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承载力论文-刘亚飞

抗震承载力论文-刘亚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震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承载力

抗震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亚飞[1](2019)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需要对承载力进行量化测试,提出一种基于弹性模量载荷应力线性评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测试方法。构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测试的约束参量模型,结合受力参量估计方法进行应力屈服响应评估,测试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动态承载力,采用屈服应力推服响应控制方法进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的自动加载和自适应控制,测试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和抗拉能力,实现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参数的优化估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测试的准确性较高,提高了建筑体的抗震力。(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01期)

丁保安,范旭红,杨帆,张兆昌[2](2019)在《混凝土板墙加固砖墙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板墙加固法是砌体结构抗震加固常用的方法之一,《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2011)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中均给出了加固后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但两者计算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对比两本标准的不同之处,计算结果统一采用增强系数进行表述,分析原砖墙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板墙厚度、墙体截面竖向压应力及原砖墙厚度等因素对承载力增强系数的影响,同时对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给出240mm厚砖墙规范增强系数参考值,为下一步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方向,并为规范的修订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5期)

曾繁良,黄炎生,周靖[3](2019)在《结构抗震承载力利用系数的可靠度校核》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省的地方性标准DBJ15-92—20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抗震性能设计在国家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按设防烈度地震(中震)计算地震作用,引入承载力利用系数考虑构件的延性能力,来进行构件的承载力设计.为验证新的抗震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可靠性,采用一次二阶矩方法对计算公式进行可靠度分析,研究了荷载比(地震作用标准值效应与重力荷载效应比值)、性能水准、设防烈度、构件受力类型等因素对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性能水准下构件可靠指标和可靠性概率大小所遵从的规律为受压构件>受剪构件>受弯构件>受拉构件,符合"强剪弱弯"的概念设计要求;荷载比和构件重要性系数对构件可靠度有显着的影响,设防烈度对构件可靠度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德弘[4](2018)在《RPC框架梁柱节点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盐湖地区工程、海洋工程、化学化工基础设施同时面临耐久性和地震安全的双重挑战。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久性的特点。由于RPC不含粗骨料,节点核心区斜裂缝两侧骨料的咬合作用相对较弱;一定限度内的轴力对节点核心区斜裂缝的开展起到抑制作用,能够增强普通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斜裂缝两侧粗骨料间的咬合,提高节点核心区的抗震受剪承载力,但对RPC框架梁柱节点抗震受剪承载力的影响明显弱化;RPC开裂后,桥接在斜裂缝间的纤维不但对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有直接贡献,而且桥接在斜裂缝间的纤维可减小斜裂缝间受压RPC的计算长度,对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有间接贡献;与普通混凝土相比,RPC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和更大的开裂应变,RPC框架梁柱节点的开裂荷载应该也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节点的开裂荷载。因此,开展RPC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开展了12个RPC框架梁柱边节点和12个中节点的拟静力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深入观察、对受力机理深度剖析、对参数影响合理考虑,取得如下成果:(1)发现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在发生受剪破坏时基本没有表面剥落,而普通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在发生受剪破坏时有大面积表面剥落。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斜裂缝两侧的开裂面不像普通混凝土梁柱节点斜裂缝两侧的开裂面有明显凹凸。(2)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节点相关的梁端和柱端的受压区在节点核心区对角位置形成一组同轴且方向相反的合力,这组合力由核心区内一定尺寸的受压短柱承担,该受压短柱即为斜压杆。节点核心区受剪破坏的本质是斜压杆受压破坏。箍筋的作用从本质上讲是为斜压杆提供有效约束。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钢纤维通过其在斜裂缝间的桥接作用有效减小斜裂缝间受压RPC的计算长度。(3)节点核心区不同位置的箍筋发挥的作用不同。节点核心区开裂后,箍筋拉应变沿节点竖向高度中部大,上、下小。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箍筋拉应变沿节点竖向高度分布的数学表达,实现了对节点核心区箍筋拉应变分布的认识由定性到定量的突破。(4)基于试验结果,通过节点核心区脱离体力的平衡方程,建立了这类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由于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斜裂缝两侧开裂面基本没有凹凸,没有考虑轴力对斜裂缝两侧凹凸咬合的影响;将成果(3)中箍筋拉应变沿节点竖向高度的数学表达引入该式,较合理地考虑了箍筋的位置对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的影响;通过拟合纤维拉应力的水平分量考虑了桥接于斜裂缝间的钢纤维对受剪承载力的直接贡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蒋友宝,杨凯麟,孙国衡,付涛,陈伟[5](2018)在《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考虑双向随机偏心距的柱承载力抗震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作用下RC框架柱大多处于双偏压受力状态。为考虑双向偏心距随机特性的影响,采用Monte Carlo方法分析了RC框架柱的承载力抗震可靠度。基于已有的试验数据,分析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双偏压构件抗力计算模式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极限状态方程的影响。以按规范设计的典型RC框架角柱、边柱和中柱为例,结合已有荷载和抗力变量的统计概率参数,通过对荷载效应以及抗力进行抽样,分别按单偏压和双偏压情形计算了RC柱的承载力抗震可靠度。结果表明:对于规则框架结构,双偏压情形下使柱具有较低可靠度的地震作用方向(沿结构主轴)与单偏压情形并不相同;考虑双向随机偏心距后,RC柱的承载力抗震可靠度会较单向随机偏心距下的可靠度有较大程度的降低。(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李九阳,刘丽华[6](2018)在《复合墙板与钢框架柔性连接方式的抗震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严寒地区钢框架外围护墙体与主体结构焊接连接方式的缺点,设计了复合墙板与钢框架的柔性螺栓连接方式,并通过ABAQUS软件模拟和试验分析了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得到了单个螺栓连接时的抗震承载力和极限位移,验证了柔性螺栓连接在承载力、耗能能力、对主体结构刚度影响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刚性焊接连接。(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8年08期)

