等电点为5.09,为亲水性蛋白,含有1个与糖基转移酶家族蛋白相同的保守结构域;刺齿报春苣苔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与同科的旋蒴苣苔(Boea hygrometrica,FJ222452)的相似性高达90%,两者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1支。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刺齿报春苣苔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郑小芬,李晓霞,黄金兰,余方回,刘妙玲[2](2019)在《拟南芥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与棉子糖合成酶的体外催化活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纯化后比较拟南芥的2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及2个棉子糖合成酶的体外催化活性,为微生物法或酶法合成棉子糖尊定基础。[方法]RT-PCR克隆拟南芥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1及GolS3)与棉子糖合成酶(RafS1及RafS5)的基因,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菌株,诱导表达纯化获得酶,电泳检测及蛋白定量后进行体外酶催化反应,HPLC分析产物。[结果]克隆到GolS1与GolS3及RafS1与RafS5的基因,原核表纯化获得纯酶,以反应体系中目标产物生成速率衡量,GolS1与GolS3催化速率分别为0.51和0.28mmol/(mg·min),RafS1与RafS5的催化速率分别为0.45和0.21mmol/(mg·min)。[结论]拟南芥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1及GolS3)与棉子糖合成酶(RafS1及RafS5)基因经异源表达后具有良好酶活,其中GolS1酶活是GolS3的1.82倍,RafS1酶活是RafS5的2.14倍。(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张瑞腾,吕建春,周梦迪,刘静霖,李仁[3](2018)在《甜瓜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CmGAS1的表达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Cucumis melo L.)是棉子糖系列寡糖(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RFOs)转运型植物。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AS)是催化RFOs合成的关键酶。甜瓜CmGAS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077642.1)的cDNA全长为1 903 bp,开放阅读框(ORF)为996 bp,编码331个氨基酸。CmGAS1蛋白分子量约为38 kD,理论等电点(pI)为4.81。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mGAS1氨基酸序列与黄瓜(AAO84915.1)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8.79%,与西瓜(Cla009222)同源性为97.58%。荧光定量结果表明,甜瓜叶片从幼叶(库)至成熟叶(源)CmGAS1的表达显着升高,第5节位叶片达到最大值。去掉50%叶片植株与对照相比,完全展开功能叶片的CmGAS1表达量明显升高。应用CmGAS1特异性启动子构建CmGAS1的过表达载体,并采用农杆菌介导进行甜瓜遗传转化,获得了PCR阳性转化植株,转化植株完全展开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片中的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均有所提高。推测CmGAS1在甜瓜叶片棉子糖系列寡糖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谷雷[4](2018)在《玉米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2基因(ZmGOLS2)的功能和表达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Zea mays L.)作为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其整个生长周期中受到各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干旱,热和盐等等)的侵扰,尤其在开花期前后出现的不良环境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棉子糖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糖类物质,其在植物细胞中的含量直接影响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与种子活力。通过调控棉子糖代谢途径提高玉米抗逆性与种子活力是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一个新思路,至今仍是空白。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alactinol synthase,GOLS)是棉子糖生物合成起始的关键限速酶。早期研究发现玉米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ZmGOLS)基因家族的两个成员(ZmGOLS1和ZmGOLS2)在玉米萌发种子和愈伤中受干旱和热激胁迫诱导表达,并且在ZmGOLS2的启动子上存在一个响应热激的顺式作用元件(HSE)。但是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在植物抗逆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表达调控仍然未知。本研究发现了在干旱和热激胁迫下调控ZmGOLS2的转录因子,研究了超表达ZmGOLS2植株的抗逆分子机制。同时通过不同玉米自交系授粉后35 d种胚中肌醇半乳糖苷含量,ZmGOLS2 mRNA表达量和ZmGOLS2蛋白含量与包含368个玉米自交系转录组SNP信息的数据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了授粉后35 d种胚中ZmGOLS2的表达调控。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玉米中有两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ZmGOLS1和ZmGOLS2),通过对zmgols1Mu转座子插入缺失突变体鉴定和分析,发现ZmGOLS1和ZmGOLS2在玉米肌醇半乳糖苷合成代谢中起协同作用。在拟南芥中超表达ZmGOLS2显着提高了转基因植株叶片中的肌醇半乳糖苷和棉子糖含量并且增强了植株的耐逆性;同样超表达ZmDREB2A的拟南芥的耐逆性也显着提高,但植株中的肌醇半乳糖苷和棉子糖含量并没有升高。