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区支持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嵌入,价值共创,自我决定感,社区支持
社区支持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王松,丁霞,李芳[1](2019)在《网络嵌入对虚拟品牌社区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研究——自我决定感的中介和社区支持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258份问卷考察网络嵌入对虚拟品牌社区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文化嵌入通过胜任感的中介作用影响顾客参与企业发起的价值共创和顾客自发的价值共创;关系嵌入和文化嵌入通过归属感的中介作用影响顾客参与企业发起的价值共创;社区支持在胜任感和顾客参与两种类型的价值共创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国良,刘建涛,李艳,王慧霞[2](2019)在《网络社区支持下的大学生同伴健康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网络社区支持下的同伴健康教育开展,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该项目组依托国家专题教育社区平台,立足当今大学生健康教育中的敏感问题,以艾滋病宣教和控烟为突破口,提炼出"4E+5F"的"线上+线下"混合同伴健康教育干预模式,通过对同伴志愿者的遴选和培训,以小组为聚合、辅助激励和淘汰机制,进行健康素养促进研究。经比较验证,发现网络支持下的同伴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知识的重建和信念的转变,较之传统单纯线下同伴教育的开展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陈静[3](2018)在《城市低保户社区支持网络构建研究—成都市锦江区L社区某个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兜底式扶贫工作、现有的城市低保户救助制度已经不能满足这一人群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社会工作作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需要从新的思路出发,在单一的政府兜底基础上,通过调动社区力量,为城市低保户构建一个社区支持网络,以保障城市低保户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城市低保户为研究对象,紧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的脚步,以构建城市低保户社区支持网络为研究目的,用个案工作的专业介入方法,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依托项目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研究,期望对特定社区低保户进行切实帮扶的基础上也尝试提出了一个城市低保户社区支持网络构建的新途径。本文研究重点在个案工作的实务过程分析。社会工作者在本次研究当中向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服务,包括沟通者、支持者、指导者,也提供间接的服务,充当资源链接者、政策咨询者等角色。笔者从服务对象自身优势出发,分析服务对象现状和需求,先改善服务对象心理状况,是帮助服务对象构建社区支持网络的基础,再通过个案工作的介入,帮助服务对象构建非正式和正式社区支持网络。整个个案介入过程分为叁个阶段,分阶段达成介入目标,实现个案目的,接着评估整个个案过程,分析总结采用个案工作的工作方式帮助服务对象构建社区支持网络的具体途径,以及分析社会工作在其中的作用。探讨个案工作在构建社区支持网络中的优势。(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8-05-01)
夏红升,李璋奇[4](2017)在《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社区支持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认为在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中,社区支持网络是保障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保障,并针对现阶段社区支持居家养老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通过解放社区居委会、发挥社区支柱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重构居家老人的社会关系等策略,来完善居家养老社区支持网络的构建。(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7年25期)
孔令燕[5](2017)在《流动儿童社区支持网络建构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谷围街来穗人员之家"(以下简称"来穗人员之家")是番禺区政府和小谷围街针对来穗人员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广州市大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德")2016年底承接这个项目后,在前期调研及外展服务中了解到90%来穗家庭对流动儿童有安置需求,在服务中观察到流动儿童在同伴关系的建立上处于弱势。为满足来穗家庭的需求,大德积极探索流动儿童社区支持网络建构,通过来穗人员之家为其量身打造"小候鸟不孤单"流动儿童暑假夏令营服务项目。(本文来源于《大社会》期刊2017年07期)
李玮[6](2016)在《城市社区支持网络下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儿童也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摇篮,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既是早期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可能性,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日益加快,现代社会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家庭教育所展现的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市社区发展是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城市社区经济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家庭是构成社区的一个元素,儿童是生活在社区内的一类群体,他们的成长状况也可以作为衡量社区服务的一个指标,社区内资源越丰富,利用效率越高,儿童的健康成长水平就越高。本文选取深圳市CP社区为例,期待从整合社区资源,形成支持网络的角度出发,研究社区内儿童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通过笔者在深圳CP社区的调研,了解到CP社区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发现CP社区的儿童家庭教育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分别是:家庭教育的环境、方式、内容和能力问题,同时这些家庭教育问题给社区儿童带来了身体发育、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良影响。由于CP社区内资源众多,笔者根据社区的现实情况和现有资源,为更好地解决社区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了叁点对策建议:第一,改善社区环境,为家庭教育提供助力;第二,发展社区文化,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第叁,优化社区教育,履行家庭教育职能。为了进一步印证社区支持网络可以为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供助力,本文最后一章通过分析笔者工作中所遇的个案,阐述了整合、调动社区中适合本案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的详细过程。笔者希望社区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掘、利用、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支持网络,有效地解决儿童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为社区中儿童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也为今后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6-04-07)