赵亮[7](2018)在《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砌体砖墙抗震承载力骨架曲线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砌体结构建筑在我国广泛存在,尤其是砌体结构的房屋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是居住场所的首选。但由于这类结构建造年代长远,材料及结构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亟待进行抗震加固。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施工便捷,造价低廉,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虽然该方法优势明显,但是相关研究还不太系统,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也缺乏一定的统一性,因此本文对采用该方法加固的砌体砖墙进行了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共计89片砌体砖墙加固前后的拟静力试验数据,对加固前后墙体的破坏形式,裂缝发展特点,力—位移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的形状特点,水泥砂浆强度、加固面层、竖向压应力等试验参数对墙体骨架曲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依据加固墙体在试验中出现的9种组合破坏形式,分别拟合了骨架曲线的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加固前后墙体的主要破坏形式包括剪切破坏、滑移破坏、弯曲破坏和斜压破坏四种,每种破坏发生时第一条明显裂缝产生的位置基本在墙体与底梁连接的灰缝处或者墙身(墙体侧面灰缝、墙面)。加固前后墙体的滞回曲线形状大致呈现叁种,即梭形、弓形和S形,其中呈梭形的滞回曲线饱满程度最好,对应墙体的抗震性能相对最佳,呈弓形的滞回曲线饱满程度稍差,对应墙体的抗震性能也相对稍弱,呈S形的滞回曲线是因为墙体在试验过程中受到了明显弯曲的影响,导致其抗震性能相对较差。墙体发生的破坏形式不同,对应的骨架曲线的形状也存在差异,最为明显的差异即发生剪切破坏和斜压破坏墙体的骨架曲线有明显的下降段,其余破坏形式墙体的骨架曲线没有明显的下降段。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发现,提高墙体砌筑砂浆的强度,可以明显改善墙体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提高抗震性能;墙体采用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后,其抗震性能明显优于未加固墙体;提高墙体承受的竖向压应力,可以增大墙体的水平承载力,但同时会对墙体的延性产生不利影响。基于试验数据,对发生不同破坏形式墙体的骨架曲线进行了研究,分别拟合了骨架曲线的计算公式,并与试验得到的骨架曲线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吻合度较高,可以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蒋鑫[8](2018)在《高强箍筋混凝土梁的抗震抗剪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正深入推进高强钢筋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但高强钢筋结构的受力及抗震性能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各类构件往往会遇到反复作用下的受剪问题,当高强钢筋作为抗剪钢筋时,其强度发挥的上限值,一直是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关注而未解决的问题。此外,对于配置普通强度箍筋和高强箍筋的试件,二者的抗震抗剪性能是否有明显的差异,或者高强箍筋试件的抗震抗剪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也是研究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抗震设计中,构件的脆性剪切破坏是应该避免的,设计时总希望构件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而对于构件在满足一定变形能力条件下的抗剪承载力,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偏少。因此,本文针对高强箍筋梁的抗震抗剪性能,开展了如下研究:(1)采用悬臂式加载方式,完成了8根配置CRB600H箍筋框架梁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试件均发生了纵筋屈服后的剪切破坏,其极限位移角在1/80~1/37之间;各试件在承载力峰值状态下,CRB600H箍筋能够发挥其实际屈服强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梁的含箍特征值有利于提高试件的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减缓其刚度退化;改变梁的箍筋形式,增加其箍筋肢数可提高试件的耗能能力。(2)收集其他研究者完成的普通强度箍筋梁的抗震抗剪性能试验资料,与本文试验完成的CRB600H箍筋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RB600H箍筋梁要达到与普通强度箍筋梁相当的抗剪承载力与变形能力,须增加CRB600H箍筋梁的含箍特征值。(3)对比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高强箍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356:2013、欧洲规范EC8、美国规范ACI318-14中的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将各规范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规范相比,由GB50010-2010规范中的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抗剪承载力偏高,其安全储备较其他规范低。