与ZmGOLS2超表达植株相比,超表达ZmDREB2A的植株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生长时出现生长迟滞表型。超表达ZmGOLS2的拟南芥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对外源ABA敏感,其体内ABA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量上升,同时ABA处理后超表达ZmGOLS2的拟南芥叶片气孔开度降低。这一结果显示超表达ZmGOLS2提高植物耐逆性与ABA通路有关。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了201个玉米自交系授粉35 d后种胚中Zm GOLS2蛋白含量,并将其与368个玉米自交系转录组SNP数据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找到了一个与ZmGOLS2蛋白表达量高度相关的基因ZmRLP5(GRMZM2G163081),该基因编码核糖体蛋白,负责将rRNA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是真核生物60S核糖体大亚基组成部分。该蛋白序列118位氨基酸在368个自交系中分为2个类型(谷氨酰胺和赖氨酸),为谷氨酰胺时,相关自交系中ZmGOLS2蛋白表达量较高;为赖氨酸时,相关自交系中ZmGOLS2蛋白表达量较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ZmGOLS2启动子上存在2个脱水响应元件(DRE),并且发现了Zm DREB2A可以直接结合于靠近TATA框的DRE元件上调ZmGOLS2的表达。通过同源比对,我们找到了玉米的一个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ZmHSFA2,GRMZM2G010871)。该基因响应热激和盐胁迫,其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并且与已知的热激转录因子蛋白序列高度同源。同时,ZmHSFA2可以直接结合于ZmGOLS2启动子上的HSE元件,上调ZmGOLS2的表达;且ZmHSFA2的转录活性受磷酸化调控。超表达ZmHSFA2的拟南芥植株中棉子糖含量显着升高,同时转基因株系种子的耐热性、幼苗的耐热性和耐盐性显着增强;但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ZmHSFA2会使转基因植株出现生长迟滞的表型。ZmHSFA2可以与玉米热激转录因子结合蛋白2(ZmHSBP2)互作,Zm HSBP2负调控ZmHSFA2的转录活性。在拟南芥中超表达ZmHSBP2显着降低了热激处理后转基因植株中的棉子糖含量和转基因株系种子和幼苗的耐热性。ZmHSBP2的表达受到其自身编码蛋白和Zm HSFA2的调控,这种调控模式可能在植物界是保守的。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肌醇半乳糖苷可能作为信号物质诱导气孔关闭。在玉米种子中ZmRLP5可能调控ZmGOLS2的翻译。在植株中超表达ZmGOLS2显着提高转基因株系的耐逆性。同时我们找到了两个直接结合于ZmGOLS2启动子上并且在逆境胁迫条件下调控ZmGOLS2表达的转录因子-ZmDREB2A和ZmHSFA2。虽然ZmDREB2A或ZmHSFA2超表达株系的抗逆性也大幅提升,但植物出现生长迟滞表型。本项研究为通过调控GOLS提高植物耐逆性的分子育种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卓,马富强,杨广宇[5](2017)在《糖苷合成酶的设计改造与催化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鞘糖脂是一大类由神经酰胺与寡糖链以糖苷键结合形成的双亲分子(Angewandte Chemie Intemational Edition,1999,38(11):1532-1568),作为人体内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如信号传导、免疫、癌症发生、胰岛素抗性等(Chemical reviews,2011,111(10):6387;Journal ofBiological Chemiary,2001,276(45):41527-41542;Glycoconjugate joumal,1996,13(2):123-126)。人们发现某些鞘糖脂类可以作为疾病潜在的诊断标记、治疗靶标、药物,因此对鞘糖脂的合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鞘糖脂主要通过天然提取的方法获得,然而天然提取方法受成本高、来源有限,并且有受人畜共患病污染的潜在危险的限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利用化学方法合成鞘糖脂也有较多报道(Carbohydrate Research,2007,342(12):1595-1612;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00,29(3):201-216),然而由于鞘糖脂结构中具有多个手性碳原子,在合成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的保护、去保护步骤,导致此类方法步骤繁杂,耗费大量人力,成本较高,而且产率通常较低,此外化学合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污染环境,这些因素限制了化学法合成在鞘糖脂大规模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因此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发现和建立新的、经济有效的鞘糖脂合成途径势在必行。糖苷合成酶是糖苷水解酶的亲核残基突变体,将糖苷水解酶的亲核攻击基团定点突变为不具备亲核功能的氨基酸,可以破坏水解反应的第一步,从而废除天然酶的水解活性;与此同时,利用具有自我夺电子能力的α-D-氟化糖作为糖基供体,则可以在酶的活性中心实现转糖苷反应,从而使糖苷水解酶变成糖苷合成酶,有效催化糖苷键的合成(Journal of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98,120(22):5583-5584)。然而,进化后的EGCase II糖苷合成酶活性仍较低、底物谱较窄,限制了该酶的应用范围。因此,利用蛋白质工程策略构建更高效的EGCaseⅡ突变体,大幅度提高其催化活性,将有利于构建更高效的糖苷合成酶,为酶法合成鞘糖脂类药物提供性质更优良的酶源。本文以103S EGCaseI晶体结构为基础,通过103S EGCaseI与EGCase II晶体结构的对比,找到EGCaseII关键的催化区域,通过理性设计的方式获得活力提高的突变体,从而提高了EGCaseII的催化活性。同时以此活性提高的突变体为出发点,建立了以α-D-氟化糖、D-sphingosine为底物的合成体系,同时建立了基于荧光的HPLC产物分析方法,对合成体系中的温度、pH、酶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从而使其转化率达到95%。(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8)