郭丽[7](2016)在《社区支持网络视野下民族社会工作实务及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民族分布的传统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由民族地区来到城市,居住在不同社区。由此产生了两个现象,一是城市少数民族社区数量增多,二是城市社区内民族关系更加多元与复杂。城市少数民族社区的民族关系十分重要。社区作为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最基本的单位,是运用国家力量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场域。近年来,不同城市创新民族工作机制,以社区为基础平台落实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在城市生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受到城市潜在结构性因素和不同民族文化理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城市中少数民族仍然存在特有的问题。传统的民族工作由于理念、知识和工作方法的落后,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容易忽视民族文化发展和差异性问题。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最大特点是将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既尊重传统的民族工作手法同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为案主提供服务。因此,在社区内通过运用优势资源和民族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和方法,满足少数民族需求、解决其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武汉市Q社区的调研,从组织活动、提供服务和发展文化叁个方面了解社区已开展的民族工作。发现了Q社区针对少数民族提供的服务主要存在工作主体单一、工作者缺乏文化敏感性和专业技巧、居民对平台使用率不高叁个方面的问题,并造成了社区内有效资源的浪费和少数民族居民需求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将社区民族工作与民族社会工作相结合,从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与社区人力、物力资源相结合的角度,为社区的少数民族个体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成立民族舞蹈队,满足个体精神需求的同时培养社区团结意识,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同时根据在社区开展的民族社会工作实务,从服务技巧、服务态度、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为城市社区开展民族社会工作提供借鉴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6-04-07)
陈雪[8](2016)在《农村社会工作中城市社区支持网络探析——基于广东绿耕“城乡合作”项目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由最初对农村社区能力建设模式的探索逐步走向了城乡合作的道路。而在二者的合作中,城市社区支持网络对农村组织工作的制约作用逐步凸显。在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城乡合作项目中,运用社会网络法对农村社会工作中的城市社区支持网络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城市社区支持网络的支持方式包括工具性、物质性、信息性和情感性支持等4个方面,每种支持方式都是网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网络本身具有规模性、持续性、多元性及互惠性的特征,正是这些特性的影响和作用使得网络本身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下去;通过对网络构成及特性的分析,初步得出了城市社区支持网络建设的理想模型。(本文来源于《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董毅,郭继志,胡善菊[9](2015)在《基于幸福度比较的山东省城市中老年群体社区支持网络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山东省城市中老年群体社区支持网络的构建途径。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山东省内14个地市的920名社区中老年人进行基本情况、社区养老服务状况及幸福度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城市社区中老年人处于生活较为幸福的状态,且社区服务状况影响生活幸福度。结论从财政投入、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社区服务人员素质、专业社工与志愿者参与、引入社会资本等方面加强社区支持网络的建设,强化社区养老的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及精神支持等功能,全面提升社区中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21期)
王丽丽[10](2015)在《“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空巢老人社区支持网络建构——基于沈阳市Y社区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在家庭照料资源短缺、社区照顾能力欠缺的情况下,空巢老人社区养老存在巨大服务需求。研究引入"积极老龄化"的价值理念,以社区实践为基础,探索空巢老人社区支持网络建构途径,同时生成社会工作服务于社区老人的本土化经验。(本文来源于《社会福利(理论版)》期刊2015年05期)
社区支持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网络社区支持下的同伴健康教育开展,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该项目组依托国家专题教育社区平台,立足当今大学生健康教育中的敏感问题,以艾滋病宣教和控烟为突破口,提炼出"4E+5F"的"线上+线下"混合同伴健康教育干预模式,通过对同伴志愿者的遴选和培训,以小组为聚合、辅助激励和淘汰机制,进行健康素养促进研究。经比较验证,发现网络支持下的同伴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知识的重建和信念的转变,较之传统单纯线下同伴教育的开展具有明显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区支持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王松,丁霞,李芳.网络嵌入对虚拟品牌社区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影响研究——自我决定感的中介和社区支持的调节[J].软科学.2019
[2].刘国良,刘建涛,李艳,王慧霞.网络社区支持下的大学生同伴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
[3].陈静.城市低保户社区支持网络构建研究—成都市锦江区L社区某个案为例[D].西南石油大学.2018
[4].夏红升,李璋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社区支持网络研究[J].现代商业.2017
[5].孔令燕.流动儿童社区支持网络建构的探索[J].大社会.2017
[6].李玮.城市社区支持网络下儿童家庭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6
[7].郭丽.社区支持网络视野下民族社会工作实务及反思[D].中南民族大学.2016
[8].陈雪.农村社会工作中城市社区支持网络探析——基于广东绿耕“城乡合作”项目的个案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
[9].董毅,郭继志,胡善菊.基于幸福度比较的山东省城市中老年群体社区支持网络构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10].王丽丽.“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空巢老人社区支持网络建构——基于沈阳市Y社区的实践研究[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