此外,从试验值与各规范计算值的比值来看,GB50010-2010规范的比值最小,且从平均值上看也偏于不安全。考虑到抗震抗剪问题的复杂性和离散性,故认为GB50010-2010规范中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不适宜用于高强箍筋梁。(4)结合本文试件,共整理了77个反复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或弯剪破坏的高强箍筋梁柱在峰值状态时的箍筋应力数据,经统计得到高强箍筋具有50%保证率(相当于平均值)的强度发挥上限值为618MPa,具有95%保证率(相当于标准值)的上限值为459MPa,其设计值为400MPa。统计分析了94个高强箍筋梁的抗震抗剪性能试验数据,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高强箍筋梁、与箍筋强度发挥上限值618MPa对应、满足极限位移角1/50的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本文具有如下创新点:(1)确定了反复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或弯剪破坏的高强箍筋梁柱在峰值状态时的箍筋强度发挥上限值。(2)提供了一种建立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的高强箍筋梁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姚佳琳[9](2018)在《考虑边缘构件剪力墙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具有承载力高及抗侧刚度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之中。根据截面形式不同,剪力墙通常分为叁类,即:带暗柱的一字形截面剪力墙、带端柱的哑铃形截面剪力墙与带翼缘的工字形截面剪力墙。其中,一字型截面剪力墙由于平面外刚度弱,墙肢两端缺乏良好构造约束,抗震性能较差,故在工程中,剪力墙的截面形式大多以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哑铃形与工字形截面为主。我国现行规范关于剪力墙抗震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是根据非抗震剪力墙抗剪性能试验的基础上考虑反复作用的影响后给出的,对于哑铃形与工字形截面剪力墙,在计算中仅考虑了剪力墙腹板部分的作用,未考虑端柱以及翼缘对墙肢抗震抗剪的有利影响,采用我国现行规范计算时,结果偏于保守,因此提出一个与试验结果相吻合,考虑端柱和翼缘影响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很有必要。针对课题研究内容,本文首先搜集了国内外完成的发生剪切破坏剪力墙的试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证明了端柱以及翼缘对墙肢抗剪的有利作用,并对端柱、翼缘中影响墙肢抗剪承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由于目前试验结果数量有限,为获得更为可靠的考虑边缘构件影响的抗剪承载力修正系数计算公式,本文采用适用于剪力墙发生剪切破坏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VecTor2进行补充分析,以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作为建立公式的依据。为检验非线性有限元软件VecTor2对分析剪切破坏剪力墙的有效性,首先利用VecTor2对不同截面形式剪力墙试件发生剪切破坏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程序模拟的抗剪承载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工作基础上,针对带边框和翼缘的剪力墙构件,选定对墙肢抗剪承载力影响显着的边缘构件面积比及边缘构件纵筋配筋率为影响参数,运用VecTor2对250片带端柱和翼缘的剪力墙进行参数分析。完成参数分析后,利用搜集的试验数据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端柱或翼缘面积比与纵筋率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可考虑端柱及翼缘影响的剪力墙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修正系数,可为今后研究和设计建议提供参考。本文创新点如下:(1)通过收集整理剪力墙剪切破坏试验,建立了发生剪切破坏剪力墙试验相应的数据库,分析得出带端柱及翼缘剪力墙的承载力显着高于一字形截面剪力墙的结论。(2)利用带端柱及翼缘剪力墙试验结果以及非线性有限元软件的分析结果,得出剪力墙抗震抗剪承载力随端柱、翼缘的面积与纵筋率的增加而增大的变化规律。(3)基于我国现行规范公式,提出了考虑端柱与翼缘影响的剪力墙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修正系数。(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袁建力[10](2017)在《嵌筋加固古砖塔抗震受剪承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嵌筋加固古砖塔的工程实践,进行了钢箍加固塔筒试件抗震性能的模型试验;试验表明,采用横向钢箍加固后的塔筒试件,其抗剪能力和变形性能有明显的提高。本文以模型试验数据为依据,综合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公式和相关的试验研究成果,探讨了试件实测极限荷载与现行规范计算值的差异,分析了横向钢箍和砖砌楼盖对塔筒受剪承载力的贡献;针对嵌筋加固古砖塔的配筋构造和受剪状态,根据配筋砌体结构的力学原理,提出了考虑砖砌楼盖约束作用和钢箍参与受力的古塔受剪抗震验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7年06期)