王毅,肖良俊,马婷,宁德鲁[6](2018)在《泡核桃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是植物中棉子糖系列寡糖合成中的关键酶,在植物抗性生理中扮演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泡核桃中成功克隆获得一个受冷害诱导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Js GS1),其含有1 02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1个氨基酸,登录号为:KX657831。该基因推断的蛋白与核桃(Juglans regia)GS蛋白的相似性为8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核桃、麻疯树(Jatropha curcas)、蓖麻(Ricinus communis)形成一个分支。半定量PCR显示:低温4℃处理3 h后有微弱表达,6 h后大量表达。这说明Js GS1是典型的受冷害诱导的GS基因。本研究为揭示泡核桃抗寒机理以及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在冷害胁迫下的作用提供帮助,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寒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5期)
姜仁凤[7](2016)在《α-糖苷合成酶构建及合成低聚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寡糖的开发与应用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而传统的直接提取和化学法在合成寡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葡萄糖苷酶被广泛用于合成寡糖,但都具有同时分解寡糖产物的缺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兴起快速地推动了利用糖苷合成酶合成寡糖的研究,这种糖苷合成酶的构建是通过催化亲核体氨基酸变为非亲核体甘氨酸,使葡萄糖苷酶的原有水解活性丧失,只具有糖苷合成能力,从而使寡糖的合成量增加。目前关于嗜热古菌中的耐热糖苷合成酶合成寡糖的报道较少,这可以为以后开发寡糖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本试验以嗜热古菌Thermotoga neapolitana中的α-葡萄糖苷酶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将α-葡萄糖苷酶的催化中心亲核体氨基酸置换为非亲核体甘氨酸,从而获得α-糖苷合成酶。通过有机合成制备出α-糖苷合成酶酶促反应的底物氟代吡喃葡萄糖,并尝试不同的糖基供体和受体来进行低聚糖的合成。通过正交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分别以麦芽糖和α-PNPG为受体的最适底物浓度均为35 mM、最适酶量为0.06 mg/mL和0.04mg/mL、最适反应时间均为6 h。针对诱导表达α-葡萄糖苷酶的产酶量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进行诱导条件的优化,得到最佳D-乳糖醇诱导浓度为1.0 mM,诱导时间为7 h,诱导温度为34℃。确定D-乳糖醇是一种可以完全替代IPTG作为一种高效的以lac及其衍生物为启动子的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的理想诱导剂。(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王海波,邹竹荣,龚明[8](2015)在《小桐子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3的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初步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可溶性糖在小桐子抗冷性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抗冷基因工程的应用。克隆了小桐子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家族成员3基因(Jc GS3)的全长c DNA,序列长1 053 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1 008 bp,编码由335个氨基酸组成的酶蛋白(理论分子量为38 k D、等电点为5.44,含有典型的Dx D基序)。对其相应基因组序列中启动子区域进行分析,鉴定到了TATA框、CAAT框、CRT/DRE低温响应元件以及ABA应答元件等。进一步将其在酵母中表达,发现该基因的表达能够显着提高其重组酵母菌的低温抵抗能力。(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5年07期)
刘艳[9](2015)在《茶树中叁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CsGS)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及表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棉子糖系列寡糖(RFOs)是含有α-半乳糖苷基团的一类非还原糖,它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而控制其合成的关键酶是肌醇半乳糖苷合酶(GS),然而茶树中的GS基因及其与低温、干旱及害虫取食等胁迫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利用本课题组之前已经得到的茶树经茶尺蠖取食诱导的转录组文库,比较挑选出叁条与其它植物的GS基因同源性较高的序列,通过RACE获得叁个CsGS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通过原核表达对其进行功能验证,再结合Northern blot和qRT-PCR,研究其对低温、干旱和茶尺蠖取食诱导及不同激素处理的响应,以及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RACE技术从茶树中得到叁个GS基因的cDNA全长,将其分别命名为CsGS1、CsGS2和CsGS3,其全长序列分别为1427 bp、1337 bp和1258 bp,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020 bp、1017 bp和981 bp,分别编码339、338和327个氨基酸。叁个基因的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分别为JX624168、KP757767和KP757768。2.多序列同源比对和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表明,CsGS1和CsGS2之间同源性较高,达92%,而两者与CsGS3同源性很低。CsGS1、CsGS2和CsGS3均含有3个保守的结构域:锰结合动力学位点(DXD)、保守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S)以及位于碳末端的一个典型的疏水性五肽(APSAA)。3.