抗震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混凝土板墙加固法是砌体结构抗震加固常用的方法之一,《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2011)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中均给出了加固后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但两者计算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对比两本标准的不同之处,计算结果统一采用增强系数进行表述,分析原砖墙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板墙厚度、墙体截面竖向压应力及原砖墙厚度等因素对承载力增强系数的影响,同时对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定量分析,给出240mm厚砖墙规范增强系数参考值,为下一步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方向,并为规范的修订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震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亚飞.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承载力测试研究[J].华南地震.2019

[2].丁保安,范旭红,杨帆,张兆昌.混凝土板墙加固砖墙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讨[J].建筑结构.2019

[3].曾繁良,黄炎生,周靖.结构抗震承载力利用系数的可靠度校核[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王德弘.RPC框架梁柱节点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5].蒋友宝,杨凯麟,孙国衡,付涛,陈伟.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考虑双向随机偏心距的柱承载力抗震可靠度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8

[6].李九阳,刘丽华.复合墙板与钢框架柔性连接方式的抗震承载力研究[J].工业建筑.2018

[7].赵亮.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砌体砖墙抗震承载力骨架曲线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8].蒋鑫.高强箍筋混凝土梁的抗震抗剪承载力研究[D].重庆大学.2018

[9].姚佳琳.考虑边缘构件剪力墙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分析[D].重庆大学.2018

[10].袁建力.嵌筋加固古砖塔抗震受剪承载力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7

标签:;  ;  ;  

抗震承载力论文-刘亚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