将叁个CsGS基因的ORF框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然后再转化入原核表达菌株BL21(DE3)中,在25℃下用0.25 mg/ml的IPTG诱导3 h后,在上清中均可获得大量CsGS可溶性融合蛋白,其分子量均在50 kDa左右。利用GC/MS对GS的催化产物肌醇半乳糖苷检测发现,叁个融合蛋白均具有GS酶的催化活性。4.对于CsGS1来说,Northern blot和qRT-PCR分析表明,干旱处理14 d后,表达量有一定量的上调。qRT-PCR分析表明,低温处理3 h后,表达量急剧上调至最大值,9 h后又迅速下调至处理前水平,茶尺蠖取食及叁种激素处理后表达量只有微小变化;对于CsGS2和-3来说,通过qRT-PCR分析发现,在茶尺蠖取食后,它们分别在24 h和6 h后表达量上调至最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8.3和3.3倍。在SA处理后,CsGS2表达量在9~24 h逐步升高;在ABA处理后,CsGS2和-3分别在24 h和9 h上调;在MeJA处理后,CsGS3在3 h表达量剧烈上调至最大值,比对照增加5.3倍,随后又急剧下调至对照组水平。其余激素处理组变化均不明显。CsGS1、-2和-3在茶树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点不同,其中,CsGS1在老叶和根中大量表达量,在老叶中表达量是芽中的750倍;CsGS2在老叶和花蕾中表达量较高,在花蕾中表达量是芽中的474倍;CsGS3只在果实中有一定量的表达,其表达量是芽中表达量的258倍。根据实验结果,CsGS1可能对茶树叶片冷胁迫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在茶树叶片的抗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CsGS2基因可能与抗虫有关,在茶树叶片的抗逆起辅助作用,CsGS3基因可能与MeJA处理有关,可能对果实抗逆或萌发时的碳运输起到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范洁,王雨晴,李瑞梅,张帆,段瑞军[10](2015)在《木薯中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从木薯中克隆到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构建到高效表达载体pGEX-6p-1上,构建重组载体MeGolS5-p GEX,并对GST-MeGolS5融合表达的IPTG诱导浓度、诱导不同温度、不同菌液浓度和诱导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诱导时间增长GST-MeGolS5融合蛋白表达量提高,在37℃时,OD600为0.4左右,诱导4 h MeGolS5-GST融合蛋白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在0.2 mmol/L IPTG浓度下,可以有效诱导MeGolS5-GST融合蛋白的表达;MeGolS5重组菌株可以耐受5%的PEG6000模拟的干旱胁迫。本研究结果可为解析MeGolS5基因的功能以及在木薯抗旱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5年05期)
糖苷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纯化后比较拟南芥的2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及2个棉子糖合成酶的体外催化活性,为微生物法或酶法合成棉子糖尊定基础。[方法]RT-PCR克隆拟南芥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1及GolS3)与棉子糖合成酶(RafS1及RafS5)的基因,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菌株,诱导表达纯化获得酶,电泳检测及蛋白定量后进行体外酶催化反应,HPLC分析产物。[结果]克隆到GolS1与GolS3及RafS1与RafS5的基因,原核表纯化获得纯酶,以反应体系中目标产物生成速率衡量,GolS1与GolS3催化速率分别为0.51和0.28mmol/(mg·min),RafS1与RafS5的催化速率分别为0.45和0.21mmol/(mg·min)。[结论]拟南芥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1及GolS3)与棉子糖合成酶(RafS1及RafS5)基因经异源表达后具有良好酶活,其中GolS1酶活是GolS3的1.82倍,RafS1酶活是RafS5的2.14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糖苷合成酶论文参考文献
[1].覃信梅,卢永彬,江祈贵,黄章平,黄夕洋.刺齿报春苣苔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的鉴定及序列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郑小芬,李晓霞,黄金兰,余方回,刘妙玲.拟南芥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与棉子糖合成酶的体外催化活性比较[J].生物技术.2019
[3].张瑞腾,吕建春,周梦迪,刘静霖,李仁.甜瓜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CmGAS1的表达与功能分析[J].园艺学报.2018
[4].谷雷.玉米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2基因(ZmGOLS2)的功能和表达调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5].李卓,马富强,杨广宇.糖苷合成酶的设计改造与催化体系的优化[C].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6].王毅,肖良俊,马婷,宁德鲁.泡核桃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7].姜仁凤.α-糖苷合成酶构建及合成低聚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
[8].王海波,邹竹荣,龚明.小桐子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3的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初步验证[J].生物技术通报.2015
[9].刘艳.茶树中叁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CsGS)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及表达特征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5
[10].范洁,王雨晴,李瑞梅,张帆,段瑞军.木薯中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分子植物育种.2015
标签:刺齿报春苣苔; 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 信号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